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綿陽市民政局的主要職責
綿陽市民政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命令、條例;擬訂全市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監督檢查;指導全市民政隊伍法制建設。
(二)負責管理全市社團、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和年度檢查工作;查處社團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違法行為和未經登記以社團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開展活動的非法組織。
(三)組織和指導全市擁軍優屬活動,承擔全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承辦革命烈士和因工傷亡人員的審核報批和褒揚撫恤工作;負責復員退伍軍人、國家機關和群眾團體工作人員及參戰民兵、民工的評殘審核報批和優待撫恤標準的監督落實。
(四)負責全市退役士兵、復員幹部和軍隊離退休幹部、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的接收安置工作;培訓復員退伍軍人,管理指導軍供保障工作。
(五)負責全市救災救濟工作,組織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建設;核查、統計、發布、上報災情,管理撥發救災款物;組織接收、分配救災捐贈款物;檢查、監督救災款物的使用情況;承擔市減災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六)建立和實施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城鄉社會救濟體系建設,指導和督促農村五保戶供養和城鄉社會困難戶定期救濟、臨時救濟以及其他特殊救濟對象的救濟政策、標準的實施。
(七)負責行政區劃、地名工作,承辦鄉(鎮)行政區域的設立、撤消、調整、更名和界線變更及政府駐地遷移的審核上報;規范全市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發布標准地名;組織全市行政區域邊界勘界工作,承辦邊界爭議的調處事務。
(八)指導全市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貫徹實施村(居)委會組織法,開展村(居)民自治活動,指導全市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制定全市社區建設實施意見,推動社區服務。
(九)承擔老齡工作管理職能;參與孤兒、五保戶、軍殘人員權益保護的行政管理工作;組織制定和實施全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指導社會福利事業的管理;指導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主管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工作,負責福利彩票和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工作。
(十)負責殯葬管理,推行殯葬改革,查處違法喪葬;指導全市殯葬事業單位的管理。
(十一)負責《婚姻法》的貫徹實施,主管全市婚姻登記管理工作,查處違法婚姻;承辦涉港、澳、台收養,指導全市兒童收養工作;指導綿陽城區內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安置。
(十二)負責民政事業計劃財務和統計工作,指導、監督民政事業費的使用和管理。
(十三)承擔經市政府批準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
(十四)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綿陽市民政局的領導分工
陳 敏:局黨組書記、局長、市社團工委書記
主持全面工作。
李登竹:黨組成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優撫、安置、雙擁、軍休、信訪、維穩、老齡、烈士陵園管理、創業型城市工作(扶持退役軍人創業工作)等工作,統籌信訪穩定工作。具體分管優撫安置科、信訪科、老齡辦、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軍供站、軍干所。
楊德宗:黨組成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機關行政事務、財務、救災救濟、城鄉低保、社會福利和分管范圍的信訪穩定等工作,協調福利彩票發行和公益金的爭取等工作。具體分管局辦公室和救災救濟福利科、社會救助科,中心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
周志勇:黨組成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民政系統恢復重建項目的綜合協調和市中心福利院、市綜合減災救災指揮體系的建設工作,殯葬、婚姻、區劃、地名、收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和分管范圍的信訪穩定、城市管理、未成年人管理、災後重建後續工作等工作。具體分管社會事務科,項目辦、救助管理站、殯儀館、慈善總會。
劉春濤:黨組成員、副局長
協助局長分管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民間組織登記管理、依法行政、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和分管范圍的信訪穩定、社區矯正、防邪等工作。具體分管基層政權建設科、民間組織管理科和行政審批科。
李丹玲:黨組成員、機關黨委專職書記
協助局長分管機關及直屬單位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建設、群眾工作、信息宣傳及工青婦兒、人事教育、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工作、企業軍轉幹部工作等工作。具體分管人事科、機關黨委辦公室。
劉 寧: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協助局長分管紀檢、監察和黨風廉政建設、行風熱線、行政效能、重要信訪舉報的調查處理,創建、綜合治理、修志等工作。具體分管紀檢監察室。
蘇興高:市社團工委副書記
協助書記分管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黨的建設工作,負責社團工委日常工作、社團小金庫治理工作,具體分管社團工委辦公室
http://mymz.my.gov.cn/
『貳』 求一篇1000字小區人口調查實踐報告
社區調查報告
社區概況
該社區總面積有八萬七千多平方米,有51棟居民樓,100個樓號,98個樓組長,居住有1300多戶3000於人,設有社區居委會,轄於凌雲街道。居委會現有委員七人,設置書記一人,主任一人,另有分管文教婦代、老年工作與就業援助員、綜合治理與調解、計劃生育、民政與衛生委員各一名,另有街道下派的助殘員,負責臨近幾個社區的殘疾人工作。其中書記和助殘員屬於街道編制,主任為華東理工大學的退休副教授趙何為老師,並且他是屬於志願者性質的,平日里坐不坐班都是自願的。
居委會的委員多是由居民選舉產生的, 參與選舉的選民≥75%。但是大多數的居民都因為要上班,所以每一屆的委員換屆選舉工作都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工作。除了正常的選舉事務,選舉動員更是勞人費時。由於這種原因,居委會便成為了退休人員的「再就業場所」,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一般的居委會都面臨老齡化問題的原因。除了直選之外,非直選的居委會、居委幹部的任命程序也都是公開公正。
社區內的人員狀況
