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講話

老人家講話

發布時間:2020-11-27 08:49:35

1. 老年人突然感覺講話不清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突然感覺講話不清是什麼原因?
1/
運動神經功能失靈
這一類先兆徵象最常見。由於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
2/
.感覺功能障礙
由於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感覺器以及感覺神經纖維,常表現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入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有的肢體自發性疼痛;還有的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
3/
精神意識異常
如總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過度疲勞所致,而是腦供血不足的先兆徵象。也有的人表現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變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為多語急躁;有的可以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有關。

2. 老年人覺得老人講話就該啰嗦怎麼辦 爸爸六十七歲,講話真的特別啰嗦,我在外讀書,每天至少打四十分鍾電

挺理解你的。我爸爸也是這樣。而且他講話還含糊不清,要很用力去聽版。就是很願意講權。有時候我在忙,比如在燒飯。你說重點就好了呀。沒有重點。和他強調在燒飯了。還要拉著你說一些有的沒的,就是不願意掛。然後就口氣不好了。他每次都搞的那種可憐巴巴的然後才掛掉。等我忙好么我又後悔了,剛剛應該口氣好一點。惡性循環,搞的我每次接到他電話就心情很差,我都想去看看是不是有毛病了。
平時我爸爸家裡買新電視,洗衣機,每個月交水電煤電話費手機費,吃的保健品,穿的鞋子衣服襪子,節日的禮物,生病了陪夜,一次次的去醫院做檢查。也都是我在弄。
而我從小是我媽媽一個人帶大的。媽媽會不捨得我給她花錢。平時有事也不願意耽誤我上班時間。現在我買房子她還一定要貼我錢。
我是我爸爸的小棉襖,但我爸爸卻並沒有把我當成他的小情人。
有時候心裡就會很委屈,我媽以前一直說我爸是一個很自私的人。無論他表現的多麼可憐西西,他確實是的。

3. 老人不停講話

可能是有些腦萎縮,容易將一件事不停的說上好幾遍,脾氣普遍比較暴躁,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家可能會有這種情況

4. 給老人家講話,老是聽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給老人家講話,老是聽不清楚有可能老人耳朵不太好。

5. 家族小一輩老年人逝世追掉會講話

山東喪葬禮儀習俗

喪葬,在古六禮中屬於凶禮,也是人生禮儀最後一件大事。人們總希望亡故的親屬到陰間能得到安寧,所以特別重視治喪,在力圖悼慰亡靈的同時,也竭力標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發治喪的規模越來越大,花費越來越高,禮俗也越加復雜,實際上違背了「厚養薄葬」的古訓。
備 喪

過去,老人年滿六十,可以以稱為享壽。所以,老人年過五十以後,做子女的開始為老人備喪。所謂備喪,就是給老人准備送老的衣物、棺木等。舊社會,民間農家生活困難,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備全,因為沒有這種經濟實力,而是陸續辦置。衣物只是備料,不必預先。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閑屋裡,通常稱做壽材。壽材由底、幫、天三部分組成,其用材和規格,視喪主的經濟條件而定。上等材選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用材不同,規格也就有了差異。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幫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幫二寸五、底—二寸;有「凈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幫二寸、底和回頭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幫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鋸破板,荒板推凈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稱「荒二五」。達不到上述標准者,則將材就料打成,規格小一,統稱薄皮棺材。而壽衣只有年過七十者才可預做,因年過七十而亡者,俗稱「喜喪」。七十歲以下者,壽衣都是臨時趕做,做時,不能啼哭流淚,否則淚水滴在壽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兒女,心情會不安的。縫線一端也不能疙瘩,免得死者到陰間疙疙瘩瘩,不順利。壽衣的件數忌雙喜單,多為五件上衣,三條褲子,因到陰間,以棉衣為主,男用黑,女用黑、藍,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男女皆用褥子、枕頭,枕頭是三角形,內裝穀皮,紅布縫制,俗謂「元寶枕」或「雞鳴枕」。

