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0多歲的人,健忘,腦子不好使,是不是老年痴呆了
首先給你科普一下 病的症狀
第一階段(1~3年)
為輕度痴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彙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10年)
為中度痴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症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
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並發症。
一般都是發病在70歲的老人身上 你不放心的話你可以帶著老人去醫院看看 健忘也很正常 年輕人有時候也健忘啊
㈡ 出現這些症狀小心是老年痴呆,怎樣來預防與控制老年痴呆
一、什麼是老年痴呆症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
此病可並發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病等。其病變可累及神經、運動、泌尿等多個系統,導致患者逐漸喪失自理能力,對家庭造成較大影響,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能力。
二、中醫病因
中醫認為,老年痴呆發病病機多為腎精虧虛。
年老腎精虧虛,先天之本不足,氣血化生減少,氣血運化無力,血行不暢而致血瘀,從而加劇人體臟腑及腦的老化;
另外,七情所傷,肝鬱氣滯,氣機不暢則血澀不行,氣滯血瘀,蒙蔽清竅痹阻;憂思過度,損傷心脾,心脾兩虛,腦失所養,神機失用。
總的來說,其病理機制涉及心、肝、脾、腎多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症。
三、病案舉隅
有一次,我接待一個患者,姓蔣,年56歲,是一個老爺子。
這個人啊,好多年前就有高血壓、腦萎縮、腦梗死的病史。但是經過治療,生活上還算可以。
但是呢,最近這半年,家裡人發現不對了。原因是,老爺子的記憶力開始減退,對老鄰居、老朋友不認識了。想做什麼事兒,轉身就忘。而且,他還特別容易悲傷。有的時候,自己在那裡坐著,就能哭出來。
但是問他為啥哭,他卻說不知道。
此外,老爺子還有一個毛病,就是站起來,或者走步時間久了,受不了,總說腦袋迷糊。
怎麼辦啊?西醫檢查,說是老年腦退行性改變,老年痴呆。
權衡再三之下,家裡人決定,請中醫看看。就這樣,幾經輾轉,經人介紹,找到了我。
症狀:智力低減,神情呆滯,肢體酸脹麻木,或兼胸悶太息,唇甲色暗,心煩失眠,舌暗淡有瘀斑、瘀點,脈弦細。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開竅。
我當時就說,這個老先生的問題,需要長期調養。簡單幾副葯,肯定無效。家裡人必須有心理准備。
川芎、當歸、赤芍、紅花、桔梗、枳殼、茯苓、柴胡、鬱金、石菖蒲、遠志、黨參、赤芍、地龍、桃仁、水蛭。
水煎,每日2服,每日一劑。
一開始,老先生服用此葯,沒效果。家裡人一度想要放棄。
但是,服用一段時間後,老人家首先感覺,眩暈的現象消失了,腦袋不迷糊了。
再用一段時間,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發生了:老人家要求家裡人推他出去玩。去哪呢?他指路,家人負責執行。結果,老爺子憑記憶,來到了自己之前常去的一處公園。見到幾個從前的老友,竟然知道打招呼。而且,從表現來看,他十分開心,一掃從前的憂郁之狀。
這一下,家裡人知道了,是中葯方劑起了作用。
此後,遵原方幾經加減,老人家的恢復效果越來越好。
其實,從這個老人的年齡,細弱的脈象,虛疲的身體,蹣跚的步伐等,可以看到,他處於一個人到晚年,肝腎精髓虧虛的狀態。沒辦法,這是每個人的生命,進行到最後,都不可避免的狀態。
這狀態,導致什麼後果啊?
第一,就是肝木失養。肝腎精血虧虛,肝就失去了足夠的陰血滋養。於是,肝氣不調,肝風內動。這樣一來,老人就出現容易悲傷、頭暈的現象。
第二,就是痰濁淤阻。肝腎不足,運化失常,體內就會產生不少痰濁。痰濁上擾清竅,於是就發為痴呆、健忘。
這些,可以說是對上文患者的病因病機的分析。
當然,我也認為,這種分析,對相當一部分老年痴呆患者來說,是比較貼切的。因為老年痴呆這個病,本來就是肝腎不足為本,痰濁、肝風、淤血為標。這是公認的事實。
既然如此的話,要想調治,治本之策就是補益肝腎精血。治標之策就是息肝風、化痰濁,從而標本兼治。
你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上文中的配伍,是什麼意義了——
其中:川芎、當歸、赤芍、紅花、桔梗滋補肝腎精血。
枳殼、茯苓、柴胡、鬱金、石菖蒲:平肝祛風。
遠志、黨參、赤芍、地龍、桃仁、水蛭:化痰濁。
在這個基礎上,稍微加一點遠志、菖蒲、丹參來開竅、活血、安神。這就是基本意圖。
我這么給你解讀,你肯定是懂了吧?
