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工關節置換2022最新政策
2022年膝關節置換術最新政策如下: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虧渣價82%。人工關節集采是國家治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流通亂象的一次重拳出擊。人工關節降價,將大幅度減輕患者負擔,提高其生拍空梁活質量。膝關節的這種置換的話,一般是納入這種醫保的,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是可以報銷65%~70%左右。
換膝蓋手術其實就是臨床上所說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首先在膝關節中央做縱形的手術切口,將髕腱或髕骨向外脫位,暴露出膝關節的股骨髁和脛骨平台,以特定的定位器和截骨模具,進行膝關節股骨的遠端和脛骨近端的襲運截骨。再進行四平面的截骨,然後再分別打入股骨的假體和脛骨的假體,用骨水泥固定,再置入膝關節墊片復位關節,恢復活動,最後徹底沖洗縫合,這個就是一個大致的膝關節手術的置換過程。
新農合膝關節置換報銷比例一般在50%到75%之間,患者手術醫院級別越高,報銷比例會越低,具體報銷數據需要根據當地新農合管理中心規定執行。膝關節這款需要通過全身麻醉,患者可以到大型三甲醫院進行手術,能夠減少風險,術後在身體恢復兩周左右時,需要下床活動進行適應。
㈡ 老媽的膝關節置換手術(二)
老媽的手術確定在9月24 日(星期四)下午,從14點10分出病房進手術室,到16點55分手術結束,歷時不到三個小時。等待經歷已在記錄,我慶幸有一種能夠用文字書寫與表達的能力,支撐了漫長的時間,也算是自己的心路歷程,在此不再贅述。現在重點說說手術後及出院後的幾件事。
一、手術後
老媽對待恐懼的策略是閉緊眼睛,好像看不見就能增加安全感。我從手術室門前接到老媽時,她緊閉雙眼,醫生在拍她肩膀,老太太睜開眼,要送你回病房了。老媽睜開眼睛,又疲憊地合上眼睛,可能是麻醉劑作用還在。醫生跟我講,老媽在手術中血壓不穩,以後要注意控制血壓。老年人有基礎病,手術風險確定增大,醫生在術前談話和麻醉談話,都詳細地說明了風險,和可能發生的不測,雖然從情理上講,我們希望自己的至親能夠穩妥保守接受手術,但這是不可能的。
老媽到病房後,做手術的腿綁著厚厚的紗布,輸液的手冰涼,那一瞬,心疼心痛,當然也顧不上。護士加上心臟血壓監控,囑咐護理事項。我當時答應著,回頭就忘了,還是旁邊病床上的大姐提醒了我。手術後,2小時漱口,4小時喝水,6小時可以流食,即小米湯。通常術後是禁食的,一般情況是第二天手術,從夜裡12點開始不吃飯不喝水。監護儀上有四項指標,心跳,Pleth,(護士說囑咐下了90一定要告訴她,我查了查是血氧容積描述波)呼吸次數和血壓。
當然還要看著輸液,因為老媽手冰涼,我用自己的手暖著,不時給老媽揉背,據說手術室空調溫度低,老年人不適應,老媽背部難受。那一夜,應該是和老媽一起戰斗的一夜。
二、功能鍛煉
手術後第二天,不到7點半,老媽的主治醫生孫醫生就來看望老太太。看到老媽就問,怎麼樣?老太太!經過一夜休息,老媽狀態已經明顯回轉,說很好。孫醫生把監護的這線那線扯掉說,不用這個了,來,老太太,我告訴你怎樣進行功能鍛煉。拿起老媽直綳綳的左腿就讓她彎腿,不錯,已經有60度了,家屬可以幫忙,以後要記得鍛煉,今天就可以下地走走了。
特地囑咐了幾件事:一是要注意加強營養,雞鴨魚蝦敞開吃,牛奶,雞蛋多吃,高蛋白,不要擔心所謂的發物。二是加強功能鍛煉,每天十斤米縫成布袋壓十分鍾,手術後的一個月一定要加強功能鍛煉。
下午輸完液體,3點左右,老媽下地扶著助行器行走,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根據醫生要求,下午到華美樓拍片,手術成功。通過片子可以看到人工關節假體非常清晰地嵌入在老媽的左腿。
我幫助老媽的腿做壓直和打彎的鍛煉,老媽很配合,盡管還是疼。
兩天後,老媽可以自主練習抬腿,壓直和打彎。雖然年紀大,但是恢復得不錯。
三、出院後
9月29日,即手術後4天,辦理出院手續。
回到家中,按照醫囑吃葯,扶著助行器鍛煉。
每天加強營養,雞蛋、牛奶、排骨、米粥、水餃都能吃。
10月2日,請社區醫生換葯,傷口癒合良好。
10月4日,老媽拄著拐棍試著行走,做手術的腿還是不能完全用上勁。我把視頻發給弟弟妹妹。
這幾天,濟南總是陰雨天氣,老媽情緒不是很高。作為一個農村勞動婦女,掛念著地里的玉米,擔心地里太濕種不上小麥。
我說,你的地已經讓別人承包了,已經不種地了,還老是擔心個啥!