初 喪

舊社會衛生機構很不發達,有葯而無,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凡正常死亡的老人,盡量避免在炕上咽氣。初喪就是處理亡前事宜的,人體包括四個部分:

沐浴更衣 當病人生命垂危之際,首先要為病人沐浴更衣,俗稱「穿衣裳」。臨終前的沐浴吏衣,實際上是為病人作最後一次整齊。死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女兒料理。沐浴更衣一般足給垂危之人洗臉、理發、洗手、洗腳、擦拭身體、修剪指甲、梳頭等,然後給其穿上「送老的衣裳」。如果病人突然咽氣,沒來得及沐浴更衣就死在炕上,俗稱「光著身子走了」,死者親屬會抱憾終生的。

移床 榮成習俗忌諱病人死在生前的炕上。因此,沐浴更衣後,將其移至正屋明間,或客屋、倒臨時搭就的靈床上。搭靈床有規矩,不能隨心所欲。死者年齡大、子孫滿堂,靈床可高些,用兩條長凳平行排列,架門板其上;年輕無子,靈床必須矮停,以土坯將門板墊起即可。靈床上鋪送老褥子,擺送老枕頭,然後長子抱頭,次子抱腳,其他人兩側幫扶,將病人抬上靈床。頭的位置,如按正可頭東腳西;按地脈走向,可頭高腳低。移到靈床後,親屬日夜守候,時刻不得離開,使其度過彌留時刻,謂之「送終」,對病人則謂「挺喪」。病人臨咽氣時,守在身邊的子女和親屬要含悲大聲呼喊:「爹(媽)別走哇,別扔下我們不管!」直到咽氣,謂之「叫魂」。

病人斷氣後,使其仰卧,頦下塞以棉絮,並將用紅紙包好的銅錢塞進死者嘴裡,俗稱「擎口」,以示含銀而去,後人旺發。再將兒子或重孫的頭發剪下,和在面里團成球,上插一棒,塞在死者手裡,此謂「打狗餅」、「打狗棒」。據說人有三魂六魄,人死後六魄即散而三魂未散,一魂駐守屍身,二魂轉世投胎,三魂西天朝佛。西天路途遙遠,又多惡犬攔阻,必須用棒子驅趕,或用餅塞狗嘴。因餅子有頭發,會塞住狗的嗓子,使它無法施威。靈床底下,要放一盞點亮的豆油燈,俗稱「照屍燈」,防狗貓進入靈堂。一盆半生不熟的米飯,上撒掰碎的碎餑餑,俗稱「倒頭飯」,並用秤砣壓住死者胸口,以免詐屍。

告喪 屍體暫時安排停當後,首先要在大門上貼張白紙,通知村鄰,家有喪事。然後喪幡,或稱「招魂幡」,榮成俗稱「掛挑信」。喪幡,過去用「毛太」紙,一裁兩截,每截為一張,按死者的年齡,每歲一張,外加「天」一張,「地」一張,一並用半圓形紙鑿鑿為三節。第一、二節分兩列,一列寬二寸許,一列寬寸,長等於紙寬,皆鑿制錢印痕;第三節,成長方形,下方中間鑿一方孔,用青麻搓成繩聯結起來,用長竿挑起,按男左女右懸於門旁。其作用既用於招魂,亦用於告喪,以示周知。

對道 又稱報喪。人死後,喪主必須立即差人會知親友。報喪人多為子侄等晚輩,腋下夾著喪服去外村親屬報喪。如死者為女性,必須立即向其娘家報喪。見面後跪倒磕頭,聲言「某某於某時病亡」。娘家人得凶信後,立即趕去查看,看看是否屬於正常死亡,如同意入殮方能入殮,否則是不能入殮的。過去,大戶人家或書香門第多用訃文或訃告,平常人家則以口傳。報喪人每到一家,必須吃點飯或點心,不得空口而歸,否則對雙方,尤其對被通知人不利,日子會因此而敗落。訃文的格式如下:

