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排解老人的孤獨感
老年人排解孤獨的9大方法
1、多出門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時呆在家裡孤單寂寞,通過旅遊可以接觸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開闊;走出了狹窄單調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對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處,也可以激發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遊往往多與家人、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結伴而行,同時,在旅遊過程中,又可結識許多新朋友,對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性格頗有好處。
2、退休後學會轉換角色
到老年,離休、退休了,不管從前官位多高,錢有多少,都應該忘記自己曾經的輝煌與榮耀,盡快實現角色的轉換。在家裡當慈祥的長者,多幹事,少說話,用愛心溫暖家人,盡享天倫之樂。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溫暖,傳遞幸福。
3、每天堅持適量運動
每天必須堅持體育鍛煉一個小時左右,結伴散步,簡單易行,效果不錯。運動還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調整積極的情緒,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醫學心理學專家指出: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系的適應。運動鍛煉已經成為一個促進老年人心理適應能力的良好形式。
4、繼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老年人退休後可以繼續學習新知識,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有條件者可參加老年大學,充實自己的生活,延緩大腦的衰老,預防痴呆的發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老人不但自我價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學習中排解了孤獨。通過學習,還可以加強老人與社會的聯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會價值感。
5、勇於接觸陌生人
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環境,要面對現實,大膽走出家門,主動與人交往,多關心幫助他人,建立新的人脈,盡快融入到新的環境之中。多結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別是忘年交朋友。必須有幾個鐵哥們兒或鐵姐們兒。多欣賞、贊美別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會敞開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於排解心中的苦悶。
6、培養興趣愛好
讀書、寫作、書法、繪畫、攝影、彈琴、唱歌、舞蹈、拳術、棋藝、養花、種菜、垂釣、手工製作、飼養寵物……每一樣都有學不完的知識技能,都能為你打開一扇窗,讓你看到絢麗多彩的世界。你可以任選一兩樣,投身其中。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做事業來做,有利於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體魄。
7、相信專業人士
離職退休的中老年人在自我調節困難或不成功,家人面對這樣的問題也覺得束手無策。並且老人出現身體不適、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切忌諱疾忌醫,要及時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清源心理咨詢中心有專業的針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咨詢師,咨詢師更是有多年咨詢經驗,曾接待大量類似案例,相信會給您提供專業的幫助。
8、結交愛侶
失偶或離異老人,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伴侶,重組家庭,讓愛情滋潤心田,也是排解孤獨的好辦法。但再婚一定要考慮周全,慎之又慎,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再婚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溝通和慰藉,這樣在心理上能達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鬆。它能使人愉快地度過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後階段。
9、學會自我欣賞
很多退休老人會有一種自己老了干不動了,被社會淘汰了的消極思想,其實這是不對的。老人要學會自己欣賞自己。我們老了,不是無能,也不是廢物。我們年輕時已經為家庭和社會做了應有的貢獻。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為,只要活著就是對家庭和社會的奉獻。不必自卑,不必沮喪,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充滿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對人生。不要過於節儉,該享受的要享受,要精心地打扮修飾自己,穿光鮮時尚的衣服,舉止優雅地參加到各種社會活動中。
② 消除老年人孤獨感的方法是什麼
老年人的孤獨是可以擺脫的,而且是應該擺脫的。有一項調查,88名百歲老年人孤獨憂郁的只有4名,佔4.5%。而大部分的長壽老年人都能夠調整心態,擺脫孤獨。所以我們老年人要想長壽,要想有一個幸福、充實的晚年,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走出封閉自己的圈子,盡快擺脫孤獨。
