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疏導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疏導

發布時間:2021-01-11 11:13:32

『壹』 老年人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該如何疏導

老年人出現這樣的問題肯定是因為自己的子女陪伴的太少了,然後慢慢的開始產生這樣的心理,你們應該多些陪伴讓他們開心起來

『貳』 老年人逞強心理如何疏導

我覺得這是好事,老年人應該確實多自己活動一下。
老年人的思想是從年輕時發專展屬的,現在已經很難改變,做子女的只有好好照料她,盡力報答她,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才是最要緊的事。至於疏導逞強心理,就算了吧。你就給她逞逞強吧,讓老人自己開心,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用的人,這樣也能活得長久。你給她疏導,反而讓她覺得厭煩,老年人一般聽不進別人的話,有時候和孩子一樣意氣用事。
給你個建議:以後她做事時,你在旁邊看著,多給她一些贊揚,不要上前插手。這樣也可以保護老人家的安全。
祝老人長命百歲,謝謝。

『叄』 老人經常遇到哪些心理問題應該如何疏導

由於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的差距以及個體差異的存在,對老年的年齡劃分是很專困難的。屬老年人的常見心理問題從以下幾個需求分析:
第一,健康和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身體的各方面的技能都有所下降,行動遲緩,記憶力量減退等。因此會容易產生畏懼的心理,害怕變老,擔心生病,懼怕死亡。
第二,工作的需要。
第三,安靜的需要。老人一般怕吵鬧,希望能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同時老年人的心理習慣之一是傾向回憶往事。
第四,尊敬的需求。老人需要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如若不然,很容易造成抑鬱、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緒,甚造成了心理障礙。
親若覺得回復有幫助,請採納喲。

『肆』 你好,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有什麼辦法可以疏導的嘛

老年人的心抄理問題要襲進行心裡干預疏導的話,相對更加困難一些,因為長期的這種性格人格已經固化了,如果感覺痛苦,願意接受治療的話,效果會好很多,不管怎麼樣?出現問題了,還是盡早接受專業的治療為好。時間越長,問題會更加嚴重的,以後更難治療。

『伍』 請專家為老年人做心理疏導

老年人除了生理上的衰退之外,也有一個心理上的衰退問題。工作的失去,親友的去世,時代的變化,下一代的不理解,疾病纏身等等,都會引起老年人的感懷神傷,嚴重的還會演變成困擾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心理疾病。因此,老年社會工作者要掌握一些老年人的心理疏導技巧,預防和消除老年人的心理疾病。

一.了解老人心理的技巧要想做好老年人的心理疏導工作,首先要了解老人的心理,以便對症下葯。怎樣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注意傾聽老年人的心聲

聽聽老人的心聲,如老人退休前後的適應或居住、經濟生活、人際關系……的情形,以及老人對其生活的滿意度等。從這些方面可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另外,傾聽本身就是一個幫助老年人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有時候,老年人通過一番絮絮叨叨的述說之後,心情就變的格外的愉快了。

(二)要注意觀察老人的神態要注意觀察老人的不安神態,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老人不安的。一般可以從下列因素找到原因:老人的文化背景,老人的價值判斷與態度,社會對老人的看法與偏見,老人對社會的反應以及老人適應社會環境的情形。

(三)了解老人的交往

通過了解老人的親友交往狀況來了解老人的心理。了解老人結交朋友的狀況,老人對友誼,尤其是異性友伴的需求,與人相處或學習、做事情形以及老人是否會關懷別人,是否喜歡與人接觸,是否喜歡運動散步,生活是否充滿了生氣等。

另外,還要了解老人的獨特性,尊重老人的尊嚴。了解老人是否喜歡自己決定,自己選擇,是否喜歡批評人家或喜歡撰寫過去事跡,是否有自尊心,是否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是否善於處理私人物品,是否保持其獨特性。

二.與老人談心的技巧

(一)作好談心的准備工作

在與老人談心之前,工作者要作好准備,尤其是談話的主題和大致步驟,以及談話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突然變故,自己應採取哪些應對措施,自己都應該有所預料和准備。