顯考某府君(女則寫顯妣某大君)享年某某歲,於本月某日某時壽終正寢(女寫內寢),泣於某月某日成服,即於是日治喪候唁,過時掩柩,忝在至戚,謹此訃聞

款落到緦服以內:,

靈 奠

從初喪事宜完畢到出殯為止,屬於靈奠階段,俗稱停靈。大戶人家於這一階段開靈,停靈三日、五閂、七日甚至百日,平常百姓只停靈三日、這個階段包括入殮、成服、破孝、弔唁、報廟、寫主等部分。

入殮 死者遺體入棺稱之為入殮。入殮的時間各地不一,榮成都在死後當天進行。靈堂即設於靈床處。入殮前,先在棺材底部撒層石灰或草木灰,鋪一層谷秸,再鋪上一層黃豆渣,忌用黑豆。這—切鋪好後,將死者的遺體連褥子托起,放入棺內,並將被褥衣帽整理周全,周圍塞以穀草,大戶人家用燈草。塞實之後,將棺材蓋虛掩,架在靈床處,撤下門板。靈柩前面懸掛幔帳,白布或白紙均可。帳前設香案、紙盆,祀奉死者靈牌(靈牌格式見後文)。死方如系少亡,又無子嗣,靈牌中間上端得注「亡男」、「亡女」、「亡媳」字樣。靈牌供在香案正中,前設祭器如香爐、蠟台及祭饌等。供桌兩旁分列手捧盆、巾、櫛和酒、茶具等的紙扎童男童女。點燃的信香,橫卧香爐之卜,等外甥弔唁時將其豎插於香爐之中,謂之「扶香」。如逢重喪口,需扎一小棺材置於死者棺下,以免災禍。

成服 其實就是俗話說的「戴孝」,即穿著孝衣。戴孝的類別與期限,以家族的親屬遠近有所差異。中國古代的孝服分為五等,稱為「五服」,至親者所服稱之為斬縗,是兒子、未嫁女為父,承重孫為祖父,妻為夫所服。所以稱斬,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這種孝服是用極粗的生麻布做的,毛邊,服三年。第二種是齊縗,次於斬縗,服期一年、五個月和三個月,即夫為妻、孫為祖服一年,重孫為曾祖服五月,玄孫為高祖服三月。大功又次之,期九個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為伯叔父等服之,又稱為功服。小功,凡本宗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個月,鰓麻,為五服中最輕的。一種,服期三個月,本宗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盡管占禮規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內孝服均用白布。斬縗下邊撕開,不剪、不繚、不繰,俗稱毛邊孝服,不釘紐扣,用毛帶白布條系結,圓口無領。兒、兒媳、女兒、承重孫全著這種孝服,頭上扎孝帶,披發以青麻束之。兒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縫一圓筒狀,高約一尺,上口均勻地折攏許多小褶,縫死後再翻過來,下口向上綰邊二寸,毛邊,俗稱抽頂孝帽。女用蓋頭布,即用長方形白布,從長邊中對折,四角兩組相對重合,折縫成軸,從對軸任意一端開始,沿長邊縫一尺,即成尖頂蓋頭布,戴時尖角恰對「百合」。侄輩、孫輩、女婿、外甥等著孝服、束孝帶,戴道冠式孝帽。不過,戴道冠式孝帽,根據親疏關系,有光頭戴與不光頭戴之分。光頭戴較近,孝帽直接戴到頭上;不光頭戴較疏,即將孝帽套在別的帽子上,再戴到頭上;曾孫則戴兩角孝帽,兩角各綴一條紅布條;玄孫所戴的兩角孝帽不用白布,改用黃布縫制。男女著孝者均需用白布將鞋幫遮蓋,俗稱:「瞞鞋臉」。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瞞外,否則不得整瞞。瞞的長度隨老人去世而增加。女人的鞋後跟嵌一塊紅布,然後瞞至紅布處。其他戴孝者瞞鞋的長度隨孝服的遠近而遞減。

