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感動中國的陳斌強,他有著怎樣令人動容的故事
每一年的感動中國都會評選出很多在道德上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力量,鼓勵我們積極向上。而感動人物陳斌強他讓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個孩子回報自己母親的感天動地孝子之心。他的感人故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生活艱難,但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母親。陳斌強的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去世,而他的母親獨自將他拉扯長大。為了報答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他選擇將自己的母親接到身邊。即使他的家庭情況也並不好,自己有著一個兩歲的兒子,但是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他仍然毅然決然的將自己的母親帶到了自己的身邊。母親沒有辦法,自食其力,已經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所以任何的生活瑣事都必須要他親力親為。
⑵ 李春平獲老太太70億遺產,後來患老年痴呆,他如今的生活怎樣了
說到李春平,北京人應該不陌生。李春平是北京的一個著名人物。1992年,李春平從美國回來,帶回了他美國妻子的70億財產。那時,李春平應該是中國最富有的人。李春平在北京買了一套價值8000萬元的豪宅,連房子里的馬桶都鑲了金。李春平還一口氣買了好幾輛豪車,都配了很好的車牌。五個1號盤和五個6號盤都在李春平手裡。
妻子死後,李春平把他的部分財產留給了他在美國的美國妻子的孩子,其中包括幾幅畢加索的畫。李春平帶回的資產價值約70億英鎊。
其他富人移民到其他國家,但他從美國妻子那裡帶回了70億美元到中國,並捐出了其中的大部分。回家後,李春平遵守了他的諾言。他答應妻子再也不說自己的名字,回家後再也不結婚。李春平做了這兩件事。
⑶ 《感動中國》里有什麼偉大的事跡,讓人特別的感動和震撼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做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動,這就是《感動中國》。如今的社會,在權力和利益的追逐之中,人們往往忘記了感動,內心不懂細節的美。《感動中國》這個節目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每年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其實,身邊還有許許多多感動的人與事。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些舍己為人的人;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幫助盲人過馬,還有把生活中產生的每一片垃圾自覺的丟到垃圾箱里的小事這些事情並不足以堪稱偉大,但足以溫暖我們的心靈。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我相信,只要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都付出一點點,就能凝聚出一股強大的力量,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⑷ 一個小故事——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
我們村有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這幾天晚上都在村道上走來走去,嘴裡還重復說著:「落大雨啦!吹大風啦!無出去啊!快D返來啊!」我一問得知,原來這位老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了,最近都走來走去,嘴裡一直在自言自語,有的時候還會在村裡的小廣場旁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位老奶奶的老伴在十幾年前就去世了,他們有一個兒子,長得很胖,肚子像懷胎十月一樣。他們那個兒子從小就不愛說話,後來長到三十歲左右就變傻了,看到年輕女人就會去抱人家。在他父親去世後幾年,變得越來越瘋癲,他伯父就把他關起來了。後來這個傻兒子也去世了,只剩下老奶奶一個人了。大概是想念老伴和兒子吧,現在老奶奶也得了老年痴呆了。
