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光大匯晨老年公寓是傳銷么
不是碼櫻正行。北京光大匯晨老年公寓,由北京市民政局投資建設,於2007年11月投入使用。不是傳銷,在當地工商局登記,所有證書齊全。匯遲清叢晨老年公寓於2012年10月開業,共設有200張養老床位。
㈡ 光大匯晨養老可靠嗎
光大匯晨養老機構背景穩健,隸屬於光大集團,作為央企,其穩定性相對可靠。
成立已有15年,全國布局32家養老機構,豐富運營經驗,相較於新設機構,更為穩妥。
官網介紹詳細展示全國布局,覆蓋中高端養老機構、養老院、養老社區及康養旅居等。
實地探訪光大匯晨北京老年公寓(北七家),獲評為北京市五星級養老服務機構,個人體驗良好。
北京多處設有分部,風格各異,養老院適合個性化選擇,建議現場考察。
光大匯晨以中端市場為主,提供親民價格,符合大眾需求。
以上信息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滿意請給予贊,感謝支持。
㈢ 豪華養老公寓的概述
酒店式精裝修住宅,集療養休閑居家於一體,專業護理人員24小時服務……記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采訪發現,以居家式享受型為主打的高級老年公寓和老年社區正在興起,並得到了一些高端老年群體的認可。然而,由於這些高檔老年公寓收費高、佔地面積大、入住率低,也引發了對其佔用土地、浪費資源、造成福利不公的爭議。現象:豪華老年公寓很安逸
記者近日驅車從北京市中心出發,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疾馳,來到位於京郊昌平的匯晨老年公寓。展現在眼前的一期園區佔地170畝,四排樓房錯落有致,居家式公寓、營養餐廳、社區醫院、老年活動中心、度假酒店一應俱全,草坪、綠樹、假山、池塘環繞周圍,空氣清新、環境宜人。
走進其中一棟公寓,記者看到,所有通道均是無障礙設計,四層高的樓房配有電梯,方便老人進出。這些高檔養老公寓較之傳統的養老院,除了硬體設施堪稱一流,專業化照護高標准服務也令入住老人稱心如意。
爭議:普通老百姓無法承受
但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高檔老年公寓一般佔地面積較大,少則一兩百畝,多則四五百畝甚至上千畝。入住門檻較高,往往需要繳納10萬元至60萬元不等的會員費。在此
基礎上,每月還要額外繳納幾百元或數千元服務費用。由於收費高,普通百姓無法承受,目前這些老年公寓普遍入住率不高。另外,這些項目還或多或少地獲得了國家財政、土地的支持。這引發了人們對這些老年公寓佔用土地、浪費資源、造成福利不公的爭議。
一位退休中學老師在看了一處高檔老年公寓後感嘆:這里的服務設施確實好,但收費這么高,我們是不敢奢望住進來的。采訪中,不少人認為,這些高檔老年公寓動輒投資上千萬元甚至數億元,佔用了大量土地資源,卻只解決少數有錢人的養老,是資源的極大浪費,還造成社會福利的不公。
民政部相關處室負責人認為,要以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交由市場和社會來檢驗。
㈣ 高端養老院哪家好
高端養老院有泰康之家、海航·和悅家頤養社區、和煦養老、恭和苑老年持續照料生活社區、遠洋·椿萱茂老年公寓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進行選擇。
1、泰康之家
泰康之家是泰康人壽打造的高端養老社區品牌,泰康之家養老社區集生活起居、文化娛樂、健康管理、精神現實、社會交流等功能於一體,這里有生活區(居住社區、綠地、中央公園、快樂農庄)、休閑區(商業街、電影院、活力廣場)、功能區(學校、康復醫院),讓老人擁有豐富便利的活力生活。
此外,還配備了專業康復醫院和養老照護專業設備。
4、 恭和苑老年持續照料生活社區
北京恭和苑老年持續照料生活社區是直營連鎖養老服務品牌「恭和苑」的旗艦項目。恭和家園周邊擁有民航總院、朝陽區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雙橋醫院、管庄中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還有充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商場、超市、銀行、影城等配套設施。
5、遠洋·椿萱茂老年公寓
遠洋椿萱茂(北京北苑)老年公寓籌建於2012年,是遠洋集團養老品牌椿萱茂打造的高品質老年公寓,是以為獨立、協助、失智、護理長者提供服務為主的生活照料公寓,配備有豐富的休閑娛樂空間和交流活動空間,並配有樂享大使、營養廚師、生活助理、家庭醫生和康復師等專業服務人員。
㈤ 北京高檔養老院哪家好
最近總有人問北京哪家的高端養老院最好,如果沒有具體的衡量指標(入住率、老人滿意度、盈利水平、續約率等)而是綜合來看的話,我覺得都很一般,基本也就60分,剛剛及格,但如果說誰最接近於成功,我認為是匯晨老年公寓。
聽一些住過匯晨的老人反映他們的服務和管理僅僅是差強人意,自己了解的一些情況也類似,如果從入住率來看,他們運營的很成功,但從其它方面來衡量,他們就排在後面了,但為什麼說他們最接近成功呢?
如果沒有具體的衡量指標(入住率、老人滿意度、盈利水平、續約率等)而是綜合來看的話,北京最接近於成功的養老機構,我認為是匯晨老年公寓,它已先一步完成了從營銷到服務的轉變,他們已經開始探索後期的服務模式。
他們最接近成功是因為他們入住的老人最多,應該在400位以上。北京高端的養老機構入住超過100人的機構屈指可數,能達到匯晨這種入住規模的,只有它一家,因為他們入住的老人多,所以他們遇到的問題也最多。
以我的經驗,服務20個老人和服務40個老人基本沒什麼區別,因為一個機構最少的工作人員也要40多個,服務人員和老人的比例能達到1:1,服務幾十個老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服務50個老人和服務100個老人的差別就大了,服務100個老人和200個老人的區別更大,因為服務人員不會按照老人增長的比例配置,較少比例的工作人員服務這么多的老人,這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公司運營能力。
服務幾十個老人,服務的重點主要是滿足老人的需求,尤其是的初期,為了服務好老人,員工會做很多工作職責以外的工作,或者說對於有些本應該收費的項目,就好心的順手幫老人做了,例如外出給老人帶點吃的或者日用品回來、給老人去外面買一些常用葯物回來、一些衣服就幫老人給洗了等等。但當住的老人多了,院方就會發現他們要處理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從原來單純處理老人的服務和建議,變成不單要處理院方和老人的關系,還要處理老人和老人之間的關系、老人和家屬之間的關系、老人家屬和家屬之間的關系,各種問題都會出現,工作量一下變得非常的大。工作量加大,就導致要增加工作人員、運營成本的上升,於是對於原來好心幫老人做的事情,院方都希望把它們摘出來或變成收費的服務項目,以此來調節運營中的壓力,同時增加一些收入。
個人感覺他們對於後期的服務模式還是沒有清晰的想法,但它畢竟已經開始了後期服務的探索,如果他們更開放、願意聽取建議,那他們會成熟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