(三)選擇好談心的時間和場所

與老年人談心,時間和地點要選擇恰當,不宜佔用老人的休息時間或從事其喜好的娛樂活動時間。在地點的選擇上,要以清靜幽雅之地為宜,同時要注意是否有影響談心的第三者在場。如有影響談心的第三者在場,就要換一場地或請其離開。第三者若對談心有正面影響的,則要注意控制談心的主題和主要任務,不要讓第三者喧賓奪主。

(四)對老年人的稱呼要恰當

對老年人要使用尊稱,若該老年人以前有職務的,可以老職務相稱,但要注意選擇其曾擔任的最高老職務相稱。

(五)確保談心的內容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在談心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主題,防止跑題。當老年人說話出現跑題現象時,要注意利用提示語或手勢將其拉回主題,確保談心內容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六)談心過程中注意保持傾聽的姿態,不要喧賓奪主談心的過程實質也是老年人的一種心理宣洩,因此,工作者要注意當好聽眾,聽老人訴說。在此過程中,可利用提示語、手勢或身邊的物體來控制老人的思路,防止老人跑題。

(七)注意控制好談心的時間,持續時間不宜過長

老年人的身體比較虛弱,因此,談心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二.如何協助老人應付生活壓力

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中,會遇到許多來自生活的壓力,諸如來自疾病、子女、親友和社會交往的壓力等等,若不能妥善處理,便會釀成心病,危及老人的身心健康。怎樣協助老人應付生活壓力呢?我國台灣學者李增祿提出了下列一些技巧可供我們借鑒:

(一)鼓勵老人參加各種有益活動

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不僅有利於消除老人晚年生活的寂寞,增添晚年生活的情趣,還有助於老人忘卻生活中的煩惱,消除生活壓力。

(二)協助老人正確對待生活壓力

許多老人的生活壓力往往來自對家庭、生活環境、健康或經濟等方面的憂慮。如有的老人為子女或孫輩的未來擔心,有的老人為自己的身體情況擔心,還有的老人盲目與人攀比生活條件而導致自己心理失衡和不愉快等等。這些都需要工作人員協助老年人以正確的態度看待社會現象,消除杞人憂天式的焦慮。

(三)協助老人的親友理解老人

工作人員可以與老人的親友交流,告訴他們一些有關老年人的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老人的行為和心理,從而改善與老人的相處關系。

(四)協助子女與老人溝通

老人由於深居簡出,社會信息不靈,非常希望有人經常與他聊天、閑談。當子女回到家裡時,常常會像小孩似的找出許多話來講。而子女由於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常有意無意地迴避與老人的交談,這是老人最難以忍受的。所以,社會工作人員要協助子女要做到以下兩點:

1、要經常與老人敘舊

老人不願丟失人生的價值,昔日的生活、事業是他們值得珍藏的東西。過去意味著自己勇敢、幸運、智慧,是老人勇敢生活下去的一種「動力」。所以家人要多與父母回顧他們的曾經往事,以及當年父母培育自己成人的一些趣事。

2、不要嫌老人話多

喋喋不休、好講話、反復關照是老人思維方式的一個特點,也是行為遲鈍的一種反映。正像老人的行動已不像以前乾脆利落一樣,講話也容易嘮嘮叨叨,子女對老年父母的言行要多理解,有耐心。

(五)與老人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

工作人員要用自己的熱情和愛心真誠地為老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取得老人對自己的信任,同時也讓老人多一個知心朋友,有效地協助老人消除其生活壓力。

(六)與老人探討以往應付生活壓力的方法

老人應付生活壓力的方法如果不恰當的話,不但不能消除生活壓力,反而會雪上加霜。因此,工作人員要經常與老人探討以往應付生活壓力的方法,糾正老人一些不正確的做法,協助老人找出應付生活壓力的更好途徑。

(七)適當贊美與鼓勵老人

觀察老人所重視及珍惜的人、物、事,適當加以贊美與鼓勵。每個老人都會有一些他自己所重視或珍惜的人、物或值得他自豪的事情。假若對他這些人、物或事給予恰當的贊美或鼓勵,往往會讓老人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從而增強老人對生活的信心,使老人更加熱愛生活。

