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糖尿病指南,一般情況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應該控制在小於7mmol/L,餐後兩個小時的血糖小於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70歲的老年人如果不合並其它嚴重疾病、無糖尿病嚴重並發症、身體比較健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按上述的標准來控制血糖。但是如果70歲的老年人合並多種疾病,或者容易發生低血糖,血糖的控制標准可以適當放寬,比如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小於10mmol/L,餐後兩個小時的血糖小於13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8%。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控制標准要因人而異,對於合並多種疾病、有低血糖風險的老年人,血糖控制標准可以適當放寬。
㈡ 70歲老人血糖控制標准
1. 針對70歲老人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水平通常建議維持在7.0mmol/L左右。
2. 餐後兩小時血糖建議控制在10.0mmol/L左右,以保持良好的血糖穩定性。
3.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建議控制在7.0%,這有助於評估長期血糖控制情況。
4. 若老人存在多種並發症,身體虛弱,且合並其他疾病,可能需要調整血糖控制標准。
5. 在這種情況下,空腹血糖可放寬至8mmol/L,餐後血糖可控制在10-12mmol/L,糖化血紅蛋白可至7.5%。
6. 預防低血糖是70歲老人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標,選擇葯物時應避免引起低血糖的風險。
7. 建議盡量避免使用磺脲類葯物,而選擇如二甲雙胍緩釋片、DPP-4抑制劑、阿卡波糖片等更安全的葯物。
㈢ 七十歲的老人,血糖應該控制在多少為最佳
70至80歲的老人,血糖控制的目標通常建議為空腹血糖在7至9毫摩爾/升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在8至11毫摩爾/升之間,糖化血紅蛋白應低於8%。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
臨床實踐中,常用的血糖測量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血糖水平通常定義為空腹血糖低於5.6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低於7.8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低於5.7%。理論上,血糖值越接近正常范圍,患者的健康收益越大,這也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努力達到的標准。
然而,控糖目標的設定還需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病程、預期壽命以及是否伴有並發症或合並症等因素。根據這些因素,可將控糖目標分為四個檔次。
首先,標准檔適用於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應控制在4.4至7毫摩爾/升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應低於10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應低於7%。
其次,嚴控檔適用於部分年輕、病程短且無並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們需要更嚴格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應控制在4.4至7毫摩爾/升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應低於8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應低於6.5%。
再次,寬松檔適用於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較長且伴有嚴重低血糖史或並發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70至80歲的老年人。這類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至9毫摩爾/升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8至11毫摩爾/升之間,糖化血紅蛋白低於8%。對於一些80歲以上或病情危重的老年人,標准可進一步放寬。
最後,特殊檔適用於妊娠期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相對嚴格,空腹血糖應在3.3至5.3毫摩爾/升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6.7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應盡可能控制在6%以下。而對於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應控制在5至7.2毫摩爾/升之間,糖化血紅蛋白應低於7.5%,甚至7%(無低血糖發生時)。
糖尿病的病因復雜,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有家族發病傾向,約1/4至1/2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已發現60多種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與多個DNA位點相關,特別是HLA抗原基因中的DQ位點多態性關系最為密切。而在2型糖尿病中,已發現多種基因突變,包括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環境因素,尤其是進食過多和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傾向的個體更容易因這些因素而發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控糖標准分四檔;網路-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