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教孩子

老人家教孩子

發布時間:2023-05-19 07:59:52

老年人教育孩子常有哪些育兒困惑

我認為,老人幫助兒女帶孩子有三大優點:第 一,老人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育兒經驗,對孫子輩尤其疼愛,關懷備至。老人退休後時間也比較充裕,照顧孩子更有耐心,更愛撫,責任心更強,會給孩子更多的愛。第 二,現在年輕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問題是他們的一塊心病,有了老人的幫助,可以減輕年輕父母的後顧之憂,使他...們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第 三,對老人有利。老人最怕寂寞,兒孫圍繞在老人身邊,對老人來說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樂。同時可從孩子的成長中獲得生命活力,還可以老有所為,給發揮余熱提供機會。這種與孫輩玩耍游戲的天倫之樂對幫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態大有裨益。 老人帶孩子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優點,但由於老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帶有老年人的特點。因此,老人帶孩子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1.過分疼愛導致溺愛。 2.祖輩的教育不適合時代的發展。 3.容易導致親子關系疏遠。 4.祖輩往往把孫輩封閉在小環境中。 總之,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處理不好,便弊大於利。因此,老人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必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父母。不能喧賓奪主,大包大攬。同時,老人要加強自身學習,與時代同步,更新養育後代的觀念,用科學知識教育孩子。

❷ 面對老人教育孩子,你該怎麼辦

首先要理解,孩子是老人愛的延續,不要指責老人。
很多家長會說,老人這種溺愛孩子的行為往往讓自己感到很無奈,卻不敢發表什麼意見,害怕惹得老人傷心,往往壓抑內心的不滿而不表達,長此以往,為家庭的和諧埋下了隱患。而我覺得實際上這種現象並不是老人一定要執著於寵孩子,而是面對自己早已長大的孩子的另一種愛護,也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是一種愛的延續。所有老人對隔輩孩子的維護和包容都是出於愛,這種愛與老人在年輕時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一樣的真摯,一樣的願意付出一切。
面對這種沉甸甸的愛,如果爸爸媽媽因為老人教養孩子的方式不正確而進行指責,或者很武斷的直接提出我們的教養方式,老人一下子會覺得很難以接受,也會傷了老人的心。在中國大部分老人都很少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年輕時把照顧自己的孩子當做生活的重心;孩子長大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就把照顧孫子孫女當做自己生活的重心。我們貿然的去改變或者指責老人的教育,對他們的這種沉甸甸的愛是一種很大的打擊。
使用柔軟的方式跟老人多進行溝通,同時還要做到更孝順老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我們把孩子交給老人前,就需要和老人多聊一些關於教育方法的事情,讓老人和自己都有一個充分的准備,來引導孩子朝向更好的方向成長。爸爸媽媽也需要相信老人的教養能力,因為爸爸媽媽也都是家裡的老人照顧後,才會長這么大、這么優秀,所以相信他們的育兒經驗要比我們豐富的多。多和老人進行溝通,有時我們覺得可能老人的教養方式不科學,要以委婉,讓老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老人溝通。
另外,想要保持跟老人的有效溝通,一定要更加孝順他們,老人也需要愛,需要得到兒女的認同,所以,在認可老人的基礎之上,才可能使溝通更加順暢。
爸爸媽媽和家裡的老人為孩子所做的一切,究其原因都是出自於愛,希望家人之間能多溝通多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因為愛而互相傷害。願每一個孩子都在充滿愛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❸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父母的關心愛護尤其重要。

曾經見過一些新聞和報道裡面講敘,據統計,那些犯罪的少年犯,產生不好的結果的原因,大部分都與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關,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從小沒有接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他們小的時候,說他們笨,總是責備批評他們不如別的孩子,或者是對他打罵,沒有關懷。所以這樣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走上歪路。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不管多忙,一定要隨時常告訴孩子,讓孩子感覺他你對他們永遠的愛。要時常和他溝通,知道他心裡的所思所想。不會因為他長的丑就不愛他了,不會因為考試沒有考好就不愛他了。你的愛會讓他會感覺更溫暖,更滿足,更開心,更自信。

對孩子好不是溺愛孩子。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或者玩具的時候,可能也會哭鬧著要,或者還會提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可能為了能平息他的情緒,就說一些答應他買這個那個的話。有時候孩子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可能還會用眼淚來逼你妥協,我的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也是一家人寵愛,只要稍微不如意一點,她就會馬上掉眼淚,馬上不願意,然後一家人來哄她。就算所有的要求都按照她的來,滿足她所有的要求和願望,她真的會快樂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智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有權知道事實和真相。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原則和規律,就是必須這樣做。有規則才能有自由。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的錯,責備孩子!

