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正確服葯的方法是什麼
通常老年人用葯要比其他年齡段的人多,並經常服用多種葯物,這時不良反應的回發生率就會相對增加。因此答,在用葯時要特別慎重,一樣的劑量,對老年人的作用往往比對青年人要強,比如安定類葯物對老年人產生的不良反應要比青年人大3倍。所以,老年人在多葯聯用時,應盡量先服主要葯物,以防止相互葯理作用的發生,若必要時可請醫生調整劑量(一般可用成人量3/4),或延長服葯的間隔時間,以此保證用葯安全。
⑵ 老人服葯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注意葯物劑量:
老年人的葯品是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在腎臟排泄的。老年人各個器官的機能開始慢慢衰退,所以老年人服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葯物的劑量。
2、按時、按量吃葯:
老年人記憶比較差,經常會出現漏服、忘服的現象,所以一定要叮囑好按時、按量吃葯,或者做好防範的措施。
3、注意葯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合並疾病比較多,經常會有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合並多種的疾病,而服用多種的葯物。合並服用多種葯物的時候,葯物的不良反應會大大的增多,所以要嚴密注意葯物的不良反應。
⑶ 老人每次都忘記吃葯,怎麼辦
1.選長效葯
如果老人經常容易出現忘記吃葯的問題盡量給老人購買一些長效葯內,每天服用一次即可,這樣容可以大大降低老人出現忘記吃葯的幾率。不過葯物大家千萬不要盲目購買,一定要遵從專業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2.設定鬧鍾
設定鬧鍾也可以提醒老人吃葯的時間,利用電子設備提醒吃葯也是一種相當不錯的選擇。現如今的手機已經智能化,不僅能夠提醒老人吃葯,還可以將葯物的注意事項寫在備忘錄,避免老人錯服、誤服葯物。
3.購買分類葯盒
可以提供買一個分類葯盒,放在明顯的地方。在分類葯盒上註明服用葯物的葯名和日期,可以每天服用葯物以後在相應的位置上打勾。這樣保持一周左右就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大大降低老人出現忘記吃葯問題的幾率。
4.及時正確補服
如果老人出現了忘記吃葯的問題,如果時間很短可以馬上補上,下次仍然按原來的時間服用。如果已經過了用葯時間兩個小時以上就不要再補服了,下頓按時服用即可。
⑷ 當老人拒絕服葯時,我該怎麼做
嗯,可以告訴他不服葯可以,但是不能持續太久,持續三五天兒不服葯可以。嗯,停個三,五條,然後再服葯。老人和孩子一樣,都像嗯,需要條件的。講道理。
⑸ 老年人怎樣正確看病吃葯
據統計:老年慢性病患病率10年來上升了4%,尤以高血壓、冠心病、骨關節病和腦血管病發病率最高,且城市高於農村。還有些疾病發病率增長非常快,如糖尿病患者已較10年前增加了3倍。但調查顯示,老年人患病後兩周內的就診率只有45.7%。推薦:中醫養生 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診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識,或「久病成醫」,在家裡備了小葯箱,認為慢性病在家治療既省事又省錢。還有的慢性病患者,憑著自己多年看病吃葯得來的一知半解或道聽途說的「他人經驗」給自己開處方,這樣做隱患很多,弊大於利,甚至會導致嚴重後果。 ■專家點評:有些疾病發病初期的症狀可能與老年人原有的某些慢病相似,如果得不到及時、規范的治療,往往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即使是慢性病,也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定期復查,不能過於依賴小葯箱或自己的「經驗」。老年人對待疾病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被醫生懷疑為腫瘤、冠心病時,更不能存有僥幸心理,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看病要有全科意識 老年人由於年齡的關系,身體各器官功能衰退,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老年人通常是哪兒不舒服就看哪科,專科醫生往往也只看本科病種,缺少全科意識,這樣對老年人十分不利。 ■專家點評:看病前最好先由全科醫生診斷一下患有哪些疾病。再請醫生建議主要應先治哪種疾病,輔助治療哪種疾病。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有利於身體恢復健康。 別把心理問題不當病 抽樣調查顯示,離退休前後生活的急劇變化和大腦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7%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郁等心理障礙,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狀,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這些老人卻很少去看心理醫生。心理問題現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專家點評:絕大多數老年人認為心理問題不是病,也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都受到影響。