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對「做作」的長輩,晚輩該怎麼辦
01很多人都認為,為人做作的老人,就該及時忍讓,聽他們的話,至少要保持自己的孝順之心,堅持自己的孝順之情。
其實,做人過分忍讓,過分愚孝,這並非是好事,而是一件壞事。因為忍讓的後果,就只能被人一踩再踩,甚至還會讓某些不明事理的老人得寸進尺。
身為孩子,可以孝順,但卻不能愚孝。身為子孫,可以感恩,但卻不能盲目,從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完全成為了別人的木偶。
在家庭中,面對那些做作不堪的老人,我們最好的做法並非是一忍再忍,而是選擇這么做。
02
面對做作的老人,理應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某些老人家會如此做作,甚至得寸進尺,不顧孩子的死活?
因為孩子離老人家太近了,讓老人家產生了「見熟就欺」的心理。而這種心理,其實是特別正常的人性想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你跟一個人靠得太近,那你就會失去對他的好奇和警惕之心。這個時候,他就會將你死死掐住,讓你毫無轉彎的餘地。
就拿父子之間的關系來說,在這一刻,本來這個老人就比較糊塗,可是,他卻沒有做出什麼「做作不堪」之事兒。
但是,這個兒子卻對父親愈發靠近,完全聽從了父親的話。那在下一刻,本來不做作的老人家,他就會在兒子面前倚老賣老,而且將這種行為當成是一種習慣。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明白這么一個道理,與人靠得太近,這不是一種深情,恰恰是一種災難。
哪怕是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也要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一碗雞湯」的距離。這樣,既能保住深厚的親緣關系,也能讓家庭少點爭執,多些和諧。
03
面對做作的老人,千萬不能「愚孝」。
中國本就是一個以「孝」為主的社會,而這種「孝」的觀念也特別好。不過,有些人卻提出了這么一個觀點,兒女就該完全聽從父母的話。
這種觀點,本質上並非是正常的「孝道」,恰恰是沒有主見的「愚孝」。
不論是什麼人,只要他勸你「愚孝」,那他就不是什麼正常人,而是迂腐到極致的糊塗從。試想,任何人都有錯的時候,倘若我們不分對錯便聽從父母的建議,那我們就不是有理智的人了,而是毫無主見的傀儡了。
就像《都挺好》中的蘇明哲,他自認是家庭中的大哥,是公認的大孝子。可是,他所表現出的行為都告訴我們,這種大孝子,就是「愚孝子」。
父親蠻橫無理,而且要求在黃金地段買房,蘇明哲不夠錢,可他還是聽從蘇大強的說法。到最後,他不僅家庭出現了陪備問題,就連婚姻關系也都岌岌可危。
這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不愚孝,這不是不孝順。恰恰相反,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們往往能讓家庭愈發興旺,也能間接地讓老人家認識到自己的缺點。
就像一個爛透的攤子,如果你再讓它爛下去,那情況會愈發嚴重。而只有當斷則斷,堅持自己的原則,方能讓爛攤子重煥新生。
04
面對做作的老人,要懂得提出自己的觀念,堅持正確的是非觀。
曾見過這么一個兒媳婦,她和丈夫都認為婆婆的行為過分做作,而且不懂得體諒兒孫後輩,所以兒媳婦特別反感婆婆。
可是,兒媳婦卻沒有當面向老人家說出自己的想法,道出自己的心聲,而是選擇如老與之冷戰。如今,她們雙方的關系已然降到冰點了。
