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機構如何化解風險
養老機構在經營中面臨著很多風險,首先是面臨著戰略風險。我國養老機構服務的床位數量增長較快,在服務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養老護理員的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管理人才短缺;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也缺乏。
第二個是市場風險。養老機構較快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市場方面的問題,突出表現為養老機構發展政策體系有待完善,養老機構雙軌運行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全,養老機構自身建設之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機構養老服務有效需求滿足率低,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提高等等。
面對這么多風險,我們如何去化解呢?前瞻產業研究院提出幾點建議。從政府的角度來講,要不斷的出台政策加強監管,引入星級評定製度。從機構來講,強化軟硬體、購買保險、聘用保險經紀人作為風險管理顧問,這都是化解風險的手段。養老機構責任險明確除外責任也不容忽視,而保險經紀人可以協助投保人參考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合理確定保費的標准,賠付方式,責任限額和爭議解決方式。
『貳』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存在哪些問題
據報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召開北京市養老服務質量建設暨安全管理工作會議。
民政局負責人表示,民政局將委託第三方機構對養老服務質量、欺老虐老等問題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將定期在媒體曝光並通報相關區政府。對於存在瞞報、騙報指標的機構將嚴懲不貸。
『叄』 如何推進社會養老問題
民政部近日發布通知,明確自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發布之日起,各級民政部門不再受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申請,也不得再實施許可或者以其他名目變相審批。這意味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這個曾經把不少民辦養老機構擋在門外的「攔路虎」,如今將徹底掃除。
推進養老服務業標准化建設是加強監管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針對養老服務業相繼出台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基本規范、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養老機構安全管理、老年人能力評估等標准、規范。2018年,民政部公布了國家標准《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徵求意見稿)。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管理制度,將有助於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方便老年人及其家庭作出選擇。
文章來源 知道日報:銀發浪潮來襲養老機構門檻降低 養老問題成為社會化問題
『肆』 養老機構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案例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全球最多的老年人口,也是社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養老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難題。因此,妥善解決因老齡化衍生的難題,關系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老年人口大規模增長帶來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機遇,解決居住難題的養老地產便是其中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有超過80家房企進入養老地產領域,相關項目超百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養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將從2015年的659萬個增至2025年的1285萬個。而參照3個老年人配備一個護理員的國際標准,中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也嚴重不足。
毫無疑問,未來我國養老服務行業存在巨大市場潛力。未來我國養老體系及老齡產業能否得到長足發展,政府財政投入體制與稅收金融等相關扶持政策的完善十分關鍵。
『伍』 養老機構怎麼解決老人的看病問題
如今,許多養老機構都開始嘗試與醫療配套進行結合,比如萬科的怡園光熙長者公寓,自己就配建了二級現代化的光熙康復醫院。公寓內的老人看病將更加便利,實現了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醫養結合模式。
『陸』 國內養老院的現狀問題與不足
從老人養老對養老院的需求來看,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分為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3種。但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家庭結構小型化的發展,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機構養老或將成為未來養老體系中的重要支柱,而這就對養老院產生了巨大需求。
從老人入住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的意願來看,在全球范圍內,通常有5%的老年人願意在養老機構養老,其中,歐美等發達國家機構養老的意願更高,已經超過了35%;而在國內,老年人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人數佔比遠高於全球水平,大約保持在10%左右。因此,如果按照10%的入住意願計算,國內對養老院有需求的老年人數量在2018年大約保持在0.17億人左右。對於發達國家老年人入住養老院需求水平,以及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數量的攀升,預計未來市場對養老院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供給端:養老院供給不足,供給缺口不斷擴大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由於我國的機構養老起步較晚,現仍處於初步階段,且養老機構正面臨著供不應求和的矛盾。