成服,得請禮賓司儀,孝子穿戴孝服孝帽,隨禮客贊禮,行俯匐叩禮(俯,折腰跪;匐,以首及地),加梁冠(用紙糊帶梁的帽子,樑上畫白杠,孝子五道;侄、孫輩一道),束首(以青麻或稻草搓繩,繩卜拴羅底一塊,長約四寸寬約寸許,遮蓋眼睛,使其「目不斜視」,兩邊各綴棉球兩個,以塞耳朵,使其「耳不旁聽」),披麻衣(通常用長約三尺、寬約尺半的麻袋布將前半中間剪開,分別搭在左右前胸,後半披於後背,裹額(將扎頭孝帶由中間從前額圍於腦後系結,剩餘雙股拖於背後),束腰(即用麻繩或草繩扎腰),執杖(俗稱孝棒或哭喪棒,用高梁秸糊剪穗的白紙為之),撒履(將鞋後跟踏倒趿著),至此禮成。

破孝 是對主要參加喪禮的人,即五服以里的人,均需按親疏遠近分送相應的孝服,當地俗稱「撕孝帽子」。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或大戶人家,按全額分給,如服齊縗的,必須按齊縗用布分給所有服齊縗的人,但農村平民百姓沒有這種能力,只給至親如閨女、女婿、孫子、孫女、外甥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給一頂「孝帽」,這就是「撕孝帽」的由來。其他服喪者全由自己操辦籌借,好在齊縗以下均穿沿邊衣服,借身白褂子即可,所以,農村破孝比較簡單。

奔喪 俗稱「哭道」。凡死者臨終時,未能守護送終的女兒、兒媳、孫女或者比較親近的女晚輩得到凶信後,即來奔喪。奔喪臨近村子時需且哭且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稱哭道。也有說是為死者招魂引路的。據說人死後,魂飛無依,在附近飄盪,甚至會迷失方向。此時有人啼哭,能喚醒飛魂,隨從哭聲直撲靈堂,歸守屍身。因此,家中女眷平輩或晚輩聽到哭聲後,哭叫著急奔村外迎接。雙方相逢時,相互單腿跪拜兩次。然後,來者在前,迎者在後一同哭入靈堂。

報廟 人死之後,由長子或承重孫手捧香紙盤子,率領眾子眾孫一行到土地廟「報廟」。去時默不作聲,同時—路舉哀。實際上,去時是同死者的靈魂一起去的;回時,土地爺將死者的靈魂給留下了,因此舉哀。據說閻王爺管人生死,土地爺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見閻王前,先在土地廟羈押三天,報廟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廟里。因此,報廟之後,緊接著要給死者的鬼魂送湯水,以免鬼魂餓著。送湯水與報廟不同,報廟女眷不參加;送湯水男女眷屬均需參加。首先要請一位同輩的長者為前導,一手提盛漿水的瓦罐,一手執木勺舀漿水沿途潑灑,饗野鬼遊魂,所有眷屬男前女後,一行尾隨。行到半路,女眷停下,分跪於路旁哭祭,男眷隨長者到土地廟前燒紙焚香,拜神致祭,謂之送湯水,也叫送紙,每天早中晚三次,連續三天。祭完後,男眷返回時,女眷站起與其同歸。至家門,兒與兒媳按男左女右跪於門兩側,讓其他孝眷進靈堂後,再起立進屋。「送紙」結束後,要燒倒頭馬或轎。過去,分三次進行,後來人們把報廟、送漿水、燒倒頭馬並在一起進行,即送完漿水接著就要燒倒頭馬。燒倒頭馬要頭向城隍廟。過去,榮成屬文登縣地,城隍廟位於西北方向。西北屬乾、屬陽,但因城隍所在,也只得向西北.燒前,要在地卜畫『圓圈,西北處斷開留門。孝子哭喊:「爸爸呀,上馬吧,一條西北是人道哇!」女性死者則坐轎.倒頭馬是用秫稈和紙扎的。

