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痴呆提前3 4年就有徵兆!9大危險因素快自查
2020年,中國老年痴呆症患者達1410萬人,也就是每20位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位患老年痴呆,該病已成為中老年 健康 「第四殺手」。
無法根治,從最開始的記憶力變差,到後來連最簡單的穿衣、吃飯都做不了,最後終日卧床……
在我國,再過幾年,一對夫妻贍養的4位80歲以上老人中,就將有一位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更可怕的是,科學研究發現,一些所謂的好習慣,其實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元兇。
01 清淡飲食
醫生常說這句話,但是清淡到底是指什麼?很多人走向極端,將清淡飲食等同於長期吃素,甚至油和鹽都不敢吃。
如果長期吃素,會導致虛弱無力、面色蒼白、容易疲乏、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嚴重缺乏營養時,甚至會造成老年痴呆、結石、骨質疏鬆等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群,應特別注意營養。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等優質蛋白質,保證蔬菜、水果攝入。糖和鹽要控量,但是一點不吃對身體更不利。
02 太愛干凈
英國劍橋大學的莫莉-福克斯博士及其同事對192個國家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衛生條件和設施更好、城市化更高的國家,認知障礙症發病率也更高。其中,衛生設施好的國家,認證障礙症發病率高出33%。
經常消毒,經常使用抗菌類葯物,從不接觸大自然……當生活環境太過潔凈,也是對生態平衡的破壞。
03 睡得太足
睡少了不好,睡多了也不好。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葯學院和美國癌症學會花了六年時間調查了100萬人,結果發現:成年人睡眠時間在6.5-7.4小時之間,死亡率最低。睡眠超過8小時的長睡眠者,中風的可能性增加到了146%。
美國弗雷明漢心臟研究人員發現,每天睡眠超過9個小時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兩倍於平均水平。
不過假如你一直都必須每天睡9小時以上才舒服,那沒必要故意更改作息,若是為了賴床,或是突然莫名每天昏睡9小時以上,前者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後者就得去醫院了,因為昏睡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狀。
老年痴呆提前3、4年有徵兆
美國科學家邀請290名40歲以上志願者,研究發現:
出現症狀前3-9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出現症狀前11-15年,會有認知障礙跡象;
患病前34年,就檢測Tau蛋白水平升高(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志物)。
老年痴呆10大預警
老年痴呆,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症,目前沒有可治癒的辦法。只有盡早干預,才能有效延緩病程。有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
1、記憶力衰退,記不起眼前或短期內發生的事。
2、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
3、語言表達產生困難。
4、喪失時間觀念與方向感,甚至會迷路。
5、判斷力與警覺性降低。
6、理解力或安排事務的能力下降。
7、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8、情緒發生劇變,動輒發怒。
9、個性改變。
10、失去活動力,無法照顧自己。
中年人也可能患老年痴呆
曾有一名四十多歲的高管,總是迷路走錯方向,檢查了一家又一家醫院、歷經不少科室,才最後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一般年齡每增長5歲,該病的發病率就會增長一倍,且疾病的潛伏期可長達十到二十年。生活中如果出現顯著的記憶力減退,空間、思維、語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變,忘記自己是誰,原本很內向的人忽然變得沖動等,要引起注意。
老年痴呆9大危險因素
《柳葉刀---全球 健康 》雜志曾發布研究結果,干預以下9項危險因素,可以減小1/3的患病風險:
1、教育(未完成中學教育)
2、高血壓
3、肥胖症
4、聽力損失
5、抑鬱症
6、糖尿病
7、缺乏身體鍛煉
8、吸煙
9、很少與 社會 接觸
醫生因此給出建議:
1
控制體重。
BMI應該控制在18.5-24之間,65歲以上老人BMI值可略高。
BMI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即:體重(Kg) 身高平方( )。
腰圍最好控制在男性85cm以下,女性80cm以下。
2
保護好聽力。
3
多運動。
研究顯示, 體育 鍛煉可使老年阿爾茨海默病型痴呆的發病風險降低45%。
建議每周運動5-7次,每次30分鍾以上。
4
多和人接觸。
積極的社交關系,可以幫助預防記憶喪失,有益身心 健康 。
5
多用腦。
每天抽出半小時到1小時用來看書看報,激發思考、回憶的能力。
每周或每兩周和朋友打打麻將、撲克,或者下下棋。訓練思維技能,調動大腦。
讀讀老年大學,跳跳廣場舞,學習樂器和唱歌等等。
6
做做手指操。
研究表明,手指的各類運動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延緩腦神經細胞的老化,促進理解、記憶等功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老年科病房姚志萍給大家介紹一套可以預防老年痴呆、改善老年痴呆者認知能力、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的手指操。
手指操一共有十個動作,無成本,無創傷,簡單易學,不受時間及場地的限制,且易於被接受。
1
手心相對,上下摩擦
2
手心搓手背
3
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
4
雙手十指交叉握拳,順時針轉動
5
單手指尖相對
6
雙手握拳,再用力放開
7
一手握拳,一手五指散開
8
一手手心放在胸口,一手握拳向前伸展
9
一手手心按壓另一手指尖
10
兩手拇指、食指做爬梯動作
怎麼樣,
手指操是不是做起來簡單又方便?
