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緩解老年人腹部脹氣
老年人由於消化功能減弱,經常會出現腹部脹氣,從而引起腹脹、腹痛、頻繁放屁、打嗝等現象,甚至使人坐卧不安,既難受又尷尬。對此,日本醫學博士庄淑旃指出,「脹氣是萬病之因」,對老人身體健康極為有害。氣滯留體內,會阻礙各種津液循環,使內臟活力受損,造成各部位的酸痛與疲勞,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誘發各種疾病。 因此,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速度不要過快,最好細嚼慢咽。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說話,以免使空氣隨之下肚。吃完飯後,忌坐著不動,從而使氣悶在肚裡,要適當活動一下,促進腸胃蠕動,比如散步就很好。 其次,不用嘴巴呼吸,以免把空氣吸進消化道,從而產生脹氣。有鼻炎、鼻子過敏的人,常會不自覺地用嘴巴呼吸,更應注意這點。 第三,不吃易產氣的食物,如豆製品、紅薯等,以避免胃腸道產生更多的氣體。適當多吃綠葉蔬菜,或補充酵母維生素B族,促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 第四,減輕壓力,保持精神愉快。壓力過大,也會使胃腸道蠕動變慢,產生腹脹、脹氣,而且有口氣和體味。 第五,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使腸道通暢,預防便秘,避免有宿便,造成腸道異常發酵,導致腹脹、脹氣。老年人便秘現象普遍,補充酵母維生素B族,促進胃腸蠕動,清宿便,排腸毒,維持通暢的胃腸環境。 此外,下面的三個小方法,也可助老年人減輕脹氣之苦: 1.按壓內關穴。按壓手腕內關穴,可協助調氣。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以上三指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20~30次,不適感就會逐漸消失。 2.在肚臍邊塗上薄荷油。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也可促進腸胃蠕動。 3.經常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使腸道通暢,減輕和消除腹脹。
2. 農村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在農村住久了,經常會聽到老人們時不時的蹦出來一句農村俗語,因為他們總說自己走的路比我們吃的鹽還要多,就會說一大堆很有哲理的話來教育晚輩,比如這句「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就是句挺有意思的老話,而且比較有道理。
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意思是說,家裡的長輩如果很有能耐,不管哪些方面都做的不錯,那麼他向著誰家,誰家並不一定會好過,反而會越來越窮。過去農村一家都有好幾個孩子,而且盡管父母老人們覺得自己挺公平的,但是畢竟一碗水不可能端的太平,還會有些不周不遲的地方,孩子這么多總會有偏有向,正常咱們的思維是,老人家里條件好,那麼他越幫著誰家,誰家就會過得更好一些,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我們村有一家就是這種情況,家裡不多不少三個兒子,老大兒子最老實,也沒有什麼太大本事,一輩子本本分分在工廠里上班,娶了媳婦生了閨女,一家三口其樂融融。老二中不溜兒,過得不好不賴也算能說得過去,老三可不一樣了有個好爹媽,雖然學習不咋地,但是順風順水幹上了小老闆。
雖然都是男孩,但是農村的習慣是重男輕女,如果都是男孩,那肯定就是「天下老的向小的」,這老三順風順水的當上了小老闆,就是佔了當小的的便宜。老爹有個小工廠,也賺了點小錢,上了年紀之後,就盤算著要找個接班人來干小工廠,好十多年前能在農村開小廠子的,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能耐人兒了,連挑挑揀揀都沒有,直接就把重擔壓到了三兒子的身上,時時處處就把小兒子帶在身邊,好帶他早早步入正軌。
等到三個兒子都成年了之後,大兒子和二兒裂信悶子都各自出去找工作了,只有三兒子在老爹的廠子里邊繼承了家產繼續做小買賣,可是好景不長,幹了也就三五年,因為環保問題,這些不達標的小廠子都被關停了。而小兒子兩口子直接變成了無業遊民,靠著吃老本度日,但是也沒有辦法,沒有別的謀生本事了。這可真是老人是條龍,向著誰誰家窮。
「老人是條龍,像誰誰家窮」這句話的意坦激思非常簡單,因為「龍生九子,九子不同」,寓意著一個人可以生很多孩子,可是每個孩子都是不盡相同的,如果老人從小就偏向哪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肯定以後是最沒有出息的,混的最差的!