此前,要寫好路引和馬引。路引揣在死者懷內,馬引貼於馬胸。路引格式為:

靈寶司 為發給路引事

照得某省某縣某都某里某村新亡人某某於某年某月某日壽終正寢,今為陰府,身秉白馬一匹,上搭錢褡一個,內裝金銀錢物,路過關津隘,不得攔阻,如有違者,仰陰曹官按律治罪,重責不貸。實藏懷內。

某年某月某日

也有另一種寫法:

榮成縣正堂某某(知縣的姓)

為發給路引事

照得某省某縣某都某里某村某某之父(或母),於某年某月某日壽終正寢(女用內寢,不是六十者壽終改疾喪),身騎白馬一匹,財寶一楮,過關渡津,放行無阻。

右諭周知,實揣懷內。

靈寶司

某年某月某日

馬引:

靈寶司 為發給馬引事

照得某省某縣某都某里某村新亡人某某,今為陰府,身秉白馬一匹,上有錢褡一個,內裝金銀財寶,馬夫一名,不準遠離,過關渡口,不得攔阻,如有違者,嚴懲不貸,

特示勿違。實貼馬胸。

某年某月某日

若死者為女性則坐轎,路引與男性大致相同,惟將「身秉白馬一匹」改為「身乘彩轎一秉」,「馬夫一名」改為「轎夫四名」,外加「廠環兩名」。

迎旌 旌,亦稱銘旌,用寬尺半至二尺,長丈許的紅綢或紅布做成。上書死者的官銜或功名、姓名字、年齡等,皆豎行書寫,先寫死者所處的時代,其格式如下:

皇清(或中華)邑生(或官銜)某公諱某,字某、某、享壽某十有某,行幾之銘旌。

預先將旌陳於村外旌架上,設供桌,置香爐、蠟台和千枚制錢。迎旌前要請賓客,以備拜旌。迎旌時,進香燃燭,孝子行一拜叩禮,於前引導,安於旌棚,若無旌棚,可安放在顯著部位或懸於堂棚正中。然後請賓客拜旌,行三拜九叩禮,孝子跪陪於旁。拜畢,孝子行俯匐大禮為賓客送行,謂之,一般行一拜二叩。而賓客在其二叩時辭謝,不受全禮,以示謙遜。賓客受禮時於左旁揖還。多數賓客約請拜旌時,可不應不酬,或只酬不迎。

題主 就是寫神主碑。神主包括套、龕、碑三部分。套也稱櫝,罩在龕外,前面左右上方各刻一圓圈,左圈刻三(乾)代表男;右圈內刻三三(坤)代表女,稱乾坤門。龕以細質木料,以能容下神主碑為度。龕內用木條隔成格兒,以亡者合葬人數而定,每格一碑。碑用栗子木,取其立子之意。高約七寸,厚不足一寸,分粉面、陷中、底座三部。

粉面與陷中原為一整體,頂端呈半圓,在半圓向下寸許鋸斜茬,然後豎著剖開,後扇與頂端相聯,稱為陷中,厚度約佔三分之二。鋸下的那扇頂部恰能鑲陷中上部的斜槽,稱之為粉面。底座高十許,寬二寸,長三寸,上部推成坡狀,上鑿深約二分恰與粉面、陷中之合的隼,將粉面、陷中。題主時,孝子將神主套、碑用木盤托著送到禮賓棚,行一拜四叩迎賓禮,將神主舉過頭頂,膝行至少三步,知客接過,遞在禮賓案上。禮賓將陷中、粉面分開,先題粉面。

