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糖尿病老年人能控制的好嗎

糖尿病老年人能控制的好嗎

發布時間:2023-05-15 18:40:58

『壹』 老年人血糖控制在什麼范圍,既安全又有效聽聽醫生怎麼說

相比於中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並發症的風險更高,但這並非意味著老年人對血糖的控制更為嚴格,因為老年人還需預防低血糖。相比於中年人,老年人的降糖目標相對寬松。那麼,老年人血糖控制在什麼范圍,降血糖既安全又有效呢?接下來,專科醫師將為您解析。


作為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對我們的影響遍布全身,從上到下,凡是有血液流過的地方,都會受到高血糖的侵蝕。上至腦動脈,高血糖可引起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是引起腦卒中的重要病因;向下延伸至雙足,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變與神經損害,是引起非創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位於頭、足之間的器官,更是逃脫不了高血糖的損害,糖尿病所致視網膜損害,輕者可引起視力下降,重者可導致失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損害,輕者僅僅在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後出現心絞痛,重者可進展為心肌梗死;糖尿病所致腎臟損害,輕者表現為泡沫尿,重者可進展為尿毒症;而糖尿病對神經系統的損害,更是遍布各個內臟與周圍神經。


因此,控制血糖達標是減輕靶器官損害的主要措施。在不少朋友的觀念中,血糖越接近正常水平,對心腦血管、腎臟、神經等靶器官的損害越輕,理論上本應如此,但糖尿病患者很少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除非你屬於病程較短的年輕人。對於多數糖尿病患者而言,他們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應警惕低血糖的發生。由於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經損害且動員肝糖原的能力減弱,當血糖處於較低范圍時,機體調節血糖的能力減退,更易發生低血糖。正常人血糖低至3.0mmol/L時可能相安無事,但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於3.9mmol/L即可出現心悸、多汗等低血糖症狀。相比於高血糖,低血糖帶來的危害更大,重者可誘發昏迷甚至腦水腫,且在低血糖未糾正前,損害可進行性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高於正常范圍。


對於普通糖尿病患者如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應警惕低血糖。隨著老年人群的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也日趨增多。我國以60歲為步入老年的標志,若在60歲以前患上糖尿病,步入老年後已經歷漫長的病程,心腦血管、腎臟與神經多已出現不同程度損害,且部分患者屬於心肌梗死、腦梗死的高危人群;若在60歲以後患上糖尿病,雖然病程相對較短,但不少老年人可能同時合並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協同糖尿病更易損害靶器官。因此,老年人控制血糖的最終目的在於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這不僅僅限於慢性並發症,還應注意預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急性並發症,然而更易注重度低血糖的預防。


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也會逐漸升高,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所致神經損害以及老年人神經神經功能減退,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的調節方面存在缺陷:一是感知低血糖的能力降低,不易出現心悸、多汗等預警症狀,更易發生無意識低血糖;二是對低血糖的自我調節與應對能力下降,主要與神經損害、肝糖原動員能力下降有關,當血糖處於較低水平時,不能動員足夠的血糖到血液中滿足能量供應需求,因此容易發生更嚴重的低血糖。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水平應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主要以糖化血紅蛋白作為參考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降糖療效、調整降糖方案的金標准,對普通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減輕靶器官損害,老年人應在此基礎上至少上調0.5%,但上調幅度不應超過1.5%,而決定因素主要與 健康 狀態、預期壽命、自理能力、低血糖發生率等相關,若合並的基礎疾病少、預期壽命長、不易發生跌倒、很少發生低血糖,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5%以下,相當於將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9.4mmol/L以下,發生慢性並發症的風險相對較低;相反,已經合並多種並發症、預期壽命有限、發生跌倒的風險較高、常常發生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8.5%以下相對安全,相當於將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11.0mmol/L以下,發生急性並發症的風險較低。當然,7.5%-8.5%還有很大的調節空間,這主要取決於自身的耐受程度。


在制定降糖方案的同時,老年糖尿病患者還應選擇合理的降糖葯,首選不易發生低血糖的降糖葯,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DD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等,且不增加體重甚至有助降低體重。然而糖尿病畢竟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即使使用這些葯物能控制血糖達標,隨著年齡的增加,胰島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逐漸減退,降糖難度也會逐漸增大,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終依然會聯合用葯甚至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選用其它口服降糖葯時,盡量避開降糖作用強、作用時間強的葯物,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時,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調整劑量,避免起始給予大劑量胰島素或單次增加大量胰島素,避免誘發低血糖。當然,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不能擅自停葯,否則易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並發症。


綜上,年齡是低血糖的危險因素,老年人感知低血糖的能力降低,不易出現心悸、多汗等預警症狀,更易發生無意識低血糖;且老年人存在神經損害、肝糖原動員能力下降有關,對低血糖的自我調節與應對能力下降,當血糖處於較低水平時,不能動員足夠的血糖到血液中滿足能量供應需求,因此容易發生更嚴重的低血糖。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應控制在相對較高的水平,若合並的基礎疾病少、預期壽命長、不易發生跌倒、很少發生低血糖,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5%以下,發生慢性並發症的風險相對較低;已經合並多種並發症、預期壽命有限、發生跌倒的風險較高、常常發生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8.5%以下相對安全,不易發生急性並發症。葯物首選不易發生低血糖的葯物,已經使用胰島素的老年人,不能擅自停用,否則可能誘發急性並發症。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在評論區咨詢與交流! 註:本文內容僅作為 健康 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貳』 老年人得了糖尿病,牢記哪4點,可以控制血糖,降低並發症

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糖尿病大軍中。特別是對於有一些老年人而言,由於本身對於血糖值管理工作也不高度重視,很容易一不留神就患上了糖尿病。事實上,對於老年人而言,患上糖尿病是有自身的一套血糖控制標準的,下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一標准實際就是指的哪些。

對於老年人而言,本身有一套自己的控制血糖的標准,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苛的根據標准來實行,才能合理的防治糖尿病並發症的出現,此外還需要培養明年高品質生活習慣及其健康的飲食習慣,那樣才有利於輔助控制血糖值。

閱讀全文

與糖尿病老年人能控制的好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的拿養老保險是幾周歲 瀏覽:411
政治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瀏覽:928
70歲以上駕車 瀏覽:268
老人如何補氣血吃什麼葯 瀏覽:364
觸動孩子孝順的視頻 瀏覽:841
念親恩重陽節作文 瀏覽:356
老年人披搭 瀏覽:242
社區老年的活動調查問卷 瀏覽:876
城鎮退休養老金標准 瀏覽:413
長老人斑怎麼祛掉 瀏覽:225
少女和父母吵架如何處理 瀏覽:936
養老金每個月交兩千多退休可以領多少錢 瀏覽:725
德山鎮都有什麼養老院 瀏覽:711
小時候的父母對你說過哪些善意 瀏覽:315
現在醫院退休年齡嗎 瀏覽:968
工人工作31年退休工資多少錢 瀏覽:108
老年痴呆老人總是發呆 瀏覽:525
古鎮醫院做體檢報告多少錢 瀏覽:536
如何照顧肝癌老人吃飯 瀏覽:816
驗兵體檢體重超重怎麼辦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