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時及時看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調整,多與人溝通,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吃葯不能跟著廣告走 過分相信廣告,是老年人用葯的一大誤區。 ■專家點評:老年人既擔心自己有病,又怕到醫院檢查出病,就自己看廣告買葯。結果常常是葯不對症,花了不少冤枉錢,也沒有治好病。因此,吃葯最好聽從醫生的意見,對症下葯才能葯到病除,少花冤枉錢。 用葯劑量、療程要遵醫囑 程阿婆得了胃病,看病時醫生給她開了一種葯,並囑咐她吃完後復查。她一吃就感覺好多了,葯吃完了她沒再去看醫生,而是自己到葯店買來這種葯服用,且一吃就是半年,直到出現持續腹痛、腹脹的症狀才上醫院。醫生說是葯物服用時間過長所產生的副作用。為了減 少上醫院的麻煩,自己隨意改變葯物的劑量和療程的現象,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 ■專家點評:自主用葯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最危險的。因為有些葯物對於一些病症有緩解作用,但是大量臨床試驗發現,許多葯物長期服用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很多老年病患者都需要終身用葯,無論是處方葯還是非處方葯,最好按醫囑服用。應選擇安全、可靠的葯物,並在醫生指導下,對長期服用的葯物定期進行適當的更換。 怎樣才能少花錢看好病 ■專家建議:發現自己從未出現過的症狀和體征,最好直接去大醫院掛專家門診號,掛號費雖然貴一點,但可以避免誤診和漏診。得了危重病也要去大醫院,以免錯過最佳診治時機。對於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則可選擇小醫院,因為這些病目前已有標準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在哪一級醫院診治沒有太大醫療質量的差異。看病時要帶齊以前的病歷,可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查,便於醫生診斷。
⑹ 老年人服葯常有什麼問題
部分老年朋友對服葯有些認識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多吃葯病會好得快,也有的認為多吃幾次或少吃幾次葯無所謂。其實這樣做不但會影響葯物的療效,而且還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葯物劑量直接關繫到血液中葯物的濃度,而保持一定的葯物濃度是葯物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劑量太小,達不到治療目的;劑量太大,不一定能相應的增加葯物療效,反而可能引起葯物蓄積,導致中毒。用葯次數也是維持有效血葯濃度的重要因素。葯物進入人體後,經過一系列過程,逐漸被排出體外,如不及時補充,血中葯物濃度降低,葯物治療作用將隨之減弱。但是如果隨意增加給葯次數,就相當於增加總的給葯量,可能加重葯品不良反應,甚至造成葯物中毒。葯物的給葯間隔時間是由葯物的消除速度決定的,在體內消除快的葯物,用葯次數可略多,在體內消除慢的葯物,用葯次數可少些。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葯一天服用兩次,有的葯服用三次。由此可見,葯物的每次劑量和給葯次數不是隨便規定的,而是根據葯物在體內的代謝特點確定的。因此,老年人服葯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按時按量服用。
⑺ 老年人用葯原則
1、五種葯物原則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葯物以下的葯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葯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葯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葯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葯物原則。2、受益原則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3、擇時原則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葯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葯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4、暫停用葯原則當懷疑葯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葯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葯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生新的症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症狀,都應考慮葯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於服葯的老年人出現新症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葯受益。所以暫停用葯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5、小劑量原則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葯物類型有關。對於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葯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葯階段,即開始用葯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准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⑻ 長期服葯的老人注意什麼