此時,孝子退跪於階下,謂之跪題。粉面正中寫「顯考府君某公諱某行某之神王」,女性則寫「顯妣太君諱某氏之神王」,左側下端落奉祀人的名字。如果長子先去世,其他兒子不能具名,要由承重孫奉祀,而寫祖考(妣)。如孝子數人,只具長子名,名後可加等字,但承重孫名後不得加等字。陷中一行寫死者姓名、年齡、行次等,並冠以時代,如「皇清」、「中華」等,右側寫死者生辰,左側寫死亡時間,左右兩行均比中間低二至三字。字數要雙不要單,要求同寫靈牌一樣。至於為什麼要寫神王,是因為死者為大,一般沒有功名的人不敢加上面一點。這「點」一點就貶王為主了,怕死者的鬼魂不饒,所以,只能寫成神王。請禮賓先生是要具帖的,帖的稱呼同婚帖相仿,惟內容和落款有差。如「孤子(喪父)泣叩或泣血叩」;母喪則寫「哀子」,父母俱喪要寫「孤哀子」了。如請題主的禮賓,其帖為:

謹占某月某日,潔治豆觴,奉迓文旌

籍重

鴻題

榮光宗佑,曷勝銘感。

右啟



大德望某某公某先生大人閣下

孤哀子某某泣血稽顙

豆是古代的高腳盤,觴是酒具,意思是准備好乾凈的酒菜,專等先生到來。寫完後,孝子膝行捧主退歸靈次,並一拜四叩,賓客一般只受半禮。凡請賓儀、點主、執事、僧道等均具帖,帖式與請賓題主之帖大同小異。

弔祭 亦稱弔唁,俗稱弔孝,是悼念死者的重要形式。榮成平常人家的喪期,從入殮到出殯,在家停棺的時間為三天。在這段時間里男不剃頭,女不梳發,寢苫枕塊,日夜守侍靈前,以盡孝道。一天三時,焚香燒紙,酹酒哭祭,即所謂「晨燒雞鳴紙,晚焚夜辰香」。這三天,也就成為弔祭日,親朋故舊,親族鄰里,攜帶香紙前來弔祭。榮成講究死者為大,平輩弔祭也要磕頭,大都一拜一叩,晚輩則一拜三叩。一般的弔祭者只送香紙,至親或大戶人家辦喪,弔祭者不僅備香紙,而且要送輓聯、挽幛的。挽幛多用黑、白、藍色布,寬等於幅寬,長七至八尺,上貼與底色相反的紙條,上寫:

某某翁某老先生大人千古。

帖心可視男女、職業、威望等選擇。如「望重鄉黨」、「神歸紫府」、「天閣修文」等。

落款寫某某敬輓。

弔祭時,死者親屬要一旁陪叩。弔祭完畢,死者親屬趨前屈右膝跪拜親友,謂之謝孝。至於大戶人家無論發紙或弔祭,均由禮賓贊禮。其禮大體為:「孝子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跪」等反復,孝子根據贊禮者的指揮,或跪,或叩,或起。民初以前,起字用興字代替,說興就是起立。

合棺 亦稱大殮。過去,考慮到病者可能假死復甦,入殮後均不合棺,將棺材天的隼和棺材幫的槽錯開;虛掩著,棺材天與幫之間能有二寸的孔隙。第三天,死者復甦無望,即行合棺。合棺前,移開棺蓋,先由孝子焚香燒紙、酹酒叩拜之後,死者親屬依輩分、長幼為序,繞棺瞻仰遺容,向遺體告別。如果不是本宗的年長者來瞻仰遺容,即使輩分很低,也要讓在最前面,並由孝子攙扶瞻仰遺容,並揖送至門外。然後,將棺蓋合隼,並用七根長釘(俗稱子孫釘)將蓋與幫鉚緊。鉚時,親屬高叫「某某,躲釘」,再將棺縫鉚嚴,合棺禮畢。