也許,一輩子的春種秋收,不是我一兩句話就能夠讓老媽釋然的。
希望老媽能夠早日恢復到獨立行走,回到她摯愛的南張樓村。門口還有一大幫老夥伴等著老劉(老媽本名劉會芳)給講故事、聊天呢!
㈢ 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最關心的事,你都知道哪些
引言:相信很多患者在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時候都會擔心很多的事情,那麼在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時候,患者擔心的事情都有哪些呢?現在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回答一下。
患者還會有這樣的問題,就是手術之後還會出現疼痛的症狀嗎?答案是會的。因為術後疼痛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拆唯剛做完手術之後,麻醉過去之後是會出現疼痛的現象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疼痛的現象是會逐漸消失的。第2個階段就是術後關節功能恢復之後,大部分的患者是不會有疼痛感的,但是在陰雨天的時候偶爾也是會有一點疼痛感的,是屬於正常的現象。
㈣ 置換了人工膝關節之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1. 術後需要系統的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最嚴重的並發症就是發生下肢靜脈栓塞,下肢靜脈栓塞後可以導致各種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我國的前國防部長羅瑞卿在德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死於肺栓塞。肺栓塞是由於下肢深靜脈栓塞進一步發展來的。下肢靜脈栓塞的高危因素有:髖膝關節手術、老齡、創傷、既往靜脈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癱瘓、制動、術中應用止血帶、全身麻醉、惡性腫瘤、中心靜脈插管、慢性靜脈瓣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越多,發生的可能越大。我科有個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後4天就能夠下地行走了,出院後,在術後快一個月的時旦型候發生了腦梗塞,繼而死於並發症,非常的可惜。
預防下肢靜脈栓塞有三種措施。一、基礎預防,包括鼓勵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鍛煉,下床活動,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多飲水,避免脫水。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二、物理預防,使用梯度壓力彈力襪等,利用機械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減少血液滯留,降低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三、葯物預防,可以採用利伐沙班片口服或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兩種方法,口服利伐沙班會更方便,安全性更高,但是費用更高一些。所以術後6周的抗凝是非常的重要。
2. 每年拍攝一次膝關節正側位片(X光)
了解假體有無發生移位,了解有無發生假體周圍骨吸收。
因為人工關節都有一定使用壽命,只要醫生認為需要再次手術翻修了,請不要拖延,延誤治療將會造成以後的治療困難。早期發現,早期翻修能夠提高療效。
3. 注意以下情況需要用靜脈抗生素:發熱、拔牙、有傷口出血。
因為安裝了人工關節假體以後,只要細菌達到假體周圍後就不容被殺死,造成感染無法控制,而感染是人工關節松動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齒科操作,內鏡檢查以及其他外科小手術可產生一過性菌血症,預防假體部位遲發性感染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使用靜脈抗生素。
4. 積極進行康復訓練
一個良好的關節應該是穩定的,有力的,靈活的,沒有進行康復訓練的關節往往活動范圍會減少,肌肉力量不足。肌力不足時往往容易摔跤,一旦造成假體周圍骨折,處理將會非常的棘手,注意避免。
人工膝關節在置換後3~4月內關節有腫脹和疼痛是正常的,同時可能發現關節周圍有麻木感和皮膚溫度較對側高,這也是正常的,不要過於擔心。術後功能老敗恢復期間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葯減少功能鍛煉期間關節的腫脹疼痛。