四.老年人心理異常的疏導和治療技巧

(一)衰老感

人作為一個生物體,有著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因而衰老不可避免。老人產生一種覺得自己老了的感覺,即衰老感。衰老感是主觀上覺得「自己已經上了年紀,成為老人了」的心理狀態,即認為自己「不中用」了。

1、衰老感的主要表現

衰老感一經產生,就意味著一個人精神已經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願和積極性。它的表現主要有:

(1)情緒消沉。情緒消沉導致衰老加速意志衰退,進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導致、暗示出新的疾病。

(2)感到年邁體衰。「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老人走上了下坡路就會感到力不從心、無力回天。

(3)失落感嚴重。經常陷入一種尷尬狀態,老是覺得「這個世界不再需要我,人們把我遺忘了。」

(4)敷衍度日。起床、早餐、午餐、晚餐,認為無所謂,可有可無,好象自己僅是一具沒有靈魂只有生命的軀殼。

(5)不思進取。早年的習慣,如看報、看電視等,不再保持,認為「反正都沒用了,還看它幹嘛。」

2、對衰老感的疏導和治療

對於產生衰老感的老年人應以家庭單位為主、社會交往為輔來對其進行疏導和治療。

親屬是老年人的主要依靠對象,他們要對老年人採取理解、支持的態度,應積極配合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調治。而社會交往是一個有著衰老感心理問題的老人的必要治療條件,因為融入到生活氛圍中,他們才會感到輕松、愉快,而不至於產生「老了」,「不中用了」的感覺。

(二)離退休綜合症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當老年人到了適當年齡,就要離開工作多年的職業崗位讓年輕有為者上,這是十分正常的。但離退休的老同志卻由於適應不了所處環境和生活習性的突然改變,往往會出現情緒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還由此而引發其它疾病,嚴重影響了健康。這就是離退休綜合症,它是離退休老人在離退休後的一番不適應的體驗。

1.離退休綜合症的表現患有離退休綜合症者,主要表現為坐卧不安、行為重復、猶豫不決,不知干什麼好,甚至出現強迫性定向行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經常出錯;性情變化明顯,易急躁和發脾氣,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意,總是懷舊;易猜疑和產生偏見;情緒憂郁,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燥熱等。

一般說來,事業心強、好勝而善爭辯、嚴謹而偏激、固執己見的人,發病率較高;無心理准備而突然退下來的人發病率高且症狀偏重;平時活動范圍大而愛好廣泛的人很少患病。女性較男性適應快,較少出現離退休綜合症。

2.離退休綜合症的成因

這種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離退休後的抑鬱傷感,它包括:

(1)失落感。社交圈的縮小、人際關系的改變、無所事事的清閑、一些願望的落空和遺憾等,都會干擾情緒而影響心理平衡,而產生失落感。

(2)懷舊。退休後的空閑易沉緬於往事的回憶,及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但終因似箭光陰的流逝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遺憾。久而久之,則心情抑鬱,性格孤僻。

(3)戀友。退休後遠離同事、朋友;熟人相繼作古,老來失伴,常常會感到凄涼悲切,憂郁孤獨。

許多人沒有退休盼退休,一旦退休後卻又羨慕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一些人執拗地抵抗自然規律,不肯放棄原來的社會角色,結果常遭挫折。或者對退休後的生活沒有精神准備,沒有作出適當的安排,退休以後頓感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生活得很無聊。一些人可以出現情緒的焦慮、抑鬱、緊張、憤懣、恐懼,也可以出現自卑、強迫、多疑、挑剔等心理狀態,還可並發心悸心慌、肌肉跳動、顫抖不安、失眠多夢、夜尿、便秘等症狀,甚至引發心理和生理性疾病。

3、對離退休綜合症的治療

如何科學地安排離退休後的生活,避免離退休綜合症的產生呢?下面的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必要的思想准備。對離退休事先應有充分的心理准備,理解和順應自然規律,樂天知命,超脫豁達,建立新的生活方式,適應新的社會角色。