在養老服務機構數量方面,2011年至今,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不斷增加,但是自2015年開始,增速明顯下滑。2017年,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增加至15.5萬家,同比增長了10.7%,增速較2016年下滑了10個百分點。2018年,盡管民政部還未公布最新數據,但根據歷年數據前瞻推測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仍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速,機構數量保持在17萬家左右。
在養老機構的床位數方面,也基本與養老機構數量保持一致的變化趨勢。盡管床位總數不斷增加,但是從2014年開始床位增速不斷下降。2017年,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總數約為744.8萬個,同比僅增長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了6.5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9月,國內登記在冊的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為732.6萬張,較2017年基本保持穩定。
而如果按照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10%的人願意入住養老院來計算,那麼在2018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缺口將擴大至914萬個左右,遠遠超過了現在市場上的已有供給數量;同時,最近3年,養老服務機構床位供給缺口增速還在進一步提高。
『柒』 公辦養老機構經營存在什麼問題
資金投入不夠,床位不夠,僧多粥少,越來越跟不上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需要。
『捌』 准備辦個養老機構,在經營上有經常遇見啥情況啊
(1)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流程不夠標准規范
(2)會員體系復雜,難於展開差異化經營
(3)護理人員管內理難度大,容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4)繳費收費麻煩,現金處理增加運營成本,用戶體驗不好
(5)會員健康狀況不能實時監控,貽誤治療最佳時機及意外風險的發生
(6)家屬無法實時獲取老人健康指標
瀾光智能為養老機構、養老院、敬老院、養老福利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量身定製開發的專業的養老管理軟體產品;涵蓋接待管理、老人管理、服務管理、人事管理、床位管理、費用管理、庫存管理、評估管理、統計分析、系統管理等功能模塊,涉及從接待到退房的所有流程。老人健康數據通過物聯網實時上傳智慧雲端,PC、手機、雲端三端實時同步,異常數據及時報警。系統通過明確部門職能,精簡業務流程,優化服務項目,科學規范管理,提高養老機構業務處理效率和管理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提升核心競爭力。
『玖』 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優缺點
社區養老讓老人既享有家庭溫暖、又能體會同齡人認同,一種「雙贏」策略。另外,像社區老年大學這樣的機構,還提供「老有所為」的機會,讓老人比有兒女相伴更有價值感。
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院,集中供養,集中居住,由養老院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負擔,還可以避免因生活習慣等問題而引發老人與子女的沖突。其次,這種養老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將家庭的養老風險分散,實現集體成員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在一定范圍內使得風險得到化解。但是,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敬老院基本上普及不了,即使普及了,老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也很少會選擇入住。
『拾』 養老機構的現存問題
1、養老服務機構供需矛盾突出。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加大,而社會養老機構數量較少、質量較差、增速較慢,形成很大的矛盾。正面臨著急劇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給老年人帶來諸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困難。2、農村養老亟需加強。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五保」老人逐步轉變為城市「三無」老人。加之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劇和農民就業方式的改變,留守或「空巢」老人增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發展的需求。3、養老機構的經營管理困難較多。現有養老機構大部分經營收入不多,營利微薄,規模小,設備簡陋,投入少,服務水平不高,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管理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管理水平不高。尚不能適應社會不同收入群體的不同養老需求。4、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一方面是促進養老業發展的法規政策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扶持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優惠措施落實不到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獲取土地劃撥等方面還有許多困難和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投入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積極性。5、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還很艱難。一是選址難。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場所是租用的,選擇相對獨立而交通便利的地址難,且消防措施難以落實。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對經營中發生的機構內的傷病、死亡等重大問題沒有相應明確的解決辦法,時有糾紛困擾經營者。三是養醫結合難。大部分民辦機構規模小,軟硬體設施跟不上,入住的老年人看醫用葯無法就地刷IC卡,造成看病難。總之,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機制不活、服務成本較高、經濟效益較低;民辦養老機構數量少、發展不平衡;農村養老機構點多分散、不利於管理和集中供養;個性化服務項目少,服務內容單一;缺乏政策扶持,經營狀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