給大家說一個我們這邊的真實事情吧,今天的主人公叫做薛大爺,我們這邊莊子全部都是姓薛的,所以咱們也就不再糾結這個。薛大爺養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如今已經78歲高齡,女兒前些年患有胰腺癌去世了,「女死門檻斷」,所以你覺得這一門算是靠不住了,因為徐大爺以前是在我們這里五金廠上班,屬於國企,退休後每個月還有2000多塊錢的退休工資。
薛大爺的三個兒子,大兒子在我們這運輸公司當司機,也算是有正式工作,兒媳婦是在保潔公司做出納。薛大爺的二兒子因為從小就身體不好,所以最後接了薛大爺的班,沒想到過了幾年下崗,現在在城裡開計程車,媳婦在中醫院當護士。薛大爺的三兒子從小學習好,而且民間自古有「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的說法,所以薛大爺的三兒子最後考上了大學,在湖北武漢一個研究所上班,兒媳婦也是在電信公司上班。
那些年的時候徐大爺老兩口身體還硬朗,再加上徐大爺的退休工資已經完全能夠支撐老兩口的生活,所以三個兒子都還顯得湊合。可是自從大前年薛大爺去世之後,薛大爺的老伴沒有退休金,一下子就需要的兒子承擔起撫養老人的義務,按道理來說,大兒子和二兒子家裡都有兒子,日子過得挺緊巴巴的。唯獨是三兒子生活經濟條件很好,再加上當年薛大爺夫婦也是對三兒子最好,因此三個兄弟在一起商量,意思是腦殘條件好,可以多出點經濟費用給母親找一個保姆,大兒子和二兒子負責每周回家探望。當時是這么說定的,哪知道後來三兒子回去之後就再也聯系不上了,這下子大兒子和二兒子本來日子就過得緊巴巴,每次回來看老母親都是急匆匆的來,急匆匆的去。
後來薛大爺的老伴兒實在受不了,就告了老三,後來經過多方協調,並且以不孝順就告知老三工作單位來威脅老肆彎三,老三才勉強答應一個月支付1000元的贍養費用。想想看以前薛大爺夫婦倆都在人面前說自己三兒子多出息,多能掙錢,如今反而落得個這個地步,反而是一向自己瞧不上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每次回家幫自己洗衣服、洗床單。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農村老話是在過去子女多的條件下產生的。過去農村人講究多子多福,也沒有計劃生育,有時候會有好幾個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人對待幾個兒子,盡量一碗水端平。但是十個手指不能一般長,總有的孩子會討老人歡心,能得到老人的偏愛,便會從老人那裡多討些好處。於是,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閑話就出來了,說老人向著老幾老幾!
那麼,問題出來了,老人偏向著誰,總會給誰多一些好處,有為什麼向著誰誰就窮呢?這裡面反映了幾個道理。
一是老人向小的,造成了想著從小嬌生慣養。俗話說「天下老的向小的」,這個小的,就是指最小的一個兒子,稱為「老生兒」,一般的父母都會對這個最小的兒子嬌生慣養,從小偏愛。這樣的話,孩子從小沒有得到鍛煉,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以後,就無法獨立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往往還需要老人偏愛和照顧。但老人的偏愛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等老人去世,這個孩子必定是子女當中最窮的。
二是老人向窮的。人心都是肉長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們日子過得好。但是,孩子們性格、能力各不相同,獨立生活後肯定各自的日子過得不同。這時候,從老人的心理肯定是向著比較貧窮的一個子女,將重心偏向於這個窮的子女。正常的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是因為被向著的這個孩子本來就沒有能力,所以家裡才會窮。自己沒能力奔日子,只靠老人的接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我們看到的 社會 現象就是,老人越向著誰,誰家裡越窮。其實這是反向的,是誰家裡窮,老人往往不自覺地從 情感 上偏向誰,幫助誰。
三是得到老人偏向的這個孩子不思進取。不管老人偏向哪個孩子,時間久了,這個被偏向的孩子往往習慣了被老人人幫助,習慣了啃老生活,自然自己不能奮發圖強了。俗話說「 好兒不在分家上」父母的偏愛總有窮時,人還是要靠自己,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只有自己努力拚搏,奮斗出一片天地,才能過上好的日子。
綜之,農村的老話都是生活中的總結。「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多子多孫時代的特殊產物。現在獨生子女居多,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但是老人對獨生子女的過於溺愛,過於資助,更有可能養成子女嘴老的慣性,所以,舉一返三,我們從過去「老人向誰誰家窮」這個現象,應該明白一些道理,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偏愛,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能力的養成,培養他們從小養成獨立的人格和拼搏進取的精神,大家說是不是呢?
