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痴呆有什麼徵兆
走路不穩。走路不穩通常出現在患病初期,此時首先要防跌倒。建議走路時使用助行器,日常要藉助扶手、床欄等慢起慢坐。常做協調性訓練,日常可練慣用右手摸左耳或左小腿,然後做對側練習,可促進全身協調,訓練認知功能和空間位置辨識能力,減緩功能退化。
多疑猜忌。這是早期痴呆患者常見症狀,如懷疑兒女、老伴偷東西,反映的是老人對自己生活環境的安全感在喪失,對他人的依賴度會更高。家人可幫助老人記著東西都放在哪兒,需要時幫助找出來,讓老人安心。
容易走丟。這是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表現之一,最好別讓老人單獨出門。日常相對固定的路徑,可以讓老人記幾個標志性路標,如圖形、顏色、數字等,依據老人的記憶特點選擇。楊萍建議,為老人佩戴定位手環、衣兜里裝上個人信息,可在走丟後幫助尋找老人;但若走丟超過6小時,老人會把身上一些東西扔掉,往往不容易找到。
記不起熟人。這是記憶力下降的表現,可通過面孔識別訓練,延緩功能退化。具體方法是:拿出老照片與老人一起回憶曾經做過的事、去過的地方,鼓勵患者把過去的經歷講出來或首槐顫畫出來。
拒絕吃葯。病情發展到中重度後,有些老人會因精神疾患覺得自己沒用,進而拒絕吃葯。楊萍說,家屬可以把葯放在水裡或飯里,哄老人吃下。此時,要多誇獎、耐心鼓勵老人,重新建立與患者的信任與親密關系。
當老人出現異樣表現,如性格變化、飲食變化、睡眠變化等,要早發現、早干預、早就醫。功能的衰退不可逆,但進行非葯物性干預可延緩功能下降的速度。因此,要鼓勵老人多運動者敗,即使是按摩、腿部按壓明高等被動運動;不要過度照顧,鼓勵老人在安全范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臉、漱口、穿衣、吃飯,即使他們做得不夠好,也不要包辦;多與他們交流、擁抱,家人的關心能喚醒老人的感知、記憶和其他功能。此外,還要鼓勵老痴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注意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睡眠。
㈡ 老年痴呆症對走路有影響嗎
會,病人常常先是記憶力減退,再是性格改變,最後智力衰退,變成痴呆。老年痴呆發病期間,病人間隙精神改變,打人罵人、不知廉恥、離家出走,發病晚期不能獨立進食、不能辨認家人、語言理解和表達困難、大小便失禁、行動需要輪椅或卧床不起,這些症狀常常讓家人束手無策。
老年痴呆的發病機理是大腦皮質萎縮、腦白質稀疏和腦組織的病理改變。這些變化使大腦皮層海馬等部位廣泛出現老年斑,神經元纖維纏結及神經元脫失,導致中樞神經纖維傳遞信息的通路阻塞,導致大量細胞病態衰老、變性壞死,從而使大腦形成記憶認知、行動的數據通路不暢,信息間有效傳遞失靈,使記憶和認知功能減退,理解障礙,導致記憶障礙,最終發展為老年痴呆。
腦白質由大量的神經纖維組成,神經酸作為腦白質的標志物,及時補充神經酸可維持、促進白質的生長發育。給受損神經提供充分的營養,促進脫落的髓鞘再生,修復受損的神經纖維,增強腦細胞能量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促進神經傳導通路的暢通,激活病變和休眠的神經細胞,提高受損神經細胞的運轉功能。
神經酸對腦萎縮是急需的營養品,及時補充可延緩、改善腦萎縮過程,能及時補充神經組織損害後突觸及新側枝的生長所急需的營養,建立新的突觸聯系,改善神經傳導,促進神經腦電活動的恢復,改善腦萎縮和老年痴呆
㈢ 老年痴呆症有什麼表現
1、多疑猜忌
多疑猜忌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狀之一,懷疑家中的兒女或老伴偷東西,這說明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環境沒有安全感,更依賴於子女和老伴。家庭成員應給老年人記著把東西放在哪個地方了,需要時應幫忙找出來,這樣才能讓老年人安心。
2、不記得老熟人
不記得熟悉的人,這是記憶力下降的一種症狀。家人可以通過面孔識別訓練,這樣能延緩老年人功能退化。不妨拿出以前的照片,跟老年人回憶以前共同做過的事情,去過哪些地方,鼓勵他們把以前的事情講出來,也可以通過畫畫的方式畫出。
3、走路不穩
大部分老年痴呆症病人早期會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這時候需積極預防跌倒。走路時可以用助行器,利用扶手和床攔等緩慢起來或坐下。經常做協調性訓練,可以練習由左手觸摸右耳朵或右小腿,然後再換另一側練習,堅持下去能促進全身協調,幫助訓練認知功能,而且能幫助訓練空間位置辨識能力,減慢功能退化速度。
4、容易走丟
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易出現走丟的情況,不能記得回家的路,因此不能讓老年人單獨出門。固定的回家路徑可以做標志性路標如數字和顏色等,根據其記憶特點來選擇。另外要給老人佩戴定位手環,在衣服兜里放上個人信息,走丟後能第一時間尋找到老人。
5、拒絕服用葯物
老年痴呆症發展到中重度後,部分老年人因為精神性疾病,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家庭的累贅,進而拒絕服用葯物。家庭成員盡量把葯物放在飯中或水中,糊弄老年人吃下去。另外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支持和誇獎,重新建立其信任和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