(2)生命不息,活動不止。離退休後卸去繁重的工作擔子,可把精力用到力所能及的活動中,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使自己保持「有所為」,感到還「有所用」,這樣就不會為失去原來的角色而感到空虛、憂傷。

(3)注意保健,防止疾病。體弱多病,猶如雪上加霜,會給晚年生活投下陰影。因此,要注意身體的保養,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鍛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有病早治,無病當防。

(4)生活豐富,家庭和睦。家庭成員對於離退休人員要多關心,經常與他們交談,不使他們感到寂寞。離退休人員也要適當利用時機走親訪友,保持社交活動。多參加適當的文化娛樂活動,使生活豐富而充實。

(5)對離退休生活一般都有個適應過程。在此期間如發生過分焦慮、抑鬱,可適當服用舒樂安定、佳靜安定等精神鬆弛劑。連續失眠者,可短期服用葯物誘導睡眠,以建立新的平衡。

(三)老年期恐病症

一部分老年人本來身體很健康,可一看到同齡好友生病或病逝後,也覺得自己身上這痛那痛,頑固地認為自己也患了某種疾病。雖經檢查未發現異常,自己仍不能消除疑慮,由此產生恐懼、悲哀等消極情緒,給工作及庭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影響,這就是「老年期恐病症」。

1.老年期恐病症的表現

(1)自感身體嚴重不適。覺得有頭痛、頭脹、眼花、記憶力減退等身體上毛病。

(2)神經症狀。神經極度衰弱,有時還莫名其妙地耳鳴、失眠,產生麻痹感、疲勞感等。

(3)消極等死。認為自己行將就木,不願意再做什麼事,得過且過地「等死」。

(4)消沉頹喪。茶飯不思,精神萎靡,在別人看來好象真的有病了。

、2、老年期恐病症的成因

(1)認識不足。面對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有些老年人總要求自己的身體像年輕時一樣強壯,對那些生物性衰老、健康狀況的「自然滑坡」認識不夠,或對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夠重視,病情明顯了才意識到,由此產生恐病心理。

(2)敏感多疑。老年人往往多思善慮,經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適與醫學科普文章上的種種疾病「對號入座」,並自以為是,表現出高度的敏感、緊張和恐懼。

(3)環境的刺激。老年人經常去醫院探望病人或參加追悼會,看到別人的疾患與逝去,總覺得別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常懷疑自己患病,惶惶不可終日。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較多,家庭中的環境、氣氛不和諧,及周圍人群對自己病情的反應,哪怕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引起病人惶惶不安。

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看,老年恐病症或疑病症傾向是一種自戀情結,從年輕時性愛指向他人到老年時轉而指向自身,轉向對自身的過分關切和愛憐。據研究,老年婦女的疑病觀念顯著多於老年男性。

3、老年期恐病症的治療

恐病症患者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疼痛或感覺異常。患者對症狀感受鮮明,描述生動。當經過必要檢查證明其沒病時,只要患者將注意力從自認為的患病部位轉移,症狀就會自然減輕或消失。但由於恐病症病人的敏感多疑與固執,他們一般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固有觀念。由於思想負擔過重,憂愁焦慮會給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甚至會真的引發疾病。

恐病症病人應及時接受心理治療。配合醫生做有關的各項檢查,證明自己身體健康後,應耐心地接受醫生解釋性的心理治療。當醫生對病人個性上的缺陷提出忠告時,病人應積極糾正。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焦慮葯物,以便放鬆情緒,消除憂愁與焦慮。病人還應積極參加文體娛樂與集體活動,把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情上去。此外,在心理醫生指導下做鬆弛訓練,或練氣功等,也可收到一定療效。

(四)「空巢」孤獨感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負擔,又是父母的驕傲和精神上的寄託與安慰。一家老少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業,離開父母時,父母如釋重負的同時會發現自己寂寞了。面對這一變故,許多父母,尤其是母親,不能正確對待,產生許多心理不適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空巢」孤獨感。