在農村所說的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和「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是差不多相近的。就是說倘若家裡有個老人,達到一定歲數了,子女都不會感覺照顧老人是件麻煩事兒。
因為老人到了這個歲數,而身體還很 健康 ,就說明子孫有福氣。不過這句話在以前的農村,還是挺有說服力的;但是到了這些年,很多農民在看待這句話的時候,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部分農民結合自身的經歷,想到這句話都是慢慢心酸與眼淚。
在過去的農村家庭孩子是有很多的,孩子多了父母總會出現偏袒個別孩子的情況,父母偏袒的孩子後來混得都不是很好,農村孩子長大後需要有自己的生存能力,父母老了也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再也不可能出現父母偏向某一個孩子的情況了,可是對於一個農村孩子,父母更加容易把孩子培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也更容易培養出啃老的孩子。
農村父母親在年輕的時候能幹,努力工作賺最多的錢,,在眾多的兒女們當中,譬如說平時只喜歡兒子,就平時給他們錢用,把他們養成了驕生慣養的習慣,整體只知道賭錢打牌,而不知道外出工作賺錢。等父母親百年之後,留下最多的錢,兒女吃慣用慣了父母親現成的,家中開支又有那麼大,生前留給他們的積蓄,恐怕一下子就會被他們花光了,父母親寵誰誰不窮才是怪事情。
做為農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個家庭能培養出一個有出息孩子的父母是最幸福的。現在普通家庭的父母是最累的,也是最不容易的,現在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普通家庭的父母要賺錢,要養家,還要培養孩子,確實艱辛;而現在孩子的教育要求也高,有的小孩學習好,有的小孩學習一般,不管是學習好還是學習一般的孩子,只要能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樣以後他未來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農村父母親勤儉節用為的是讓兒女們減輕負擔,為的是給兒女們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是如果兒女們硬不爭氣的話,縱然是父母親有「金山銀三山」,如果孩子不務正業,將來也會被揮霍一空的。
總之,在農村的很多老俗語,雖然大部分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其實也算是有些道理的,都是一些農民多年經驗的積累,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些勸人向善的話。
在農村,家裡孩子多的老人都向著小的,你信不信?蠶庄老家農村就有這么一戶人家。算得上本家親戚,我叫他大伯。
大伯年輕時做過教員,看不上封建迷信的包辦婚姻,把他教的一個學生弄大了肚子。只好回來離婚,取了棲霞的學生姑娘,還生了四個孩子,大兒子呢,因為年齡到了,接替了爸爸的工作,到了棲霞去上班,大姑娘因為在農村裡幹活吃不飽,跟著東北人闖東北去了,出嫁留在了東北。長的濃眉大眼在地里幹活吃苦耐勞的老二姑娘,看上了當赤腳醫生的小夥子。留在了村裡,小日子過得也殷實。但是小兒子和大兒子相差了15歲。在家裡最霸道最受寵的一個。
那時候他學習不咋地,小學六年年留了三級一直好不容易通過走後門,送禮上高中。學校棒槌,啥也不開竅。就會吃喝。學校實在留不住他了,然後就把他攆回了家。那時候生產隊正好解散,實行包產到戶,他或不會干,整天游手好閑,靠父母養活。還是寵的像個寶似的,在農村老人有句俗話說得好,慣子比如殺子啊,就這樣,這個家裡老小,吃喝游盪在農村多少年一直吃父母的老本,啃老本兒,靠父母養活,後來父母都生病死了,他飯也不會做,整天去二姐家蹭吃喝。
後來二姐實在抗不了,托二姐夫的福到礦上去找了一個工作,但是又貪生怕死,不願意下井多掙錢,結果到40多歲了依然是光棍一條,雖然父母給他留了6間大瓦房,可是咱連飯都不會做著吃。後來張羅個一個離過婚的,帶著孩子的媳婦,來過了幾個月,媳婦是奔著他家的房產和錢來了,把家裡的東西都倒偷光了,媳婦也跑了。
50多歲了,終於在礦上找了一個貼近礦山的玲瓏鎮上,找了一個小村莊里的寡婦,入贅到人家去了,就掛著有個女人給做飯洗衣服還得去給人家養兒子,給人家兒子買樓娶媳婦,你說這日子過得慘不慘?農村老人這句俗語「老人是條龍陶龍,向誰誰家窮」應驗了吧?
