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風孝道之孝道篇

老人家風孝道之孝道篇

發布時間:2023-04-14 13:51:45

⑴ 海絲文化家風孝道徵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徵文吧,通過徵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海清鎮絲文化家風孝道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絲文化家風孝道徵文1

古代封建統治者遵從儒家,看重的是「君父臣子」。冊正慧無非是帝王自喻為天下之君父,重孝道小看為國,小處是對父母長輩的盡孝道,大處是對國家對君主盡忠心。所以國家國家,沒有國哪裡有家?重孝道也是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行孝道關乎國家的繁榮穩定,在我國古代的漢朝就有舉孝廉為官為吏的美談。行孝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自古為世人所稱贊。所以行孝道也就成為了自古以來最基本的社州答會公德標准之一

古人有讀李密的{陳情表}不哭者,不孝也;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哭者,不忠也。如李密在{陳情表}里這樣說道:「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諸葛亮的「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際。還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這些都是古人對行孝道的行動,是他們留給後人的典範。感恩之情也將深深的根植於我們的炎黃子孫。

古今的行孝道頗有異同,現在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物質橫飛的花花世界裡面,對於行孝道早就「變味」「變質」「變形」了。如今的社會是在不斷的發展與前進當中,而人們的最基本社會公德卻在慢慢的步入原始社會。有很多的人們,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它們拉扯長大,當他們「腰纏萬貫」「功成名就」「有錢有勢有地位」時,卻把自己家中年邁體弱的老父母拋到了九霄雲外。常常為自己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羞恥。在功名利祿面前,他們早就淪為了「傀儡」,喪失了行孝道這一最最基本的社會公德,也沒有了感恩的情懷,這是多麼的可悲呀。關於這些的新聞報道,我們隨處可見,可謂是比比皆是。

在此,我們不禁要摸摸我們的良心,捫心自問一下。為何在這個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如此的「骯臟」;如此的「淪喪」;如此的「退步」。是我們的教育基礎出了問題嗎?是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司法等對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了嗎?我覺得這些作為對孩子的先天教育,我們大家做得還是比較好的了。但是後天教育我們也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了吧?那麼這些社會上比比皆是的變態行為——「大不孝」是從何而來的呢?

如果說,我們說這些大不孝的人是心理不健康嗎?那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是在給那些大不孝的人披上虛偽的「外套」。前不久報道過的:一位大學生在飛機場,對前來接自己的親生母親行凶,來對比一下,網上的又一則新聞:網上熱傳的焦點新聞,被譽為「最美麗的媽媽」為了挽救因誤食硫酸而燒傷直腸食道的兒子,偉大的母親耽誤了治療自己的胃癌而含淚離開了。這說明了一個怎樣的嚴重的社會問

題?社會公德淪喪的警鍾時刻在考驗著我們;提醒著我們;警示著我們,社會現實就這樣赤裸裸、無情的、殘酷的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進行著心靈上的折磨和思想上的矛盾。是世人無知嗎?當然不是,答案是肯定的。是變態、是「冒天下人之大不違而為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是的!對於這些電視上、網路上的新聞屢見不鮮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人們有僥幸心理,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些新聞多是多,但卻沒有親眼所見甚至經歷過。為此便不以為然。

在這個世界上,最最不能等待的就是「行孝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當我們想要「行孝道」時,才發現自己的父母早已經不在人世,這是何等的遺憾,何等的可悲,何等的不孝。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感謝社會回報社會。有一天我們也將為人父;為人母,我們同樣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夠發揚中華民族上下幾千的傳統美德。

一個人最基本的感恩之情就是孝道,當我們要學會感恩,想要感謝一個人的時候,那就先從行孝道做起吧!古人有:小羊有跪乳之意,烏鴉有反哺之情。父母的恩情是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人之發膚授之於父母,從我們的父母給予我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要學會感恩,感謝我們最偉大的父母!

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們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學到最新的高科技技術同時也要學會感恩。心中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每一個幫助過我們的人!

海絲文化家風孝道徵文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海絲文化家風孝道徵文3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華夏兒女共處一家,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我們的家風吧!