趕快發給朋友們看看吧!
『貳』 老人痴呆症是怎麼來的
老人痴呆症越來越常見,那麼老人痴呆症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痴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症”,簡稱AD,患病率研究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阿爾茨海默病例數為450萬例,年齡每增加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數將上升2倍,也就是說,6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而8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30%。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中國科學家對老年痴呆症的探索也從未間斷。前不久,來自廈門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CUTA蛋白和老年痴呆症的成因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份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簡稱JBC)上的研究報告為人類未來攻克老年痴呆症又投射了一線曙光。
85歲人群中約有一半人患病
張雲武是廈門大學醫學院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衰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正是他的研究組在JBC上發表了關於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雖然沒有全國系統性的統計,但有一些資料顯示,我國的AD患病人群達到了600~1000萬人。由於老年痴呆症是與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在65歲的人群中約有10%的人患病,而在85歲人群中則約有50%的人患病。因此,隨著世界及我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而且,隨著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發生疾病的幾率相較以前也有所增高。
此外,很多人分不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區別。張世忠教授介紹,帕金森症是因患者大腦中黑質的變化導致多巴胺減少,隻影響患者的運動,並不影響其智力。
老年痴呆症與遺傳有關
究竟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改變,使得其智力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
張雲武教授介紹,在人體中,主要在大腦部位,會生成一種小分子蛋白多肽,稱為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簡稱Aβ)。Aβ具有神經細胞毒性,如果Aβ在大腦中,特別是在與認知記憶密切相關的部位如海馬區和大腦皮層,發生異常積累和聚集時,就會導致這些部位的神經元細胞發生功能紊亂和死亡。當神經元的死亡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使人的認知記憶發生障礙,從而發生老年痴呆症。
環境惡化對發病有催化作用
就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制和原因,科學家一直在持續地探索,盡管結果並未昭然,但張雲武教授說,現在已經知道造成Aβ在大腦中發生異常聚集,進而誘發疾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因素。
他介紹,生物學遺傳因素是導致老年痴呆症的一個原因,但因為這部分病人只佔總病例的小部分,因此不能算是主導因素。“一些環境因素,如重金屬污染、氧化應激壓力等,都被發現會增加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因此,我們今天日趨惡化的環境,以及快節奏的生活壓力有可能對此疾病有催化作用,但這方面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闡明其相關性。”
張世忠教授則表示,AD和PD(帕金森症英文縮寫)都是和遺傳相關的疾病。“其實人體變化的每個步驟都跟基因相關,但我們對人體的認知還非常有限。”有老年痴呆症遺傳基因的人無疑是罹患AD的高危人群。進一步地,作為一種和基因相關的疾病,基因的負作用也可能是在某種環境下才被誘導出來。在壓力大、污染重的環境中,正基因和負基因進行斗爭,負基因較容易“跳”出來,促發疾病。
基因突變會使疾病提早發生
現實生活中有中青年患此病的案例。那麼,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對此,張雲武教授表示,現在並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雖然現在發現有年輕的發病者在30歲左右就表現出症狀,但是這種疾病的早發是由於遺傳因素所導致。”如果患者所攜帶的幾個參與Aβ產生的基因,包括APP、PS1或PS2基因,發生了突變,就會使得Aβ大量生成,在早期就有大量神經元細胞死亡,造成疾病提早發生。
張世忠教授也表示,事實上,所有的疾病都有年輕化趨勢,老年痴呆症並無不同。這也許很大程度上在於社會對醫療的關注度比過去有所提高。此外,和城市化也有關系。“過去農村人很少去看病,隨著醫療的完善,很多疾病比過去更早被診斷和發現。”
攻克:尋找治療的“靶點”
張雲武教授所在的實驗室一直致力於從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揭示引發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已經發現和鑒定了一些能夠通過影響Aβ生成、參與老年痴呆症發生的新基因蛋白。他言簡意賅地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簡而言之,我們的研究發現,CUTA這個蛋白可以影響Aβ的生成。CUTA如果發生異常,就可能通過影響Aβ在大腦中的水平,導致疾病發生。”而他們鑒定的包括CUTA在內的多個基因蛋白,有可能成為今後開發治療老年痴呆症葯物的“靶點”,對於未來檢測及治療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義。更簡單地說,就是只有找到了與誘發老年痴呆症最為相關的那些“靶點”,才有可能使治療的“箭”更有針對性,更具殺傷力。否則,“敵人”都不知道在哪兒,更不用說如何“制敵”了。
張世忠教授解釋,CUTA蛋白是AD發病過程中的參與者,作為一個“啟動子”,通過干預CUTA有可能達成治療老年痴呆症的目的。另一方面,未來也許可以通過抽血檢驗CUTA水平,檢測出老年痴呆症。但是,所有這些研究還都處於實驗室階段,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一個病症可以找出很多基因位點和與其他因素的相關性,但需要經年研究才能對這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進行驗證。”他說。因此,雖然老年痴呆症很早就被證明可採取基因治療,但截至目前,始終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