農村人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老人可以幫忙照顧家庭,這句老話確實沒錯,老人不但是個寶,也是一盞燈,給家裡指明方向,主持著家務事。但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做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說實話,當小焦第一次聽見這句話的時候確實還不清楚啥意思,因為在我的心裡一直覺得老人是永遠不會害孩子的,咋就讓孩子窮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中國古有傳說,說龍生九子,按大小排列分別為老大囚牛、老二睚眥(yá zì)、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suān ní)老六霸下、老七狴犴(bì àn)、老八負屓(fù xì)、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這九個兒子是各有不同的。
在以前的時候,每家每戶生的孩子都比較多,所以就說「老人是條龍」。
其實,「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說的就是以前農村人生孩子比較多,在對待孩子這件事情上很多父母並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肯定是對某個孩子是有所偏愛的,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溺愛。那麼,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基本上是處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去做,父母都幫他搞定了,有什麼好事情父母也總會第一個想到他。
在這種環境生活下的孩子,他們的獨立能力肯定是比較差的。所以現在在農村就出現了很多的「啃老族」。年輕人不思進取,自己不出去掙錢,也不想著怎樣孝敬父母,反而二三十歲成家了還要向在地里刨食的父母伸手要這要那,過得肯定是比較悲慘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式父母嘛,都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但是卻忽略了自己過度的愛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
小焦村裡有一戶人家,家裡一女一子,女兒倒還好,挺懂事。但是兒子已經18歲了,初中就輟學回家,整天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長得胖乎乎的,晚上經常去網吧打 游戲 到通宵,家裡來了人也不知道招呼,也不出去工作掙錢。但是人家父母就覺得自己兒子挺好的,跟別人說起來也覺得挺自豪,有時候連小焦看著都替他們著急,以後這娃能娶到媳婦嗎?
所以,個人覺得父母對待孩子還是不要太過溺愛,尤其是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娃,那心疼的跟自己心肝一樣,摔怕摔了,餓怕餓了。其實個人覺得沒必要太過在乎, 摔倒了爬起來不就行了,餓一頓兩頓也沒啥事,我們小時候就這樣過來的也沒見有啥大事情。
看到這個提問,使我想起了前幾年有一個小同事問我的話題,她是剛結婚的一個少婦,因為她婆家有兩個兒子,她與她丈夫都有政府固定工作,收入穩定,也在縣城買了單元樓,而另一兒子沒有固定收入,下苦掙錢的那種,所以她總覺得婆家老人老是向著另一個兒子,而虧待她。她很想不通,就問我。她問我說,你也兩個兒子,都已成家,作為長輩,在你心裡,你認為怎樣對待兩個兒子才算公平?我笑著說,天下沒有絕對的公平,老人對待小輩也是一樣,老人心裡認為公平就是公平。她不解。我繼續說,比如說,我兩個兒子,一個能幹點,家富裕點,另一個則較一般,光景相對弱一點,或者因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日子很艱難,困難的一方,老人肯定幫襯的多一點,而相對富裕的一方,老人肯定幫助的就會少些,老人覺得這就是他們心中的公平。經我一番解釋,她也釋然了,不再為此糾結。這個老人向誰誰窮的提問,是不是有這個道理。
農村有句老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其實這句話還真不見得准確,家裡老的有能耐,孩子就一準也龍生龍鳳生鳳嗎,不一定的,越是那些家裡條件好的嬌生慣養,長大之後反而不成器,相反那些沒有受到特別呵護特殊照顧的孩子,有可能很有出息。就是生活在一家的孩子發展也很不一樣,通常情況下都是那個不受待見的孩子發展比較好,而你偏著向著的孩子啥都不是,又應了老話說的「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話怎麼說的呢?