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婆婆才在外人口中聽到了兒媳婦對自己的不滿。那個時候,她才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其實,不論在什麼時候,既然都是一家人,那我們就該把事情放在蘆橡毀檯面上,提出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不滿,指出對方存在錯誤的地方。
要知道,家庭「冷戰」和家庭「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唯有各方坦誠相見,互相體諒,那這個家庭才能愈發和諧,多了歡笑之聲,少了爭吵之氣。
人與人之間,雖然說相處特別困難,可是,我們都在同一屋檐下,那為何非要相互「為難」呢?多包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才是維持家庭關系的長久之道。
㈡ 老人家80大壽 為人簡朴 送什麼
送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知道你對他的關心,送個祝福吧,你要多溝通,老人是很容易寂寞的,尤其是兒女都有自己的事業,不在身邊,更容易寂寞,這個時候,你只要多給他打電話,多關心他,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
㈢ 寫一句贊老人舍己為人話,
老當益壯舍己為人
風采不減當年
令我們刮目相看
㈣ 為人做作的老人如何對待比較好呢
老人有德,家業興旺。老人無德,禍連一家。
一個老人有品德,有思想,那這個家庭就不會太差,而是逐漸地走向興旺。而一個老人如果沒有品德,那這一家人就得遭殃了。
老人,其實不僅是家族的長輩那麼簡單,他更是一個家的定盤針,引領著一個家族的發展,讓這個家族愈發變得美好幸福。
不過,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世上既然存在利於家庭的老人,也肯定存在連累家庭的老人。對於後者,我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都認為,為明豎鬧人做作的老纖鬧人,就該及激罩時忍讓,聽他們的話,至少要保持自己的孝順之心,堅持自己的孝順之情。
其實,做人過分忍讓,過分愚孝,這並非是好事,而是一件壞事。因為忍讓的後果,就只能被人一踩再踩,甚至還會讓某些不明事理的老人得寸進尺。
身為孩子,可以孝順,但卻不能愚孝。身為子孫,可以感恩,但卻不能盲目,從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完全成為了別人的木偶。
在家庭中,面對那些做作不堪的老人,我們最好的做法並非是一忍再忍,而是選擇這么做。
02
面對做作的老人,理應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某些老人家會如此做作,甚至得寸進尺,不顧孩子的死活?
因為孩子離老人家太近了,讓老人家產生了「見熟就欺」的心理。而這種心理,其實是特別正常的人性想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你跟一個人靠得太近,那你就會失去對他的好奇和警惕之心。這個時候,他就會將你死死掐住,讓你毫無轉彎的餘地。
就拿父子之間的關系來說,在這一刻,本來這個老人就比較糊塗,可是,他卻沒有做出什麼「做作不堪」之事兒。
但是,這個兒子卻對父親愈發靠近,完全聽從了父親的話。那在下一刻,本來不做作的老人家,他就會在兒子面前倚老賣老,而且將這種行為當成是一種習慣。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明白這么一個道理,與人靠得太近,這不是一種深情,恰恰是一種災難。