⑸ 關於老年痴呆病人,背後的那些故事
老年痴呆症又叫阿爾茨海默病。它是由德國一個叫阿爾茨海默的醫生首先提出來的,所以用這個醫生的名字來命名。它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其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大腦皮層萎縮。
之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致單身男女》裡面陸毅演的男主角方啟宏就是一個遺傳性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他深愛著女主程子欣,因為身患阿茲海默症,啟宏深知無法給子欣幸福,雖對子欣有意,啟宏卻只能將感情埋藏在心裡,默默守護子欣。當子欣與男友張申然因誤會而分手時啟宏默默陪在子欣身邊,子欣在啟宏的帶領和照顧下走出低谷。最終子欣和申然誤會解開了,但是子欣發現其實自己愛的是啟宏,子欣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啟宏因阿爾茲海默病情加重已經不記得子欣了,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但子欣還是選擇陪在啟宏身邊。
方啟宏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年痴呆患者,他發病的表現就是不記得眼前的人和事了,只記得以前的人和事。這是老年痴呆患者的典型症狀。
今天我就說說我見過的老年痴呆患者。李奶奶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她已經什麼都記不得了,甚至她女兒來看她,她都不記得她女兒了,不過她每天都樂呵呵的,特別愛笑,只要別人跟她講幾句話,好笑不好笑她都能笑出聲來,我們平時也喜歡逗她,但跟她講話她總是答非所問。其實像她這種狀態未嘗不好,至少沒有煩惱,只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照顧,她現在除了能自己吃飯,其他什麼都不會了。
另外一個故事是關於王奶奶的,她一開始只是記憶力不好,會忘記近期發生的一部分事情,她還記得她兒子一家移民加拿大了,整天念叨想回家。她以前很愛干凈,每天洗手洗好多遍,沒事就把自己臟衣服鞋子拿出來洗洗。後來由於她不太配合吃葯,有時候只要我們不看著她吃葯,她就會把葯給藏起來或者扔掉。差不多隻過了一年的時間,她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她是病情變化最快的,可能是她經常不配合吃葯的緣故吧。
馬奶奶也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前天她女兒和外孫女來看她,她可高興了。她女兒走後,我去查房我問她「剛才誰來看望你啊?」她說她姑媽和她女兒來看她,她還給我描述說穿黃衣服的是她姑媽,穿白衣服的是她女兒。旁邊的護工插話說,她又糊塗了,把自己女兒當做自己的姑媽,把外孫女當做自己女兒了。其實我問她只想看看她還記得多少關於她的家人的記憶。
還有個搞笑的秦奶奶,昨晚我給她監心電監護,我問她你兒子有沒有來看你,她說有啊,我又問她你老伴給有來,她說沒有老伴。明明前幾天她兒子和老伴一起來看她的,當時她也只認識她兒子,她老伴她是不認識的。看來她的深層記憶里只有兒子一個人了。
好多老年痴呆患者都是這樣的,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她們只記得過去的人和事,對近期的人和事沒有記憶的。有時候我也時常在想如果自己老了也這樣,我可能是不願意繼續活著的,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⑹ 笛安的 關於她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一篇文章
你是我的眼 文/笛安
我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我的意思是說,有時候,她叫不上來我的名字。她知道是我,她認得出我的聲音,聽到我叫她「姥姥」的時候她就會很開心,因為她想念我。可是她就是沒有辦法在聽到我的聲音的第一時間想起我的名字。阿茨海默症的典型症狀就是如此。我總是更願意使用這個拗口的音譯過來的詞,因為這種病還有一個更通俗,但是充滿歧視性的名字:老年痴呆症。你說誰痴呆,你才痴呆。這些患病的老人們只不過是丟失了記憶。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誰都說不好。我只記得幾年前的某個夏天,我放暑假從巴黎回家,有一天,她心血來潮炒了一盤蝦仁,非常開心的對我們說:「這是我第一次炒蝦仁,你們嘗嘗好不好吃。」那時候,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是我爸爸。爸爸說:「你在說什麼呀,我1979年第一次來家裡吃飯,你就炒了蝦仁。你已經炒了二十幾年了。」她愣了一下,搖晃著白發蒼蒼的腦袋:「不可能,沒這回事兒,我不記得了。」後來我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講給我的朋友們聽。那是因為,我始終拒絕承認她患上了這種不可能痊癒只會越來越嚴重的疾病。直到有一天,她非常著急的指著我問:「你叫什麼,你叫什麼來著?」——我才不得不承認,她是真的忘了太多的事情。可是我在心裡總是跟自己強調著:她並不是忘了我,她只是一時想不起來我的名字。