經常鍛煉可延緩AD
張雲武教授表示,AD有所謂的潛伏期。這是因為,只有當神經元死亡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使得它們所參與的認知記憶發生障礙時,才表現出症狀。因此,從Aβ水平發生異常,到疾病症狀表現出來的這段時間,可以認為是潛伏期。
由於一部分患者的發病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通過基因突變檢測,可以幫助這部分病人預知潛在的風險。例如APP、PS1或者PS2基因突變的人群可能在較早時期就會發病,而攜帶有ApoE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發病幾率明顯高於沒有攜帶的人群。“但絕大多數AD患者的發病是由環境因素誘發的,在這些人群中預測潛在風險的測試方法還不成熟。”張雲武說。一些研究發現,在AD早期,病人大腦的能量代謝和葡萄糖代謝都發生異常,因此,應用腦功能影像學方法進行檢測,或者是檢測Aβ在大腦中形成的澱粉樣斑情況,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老年痴呆症,但這還需要進行確證。“許多研究人員,包括我們實驗室,正在研究是否有其他生物學標記可用於早期預警AD的測試。”
在坊間關於預防AD的傳聞頗多,有的甚至認為可以“以形補形”,通過吃核桃、豬腦等來加以預防。但這些方法都未經科學驗證。張雲武教授則表示,目前有明確證據顯示,經常鍛煉可以延緩AD,這已經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研究發現,與缺少鍛煉的動物相比,經常鍛煉的動物的發病時間被延緩,而且病情也輕微得多。此外,適當的腦力鍛煉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認知記憶功能。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勤動腦,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生理層面上,對於人都是有益無害的。
展望:神經元再生技術有望能預防AD
張雲武教授介紹,目前,當AD患者表現出可以被確診的明顯疾病症狀時,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往往已經大量死亡,處於不可逆狀態,這時再進行治療就難以取得較好效果。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將能夠提前預測疾病的潛在風險,並在早期有效診斷Aβ水平的改變和神經元功能的異常。“通過將預防和早期治療降低Aβ水平相結合,並且通過神經元再生技術去補充受損的神經元細胞,我們將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AD的發生,並進行有效的治療。”
『叄』 老年痴呆的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哪些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呢
老年痴呆症,特別是家族性老年痴呆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所以有家族性老年痴呆症傾向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例如,家族中的脂蛋白1基因、澱粉樣前體基因、早老素1和2基因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長期大量飲酒、濫用抗焦慮葯物或抗驚厥葯物和鎮靜安眠葯的患者容易患老年痴呆症,葯物不是太好的東西,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所以不要濫用葯物;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這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險因素。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肆』 老年痴呆症是常見的疾病,老年痴呆症到底能不能根治
不能根治,人都會變老,因為這不是一種病,而是說明了你已經老去了,記憶已經開始退化了
『伍』 老年痴呆症越來越常見,若不想中招,最好在生活中做好哪幾件事
要適當的運動,然後一定要多吃瓜果蔬菜,一定要多按摩太陽穴,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陸』 世界老年痴呆日的發展現狀
更令人擔憂的是,絕大部分患者就診不及時或根本不到醫院診治,生活質量低下,這一現象應引起社會、家庭的關注。調查顯示,中國輕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診率為14%,中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診率為25%,重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診率為34%。47%的痴呆症老人照料者認為,病人的狀況是自然衰老的結果。
眾所周知,美國前總統里根因患老年性痴呆而死亡。但你或許並不知道,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長,預計到2015年,一對夫妻贍養的4位80歲以上老人中,可能就有一位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國際老年痴呆協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研究員盛樹力今天告訴記者,此病集身體、精神、神經和社會於一身的特點,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目前我國關於老年痴呆的基礎性研究十分薄弱,引發出的相關問題令人擔憂。 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十分重視老年性痴呆的基礎性研究,僅美國就有29個專業研究中心,2005年其研究經費達11.6億美元,歐洲此項的經費投入也達1億歐元,但我國目前沒有一家專門從事此病的研究機構,專項的研究經費更是少之又少,既沒有規模性的、穩定的研究隊伍和長遠的研究與防治規劃,也沒有可供科研人員交流的專業期刊。
老年痴呆復雜的發病機理,導致人們對其知曉率低。調查顯示,有半數以上的痴呆病人親屬認為,老年性痴呆只是自然衰老的結果,而不認為是一種疾病。特別是在發病率很高的農村,接受治療的人很少,而採取早期防治,恰恰是世界公認的延緩老年性痴呆發病的有力措施。阻礙這些患者治療的因素中,除了沒有正確判斷病情外,高額的治療費用是帶給家庭的主要負擔。在中國,一個老年性痴呆病人一個月僅葯費的支出就達900元,在美、歐國家每個病人每年的費用高達1萬多美金。目前,在中國此類葯物沒有列入醫保目錄,但是在一些商業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險中目前已經有老年性痴呆保障。目前沒有商業保障的家庭,如果有痴呆病人的家庭將陷入難以想像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