哪怕是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也要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一碗雞湯」的距離。這樣,既能保住深厚的親緣關系,也能讓家庭少點爭執,多些和諧。
03
面對做作的老人,千萬不能「愚孝」。
中國本就是一個以「孝」為主的社會,而這種「孝」的觀念也特別好。不過,有些人卻提出了這么一個觀點,兒女就該完全聽從父母的話。
這種觀點,本質上並非是正常的「孝道」,恰恰是沒有主見的「愚孝」。
不論是什麼人,只要他勸你「愚孝」,那他就不是什麼正常人,而是迂腐到極致的糊塗從。試想,任何人都有錯的時候,倘若我們不分對錯便聽從父母的建議,那我們就不是有理智的人了,而是毫無主見的傀儡了。
就像《都挺好》中的蘇明哲,他自認是家庭中的大哥,是公認的大孝子。可是,他所表現出的行為都告訴我們,這種大孝子,就是「愚孝子」。
父親蠻橫無理,而且要求在黃金地段買房,蘇明哲不夠錢,可他還是聽從蘇大強的說法。到最後,他不僅家庭出現了問題,就連婚姻關系也都岌岌可危。
㈤ 老人缺德的10個表現
老人缺德的表現有過分偏心、自私自利、 偏執固執、倚老賣老、不講衛生、 搬弄是非、尖酸刻薄、肆意撒氣、 滿嘴謊話、 斤斤計較,當然這只是個人老人的表現,不具有代表性,大部分老人身上還是很多優點的。
1、過分偏心
很多老人「一碗水端不平」就算了,還偏心的過分。只對某個孩子頂天的好,無視其他孩子的訴求,這樣容易讓子女離心。
2、自私自利
孝順老人是應該的,可有些老人自私自利,只顧著自己快活絲毫不考慮子女,給子女增添了很多負擔。
3、 偏執固執
有些老人我行我素,根本停不進子女的勸告。性格極為偏執固執,經常因為這樣受騙,還不允許子女插手。
4、倚老賣老
一部分老人憑借自己弱者的身份總是道德綁架別人,搶占公共資源。
5、不講衛生
年紀大了,相比年輕可能是不用那麼講究,但基本的衛生要保證。有些老人沒有一點公德心,在外經常隨地吐痰、大聲喧嘩。
6、 搬弄是非
有些老人最喜歡每天到處打聽別人的八卦,然後在背後搬弄是非,就見不得別人好。經常打著幌子,挑撥人家的家庭關系。
7、尖酸刻薄
有的老人為人尖酸刻薄,對待別人總是非打即罵,也不知道寬容和理解別人,在他們身上看不出老人應該有的慈祥和善良。
8、肆意撒氣
總是對子女撒氣,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會作妖。每天總是找著由頭就找子女的茬,不是這個沒做好就是那個沒做好。
9、 滿嘴謊話
無德的老人滿嘴謊話,喜歡胡說八道。不是騙家裡人,就是騙外人。聽風就是雨,遇到一點事就大驚小怪,到處胡說八道,弄得人心惶惶。
10、 斤斤計較
有的老人格局小、人品差,總喜歡小偷小摸占別人小便宜、斤斤計較。
㈥ 怎麼對待家裡的老人
這位知友,老人,年紀大了,就跟小孩一樣,很難伺候,要麼叫老小孩呢!
1,他跟你有代溝,他在那個年代出生,他會以那個年代的觀念去要求自己,當然也會這樣要求你;其實,他的想法也不一樣,所以,做出的事情,也就不會和你同步了。所以,也沒必要跟他同步,只要在他需要你的時候跟他同步就好。
2,老人就是小孩,你不哄她,不達到他的要求,沒做到他喜歡的,他怎麼會滿足呢?
3,他的性格就是這樣,所以,性格就決定坦薯了處事為人,所以,你對她有意見,其實,就是對這個性格不喜歡了,胸懷要大一點,你看到東西已經比他多很多了,所以,不要太計較。
4.老人家,還有多少年華,家裡有老,全家都當寶,對於生活來說,他吃鹽真的比你吃飯多,所以,要尊敬尊重他們,雖然他們已經退居了前線,可是他們是不服輸的,所以,你對他要像對待領導,對待長輩一下,而不是將他們看成是猜跡累贅。
如果實在是刁難的老人,其實也是有的,那你做到你應該做的,其他的就不是你的事情和錯誤,只要家裡人,家族裡的人都認為你做的很好了,無可挑剔了,那隻有他一個不滿意你,你又有什麼好傷心和穗信並介意的?