人類千百年來一直過著群居生活,是不喜歡孤獨的,尤其是老年人,對於孤獨可能達到恐懼或害怕的程度。有專家曾對1萬多名城市老人調查,發現百分之四十的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說之感。子女離開家庭踏上社會,老年人告別社會重返家庭後,尤顯得「孤苦伶仃」。他們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獨,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統往往趨於脆弱。若老年加上患病,更容易對自身的價值表示懷疑,甚至產生抑鬱、絕望的情緒,認為自己上了年紀就只能一步步邁向墳墓,重者還快速加入了老年性痴呆的行列。

1.「空巢」孤獨感的表現

有「空巢」孤獨感的患者往往表現出愛回憶往事,覺得受到冷落,不喜歡參加活動,閉門發呆,不同親友來往。總覺得別人對自己很冷淡,覺得人情冷漠,認為子女離開了自己就沒有了情感依附。

2.「空巢」孤獨感的成因

(1)認識上的錯誤。不能正確認識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子女長大後要獨立,要開拓自己的事業,但為人父母,卻不習慣於這種事實。

(2)感情上的錯覺。極端地認為子女不在身邊了,感情也不存在了。

(3)固執地懷舊。覺得沒有了往昔的熱鬧,清靜得如同一湖死水,因而郁悶、孤獨。

(4)情緒上的排外。沒有發覺身邊的老伴是自己唯一的終生伴侶,因孤獨而產生了一切排外的情緒。其實,很多人並不孤獨,因為老伴會永遠和自己呆在一起。

3、對「空巢」孤獨感的輔導

(1)正確認識家庭發展的規律。在當今社會,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父母把孩子養大,孩子成家立業,從父母身邊獨立出來,去開拓自己的生活空間,去哺育自己的後代,這是家庭發展的規律,父母是無法改變的。

(2)正確對待孩子的「離巢」。孩子「離巢」是孩子成熟的標志。孩子長大了,父母要改變自己對孩子的眼光。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總是孩子,對他們總不放心,總覺得孩子離開了自己便不能正常生活。其實,在孩子的生活空間里,有一套他們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有—套自己的處理事務的方法,父母不要把孩子與自己在看法和作法上的分歧當成孩子的幼稚、無知和無能的反應。對孩子「離巢」的關心是必要的,但擔憂則大可不必。

如果孩子長大了,事事處處都離不開父母,結婚無住房,長期與父母住在一起;經濟拮據,每月要求父母補貼;孫輩無力撫養,非要寄養在老人家裡不可,這只能反映出子女的無知、無能和幼稚,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現。所以,老年人應該為子女的離巢而感到高興,不必消極地哀嘆。同時,離巢並不等於斷絕關系。子女離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間後,還應該繼續加強與子女的聯系,盡量增強兩代人,乃至三代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給他們更多的體貼和幫助,注意消除誤會,吸引他們經常回家來團聚。

(3)夫妻才是真正終身的伴侶。一般而言,孩子出生後,夫妻感情都會逐漸轉向孩子,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夫妻間的關心和體貼相對地減少了。孩子離巢,老年夫婦應該及時地將情感轉向老伴,夫婦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加強夫妻情感的交流,進一步改善夫妻的關系,以此去填補因子女離巢而留下來的「真空」。如果遭遇喪偶,應該在適當的情況下考慮再婚,重建家庭,營造歡樂的家庭氣氛,使自己的情感有寄託。

(4)加強與社會的交往。當自己感受到孤獨時,可以考慮加強與社會的交往。多交朋友,努力與有各種人和睦相處。一方面要幫助他人,從中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真誠的友誼。另一方面,又要求助於人,通過別人的幫助,使自己的心態從緊張趨向鬆弛。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難不肯求助於人,或者對別人的困難不屑一顧,結果必然加劇自己的孤獨感。

(5)開拓新的業餘生活。從看書、習字、畫畫、練琴、打拳、擊劍、種花、飼養動物和撰寫作品等活動中獲得樂趣,將自己從孤獨的小圈子裡脫離出來。

『陸』 老年人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該如何疏導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常回家,陪陪老人, 讓老人感受到大家對她的愛