其實這句話很簡單,就是說如果家裡父母發展的比較好,他們偏心向著哪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非但過不富有,反而可能成為最窮苦的。現在家裡都一個孩子,獨生子女不存在這種誰,向著哪個孩子偏著哪個孩子的情況,就是那種家裡兄弟姊妹好幾個,才會出現「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
咱們村子裡這種活生生的例子多得很,我簡單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身邊的事情。我們村這里過去開翻砂廠的比較多,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行當是否了解,就是給一些重型機械加工零部件的,用鐵水澆鑄模型,做成的這些零件可以售賣,我們村裡當時有好幾家做這個買賣的,聽說也很賺錢,其中有一家就是做的最好的,就是老王大叔家,老王大叔家裡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老實巴交,小兒子聰明伶俐。雖說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的,但明顯也能感覺出來,老王大叔還是喜歡小兒子,時時處處都表現出來對小兒子的偏心。
在老王大叔要退休之際,小兒子也結婚成家了,他就把廠子直接交給了小兒子來打理,而大兒子就到當地一個比較正規的廠子去上班了。這小兒子可能從小就被嬌生慣養大了,接手了廠子之後,手裡有錢了,就開始吃喝嫖賭樣樣都沾,慢慢的把老王大叔的那點家底都敗光了,廠子也關門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小兒媳婦看到自己的對象這么不爭氣,而且壞毛病太多,就跟他離婚了,本來在我們村裡還屬於條件挺好的人家,如今過的連一般水平都算不上。
老王大叔的大兒子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後來也在廠子里慢慢幹上了小主管,家裡的小日子越過越好,老婆善解人意,子女孝順聽話,學習也不錯,小日子雖然過得不是特別富裕,但也平淡滋潤。
其實按道理來說,小兒子接班了父親的一大筆家業,應該是最富裕好過的,可如今真的成了老人向著誰家誰家窮,如果不這么偏向,說不定也不至於如此。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要理解這句老話的含義,先讓你認識一個漂亮的女孩,再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沒錯,照片上的女孩叫高思恩,今年25歲,在讀山西大學碩士研究生,還是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小小年紀,獎牌已經擺滿了一桌子。可是你想不到的是,她比普通人缺少了一條胳膊。
獨生子女時代,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至寶。可是思恩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如果不是一位好心拾破爛兒的60歲的老人發現,思恩早已不在了世界上。
那是九四年的一個下午,高奶奶看到許多人在圍觀一個紙箱子,有的搖頭,有的惋惜。高奶奶走近一看,是一個女嬰!但是沒有左胳膊!正是因為這樣,人們一個個看一看又走開了!
高奶奶收留了她,剛剛抱回家,外面就下起了瓢潑大雨。再晚一步,思恩就沒命了!
高奶奶是靠自己撿破爛做零工生活的獨居老人,收留女孩以後,生活更加艱難。然而這些,兩個人都咬牙挺過來了!