一居3000多居民中老年人口佔去了30%,老年人口比例非常的大,80歲以上的老人就近兩百人,又離休老幹部總共有31人。如此多的老齡群體乃至高齡老人,也成為了理工一居日常工作中的一大特色;小區內有社區矯正人員,但是我們並沒有被詳細的告知這一情況;孤寡老人,對孤寡老人的關注也是居委會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平日里或是上門慰問、幫忙,或是電話了解生活情況;低保戶,在社區的1300多戶的居民中人均月收入小於430元的低保戶僅有6戶,低保戶的比率在一般的小區中應該是非常低的了。這主要是因為社區的居民多為大學的在職的或是離休的教職工,本來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收入,而一般的退休金也能保證退休居民的生活。低保戶的工作也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補貼等的發放和節日里的一些送溫暖活動;租賃戶,在1300多戶的居民中,有320戶存在租賃情況。佔四分之一的租賃情況使原本居民角色比較單一的社區注入了許多新的面孔,人口構成也更加的復雜了。而且,舊居民的遷出和租賃戶的入住,使得居民間的交流程度下降了許多,居民間變得生疏了,缺乏溝通,也為居委會的日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總之,人員較復雜,流動性大,難以管理。
面臨的主要幾個問題
1. 社區的開放性比較大,一個是因為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即有好幾個出入口,人員進出率很高,管理上難度很大;另一個是因為租賃戶的存在,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人員的流動性大大的增加了。給居委會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2. 社區居委會的資金有限,基本上屬於無收入狀態,僅有的街道撥款根本無法解決各項繁雜的開支,所以,居委會的每一份開支都是精打細算再精打細算。並且很多的事情都因為資金的緣故而擱置了。比如居委會一直在計劃建設一個小區活動場所,但是由於資金和場地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落實。
3. 租賃戶帶來的問題。大量租賃戶的入住不但給小區的人口結構上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租賃群體與原住小區居民在文化上的差異也給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南北文化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等等,使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摩擦,但是在雙方看來自己又絲毫沒有過錯,而這時對於居委會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又是非常的棘手,因為雙方文化上的差異使得很難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行為。所以小區內的此類問題頻發,今天調解好了,明天也許又有問題來了,很難一次性解決。
4. 社區居委會的委員們自身工作上的一些素質的缺乏。首先就是一個專業性的缺乏,在居委會上班的多是一些退休人員,很少有經過專業的社區工作培訓之後再上崗的,他們的工作幾乎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之上的,很少或是沒有一個理論上的指導;其次,某些基本技能的不足,比如基本的電子文檔操作,這在數字化愈來愈普及的今天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很多的工作都會涉及到電腦操作,我們在參與到社區實踐的這段時間里,明顯的感覺到了他們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再者,工作分工不明確,雖然說每個人都管一條線,但是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並不是分的很明確,基本上是誰有空誰就去應付面臨的事件,每一個人工作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在一個綜合的面上進行的。
小區的特色
1. 社區居民較高的素質一方面對一居的工作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和標准,但是另一方面,也對小區內各項活動的投入的積極性也是比較高的。若有什麼節假日的活動居民們出節目的熱情都是很高的,而且是相當的豐富多彩,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應了居民的生活的多姿多彩。一些公益性的活動,如捐款捐物之類的,一居的總捐款額或是物總是居街道首位的。
2. 小區里占較高比重的老年群體也是小區的一大「特色」,由於他們大多是離退休幹部、職工,本來生活質量就是屬於一個較高的社會層次,在他們退休之後,有更多的時間用來豐富生活,花鼓、唱歌、跳舞、書法、老年大學、各種健身活動等等,社區里的老年人幾乎各個都能「露上一手」,這一點,在為老年人舉辦的敬老節活動上,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們的風采。除了老年群體的活動組織外,據我們在資料上所了解的,截止2005年底,社區群眾業余文體活動團隊數就至少有十二支了,發展到如今,也許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這個數。
3. 社區居民的居委會工作的高標准嚴要求。因為社區的居民大都是在職的或是離職教師,在個人的文化素質、受教育水平上比一般的小區都要高,對各種意識、標准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平日的工作上,居民對居委會的監督十分的嚴格,所以經常有居民上訪居委會反應各種意見,即使是因為一塊板報通知上的字寫的稍微潦草了些,也有可能引起居民的意見和批評。所以平日里居委會的工作都是小心了再小心的,深怕「得罪了人」。可以說,社區居民對居委會的工作進行了非常好的監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進了居委會工作的落實。
4. 有居民事務聽證、議政等機制,形成居民事務民主決策制度。在社區的工作中,提倡居民參與、居委會與居民互動,這些制度有效的發揮了居民在社區建設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居民的意見與建議給了居委會的工作很大的幫助。另外,業委會、居委會、社工站、民間組織的良性互動,共同參與小區建設管理,也更加的健全和完善了小區的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調查後感
在社區實踐的這一段時間里,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區居委會的一些困難,如上面列舉的,我想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被我們發現,因為我們在居委會停留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由於時間上的問題,根本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居委會的具體狀況,我們所了解的也僅僅是皮毛而已。但就我們所了解的問題或現象,其中有些我們認為是中國的居委會現今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因為我們的居委會還在自身發展的道路上探索者前進,很多方面存在不足,體制上的不健全,社區工作者自身專業素質的良莠不齊,工作隊伍的雜亂(人員設置不合理),資金來源的有限性等等的一系列問題都在影響著社區工作的正常進行。
另外,社區居委會工作的有效與否一定程度上還取決於社區居民的素質上面,社區居委會的工作足以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就目前而言,要想中國所有的社區居民都達到社區居民這樣的一個層次,我們覺得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社區工作者,所面對的,也許多是「雞毛蒜皮」的事,但是就是這些事填充著我們的社區工作者的每一個工作日,而且他們還要自己想辦法利用有限的資源來解決重重困難,可以說,社區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難題,這一個難題如何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樣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