我只是一直都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我從小跟著她長大,她曾經那麼能幹,那麼敏捷,發揮她處女座的本性,做事情的時候在意所有很小的細節。並不是很久以前的過去,她還穿著白大褂偶爾去醫院出專家門診,每個人都說「您看上去精神真好」。其實她一直都是個神采奕奕的老太太,直到今天都是。她穿著一條自己找裁縫做的、墨綠色的旗袍式的連衣裙,還有白色的平跟鞋,興沖沖的出去逛街。她說她想去買新鞋子。計程車司機都會說,老太太你精神真好。聽見人家誇她,她就會很開心,會很熱鬧的跟人家司機說,她原先是眼科大夫。我坐在車的後座上沉默不語,因為再過一分鍾這個司機就會發現,她根本沒辦法准確的說清楚她想去哪裡。
「你看,這雙鞋好不好?」她問我。「好。」我說。「但是——」她臉上掠過一絲隱約的為難,「你外公一定會說不好。這雙鞋上有朵花,他一定會說,老太婆穿那麼花干什麼。」她的表情簡直是羞澀的,她已經快要80歲,但是還總是維持著一些少女的表情和說話的方式。「別聽他的。」我很認真地說,「只要你自己喜歡,就買下來。」「我喜歡。」她微笑著,用力的點頭。「那就把票給我,我去付錢,算我送你的。」「哎呀不要,」她急了,「你哪有錢,你還這么小。」「還小啊,我都已經——」我突然問她:「你說的上來我今年多大嗎?」「你,」她迷惑不解的陷入了回憶,忘記了追究誰來付錢,「你21,不對,23,你有這么大么,二十幾來著……反正,」她又從這件事情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你該結婚了吧?」
可能在她心裡,我一直都是那個每天早晨賴床,要她強行按在早餐桌前梳小辮的小姑娘。我不喜歡喝牛奶的時候她會像所有老人一樣說:「挑揀什麼呀,現在的小孩子,要是讓你回去1960年,還由得你不喝牛奶,連窩頭都沒有。」但是緊接著她又會說:「不過呢,都說你們現在的小孩子幸福,其實你哪有我小時候的好日子,那時候我們在天津的英租界的洋房那麼大,家裡光是廚子就有三個——一個是做麵食的,一個是炒菜的,還有一個是幫工洗菜剁肉的……」「那麼好……」小時候的我羨慕地說。「當然了,」她得意的扎緊了我的蝴蝶結,「我小的時候梳小辮子,我媽媽都不會動手的,都是奶娘來梳。」然後她突然意識到要給小孩子一些正面的教育,急忙的補充說:「可是呀,那些不重要。一個人只要自己勞動,自食其力就是好的。」「那後來呢?」我更關心的顯然還是不需要自食其力的好日子。「後來……」她的神色暗淡了一下,「後來日本人打進天津,所有的好日子都完了,我們就開始逃難了。」
5樓
小的時候,往往是講到轟炸的時候,我的牛奶喝完了,於是回憶結束,小朋友上學的時間到了。其實後來的日子,也很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說完了。
她離開天津,在鄉下度過了充滿戰亂記憶的青春期,她去念了解放區的醫學院,她在那裡遇到了我的外公,一個像孩子一樣天真熱情又像孩子一樣固執沖動的男人。他們一起紮根在一個陌生的工業城市,她陪著她的男人忍受了所有的困窘、動盪和磨難。她像那個年代的很多女人一樣,允許自己的男人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允許他像個孩子那樣任性下去直到耄耋之年。外公永遠不記得自己的襯衫放在什麼地方,不記得自己到底該穿哪件外套。突然有一天,他一直依賴的那個人漸漸的喪失了記憶,漸漸的連十分鍾前發生過的事情都不再記得,他也安之若素的像往常那樣依賴她,從依賴她的體貼,變成了依賴她的遺忘。有一次外公跟我說:「去問你姥姥,我的身份證到哪裡去了。」我說:「她現在不可能記得了。」外公突然倔強的一揮手:「算了,丟了就丟了,大不了重新辦。」好像如果是因為她的遺忘而丟失的東西都是不要緊的,他寧願過丟三落四亂七八糟的生活,也不願意承認那個女人已經失去了照顧他的能力。