『柒』 老年人容易產生哪些不良情緒,如何疏導

老年人隨著自身機體的衰老、神經系統的功能改變,以及社會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退休帶來的社會角色改變和一些負性事件等,導致老年人產生各種不良情緒。
一、老人不良情緒的產生原因:
1、身體器官的功能減退,心理調適能力也有所下降,情緒的控制比較困難;
2、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的角色轉變,經濟收入相對減少,以及子女婚嫁離家,配偶或自己患病等因素,容易產生不安和焦慮;
3、加上其他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家庭、鄰里等關系問題的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容易發生波動。這些情緒問題,極為容易導致其他一些軀體性不適甚至疾病的產生,比如:睡眠障礙、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腦梗塞、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這些軀體性疾病反過來又會造成進一步的情緒問題,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老人不良情緒得解決途徑
1、多注意觀察老人的細微行為和語言。老人們往往比較內斂,有心事或者是有情緒,往往都會習慣性地被壓抑著,不容易被觀察到。但是這並不是說就不能觀察到。老人很多時候通過細微動作的改變,比如節奏、力度、伴隨精神狀態等,還有語言上的細節,如輕輕嘆氣、停頓、語氣不同尋常的抑揚頓挫等,來表達內心的實際情緒。
2、多和老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孤獨感,是目前很多老人容易產生的。它直接影響老人的心情不說,還因為容易讓老人回顧過去的很多帶感情色彩的事情,從而進一步影響老人的情緒,對於獨自居住的老人就更應該多創造和老人溝通及交流的機會,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專業的家庭護理,還能起到和兒女之間的橋梁作用,把老年的情況定時反饋給兒女,彌補兒女繁忙的工作中無法兼顧照顧老人的無奈,使老人和子女都能生活的很安心。讓老人感覺沒有和社會和家人離得很遠,讓老人感覺時刻生活在和他幾十年一樣的生活圈子和氛圍裡面。從而避免一些不良情緒的產生。
3、尊重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習慣,尊重老人的獨立個性。老人的不良情緒,有一部分還來自別人的或者是家屬的不理解和排斥。老人們都有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在這期間,他們都會因為客觀的情況和條件形成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4、提倡老人進行適當地自我調節。老人是有自尊的,有的還極好面子,比較好強,一定程度上講,老人和孩子有相似之處。他們也希望自己不在兒孫或者外人面前暴露自己不痛快、抵觸、焦慮、煩躁等各種不良的情緒。

『捌』 老年人焦慮抑鬱應該怎樣疏導

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治療 其實也很簡單:(對病人而言)
1,把你的實際情況告訴你的家人,特別是你最親近的人!比如你的愛人。他們對你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很關鍵的!
2,配合專業心裡醫生的治療;不要自己亂吃葯或停葯;有什麼事情可以跟醫生說,他會判斷你的實際情況來治療!這是普通人無法告訴你的!
3,生活要穩定規律,盡量安排輕松的事。不要想太多,要放鬆!可以去爬山、旅遊、聽輕松的歌、還可以做瑜珈、和朋友聚會、聊天盡量放鬆身心!營養要跟上!吃東西不要暴飲暴食,要定量;清淡一點,不要吃太油膩、辛辣、刺激性的東西!
4,這病不是短期可以治癒的,你要有耐心,不要一直想自己是病人,要忘記自己是病人!不過千萬不要忘記按時吃葯!
5,每天要鼓勵自己,說自己一定會好的!要找出你發病的症狀;比如易怒,你可以自己試著去逐漸控制;挑戰消極態度,建立自信的自我.對挫折與失敗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
6、要是穩定一些的時候,可以跟人多多接觸,逐步建立自己正確的社會觀念;比如對生活的看法、為人處世、自信,從而逐步恢復社交能力,進而融入社會!

『玖』 如何給老人心理進行疏導

給老人心理進行疏導應該從一下幾點著手: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疏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左右的人辦信用卡 瀏覽:461
討厭不孝敬父母的人說說 瀏覽:488
廣州友好老年公寓納稅 瀏覽:222
延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問題 瀏覽:244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