合理使用助行器,如附圖:
5. 積極進行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積極進行高血壓、糖尿病的治療。
因為醫生希望所有的人工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質量。決定生活質量的我曾經有一個患者在雙側膝關節置換術後,美好的生活了4年,但是這個患者沒有注意高血壓的治療,後來發生模含猜腦溢血,造成明顯的後遺症,生活需要他人照顧。這是非常遺憾的。
骨質疏鬆的治療推薦使用鈣爾奇D片+福善美片口服,或者使用唑來膦酸注射液也是不錯的選擇,第一療程階段建議維持一年,然後根據復查情況再確定後續治療。
㈤ 膝關節置換手術有哪些並發症要如何避免呢
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一個大手術,因此也有可能會發生並發症,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膝關節置換手術主要的並發症是由於感染,主要包括早期的感染以及晚期感染。第二種比較常見的並發症是膝關節術後血栓 ,經過緩慢的發展,很可能會出現靜脈血栓綜合症。第三種並發症主要會造成人們的膝關節活動受到限陪渣逗制,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才能夠讓並發症發生率降低。
人們在做完手術之後也有可能會出現疼痛的現象,醫生會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施救措施,來使病人的治癒率提升。人們還有可能會出現蘆賣假體松動的情況,這種症狀出現與多種原因有關,如果存在著不正確應力負荷或者是過早的進行活動,就很有可能會讓人們使用假體不便,也會給人們帶來不好的感受。人們不能夠過度使用自己的膝關節,否則會出現假體松動。
㈥ 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應該什麼麻醉方式
行髖關節置換術,既可以選擇全身麻醉也可以選擇椎管內麻醉。而椎管內麻醉又包括了腰麻、硬膜外慎冊咐和聯硬三種方式,其中聯硬在長時間的手術中具有較好的可控性,且對循環抑制性相對較低。全身麻醉最為便捷,寬純但是術中對循環抑制較大,常需要應用血管活性姿燃葯物進行對症處理。
㈦ 髖關節置換術一般採用半麻還是全麻啊,兩者有什麼區別
全麻是全身麻醉,用葯肯瞎敏肆定多。半麻是局部麻醉磨轎,頭腦是清醒的。
醫生拿枯可能考慮這次手術時間長,動作幅度大,建議用全麻。
㈧ 膝關節清理手術患者和家屬需要知道些什麼
1、手術前的准備
醫學評估:如您決定要手術,則先要請醫生在術前給您的全身情況作一個全面檢查,這樣可查出您身體內是否有妨礙手術及術後康復的因素。
檢查:有若干檢查,如血樣採取、心電圖、X光片、尿樣檢查,這些都有助於手術計劃。
皮膚准備:術前要保護好膝前皮膚,勿在其上使用外治方法。術前皮膚要一定沒有感染,沒有受刺激的情況,如有的話,快和您的醫生商量,在術前要解決這些問題。
輸血:可以建議在術前先抽自己的血,把它冷藏起來,供手術需要時應用。
葯物:告訴您的骨科醫生,目前您在服用哪些葯物,您的骨科醫生或家庭醫生會建議您哪些葯要停掉,如停服阿斯匹林、降壓葯物等,和哪些葯可繼續服用。
治療好腳癬:如有腳癬的話。
下肢檢查:如以前有下肢燙傷及感染情況,務必告訴醫生。
減輕體重:如您是超重的,您的醫生會建議您在術前要減少多少體重,以減少自己新的膝關節所受的應力。
齒科檢查:乎態雖然全膝術後,感染率並不高,但如細菌進入您的血流,就可引起感染。因為在作齒科治療時,細菌可進入血流,在術前有些齒科疾病的處理(包括拔牙、牙周治療)是否要做,是值得考慮的,術前幾個星期,就要停止常規的潔齒治療。
治療慢性病灶:必須在術前治療奸體內慢性感染等病灶,如慢性副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等。
尿道檢查:如病人最近常有尿道感染,術前必須進行尿路歲肢源檢查,年老者有前列腺炎病,必須在術前進行尿路檢查及處理。
術前暫停吸煙
術前進行拐杖使用的鍛煉,並訓練如何進行術後功能的鍛煉。
家中安排:准備以下各項,將有助您在家中的活動:
在沖澡或洗澡的地方,要牢固地裝好扶手或安全椅;
所有樓梯都裝安全扶手;
一個牢固的椅子,裝有堅固的墊子,其高度可在坐時使雙膝低於髖部,椅子應有硬背及二個扶手;
一個升高的便座;
洗澡時有一個穩定的洗澡椅或凳子;
一根帶長手柄的洗澡海綿刷和沖澡皮管;
穿衣棒、穿襪幫助器和一根長柄鞋拔,使您在穿或脫鞋襪時,不要過度彎曲您的新膝關節;
可用一個抓物器幫助您取得物品而又不過分彎曲您的膝部;
每次坐時,放一個枕頭作墊子,以保持雙膝處於髖部之下;
在家中,您要走到的地方,要除去所有松動的地毯及電線;
暫時要住在一樓(在恢復早期,上下樓梯是較困難的)
手術期