(1)正確對待現實
老年人都喜歡懷舊,總拿過去的幸福生活與現在的衰老做比較,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難免令人產生傷感、孤獨情緒。
此時,我們老年人要面對現實生活,要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坦然接受失去親人的事實。子女成家後,關心老年人的時間少了,也應諒解,不要對子要求過高。只有以坦然的心面對身邊的各種變化,才能坦然面對孤獨。
(2)參與社會工作
所謂參與社會是指老年人退休後,根據社會的需要和本人的能力,通過不同的途徑,選擇適當而又有意義的工作為社會作貢獻。
凡是有一定精力的老年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老有所為的形式和內容。老有所為的形式和內容很多,可以因人而異。老農民領上兒女,發展庭院經濟,培植山林,是一種為;老工人傳授技術,為興辦鄉鎮企業服務是一種為;老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用其所長而反聘是一種為;老廠長、經理當現任企業領導人參謀的是一種為;離退休學者著書立說是一種為;萬千老年人為兒孫們管好家務,支持中青年在各自崗位上拼搏,也是一種有意義的為。
有理論、有文化、有經驗的老年人可以老有所為,需要老有所為。沒有一技之長,文化很低的家庭老年人也一樣可以有所為,也需要有所為。社會發展、家庭料理,需要老年人們有所為,而且老年人自身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有所作為。
按心理學觀點,真正的快樂是在從事建設性、有意義的活動中產生,是在獲得成績、增強信心得到自我滿足的時候產生,也是得到他人的承認、接受、肯定的時候產生的,科學發明的獲獎,除了本身的社會價值外,還為成功者帶來真正的快樂。
在老有所為中,我們廣泛地接觸人,建立新的良好的人際關系。為提高工作效率,還必須了解工作內容、性質和涉及的方方面面,既可增長知識,加強人際交往,結交新朋友,又可以消除孤獨與寂寞,增添了生活樂趣。
(3)廣交朋友
人們的快樂在他人處於良好關系中產生,是在人與人相互依賴和信任中得到的,老年人也不例外。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自己能滿足他人的需要,自己在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從而產生對他人的信任和尊重,這樣的人也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心理上給人以溫暖,是愛的源泉。老年人要在人際交往中消除寂寞、得到慰藉,尋求真正快樂。
同時,人們在玩笑中和娛樂中也有快樂感。因為有很多朋友,節日晚會、朋友聚會或家人團聚,可以給人提供生活的享樂,能使人緊張之餘得到放鬆,可以調劑生活,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4)上老年大學
老年人要排除孤寂,除了參與社會活動外,還有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把老年大學當做勤於學習的場所,又視為老年樂園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來,可以結識新朋友。老年大學的學員除上課外,還組織游園,參觀、舉辦舞會、節日聯歡等活動。
老年大學幫助老年人,消除了孤獨,滿足了愛好,挖掘了潛力,掌握了本領,增強了幸福感和生存的價值,過著積極的健康生活,所以,老年大學既是一所傳授知識的學校,又是老年人排除孤寂的場所。
(5)多與別人談心
現實生活中,老年人整日在家,活動范圍小,又年老、體弱多病,加上對子女的牽掛和對往日好友的思念,內心常常不平靜。精神上的這些苦惱、煩悶、憂慮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訴說。因此,多談心無疑對我們老年人消除孤獨非常有用。
為此,平時我們可以與家裡的子女們聊聊天;約請一些老年朋友來家裡坐坐,談談心;給親人、朋友打電話,談談心等。
(6)探尋自娛之道
老年人是得天獨厚的「悠閑族」,有人稱離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此時,沒有子女相隨,卸了撫育重擔,正可自尋樂趣。
為了克服孤獨感,老年人可多培養體育鍛煉、書畫、養花等興趣愛好,充實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託。此時,我們老年人可以選擇魚蟲花鳥、走親訪友,身心怡然。甚至有點癖好也無妨,幽默閑適大師林語堂稱:「名、利、色、權,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見有了這種消閑自娛、仰賴健全、樂觀的心態,就會感覺到越活越有味,孤獨也就不見了蹤影。
(7)和諧鄰里關系
老年人最願意接觸的是鄰居,因為他們具有人際吸引主要因素之—鄰近性。和鄰居和睦相處使老年人不會感到孤獨。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只有對共同生活在周圍的人懷著友好而健康的情感,與之互諒、互愛、互助,就不會有孤獨的感覺。
(8)成功利用孤獨
作家在寂寞中提起筆來寫下人生的光彩,畫家也會在寂靜中創造一些人生的色彩,他們不怕寂寞,也不感到寂寞。
③ 老年人孤獨的原因是什麼
人老就意味著孤獨。的確,人到老年後,生活圈子日漸縮小,曾熟悉的群體日漸疏遠,子女要忙的事越來越多而對父母無暇顧及,於是前來聽老年人傾訴內心情感的人也日益減少,致使孤獨感常與老年人相伴。
據資料反映,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時和經常有孤獨感。總的來說,老年人孤獨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方面
在家庭結構方面,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從傳統「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為「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婚後大多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