更難的是,因為女孩沒有戶口,上不了學。高奶奶四處下跪,終於有個偏遠小學願意接受她。思恩品學兼優,家裡欠費停電,思恩就在路燈下堅持把作業寫完。初中的時候,又因為沒有戶口,思恩又面臨上不了學的危險,幸而有個偏遠的中學又接受了她。
幾十里地的路,坐公交每趟需要三元,思恩為了減輕奶奶的負擔,而且一路還能捎帶拾點破爛,思恩每天奔跑著上下學。沒想到,這樣倒成就了一位奔跑的天才,在高中階段,她包攬了學校的所有田徑項目的冠軍,並被評為國家二級運動員。
在思恩不懈的努力下,考上了山西大學!在別人看來,山西大學算不上什麼高檔次的學校,可是對於一直在偏遠地方上學的孩子,這個成績已經足以讓家人和自己驕傲了!
高奶奶因為學費發愁了,幸而又有好心人和慈善總會的幫助,思恩終於走上了大學課堂。
去年,在思恩准備考研的時候,高奶奶病倒了,思恩一邊備考,一邊照顧生病住院的奶奶,端屎倒尿洗擦身體,但這些在思恩這里都不算什麼了!她如願考上了研究生!明年就要畢業了。
高奶奶的臉上充滿了自豪和幸福!
故事講完了!試想一下,我們身邊有多少手父母溺愛的獨生子女,或者因為玩 游戲 逃學,或者學不進去考不上大學,更或者讓啃老成為了習慣......
還有那些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從小向著誰,活愛誰,長大了誰就最不成器!而那些受父母冷眼看待的,卻反而成了大氣候!《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和二哥蘇明成最後的結局,也說明了一切。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提醒人們,愛孩子要有度!溺愛誰害了誰!成長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經歷風雨的鍛煉,太順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隻能是經不起風雨的嫩枝兒!
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我贊成。但是需要明白的是:這句俗語單單指孩子多的家庭。
首先要明白,老人一條龍的意思。這里比喻父母是龍,龍生九子各不同: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 由於孩子們長大以後,性格愛好發展命運各不相同。有發展好的,有發展差的、有發展的讓父母不省心的……等等之類!作為父母,他們肯定是喜歡,發展的好又孝敬聽話的好孩子;但是有些孩子由於各種原因,發展的不好,老人不能不管,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啊!他們都會不由自主的「偏心」那些「窮」孩子。在很多時候,都會明裡暗裡,幫助這些生活過的較差孩子。而那些有能力又聽話的好孩子呢?他們對老人來說比較放心,所以老人的愛,會更多都會傾斜到「窮」孩子身上了。 顯得老人愛誰,向誰,誰家就窮了。這種絕大多數老人偏愛孩子的現象,太正常啦,所以才會形成這樣的老俗語。
3. 左側肚子痛是什麼原因
左腹部疼痛的原因:1、急性腸胃炎引起左腹部疼。如果得了此病,先有發燒不適,甚至高熱,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還會不定期地叫,但腹脹不明顯。患者一般會呈現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的情況。2、胃下垂引起左腹部疼。患者沒有意願想要吃飯,而且還伴有腹脹,吃飯後的症狀尤為突出。經常噯氣不止,左腹有下墜感和壓迫感,且於食後或行走時加重,平卧時減輕。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或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3、腸道蛔蟲病引起左腹部疼。人體本身就是存在著許多的寄生物,比如蛔蟲。腸道的蛔蟲如果發病,會導致臍周疼痛或絞痛,這病一般是突然發作。左側肚子疼,應該注意考慮到以下情況。
如果是左上腹疼痛,需要注意胃、脾臟、胰腺、左腎及輸尿管的病症,常見有急性胃炎、脾周圍炎、胰腺炎,左側的腎臟或者輸尿管結石及感染性疾病。
如果是左下腹疼痛,要注意結腸和小腸的病症,比如急性胃炎、降結腸或者乙狀結腸的腫瘤合並有腸梗阻,以及輸尿管下段的結石。
如果是女性病人,還需要考慮到婦科方面的病症,比如卵巢囊腫的扭轉,宮外孕破裂或者盆腔炎等等。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病人出現左下肺炎、心臟病變,比如心肌梗塞,也可以引起左上腹的疼痛。
除此之外,腹肌勞損、肋間神經痛,還有皮膚病,比如帶狀皰疹,也可以表現為左側的腹痛,這些都需要注意。考慮得周全一些,以免發生漏診或者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