我不敢說,它適合所有的老年痴呆患者,但是對相當一部分人,它具備一定的啟示意義。所以,我拿出來,和你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 健康 明星計劃# #失眠# #中醫 健康 # #腦梗#
㈢ 感覺自己要老年痴呆怎麼辦
5種科學的方法+12種能增強記憶力的食品+1款超級訓練軟體=超人的記憶力
5種科學的方法
(1) 積極暗示法
許多人之所以記憶力不佳,是由於對自己的記憶力缺乏自信。在面對一個要記的材料時,這些人常常想:「多難記啊!」,「這么多,我能記住嗎?」這種想法是提高記憶力的最大障礙。
美國心理學家胡德華說:「凡是記憶力強的 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記憶充滿信心。」要想樹立起這種信心就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經常在心中默念:「我一定能記住!」。當你對能否記住缺乏信心時,也可以 回憶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如「我曾在全班各科考試成績排前五名""我幾歲的時候就能背許多唐詩」。當這些過去良好的記憶形象再次浮現時,會增強你「一定能 記住」的信心。
(2) 精細回憶法
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識記了很多東西,卻很少去回憶。識記和回憶之間的不平衡,使我們的記憶變得十分模糊。
經常回憶,回憶得盡可能精細,是鍛煉記憶力的好方法。比如:回憶一間你非常熟悉的房間,想一想房間里都有什麼?門窗朝哪開?傢具都擺放在哪裡?牆上掛有哪些裝飾品?暖氣片和電燈開關在什麼地方?等等。要回憶得盡量完整無缺。當你再次回到到間時,檢查一下你遺漏了什麼。
想一想一小時前你在做什麼?你在哪裡?和什麼人在一起?你們在一起都說了什麼?那個人長得什麼樣?你如何向別人描述他的長相?
回憶一下你最近看過的電影,電影里都有哪些主要人物?發生了什麼事?他們都做了什麼?結局如何?要盡可能回想電影中每一個鏡頭。
回憶一下你童年的夥伴,你們在一起都做過什麼?還能記起他們的名字嗎?他們的家都住在什麼地方?
(3) 奇特聯想法
聯想是促進記憶的一種方式。比如,我們遇到一個生字:咩。該字由口和羊組成,口即嘴,羊的嘴,除了吃草,還會叫。羊怎麼叫「咩……」字義出來了,字音也知道。咩,羊叫之聲,讀MIE。
奇特聯想是聯想的一種,即將要記的東西在頭 腦中人為地形成一種希奇古怪的聯想,從而幫助記憶。比如,要想記住「狗——自行車」這對詞,我們可以想像「狗騎著自行車在馬路上逛來逛去」。有人要記「火 車、河流、風箏、大炮、鴨梨、黃狗、閃電、街道、松樹、高粱」共十個詞,他形成如下奇特聯想:一個人登上了高速的火車,火車在河流上賓士,河流上飄來一個 大風箏,風箏上架著一門大炮,大炮的炮筒里打出來一個大風箏,風箏上架著陸門大炮,大炮的炮筒里打出來一隻鴨梨,鴨梨打進黃狗的嘴裡,黃狗像一道閃電,迅 速地路過街道,爬上一棵老松樹,咬住了老松樹上長著的一棵高粱。
(4) 限時強記法
在規定的時間里去背誦一些數字、人名、單詞等等,可以鍛煉博聞強記的能力。比如: 在3分鍾內,背誦圓周率π小數點後30位數字:3.;
在2分鍾內,背誦十個陌生的人名;
在10分鍾內,背誦十個外文生詞。
(5) 記憶保健操
在頭頸後部找到「天柱」、「風池」二穴,將兩手交凡於腦後,用拇指的指腹腔按壓這兩個穴位,每次按壓5秒鍾,突然加壓,然後將拇指移開,按壓5至10次後,會感到頭腦清醒。
12種能增強記憶力的食品
人大腦中有無數億個神經細胞在不停的進行著繁重的活動,科學研究證實,飲食不僅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而且在大腦正常運轉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食物有助於發展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維更加敏捷,精力更為集中,甚至能夠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營養保健專家研究發現,一些有助於補腦健智的食品,並非昂貴難覓,而恰恰是廉價又普通之物,日常生活隨處可見。以下幾種食品就對大腦十分有益,腦力勞動者、在校學生不妨經常選食。
1、牛奶。牛奶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營養品。它富含蛋白質、鈣,及大腦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鈣最易被人吸收,是腦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此外,它還含對神經細胞十分有益的維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腦過度而失眠時,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入睡。