與子女相處方面,好兒女志在四方,壞兒女嫌棄老年人。大凡事業心強闖盪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廝守著老年人,伴隨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僅對父母的遺產和勞動力感興趣,而對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全然不顧。
在於子女關系方面,很多老年人與子女合不來。老年人與年青人的代溝有擴大趨勢,老年人固守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為後生認可,由此而疏於代際交往,與子女分開生活。同時,隨著生活的節奏的加快,親人忙碌無暇與老年人接觸。
此外,喪偶等因素也會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獨感。對於那些單身老年人來說,受制於「老不正經」壓力或子女的阻攔,再婚不能,也是造成孤獨的重要原因。
(2)事業方面
因離退休而離開了工作單位和同事,從開放的大范圍退縮到封閉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識結構,技能訓練能力,往往已不適應現代社會。
(3)興趣方面
進入老年,興趣索然,自娛乏門。有不少老年人未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離開工作崗位後,除了吃飯睡覺,便是看電視、身心無所依託。
(4)病理和生理的變化方面
如腦動脈硬化、某些激素水平的變化等,可使有些老年人性格變得孤獨、怪癖。
同時,老年人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風雨雨,經受、飽償了人生的所有甜酸苦辣,遭受過無數的挫折和打擊,知道人生生存的艱難,幸福來之的不易。所以人之老年為人處世更為謹慎,更為老練,這是老年人的優點,是老年的寶貴財富。但老年人謹小慎微,畏畏葸葸,顧前思後,這就成為弱點,缺點。所以老年的另一特點,一般是膽小怕事。由於老年人的膽小,所以老年人更經不起孤單,經不起孤獨。
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封閉的現代高樓居住環境,更加重了老年人孤獨的狀態。
④ 怎樣消除老人的孤獨感(一)求解
一般說來,老年人最恐懼的三件事是:貧困、疾病和孤獨。從我國現狀看,疾病和孤獨對老年人威脅最大。慢性疾病會使老年人產生潛在的不安,這是人所共知的。而孤獨對老年人的心身影響常常被人們忽視。其實這個問題隨著現代化發展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會顯得更為突出起來。
人是生活在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現實世界中,年輕人具有廣泛的行動空間,包括學校、工廠、機關、社區等。他們參加工作和學習,訪親會友,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以此來確認自己在空間中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對年輕人來說,未來無限廣闊,所以時間並沒有太大的價值。而對老年人來說,情況就不是那樣了。空間變得有限了,工作退下來了,社會的角色轉變了,各種社會活動減少了,經濟收入下降了,家庭的主導地位被替換了,若再加上身體衰弱多病,行動多有不便,更少參加社會交流。遇上同年齡的至親好友陸續去世,特別是喪偶的老人,活動范圍變得狹窄起來,生活的天地在縮小。不少老年人會感到時間過得太快了,總感到死神日趨逼近,生存在世界上的日子有限了。與故友重逢,分別時常常會說:「我們明年還能再見到嗎?」這種感嘆的心情時時出現。有人說,老年人就是時間,能使老年人忘卻時間,就能擺脫孤獨。所以如何使老年人忘卻時間,就成了消除孤獨的心理治療核心。(1)創造密切接觸社會的條件老年人應在身體力行的情況下,努力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例如,退休後再參加一些社會工作,其意義不再是增加經濟收入,更主要的是有益於心身保健。(2)要「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無止境的,不斷地學習既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為人類作貢獻,也可以選擇一些興趣愛好之類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有些老人有一種錯誤的見解,認為辛勞一世,到了這么大年齡還學什麼,應該是休息的時候了,於是拒絕學習,拒絕所有的社會接觸。實際上,絕對的退休養老將使老年人脫離生活,找不到生存的意義。(3)盡量與年輕人交朋友老年人一般願意與同年齡的人交往,彼此感嘆一陣;談到不滿之事,產生共鳴,發泄一通,同伴生病,即會擔憂自己的健康;同伴一個個去世,一次次添加哀傷。其實,這樣只會增加煩惱。所以,老年人應該多與青年人交朋友,把經驗傳授給他們,也通過與年青人的接觸,感染上青年的朝氣和活力。而且還應該多與少年兒童接近,與他們一起參加活動,這樣才會使自己變得年輕起來。(4)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老年人空閑時間較多,可以利用空暇時間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種花、養魚鳥、下棋、集郵、繪畫、旅遊、學拳、跳舞等。不僅僅要積極參加類似的活動,重要的是要鑽進去,只有這樣才能從中獲得無限樂趣。很多老年人都是利用這種方法消除自己的孤獨。(5)發揚尊重老人的社會公德全社會要理解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狀態,對老年人要尊重、體貼、同情、關心、愛護。那些冷淡、疏遠、歧視等錯誤態度只會增加老年人的孤獨心理。老年是人生的必然歷程。如何使自己仍在充滿希望和樂趣中度過晚年,取決於外在的環境條件和內在的主觀努力。老年雖常與孤獨相伴,但相信隨著老年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孤獨感將從老年人身上消失。
⑤ 中國老年人應給怎麼打發時間,排除孤獨感就是給老年
我認為,老年人首先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有一點「阿Q精神」更好。年輕時有許多想乾的事,因為沒有時間,不能實現。退休了,想干就干,如:
1、天天鍛煉身體。
2、天天練字、彈琴、讀外語、上網......
