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心理更脆弱

老人家心理更脆弱

發布時間:2023-08-04 10:55:07

㈠ 嚴峻疫情下,脆弱的老年人更易抑鬱,作為子女該如何舒緩這種情緒

作為子女,應該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關心他們,給予他們愛和陪伴。

可以放慢節奏。一壺暖暖的茶,一首老歌,一本淡淡的書,能讓你的心靈平靜下來,真切感受當下的生活。當你心慌、心跳加快、因為緊張而感到胸悶時,可以通過腹式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其次,是放鬆。控制信息攝入,有時候信息越多,越雜亂,越容易引起焦慮和恐懼。當關掉手機和電視,把注意力轉移到讓自己感到輕松愉快的事情上,挖掘資源尋找樂趣。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㈡ 有的老人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哪些?以下內容將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哦。

根據社會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衛生學等研究,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六個方面。

六是內心失衡。一般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就會伴隨著出現,如嫉妒、敵視、怨恨、冷漠、抑鬱等,常常處於內心不安的狀態,無形中給內心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以上就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因素,希望能對大家所幫助,感謝大家閱讀。

㈢ 老年人的心態越來越不好,該怎麼辦

找一個他的同齡的,他比較敬佩的人勸導。我六十歲了,在退休前回兩年,就開始調整答心態,安排退休後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喜好,那就騎著單車,將自己生活的城市轉個遍,走一走,看一看。要與時俱進,想辦法接觸年輕人,與他們交流。做物業水電主管,做秩序員,到健身房鍛練,結實新朋友,參加戶外游。退休後的時間很充裕,全部屬於自己,隨心所欲,該吃吃,該喝喝,啥事不管那麼多,生活很充實的。健身房鍛練是個不錯的選擇。那裡年輕人多,有朝氣。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鍛練項目。

老人家常見的心理危機及調整方法

老人家常見的心理危機及調整方法

老人常見的心理危機

1、老人有憂郁心態。

老年人離退休後,社會地位和社會交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此時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回顧當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憂郁心態的產生和發展。

2、老人有急躁心態。

老年人由於自身社會角色的改變,孤獨感、自卑感增長。遇事急躁,易動肝火,將會嚴重損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3、老人有多疑心態。

這種心態大多產生在一些長期與他人缺乏溝通和來往的老人身上,他們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常常會懷疑其是對自己不懷好意的疑病心理。

4、老人有懼死心理。

這類老人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5、老人有愛幻想心理。

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於是,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如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6、老人有害怕孤單心理。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7、老人有黃昏心理。

因喪偶、子女離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老年人心理會感覺生活失去意義,對未來喪失信心,對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8、老人有自卑心理。

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9、老人有無價值的感覺。

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老人最擔心的問題

1、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老人認為經濟收入減少,不再像工作時那麼受人尊敬和重視;有的老人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自我評價過低;有的則表現為發牢騷、埋怨,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甚至脾氣突然變得暴躁,經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責過去的同事、下屬。

2、疾病纏身壓力大。

老年人都希望長壽,但這種美好願望與實際生活中的意外打擊、重大刺激、易患各類疾病往往形成強烈的對比和深刻的矛盾。很多老人關注健康、注意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老人過分關注養生保健節目並對號入座,對保健儀器、營養品幾乎沒有抵抗力,有的反復到醫院進行檢查化驗結果卻正常,甚至出現疑病症現象等。

老年人治療疾病同時,要接納自身存在的疾病,抱著與疾病一同生活的心態。對老年人自訴病症,家人要理解,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否則,會給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負擔。沉重的心理負擔,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

3、抑鬱情緒難以擺脫。

喪偶是生活中最嚴重、影響最大的生活事件,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是最沉重的打擊。資料表明,老人喪偶導致心理失衡而死亡的人數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如何關懷這些老人,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無法避免也不容迴避的問題。

老年抑鬱症患者的主要表現為: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坐立不安,不想與人交談,悲觀想法強烈,有內疚、負罪感,覺得所作所為對不起孩子,食慾不振,頭痛,易疲勞,睡不著,口渴等。

老人應該如何保證心理健康

1、心理准備,分散注意。

在退休前做好心理准備,讓心理與行為提前到位,就會更容易接受社會角色的變化,避免反常行為發生。如多和老同學、老鄰居走動走動,充分發揮自己的垂釣、種花、養鳥等愛好,家人也可多陪老人旅遊,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2、定期體檢,直視死亡。

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3、進行運動,延緩記憶。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

4、勤於學習,科學用腦。

樹老怕空,人老怕松。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要「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

;

㈤ 老人心靈比較脆弱,我們如何呵護老人的心理健康

我們都聽過一個詞叫「老小孩」,老人的年齡越大,心態就越幼齡化,變得非常脆弱敏感。做子女的一定要多陪伴關心,多謙讓順從。帶他們玩樂享受生活,這樣才能有幸福的晚年。

鑒於這些變化,老年人需要重視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往往由多種因素決定,但對老年人來說,它大致是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生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共同影響。如果老年人想長壽,他們必須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並經常做心理健康護理。我們可以知道老年人不僅受到疾病的威脅,還受到心理健康的威脅,所以老年人在做身體保健的同時,應該考慮為自己的心理做保健。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心理更脆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保的退休標准 瀏覽:153
袁心玥父母干什麼 瀏覽:874
體檢腎需要體檢哪些 瀏覽:847
父母屬兔的要馬屬相的孩子怎麼樣 瀏覽:75
肺炎支原體檢查能查出什麼 瀏覽:898
朋友因父母不在了而哭啼怎麼安慰 瀏覽:679
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分析 瀏覽:854
無錫駕照體檢去哪裡 瀏覽:758
老人機對方聽有迴音怎麼解決 瀏覽:904
上海居委會老年活動 瀏覽:132
東南亞和泰國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742
為什麼有的人退休金 瀏覽:372
青島農民養老保險哪個檔次好 瀏覽:524
馬化騰交不交養老金 瀏覽:527
太平重陽節 瀏覽:346
徵兵體檢小腿疼怎麼辦 瀏覽:789
34年工齡油田工程師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312
孝敬父母的菜 瀏覽:734
集寧哪個醫院可以體檢 瀏覽:130
80歲的老人血壓179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