2、雞蛋。大腦活動功能,記憶力強弱與大腦中乙醯膽鹼含量密切相關。實驗證明,吃雞的妙處在於:當蛋黃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後,能產生出豐富的乙醯膽鹼,進入血液又會很快到達腦組織中,可增強記憶力。國外研究證實,每天吃1、2隻雞蛋就可以向機體供給足夠的膽鹼,對保護大腦,提高記憶力大有好處。
3、魚類。它們可以向大腦提供優質蛋白質和鈣,淡水魚所含的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引起血管硬化,對腦動脈血管無危害,相反,還能保護腦血管、對大腦細胞活動有促進作用。
4、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它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轉化為谷氨酸。谷氨酸是參加人體腦代謝的唯一氨基酸,能促進智力發育,維持和改進大腦機能。常攝入些味精,對改善智力不足及記憶力障礙有幫助。由於味精會使腦內乙醯膽鹼增加,因而對神經衰弱症也有一定療效。
5、花生。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腦磷脂,它是神經系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實驗證實,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延緩衰老,是名符其實的「長生果」。
6、小米。小米中所含的維生素B1和B2分別高於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質中含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臨床觀察發現,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時常吃點小米粥、小米飯,將益於腦的保健。
7、玉米。玉米胚中富含亞油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保護腦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米中含水量谷氨酸較高,能幫助促進腦細胞代謝,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鮮玉米,具有健腦作用。
8、黃花菜。人們常說,黃花菜是「忘憂草」,能「安神解郁」。注意:黃花菜不宜生吃或單炒,以免中毒,以干品和煮熟吃為好。
9、辣椒。辣椒維生素C含量居各蔬菜之首,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辣椒所含的辣椒鹼能刺激味覺、增加食慾、促進大腦血液循環。近年有人發現,辣椒的「辣」味還是刺激人體內追求事業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辣椒以生吃效果更好。
10、菠菜。菠菜雖廉價而不起眼,但它屬健腦蔬菜。由於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B1和B2,是腦細胞代謝的「最佳供給者」之一。此外,它還含有大量葉綠素,也具有健腦益智作用。
11、橘子。橘子含有大量維生素A、B1和C,屬典型的鹼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危害。考試期間適量常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檸檬、廣柑、柚子等也有類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12、菠蘿。菠蘿含有很多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錳,而且熱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稱它是能夠提高人記憶力的水果。菠蘿常是一些音樂家、歌星和演員最喜歡的水果,因為他們要背誦大量的樂譜、歌詞和台詞。
㈣ 我爸爸五十歲,感覺他頭腦越來越不好使了,是不是要老年痴呆怎麼辦
建議到醫院做詳細抄的檢查,醫生會根據你描述的情況給老人先做一個基本的身體機能測試,比如詢問老人一些問題、手腳的協調能力等等。
據了解老年痴呆症前兆多會有腦缺氧引起的嗜睡現象,做個腦CT甚至核磁共振了解腦部供血情況。如果檢查確實有腦供血不足、腦萎縮等情況,建議服用一些安神葯物,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盡量順著老人的心意做事,或許買個吸氧器也有幫助的。