送盤川 合棺以後,死者的鬼魂即將由土地廟起程,西行上路了。這時死者的親屬就得給死者送盤川,以供在路上花費。送盤川一般在第二天中午或傍晚進行因為要燒很多扎材,通常在曠地上或村頭進行。過去送盤川,一般的人家至少也得給死者扎三間和幾個僕人、丫環。屋門前金寶銀錁、黃表紙錢,都必須用包袱包好,寫好封批,以免其它鬼魂冒領。至於大戶人家,送盤川的氣魄很大,樓台亭閣,應有盡有,即使間也要扎三進、五進的。門前堆滿金山銀窖、聚寶盆、搖錢樹,擺滿牛豬、車轎、仆從、丫環,背後注有各自的名字。送盤先要祀廟,意思是給土地爺行賄,即在土地廟前給土地爺燒香上供,酹酒跪拜,祈求土地爺不要為難羈留鬼魂,好讓他及早順利地起程。做好土地爺的工作後,再燒盤川,祭送鬼魂起程西行。孝子及死者親眷要三步一叩,向西送出二十幾步後才能返回,意思是把鬼魂送走了。

6. 家裡老年人,講話老岔話什麼原因啊

老人是偶爾這樣還是經常這樣?如果經常這樣,說明老人聽力有問題。可以去醫院做聽力檢測,排除一下器質性的病變。耳朵是構造精密的器官,一旦聽力受損,很難恢復。如果確診是聽力問題,要盡早干預,使用助聽器補償聽力。

7. 怎麼跟老人家講話才不會讓人感到反感

說話慢一點:
老人家信息處理能力已大不如前,說話太快會讓他們吃不消。與老版年人交流時,語速要盡權量慢下來,吐字要清晰,讓老人把你說的話都聽清楚。話語慢下來後,心也要「慢」下來。老年人記性不是很好,和他說過的話,可能一轉眼就忘了,這時候你不能心急,跟他們多說幾遍,讓他們記住。
語氣輕一點:
由於老人聽力下降,當他們聽不清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常沖其大喊大叫。這樣做,你說的話雖然被聽見了,但老人心裡卻不是滋味,覺得晚輩非常不禮貌。與老人說話時,我們要注意控制聲音和語氣,適當提高音量,讓他們聽見,但語氣最好控製得輕柔一點,並用禮貌性語言。
語言簡單點:
由於老人認知能力下降,他們難以理解復雜的話語。所以和老人說話時要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身體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的運用,也有利於與老人的溝通。和老人說話時,面帶微笑、表情真誠、眼神專注、注意傾聽,會讓他們體會到你的誠意與理解。當傾聽老人說話時,可以邊聽,邊點頭,以示肯定。

8. 老人總是亂說話怎麼辦

呵呵 其實很簡單!你說老人家愛面子,可你也很顧及你自己的感受阿。老人家很好哄的,最關鍵的是你跟她聊出她感興趣的事情,讓她信任你!讓她覺得你說的話是對她好,而不是讓她對你生厭也不是認為你這代人無法跟她溝通或是不了解她!你要了解她,多說些軟話,而且要你自己都認為你說的不是帶刺的話!老人家對你講話的很敏感的,你也知道上了歲數的人就跟小孩子一樣。

首先,你要完全順從她,而且要相當一段時間好好做下去,這也是你應該做的,當她講了一些你不認同的話,你也要認同!!(這里是關鍵,我清楚每當她講出一些你認為不對的時候,你就會毫無顧忌的反駁或是不理睬!!),而且順著她的意講出她喜歡聽的話!明白嗎?!當你順著她時,有時她又會變,會說你說的不對,再跟你小小的辯論一翻,但你要非常的細心才好!

沒事的時候就給她按按摩,柔柔背,聊天時一定要聊到一起去!!這是最關鍵的。至於朋友親戚來了,她講的話,其實不重要,他們看得出你做的一切,而且老人家也會說你好。那麼她再講你爹還是你娘都沒有力量,因為你為他們無聲的贏得了尊重。她說的一些不著邊也好或是不對的也好,你要視為可愛!!知道嗎?!她就是個孩子,很可愛的孩子!!朋友慢慢歷練,相信你!