我寫的書,姥姥她都會看。看的很慢,也永遠看不完。因為她看到第30頁的時候就想不起來前面20頁究竟發生了什麼。然後再轉回頭去看前面,到了第30頁,遺忘又一次的發生。因此我的書一直堆在她的床頭,可惜永遠只看了那麼一點點。但是她總是認真地說:「我覺得你寫的挺好,真的挺好。」接著她又問我:「裡面那些故事,男女主角,是在說你自己和那個誰么?我想不起來他叫什麼了。」「當然不是。」我忍無可忍,「姥姥,那是小說呀,小說,都是虛構的。」她突然靠近我,壓低了聲音:「我有個故事給你,是我自己十幾歲時候的,你將來把它寫到你的小說裡面去,一定要寫。」「你的意思是說……」我看著她因為興奮所以紅暈的臉龐,「你認識我外公以前,認識的……別的男孩子么?」說是男孩子,若是活著也得80多歲了。「我不告訴你。」她笑,「等我想說的時候我再說。」她開心的把我的書拿出來跟客人炫耀:「這是我外孫女寫的。」我說過的,在她的臉上和眼神里,總是會呈現出一種屬於非常年輕的女孩子的表情。我不明白她是怎麼做到的,讓那個少女時代的自己穿越了大半生的坎坷和風塵,依然存在於自己的靈魂中。我記得她72歲那年,有一次和外公吵架,她很激動地說:「為什麼你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那麼關心我了?那個時候我下班晚,你每天都會帶著孩子們去路口等我的。」那一瞬間,那種少女的神情占據了她的眼睛,那就是我最尊敬她的時候。我不知道這種東西能不能遺傳,如果能那就太好了,我也希望我可以像她一樣,直至暮年依然恪守少女的自尊、矜持和嬌嫩。
我出國那年,我跟她說:「什麼時候,你和外公來歐洲玩,你們來看我。」她很庄嚴地說:「我一定去。」但是現在,她不記得她自己說過這句話,外公衰弱的身體也讓這個遙遠的旅行變得不可能。她一直盼著我回家去,盼著我回去住那個童年時代的房間。那個放著很多小時候的陳舊玩意兒的架子上局促的擺著我現在的面膜、乳液和卸妝水,變了色的牆上還貼著我13歲那年鍾愛的明星的海報。她心滿意足的站在這個承載著很多歲月的房間里,看著我打開箱子掛衣服。她拿起我的面膜看了一眼,嘟噥了一句:「其實這些一點兒用都沒有,你們年輕人就是喜歡亂花錢。」然後她又是羞澀的一笑:「我也不好意思說你,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亂花錢。那時候每個人的工資都差不多,別人每個月都能攢下一點錢來,我就不行。」然後她嘆了口氣:「你回來了,真好。你還是趕緊結婚吧,人總是得結婚的。只要那個人品質好,懂得心疼人就行。千萬別太在乎有錢沒錢。有錢和沒錢的日子我都活過了,人家對你好其實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時候電話鈴終於響起來救我了,我看了一眼來電顯示,跟她說:「是我舅舅。」她疑惑的問我:「你舅舅?」我耐心地說:「我舅舅就是你兒子。」「啊……」她恍然大悟,「你不早說。」
我會盡力的。我之所以說盡力,是因為這件事情真的不能全依賴我一個人。但是我會盡力。讓她參加我的婚禮,讓她看著我穿上嫁衣,在她徹底遺忘我之前。
<PIXTEL_MMI_EBOOK_2005>6 </PIXTEL_MMI_EBOOK_2005>
⑺ 你聽過/見過哪些讓人動容的老年愛情故事
老金是一個送奶員,他每天在凌晨的時候就會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的送牛奶,一天老金在經過一段上坡路時,車輪壓倒石頭,石頭被彈飛打到了以撿廢品為生的宋奶奶,宋奶奶因此倒地。老金連忙過來詢問她傷到了沒有?雖然他們每天都會在路上相遇,但是從來沒有交流,這次之後倆人便認識了。
宋奶奶
在下雪天老金會幫體弱的宋奶奶推車,他會擔心宋奶奶沒有出現在路上是不是有了意外,他甚至還會收集店裡的空奶盒為宋奶奶送去。他剛提著奶盒准備進去,卻看到宋奶奶在一個老頭的幫助下推車子,老金以為這是宋奶奶的老伴,便尷尬的准備離開,不過宋奶奶叫住了他,還向老金介紹身邊的老頭。原來這老頭是停車場的管理員老張,聽後老金的嘴角忍不住上揚。
這個老張每天都會到停車場工作,出門時他都會習慣性地將院門鎖好,因為老張家裡還有一個得老年痴呆的妻子,老張很愛她,怕她亂跑。
⑻ 網友用說唱講述阿茲海默病人故事,他講了一個什麼感人的故事
網友用說唱的方式配合輕柔的音樂講述阿茲海默病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成都市龍泉驛區黃再軍醫院,這家醫院專門收治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因為患有阿茲海默病,這些老人往往很快就會忘記事情,也因此出了病房門就回會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這里的一名護士,十分有愛心,名字叫做孫小翠,她的工資本身就很低,只有4000多塊,但是卻花了自己的100塊錢在網上購買了20多盆的綠色植物,這些植物都是老人平時特別喜歡的,老人看到這些熟悉的花花草草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病房門。這樣的做法雖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卻是真實有效的,幫助老人可以快速找到病房門,解決了他們的一大煩惱。這一故事感動了不少網友,這首《花房》就記錄了這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