您一般會在手術當天進院,住院後,麻醉組的成員將會對您作—次檢查,全膝於術最常用的麻醉是全麻(手術中將讓您睡覺,渾然不覺)或脊麻(讓您保持清醒,腰以下部位被麻醉),麻醉醫生會和您討論麻醉的選擇,看哪一種麻醉方式最適合您。
手術將需要2個小時,骨科醫生將會去除您已損傷的骨與軟骨部份,然後植入新的金屬與塑料製成的關節,來維持您膝關節的正確對線和正常的功能。
目前,應用於全膝置換術手術有多種材料及設計,所有假體大都包拈幾個部份:股骨部份(由高拋光堅強的金屬材料製成);脛骨部份(由耐磨的塑料製造,常伴有一個金屬托盤):髕骨部份(由塑料製造)。術後,您或會移到蘇醒室睡l一2小時,由麻醉組監護您,然後再回到您的病房。
有關手術情況
如今上述麻醉方法往往是半身麻醉,但有時也會全身麻醉,主要看具體情況而定,術前會進行配血,因手術中可能會需要輸血,有的醫院可能會在術前對局部皮膚進行剃毛消毒,
手術前晚8時後停止進食與飲水,術前要洗澡,以保飢仔持全身清潔。手術切口在膝關節前方,
手術中盡量放鬆,與醫生配合(特別如是半身麻醉的話)
術後當天
手術後當天有的醫院會把病人放於蘇醒室,有的醫院可能把病人仍放於原來病床上卧睡。
膝關節局部有較厚的敷料(一般是綳帶及棉墊)。
有一根創口引流管,可於術後1~2天左右拔去。
可能有靜脈輸液。
如在床上大小便注意不要弄污創口的敷料。
如疼痛劇烈,可請手術醫生給以適量合適的止痛劑。
2、住院期
您將在醫院里滯留數天,術後您會感到膝部疼痛,將會給您止痛劑,盡量讓您舒服。要步行及作膝部活動,這些是對膝關節恢復非常重要的活動,應術後馬上就開始。
術後為了避免肺部郁積,要深呼吸並經常咳嗽,來清理您的肺部。
為了重獲您膝部及下肢的活動,當您躺在床上時,醫生或會用一種膝部扶架來慢慢地活動您的膝關節,這個器械叫持續被動活動鍛練器(CPM),可提高您的腿部來防止水腫,增加靜脈迴流和促進腿部活動。
足部與踝部的活動,術後要馬上進行,以便增加您腿部的血循,避免水腫及血塊形成,很多病人術後可馬上進行鍛練,理療師或骨科醫生會教您—些特殊方法,來加強您的腿部力量,鍛練膝部活動,使您在手術後不久,即可行走及進行日常活動。
術後可能的並發症
人工全膝並發症比率較低,嚴重的並發症如感染約少於2%,重大的並發症如心臟病發作及中風也很少見。慢性疾病往往要增加潛在並發症。雖然並發症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將推遲甚至限制您的康復。
下肢或骨盆靜脈血塊形成,是人工膝手術最常見的並發症,您的骨科醫生會給您一種或多種方法取預防您下肢靜脈血塊形成如特殊的彈力長筒襪和使血液變薄處理等等。
3、家中康復處理
手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您在術後頭幾個星期中,是否遵循您醫生關於護理的指導。
創口的護理:您的創口可由線縫合或用釘針法,都將於二周後拆除。在創口完全癒合和乾燥前,不弄濕創口,可放上紗布,以免受到衣服或綳帶給予創口的刺激。
飲食:術後頭幾天,可能胃口不好,一種含鐵的平衡飲食,往往有助促進組織癒合,重建肌力。請多飲水
活動:特別在術後最初幾個星期的早期康復中,鍛練是家庭護理中一個主要部份,術後3到6周,應重新恢復大部份正常的輕度活動,活動後在晚間可能有些不適,約需數周才會慢慢消失。
活動的內容應包含:
一個逐步加強的行走活動來增加您的活動能力和耐力,先在室內,以後可到室外;
恢復其他室內活動如坐、立、上下樓梯;
每天作數次特定的鍛練來保持您的活動度及加強膝關節力量(您可在家人幫助下進行或可請理療師幫助或在術後數周內到理療中心進行)。
㈨ 左髖關節置換術需不需要做全身麻醉
任何醫療措施都有風險,哪怕是打個點滴甚至拍個CT,只不過不同的操作、不同的患者甚至不同的醫務人員來進行,風險各不相同。
髖關節置換手術本身並不復雜,可以採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也可以選擇椎管內麻醉,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半麻」。在一般的患者和家屬看來,全身麻醉好像很神秘,也容易出風險,但實際上,全身麻醉卻是比椎管內更為先進,也更為安全的麻醉方法,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全麻更不容易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術中反而更為平穩安全。而對於全髖關節置換術這類骨科手術來說,椎管內麻醉一般適合於有呼吸系統疾病,術前存在呼吸衰竭或者嚴重肺部感染等等特殊的、不適合進行全麻,或者估計全麻後會長時間無法脫離呼吸機的患者。
當然,全麻也有很大的風險,包括麻醉和手術中的嚴重心腦血管事件,還包括插管造成的氣管、肺部損傷甚至牙齒損傷,術中用葯、輸液、輸血的過敏和不良反應等等。
在做手術之前,正規醫院的麻醉科醫生(俗稱的麻醉師)是會到床旁進行訪視的,就算不正規,也會在手術前跟家屬簽字並進行溝通,到時候麻醉醫生還會更詳細和有針對性的進行解釋。
總而言之,要做髖關節置換手術,全麻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