㈤ 老人疑似有老年痴呆病怎麼辦
母親被確診五年的李蓉蓉說:「我媽媽的大腦出現了亂碼。」她的母親在談話中經常停頓,因想不出合適的用詞而生氣。患者的情緒和個性也隨之改變,變得迷惑、多疑、抑鬱、驚懼或焦慮。
阿爾茨海默病:病人和家人,誰在熬?[1]
這是一場和疾病進行的漫長而艱辛的馬拉松,通常的持續時間是 5~10 年,參賽者多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和他們勉力支撐的家人們。跑道的終點沒有鮮花和掌聲,持續的過程中淚水多於汗水。這種病症有著一個廣為人知但並不友好的名字——老年痴呆症。
醫學界一直試圖扭轉這個不友好的稱謂,恢復它原本的學名阿爾茲海默病,但收獲寥寥。
智力退化,尊嚴跌到谷底。這種疾病緩慢而痛苦地帶走一個人的認知、思考和行動能力,患者無法正常說話、
吃飯、找到回家的路。
病人和親人,誰在熬?一位家屬說:「十年了,我沒有好好睡過一個午覺,我的夢想就是睡個踏實的午覺。」
痛苦不僅來自身體上的勞累。丈夫不再認識妻子、母親認不出女兒的模樣,精神上的打擊更是讓人難以接受。
關於阿爾茲海默病,太多的誤解依然存在。人們一次次提起它,只是將它作為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更遺憾的是,它常常與「痴傻」「瘋癲」這樣帶有恥感的詞彙聯系在一起。
這種疾病無法治癒或逆轉,等待醫學突破的過程充滿焦慮。患者無法言說,家庭獨嘗苦果,他們隱身於大眾,卻經歷著真實的病痛與折磨。
根據《柳葉刀》的數據,2010 年中國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高達 569 萬人。國內的研究人員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和發病率推測,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超過 800 萬。
800 萬龐大數字的背後,是 800 萬個家庭的隱痛。
我們探訪了多個患者家庭、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專家、專業照護者、養老機構以及提供家庭支持的 NGO。他們得出的共識是:希望這些隱身的家庭被看見、被照亮,人們可以像談論感冒一樣談論這種病症。
你是誰?
王成儒的房間里,鏡子用報紙糊了個嚴實。客廳的 46 寸液晶電視也被一塊檯布蓋住。這個家裡,所有可以成像的東西都被藏了起來。
倘若王成儒在鏡子里發現了自己——一個頭發花白、眼神渙散、皮膚鬆弛的老人,他會大喊起來,並用手邊可以抓到的任何物品砸向鏡子,「破老頭兒,破老頭兒,你是誰?」
這是王成儒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第四年。
「他看見(鏡中)自己不接受,怎麼是這樣一個蒼老的人呢。」女兒王戈悅說。
生病前,王成儒定期染發。他是位醫生,注重個人形象,也喜歡拍照。照片中的他,黑發從額間向後梳攏,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
現在是春天,但是他的腦袋裡還是籠罩著阿爾茨海默病的沉重霧霾。這是一個大腦被侵襲的過程,直到大腦皮層出現廣泛而彌漫性的萎縮,像一個干癟的核桃仁。這也是一個記憶被破壞、精神被撕裂的過程。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起初會忘記重要的約會或活動。他們可能忘記自己在哪裡,又是怎麼到那兒的;隨著病情發展,閱讀變得無比困難;他們可能在經過一面鏡子的時候認為其他人在房間里;他們會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把電熨斗放在冰箱里,或把手錶放在碗中。
母親被確診五年的李蓉蓉說:「我媽媽的大腦出現了亂碼。」她的母親在談話中經常停頓,因想不出合適的用詞而生氣。患者的情緒和個性也隨之改變,變得迷惑、多疑、抑鬱、驚懼或焦慮。
王成儒的病情一直在發展。盡管按時就診服葯,他的能力還是依次被破壞:他思考的能力、吃飯的能力、走路的能力、書寫的能力、系鞋帶的能力、想起自己名字的能力……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只有叫他「王大夫」才會回應。
王成儒和妻子潘桂雲有三個子女,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後,他們與二女兒王戈悅生活在廣州。
王戈悅懷孕的時候,父親已經病重。只要家人勸不住,他就會站在陽台上,對樓下經過的行人開罵。親家母前來看望懷孕的戈悅,卻成了王成儒在家裡追罵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