Good luck!~

9. 為什麼討厭老年人講話老年人的特徵

經驗一大堆,其實都老一輩總結下來的很寶貴的東西,就看你有沒有能力領悟和駕馭了。

10. 給老年人聊天講話應該找什麼話題

老年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和寂寞。正因為如此,主動地關心、同情老年人,並與之認真地交談,使他們得以排除寂寞,獲得精神上的安慰,便成為後輩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事實上同老年人交談,對於我們自己也是很有裨益的。

多數老年人都喜歡緬懷往事。如果你能引發他們談談他光輝的一頁,這對於他們實在是一件最快樂、最得意的事情,而對於你,藉以了解一個歷史的片斷,熟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又何嘗不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在老人漫長的歲月中能保持極為深刻印象的事情,總是那些最激動人心最令人感興趣的事情。

有些老年人,最喜歡向青年人談他對當前社會各種事情的看法,而在他談這些看法時,每每拿他知道的過去的事情作對比,那麼,你去同他交談,想引出一個他願意談的話題,就決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年輕時的裝飾,他讀書的第一所學校,他印象中的最好的一部電影,或那時的交通、娛樂、物價、奇聞等等。歡樂的、痛苦的、可笑的、嚴峻的、或炫耀,或悔恨,或憤慨,或遺憾――一旦打開老年人的回憶的閘門,我們只怕他說個沒完沒了的。

同老年人談話時,你應該以他為主,你只要在一旁靜聽就行。要時時表現出你的情緒為他生動的講述所感染;你自然在常常表現出你對他們提出的某些觀點的贊同,而當你有不理解或者不同意他觀點的時候,也不妨偶爾向他一兩個問題,表示你的疑惑、不解。要記住,你是在同一個活生生的人談話,你在尊敬他的同時,卻不要把他當成一座神來侍奉。你在老人面前要表現出過度的虔誠,反而會使他覺得得你的虛假。

老年人大都重聽,同他們談話,要適當加大音量和放慢速度,但切不可完全地把他當成一個聾啞人,你不能表現出對他的憐憫,同他談話,更不能帶有譏誚的神氣,那是讓他們絕對忍受不了的。

也許是老年人很難找到一個樂於同他交談的對象的緣故,當他得到了一個你這樣高興同他談話的對象時,他很可能死死抓住你不放,不讓你離開他的身邊,有時甚至當你起身告辭時,他還要拉你坐下或招呼你過來,繼續與你交談。一般情況下,聽老年人講話是不能表現出厭煩情緒的,你不能隨便找個借口或作個暗示藉以離開他。即使他把已對你說過兩次的故事第三次又同你講起,你也應耐心傾聽。難道就這樣永遠地呆在他的身邊,無休無止地聽他談一去嗎?你要抓住時機!在他講完一個故事或者很明顯地說完了一段話時,你應立即起身告退,千萬不遲疑,你稍一猶豫,他也放許又開始了另一個故事,那麼你只好再坐上半個小時。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講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久久泰養老怎麼樣 瀏覽:367
長壽雙龍派出所電話多少 瀏覽:754
現在社保退休一個月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5
新農合社保退休怎麼不漲 瀏覽:332
什麼樣的人不聽父母的話 瀏覽:882
老太太毛衫80歲 瀏覽:268
女生為什麼都養生 瀏覽:471
為什麼父母付出半生卻得不到感恩 瀏覽:380
結婚後不想給父母買房怎麼辦 瀏覽:168
我給父母的愛作文300字作文怎麼寫 瀏覽:308
老年痴呆可以處理遺產嗎 瀏覽:817
60歲退休後怎麼提取公積金貸款買房 瀏覽:453
怎樣找到60歲老太太 瀏覽:708
購買社保女的年齡多大的退休金 瀏覽:530
老年人肺部有痰怎麼處理 瀏覽:45
關於老年痴呆的視頻 瀏覽:497
海門地區養老金怎麼計算 瀏覽:897
老人補身體有什麼好的葯酒 瀏覽:551
體檢婦科內科檢查有哪些項目 瀏覽:277
養老金重算補差額是什麼意思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