經常見到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對某些事情某個玩具,可能剛剛拿到手,還在摸索怎麼玩,不太會玩,這個時候,他的爺爺奶奶可能就像順口溜一樣來一句:真笨啊,真是個笨蛋,這都不會。

還有一些媽媽在孩子寫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會來一句:這么簡單都不會做。甚至一巴掌就打下來了。

孩子需要的是鼓勵,你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教導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這樣公平么?相信在某些方面,他比你更聰明哦。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

教育不是上培訓班培優班補習班。

談到這一點,我很心痛,因為我的侄女也是每個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被這些給填滿,舞蹈班會稍微好一點,還有作文培訓,什麼國際英語學習,奧數班,珠心算,還有一些父母買的什麼做好這一百道題目就能上什麼名牌大學。我看了一下,研究了一個小時也沒能做對一道題,難道就真的不正常了么?

大人們瘋狂的說為了孩子好,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這些真的是孩子自願的選擇嗎?這些真的很適合孩子嗎?太難的知識,只會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厭惡和反感。只會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要選擇培訓班和補習班一定要慎重一些。以免走入惡心循環的誤區。
老人教育孩子的建議
越位,即父母對自己不該負的責任進行越界干涉

諸如孩子不吃飯時,我們總是追著喂;孩子不寫作業時,我們總是在一旁陪著寫;孩子間發生點小糾紛,我們就急著出面找對方去算賬,等等。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能力,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種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現狀和表現作為教育的起點,只想著採取各種辦法去“對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現狀和表現往往是父母教養方式導致的結果。因為我們總是追著喂,所以孩子可以不準時吃飯。因為我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所以孩子可以不單獨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出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阻礙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會性的發展。

失位,即父母自己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

常常聽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出了各種問題,然而我們是否反省過,教養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觀念和方式去帶我們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觀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我們就該心懷感激了,怎麼還能抱怨他們或要求他們改變?

其實,隔代教育是個偽問題,本質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後,內心還沒有長大,沒有負起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衛自己的權利。是我們的失位在先,才導致了老人的越位。

父母對自己的身份角色應該有清晰的定位

我們做父母的沒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造了犯錯的環境和機會,卻去怪兩三歲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嗎?這就相當於你把一隻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訴這些狼,你們不能吃羊,誰吃誰不是好狼。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了可以隨手觸及糖的環境嗎?難道不是我們習慣了把孩子託管給電視、電腦,而很少親子陪伴、交流,導致孩子痴迷於動畫片或電子游戲的嗎?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們先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能失位於父母這一職責。

父母能當的不是老師,而是榜樣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特別強,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自以為是地把自己視為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而忽視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於是父母在越位當老師的同時,失位於父母的角色。

作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們是父母,不是老師。不要總抱著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點點。孩子會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師,但只有父母才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悅和憂傷,給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孩子有好奇心,該鼓勵而不是扼殺。父母該做的,是將可能導致孩子受傷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或進行安全改造,並多通過書籍、故事、演示、實驗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危險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嘗試和體驗,阻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質上是因為失位於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有愛的生活環境。

真的愛孩子,是幫孩子建立起他照顧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養出一個獨立有擔當、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同時,這也是我們自己走向快樂、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徑。
老人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現在的孩子有了零花錢就喜歡買這買那,而且一眨眼就把錢花完了。有的孩子拿不到零花錢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有些土豪級的家長給錢更是一給就給很多,讓孩子隨便花。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習慣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合理花錢,給錢也要少給一些。

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別人比這比那。攀比會讓孩子喪失理智,別人有什麼他就要有什麼,別人有比我好的他就要有比別人更好的,如果父母滿足了他,那他就會越陷越深,如果父母沒滿足他,那他就會失落,就會走向極端。所以,攀比是萬萬不能的。

摧毀孩子最大的殺手是溺愛,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來給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做,孩子只要待在一邊,熟不知,這樣做孩子會一直依賴父母。有的父母還要代寫孩子做不完的作業,這樣的行為怎麼讓孩子在學習上有進步。所以適當的寵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度,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有的事情要自己做,畢竟父母不能幫孩子一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教育孩子分清是非,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多做好事,多獻愛心,孩子看到父母做好事,自然就會去學習他們,從而走向正確的人生。