服葯觀察反應。老人服葯時間長,就不要掉以輕心,即使如此,每次吃過葯後,都要仔細觀察一下反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立刻要去看醫生。
老年人長期服葯後,如果這種葯出現了無效後,也就是老人的身體出現了抗體,則也需要去看一下醫生,看是否要停葯,或者是加大葯量,或者是換一種葯。
人在長期吃葯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下,如果是多種葯同時吃的話要注意,幾種葯是否有抵消的作用,或者是有沒有沖突,如果有,並引起不良的話,則要以疾病輕重來判斷。
老年人吃的葯,最好是年輕人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以免老年人出現意外,自己忘記吃葯的情況的話,則年輕人要給老年人葯來吃,以免不知道的情況下,出現吃葯錯誤,引起事故。
老年人吃葯,不管是西葯,還是中葯,都要掌握一些飲食的禁忌的,一般情況下,辛辣或者是油膩的食物,是不要讓老年人吃了。如果與葯有沖突的一些食物,也要禁止再食。
老年人吃葯的時候,不建議用茶來喂葯,這是因為茶里本身就有一種垢,進入胃後,會產生凝固性的物質,而葯進入後,被凝固,從而失去了葯效,身體不會吸收到葯性的。
老年人吃葯的時候,也要多喝水,少排尿,以幫助身體對葯物的吸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葯效的。
⑼ 老人服葯困難怎麼辦
1、老人吃葯困難一次只吃1片葯
兒童、老人如果感覺服葯困難,可一次只服1片葯,最好先用溫開水濕潤喉嚨,然後再分片用水送服。
2、老人吃葯困難送服水量要適宜
服葯不要干吞,而應當用溫開水送服,水量一般建議為100~200毫升。干吞或用水太少容易造成葯片粘在食道,對局部黏膜造成損傷。同時提醒大家,服葯後也不要喝太多水。喝太多水稀釋胃酸,會影響部分葯物的溶解,不利於吸收。
3、老人吃葯困難服葯時不做其他事
服葯時應專心,不要在服葯的同時做其他事情或者說話。吞咽時不要動作過快,應在水充分潤喉的情況下,緩慢吞下,並及時用水送服。
4、特殊情況,咨詢醫生後研成粉
給嬰幼兒喂葯時,不可捏鼻硬灌,否則很容易發生嗆咳。少數人因疾病原因吞咽功能受影響,吃葯也很困難。這些特殊人群在必要時可在醫師或葯師的指導下,將葯嚼碎或研碎用水溶解後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緩釋片等特殊劑型不宜隨意掰開、研碎服用,否則葯效會受影響。
5、長期吃葯,注意定期復查,必要時調整用葯
很多老人認為自己「遵醫囑」了,一直堅持吃葯,但由於沒有定期復查,不僅葯物的治療效果不好,還可能傷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類降脂葯,需定期監測肝腎等功能;長期服降壓葯後效果不好,不僅會損傷心腦腎等靶器官,還可能出現其他並發症。如果發現用葯效果不好時,應當及時咨詢醫生,必要時調整用葯方案。
⑽ 老年人區分早中晚吃葯的方法
導讀:葯不能夠亂吃,吃葯也有很多要求,但是,人老了,記性就會變得很差,那麼,小編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你常常忘記吃葯的問題。接下來就讓小編來一一告訴大家吧!
人一老了,身體就大不如從前了,疾病纏身,每天要吃的葯越來越多,有些葯要餐前吃,有的要餐後隔一段時間再吃,還要一天分3次來吃,有的葯還不能一起混著吃。
葯不能夠亂吃,吃葯也有很多要求,但是,人老了,記性就會變得很差,那麼,小編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你常常忘記吃葯的問題。接下來就讓小編來一一告訴大家吧!
1、每日盡量安排最容易記住的時間段吃葯,比如一天一次的葯物可以按照葯品要求選擇早晨起床時吃,或者睡前吃;
2、在手機里設置吃葯提醒的鬧鍾,定時提醒吃葯;
導讀:葯不能夠亂吃,吃葯也有很多要求,但是,人老了,記性就會變得很差,那麼,小編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你常常忘記吃葯的問題。接下來就讓小編來一一告訴大家吧!
3、製作一個吃葯記錄表,註明吃葯時間,每吃一次葯,就在相應的位置打上鉤;
4、買個分類葯盒,這種分類葯盒一般分為1周用量,即有7 個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顏色分開,可以把每天要吃的葯物按量分類放好,如果懷疑忘了吃葯可以核對,吃沒吃葯、吃過幾次一目瞭然,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復吃。
導讀:葯不能夠亂吃,吃葯也有很多要求,但是,人老了,記性就會變得很差,那麼,小編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你常常忘記吃葯的問題。接下來就讓小編來一一告訴大家吧!
5、認真保管葯盒說明書。需要提醒的是,有的老年人常常拿出葯瓶就把葯盒和說明書丟了,時間長了,沒吃完的葯也不知道過沒過期,或者想要再次服用曾經吃的葯時,卻因想不起葯名而無法購買。因此,不要忘記保存葯物的外包裝。
老人記性總是很差的,總是會忘記自己到底有沒有吃過葯了,還有到底吃了哪一種葯,哪一種葯還沒吃,況且,家人也不可能每天都提醒你該吃哪一種葯了,那麼,這時候只有靠自己了。
我們可以按照小編介紹的這幾種方法來做,就可以每天都按照準確的時間來吃葯了,而我們也知道,只有按照正確的規律來吃葯,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葯的效果,讓我們更快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