3、燒一些喜歡吃,又可以吃的菜餚。
4、隔一段時間約老同學、老朋友在一起唱歌、聊天,外出旅遊。
5、平時多看電視或報上的新聞內容,關心國內外的大小事。
6、適當看點電視劇。
7、與家裡人、周圍鄰居、朋友,尤其是小孩要多接觸,就不會感到孤獨,而且,能煥發青春。
作為老年人,不要等別人給事你干,而是自己在健康條件許可情況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樂意乾的事做。不要老想著「打發時間」,應該是「只爭朝夕,過好每一天。」
⑥ 老年人產生孤獨感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孤獨感越來越強,
一方面是由於自身對於生命的敬畏,
另一方面就是可能是子女忙於工作無暇來照看,
另一方面有些老人老伴去世,自己獨自生活,
不知與誰說話,也會導致孤獨感的增強,
也有些與老年痴呆的症狀有關系的。
⑦ 老年人孤獨感成因和消除方法有哪些
老人孤獨感成因:
1、隨著生活的節奏的加快,親人忙碌無暇與老人接觸。
2、受制於「老不正經」壓力或子女的阻攔,再婚不能。
3、興趣索然,自娛乏門。有不少老年人未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離開工作崗位後,除了吃飯睡覺,便是看電視、身心無所依託。
4、因離退休而離開了工作單位和同事,從開放的大范圍退縮到封閉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識結構,技能訓練能力,往往已不適應現代社會。
5、與子女合不來。老年人與年青人的代溝有擴大趨勢,老人固守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為後生認可,由此而疏於代際交往,與子女分開生活。
6、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從「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為「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婚後大多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
7、好兒女志在四方,壞兒女嫌棄老人。大凡事業心強闖盪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廝守著老人,伴隨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僅對父母的遺產和勞動力感興趣,而對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全然不顧。
老年人的孤獨感消除對策:
1、樹立敬老、愛老的社會新風,讓他們感受到整個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例如逢年過節組織對孤寡老人的慰問、服務等。
2、常與老人談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動范圍小,又年老、體弱多病,加上對子女的牽掛和對往日好友的思念,內心常常不平靜。精神上的這些苦惱、煩悶、憂慮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訴說。小輩如能抽時間常和老人談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滿足,同時也利於家庭氣氛的和睦。婚姻,不應充當不光彩的干涉者。
3、子女應盡自己贍養、孝順老人的責任,身在外地時更要多加關心,從而讓老人享受到兒孫繞膝、晚輩噓寒問暖的天倫之樂,而不至產生被冷落、被遺棄的感覺。
4、支持喪偶老人再婚。子女對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卻是子女無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當子女的也滿足不了的。因此,對於喪偶老人,子女應該熱心當「紅娘」,成全他們的
5、探尋家門內外無數消閑自娛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獨厚的「悠閑族」,有人稱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沒有子女相隨,卸了撫育重擔,正可自尋樂趣。魚蟲花鳥、走親訪友、優哉游哉(旅遊),身心怡然。甚至有點癖好也無妨,幽默閑適大師林語堂稱:「名、利、色、權,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見有了這種消閑自娛、仰賴健全、樂觀的心態,就會感覺到越活越有味。
⑧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現代空巢老人的孤獨感
范圍很大
首先是社會因素。
1.「人往高處走」,年青一代在當下的媒體宣傳,人人口傳的影響下,都往更有發展機會的城市裡走,這就勢必造成了空巢老人的存在。
2.退休的提前
3.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親人不在身邊,社區也沒起到應有的作用,各方支持系統都欠缺,也導致空巢老人的孤獨感。
其次是心理因素。
1.老人漸漸感覺到自己已經在家庭中不受重視,地位的變化,導致了心裡的不平衡。
2.盡管有些不想服老,但周圍人的看法也造就了老人的失落。
⑨ 老年人更換了住處出現孤獨感怎麼辦
老人孤獨主要是沒有人物陪伴,你可以在家裡養一兩只貓貓狗狗 買一些花花草草讓老人養,盡量住處周圍有其他老人 讓他多出去串串門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