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所做的一切都會給孩子留下印象,孩子看的多了就會模仿,從而影響他的一生。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罵臟話或是做一些親密的動作。所以說發生不好的行為時一定要避開孩子。

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或學習不認真時,不要動不動就又打又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在學校已經被老師批評過,已經很難過了,回到家卻還要被父母打罵,他會覺得對學習更加沒信心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壓力就會厭學。所以,父母應該鼓勵他,幫助他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溝通,多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當孩子心裡有困惑時,父母應該給孩子解答他們心裡的疑問。在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學習,談談生活,談談未來。特別是青春期內的孩子,父母更應該經常關注,因為青春期內的孩子比較叛逆,比較沖動。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光靠老師的澆灌是不夠的,他們更需要父母為他們施肥並給予他們陽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美地盛開。只有正確地教育他們,他們未來的路才會更長,他們的人生才會精彩。

猜你喜歡:

1.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2. 如何教育孩子有孝心

3.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4.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5. 教育小孩的正確方法

老人家教小孩喝酒,你們覺得合理嗎,你們會生氣嗎,而已經常說不要教小孩喝酒,可就不聽,老人自己喝就算

老人喝酒,那是他嗜好,無法干涉 教小孩喝酒那是老人不對,有點糊塗了 老人沒有義務帶孫,法律規定老人可以拒絕帶孫或者可以要求有帶孫費,純粹出於老人志願 老人肯幫忙帶孫,而且一帶就兩,應該肯定老人的心地是好的 ,為了帶孫而戒掉多年的酒癮不合理 喝酒者喜歡有人和他對飲,何況是孤單的老人,小輩都忙 也沒時間陪他戳幾口老酒,所以就藉助孩子為酒伴了 和老人好好溝通,別給孩子灌輸喝酒習性,談不妥或者覺得不放心老人帶,那隻有自己帶

❺ 家有長輩如何管教孩子

家有長輩管教孩子方法如下:
1、父母管教孩子時,無論對錯,老人不要插嘴;老人管教孩子時,父母不插嘴。在交流起育兒問題時,不少媽媽會發現有「同款婆婆」,只要開始教育孩子,婆婆就會在旁邊護著,導致後來只要一說孩子,孩子就會躲到婆婆的後面,根本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也越來越有恃無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了防止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插手,有的父母會關起門來教育孩子,這樣孩子就不能找「救兵」了,這種方法可以借鑒。
2、老人不要輕易答應給孩子買零食,學校附近有小零食,有的孩子放學後一看是爺爺或奶奶接的,就要買小零食。老人疼愛孩子,就答應給孩子買了。孩子知道老人寵著自己,所以,一看是老人接的,就吵著買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老人堅持原則,不給孩子買,或者不帶錢。
3、父母要堅持原則,明白自己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教育不好了,或者被寵壞了,父母開始埋怨老人寵孩子,慣壞了孩子。老人都有寵愛孩子的習慣,習慣一味地遷就和滿足孩子,而父母要堅持原則,明白自己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看到老人寵孩子了,及時私下和老人溝通。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教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公寓招商計劃書 瀏覽:229
入職體檢標本正常是什麼意思 瀏覽:883
養生堂怎麼去除身體濕氣 瀏覽:957
康頤金生轉換養老金 瀏覽:822
老年人如何使用移動互聯網 瀏覽:520
2018年山東省養老保險調整文件 瀏覽:334
生活禮儀孝敬父母 瀏覽:841
青山老年公寓護士 瀏覽:220
83歲的老年人腳桿軟是什麼原因 瀏覽:300
小屯立交橋敬老院 瀏覽:936
鹿城教師體檢找哪個網站 瀏覽:649
養老保險滯納金怎麼做會計憑證 瀏覽:711
重陽節邊框圖片簡筆畫 瀏覽:149
昆明職工養老保險查詢系統 瀏覽:810
浙江退休金最新消息 瀏覽:421
父母起名忌諱什麼 瀏覽:693
老年人幻覺怎麼治療 瀏覽:108
養老保險收支結余 瀏覽:382
會昌敬老院在哪裡 瀏覽:203
體檢沒毛病為什麼還會發熱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