㈦ 如何為人處事,抱瓮老人的故事――要懂得靈活變通
如何為人處事,抱瓮老人的故事――要懂得靈活變通
㈧ 一個常吃過期食品的老人的為人是不是很小氣摳門吝嗇到他們家去幾次,隨便數數就是上十種過期食品。他們
很多歲數大的老人都比較節約,和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同,可能年輕人認為不能吃的東西,他們認為沒問題,這和摳門應該不同,可能他們對自己比較吝嗇,世鏈但是對別人或者孩子就會比較大方,因為他們從比較艱苦的環境中生活過來的很多歲數大並手的老人都比較節約,和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同,可能年輕人認為不能吃的東西,他們認為沒問題,這和摳門應該不同,可能他們對自己比較吝嗇,但是對別人或者孩子就會比較大方,因為他們從比較艱苦的環境中生活過來的很多歲數大的老人都比較節約,和年輕人的消費觀不同,可能年輕人認為搜蔽孫不能吃的東西,他們認為沒問題,這和摳門應該不同,可能他們對自己比較吝嗇,但是對別人或者孩子就會比較大方,因為他們從比較艱苦的環境中生活過來的
㈨ 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或自稱有哪些
(一)、老年人的自稱:
1、老身:老年婦女謙稱;
2、老朽:老人自稱;
3、老臣:年老之臣的自稱;
4、小老:基本意思是老年人的謙稱,也說「小老兒」;
5、老鄙:長者自謙之稱;
6、老僕:指年老的男傭人;
7、老拙:舊時老年人自稱的謙詞。
(二)、古代對老年人的稱呼:
1、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2、父母稱高堂、椿萱;稱別人父母為令尊、令堂。
3、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其他尊稱:
1、「令」: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別人親屬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2、「惠」:敬辭,用於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
惠臨、惠顧: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
惠存:請別人保存自己的贈品
3、「垂」:敬辭,用於別人對自己的行動。如:
垂問、垂詢:指對方詢問自己
垂念:指別人想念自己
4、「賜」:敬辭,指所受的禮物。如:
賜教:別人指教自己
賜膳:別人用飯食招待自己
賜復:請別人給自己回信
5、「請」:敬辭,用於希望對方做什麼事。如:
請問:希望別人回答
請教:希望別人指教
6、「高」:敬辭,稱別人的事物。如:
高見:指別人的見解
高論;別人見解高明的言論
高足:尊稱別人的學生
高壽:用於問老人的年紀
高齡:用於稱老人的年齡
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
7、「華」:敬辭,稱跟對方有關的事物。如:
華翰:稱別人的書信
華誕:別人的生日
華廈:別人的房屋
8、「賢」:稱呼對方,多用於平輩或晚輩。如:
賢弟、賢侄等
9、「奉」敬辭,用於自己的行為涉及對方。如: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勸:勸告
奉陪:陪同
㈩ 人生到了60多歲了,如何做一個聰明的老人
想成為職明老人,應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一是聰明老人要加強學習,跟上時代飛速發展步伐。 社會 己經進入信息時代,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新觀念層出不窮。老年人不要認為自己年紀大經歷多過的橋比青年人走的路多,固執己見,自我封閉。只能落伍於時代。
二是聰明老人要保持樂觀心態。開朗,樂觀,包容,大度,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遇到問題想的開,不認死理,不鑽牛角尖。大智若愚,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遇到問題多點頭少搖頭,繞道走。少惹是非,輕鬆快樂過好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三是聰明老人要保留老窩。俗話說「八十也要有個家「,老了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要有自己的棲身之地才安心方溫馨。距離產生美與思念之情。盡量不與子女住一起,少惹矛盾滾族與糾紛。
四是聰明老人要保住老底,手握老本。常有人說「千萬給自己留下過河錢",這話說的十分有道理。人老體衰,生病買葯住院,生活成本加大,一定未雨綢繆,留有後備。手握老底,經濟獨立,才有尊嚴,才有自信。
五是聰明老人要學會在生活中覓趣找樂,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聰明老人趁著自己還不夠老,出門 旅遊 觀風光,平日里實現自己多年未來得及的興趣愛好,如看書,練字,唱歌,奏樂,養花種草,上網沖浪等。做個富於知識豐富,幽默風趣老人。
六是聰明老人要學會追潮流趕 時尚 ,精心打扮自己,做 時尚 新潮老人。每天把自己打扮乾乾凈凈精精神神。衣著講究,舉止得體,言語文明,才會得到子女及身邊人的喜歡和尊重。
七是聰明老人不言老,不服老,永葆一顆童心。古人雲「哀莫大於心死"。身體本來很好,自己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能,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身未老心先衰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要學會忘掉年紀永不言老,永存朝氣永葆青春。每天給自己打氣加油:我能我行我最棒,做最堅強最精彩的自己。
第一,要做一個傻乎乎的人。要想做一個聰明的老人,先要學會做一個笨笨的老人。揣著明白裝糊塗。眼觀六路 耳聽八方,嘴巴輕易不能張。時代不一樣了,互聯網使冰山水下的部分全部浮出水面,我們老年人冰山一角的那點經驗,已經失去了老馬識途的價值,還是學小馬過河吧,在智能手機應用這一塊,多向年輕人學習。我們真懂的地方,要裝不懂,真不懂的地方,要善於傻傻地問人。
第二,要做一個樂呵呵的人。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老年人更該如此。年輕時的很多事,到這把年紀,已經不是事了。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老年人要做聰明人,少不了一付好心情。心情好了,相由心生,寵辱不驚、喜怒不驚,樂悲不於形,剩下的歲月不長了,臉更沒必要拉長,應保持整日樂呵呵的模樣。
第三,要做一個胖嘟嘟的人。有錢難買老來瘦,是苦日子時的形象。聰明老人 健康 為上,要 健康 體形不能太瘦,皮包骨經不起病殃折騰,胖嘟嘟的,疾病來襲,脂肪能抵擋一陣,病好再養。老年人千萬不要以骨瘦如柴為榮。
第四,要做一個慢騰騰的人。我老伴有次在服務區廁所台階上把腳給扭了,一家人出遊的好心情也被扭沒了。聰明的老大睜弊人,要把我老伴這種馬大哈毛腳女人,當作反面教材。老年人身手大不如從前,無論家裡家外,遇見風險地帶,一定要慢半拍,小心保平安,大意易招災。老年人大腦可以快點,小腿一定要慢點。
第五,要做一個靜悄悄的人。人老珠黃,親朋好友也陸續黃了,孤獨寂寞早晚會來。聰明老人的聰明之處,就是在不太老的時候,已把好習貫養成:在獨處的日子裡不會消沉,琴棋書畫、玩魚弄花,選擇一個靜悄悄的愛好於身。
第六,要做一個干凈凈的人。青年人自帶朝氣,不飾也俊,聰明老人有自知之明,深知其中原因,出門會把自己拾到干凈,精神抖擻,為街面添景,不讓別人有嫌心。
第七,要做一個冷清清的人。這條是指,聰明的老人,不湊熱鬧、不擠高峰、不操閑心、不聽課、不賤游、不領蛋、不買保健品。無事少出門,守寧靜、守冷清、守著一顆平常心。
第八,要做一個頂瓜瓜的人。早則聰明的老人,人老心不老,要做暮色蒼茫中的勁松,要挺直漸漸彎曲的腰桿,做事像年輕人一樣雷歷風行,說話果斷剛勁,為人愛憎分明,一舉一動,能讓後浪產生敬佩之心。
第九,要做一個情切切的人。老年人,老的是肉體,不是精神,老的是骨胳,不是靈魂。與歲月相伴久了,與大地的情更深。聰明的老人,對身邊的一切,始終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對生活中的瑣事,充滿激情。滿目青山綠水,一顆純真童心,情切切意真真,生命若不息,歲月都是春,只要生不死,就往死里生!
聰明的老人,應該是在兒女面前少抱怨,在外人面前不說自己家裡的是是非非,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我有一個姑姑,40歲上我姑夫就去世了,留下四個姑娘和一個小兒子,姑姑一直沒有再嫁。靠著娘家兄弟的幫忙,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現在四個女兒都已出嫁,最小的兒子也已經結婚生子。我這個姑姑一輩子要強,卻也非常明事理,從來沒在外人的面前說過兒媳婦兒和姑爺的不好。總是誇兒媳婦兒如何孝順,每天都是做好了飯叫她吃,天天都把炕燒的熱熱乎乎的。大家都很羨慕她攤上了一個好媳婦兒,也都誇她兒媳婦兒好,弄得兒媳婦兒都不好意思了,只有加倍的對婆婆好。
實際上呢,剛開始的時候,她的兒媳婦只是幫她把柴禾抱進屋來,都是我大姑自己做飯吃,自己燒炕的。她有四個女兒,每天吃的喝的都是女兒送來的,根本吃不著兒媳婦兒的。
聰明的老人是那些心態平和,知足常樂,以德報怨。而不是那些把兒媳婦兒姑爺當做外人,以老賣老,覺得誰都欠他的,一點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撒潑打滾,靠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