人們都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用自己的言行來證實著。比如,王祥卧冰求鯉,繼母對他那樣不好,他不計前嫌,解開衣服卧在冰上,果然跳出兩條鯉魚。還有漢代孝子朱壽昌,他棄官尋母,最後尋得母親。難道他們的孝意不足以感動天地嗎?

可現在,有的孩子不知道報答父母,甚至為一點小事和媽媽吵架,這對得起孝字嗎,對得起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嗎,每當你生病的時候,守在你身邊的是你的父母,為你擔心著急的也是你的父母,當你吃到父母為你准備的那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時,你有沒有看到父母額頭上密密的汗珠呢?當你看到時,你就會知道父母是多麼的辛苦啊!我們應該孝順父母,每當父母為工作一天而感到疲憊時,給父母端來一盆洗腳水,讓父母感到溫暖,也許他們的額頭上會少一些皺紋,絕對不能和父母吵架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吧!

尊老愛幼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在坐地鐵時,有很多年邁的老人都站在車上,車一停下,他們連站都站不穩,這時,就有一位年輕人站了起來,對這位老人說:「大爺,您坐這吧,我快到站了,您都這么大歲數了,我有什麼理由不給您讓座呢?」在座的人聽了,都面紅耳赤,都後悔當初沒給這位老爺爺讓座,過了幾站,這位年輕人下車了,不過他的精神存留在了這車上,許多人聽了他的話之後都紛紛給老、弱、病、殘讓座,我此刻心裡想:如果人人都能像現在一樣該多好啊!希望這樣的種子能播撒到每一個地方去,我以後一定要以身作則,絕對不像以前一樣自私了。

說起美德,我們也應該想到人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不足,例如,人們仍然隨地吐痰、隨地亂扔垃圾,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沒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後會產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一口痰中會「駐扎」成千上萬的病菌。通過痰液可能傳播的疾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有人隨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細菌染病的機會,因為痰中致病微生物會蒸發到空氣中,經風一吹,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就會在空氣中揚起,其他健康的市民通過呼吸這些帶有病菌的空氣,就結核有可能被感染肺結合。所以,人們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讓我們為創作一個美麗的家園而努力吧!

所以,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要做一個講道德的小公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⑵ 家風孝道故事300字

Ⅰ 家風小故事 300字左右(四)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家風是艱苦樸素。艱苦樸素專,指吃苦耐勞、勤儉屬朴實,從來不鋪張浪費。爸爸說:「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只要我買了一些可以不買的東西,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一次,正好過聖誕節。我嚷嚷著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藍筆身上,正當准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隻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只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後,屏幕顯示為70元,「呀,這么貴!」我的心裡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只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筆能用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說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Ⅱ 家風故事300字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作為高級工程師的爸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媽媽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於是博得了客人的誇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隻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於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台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90年代了,但由於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於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遊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獃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於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於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Ⅲ 家風小故事300字

良好家風的是我們創造美好世界的第一步,它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雖然沒有明令家風家訓,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形成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為我的獨闖世界指引方向。

小時候家裡很窮,在那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裡,一家人卻有著太多的快樂和幸福。

父親淳樸勤勞,愛看書,閑暇之餘會給我們講故事。

母親忠厚善良,勤儉節約,喜歡唱歌,偶爾也會唱給我們聽。

那時候,我們家破落的院子里,時常飄出歡歌笑語,讓艱苦的歲月也變得歡快無比。

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會說:「堅持就是勝利!」;父親每每都會表現出男子氣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父母的教育下,我們兄妹五人,三個大學生,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所經受的經濟困難可想而知。

現在回望,匆匆那些年,所有困頓窘迫竟沒有一絲印象,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留下只有一家人積極陽光笑臉和團結奮進美好的畫面

Ⅳ 家風小故事300字左右(四)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家風是艱苦樸素。艱苦樸素,指吃苦耐勞、勤儉內朴實,從容來不鋪張浪費。爸爸說:「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只要我買了一些可以不買的東西,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一次,正好過聖誕節。我嚷嚷著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藍筆身上,正當准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隻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只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後,屏幕顯示為70元,「呀,這么貴!」我的心裡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只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筆能用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說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Ⅳ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300字

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
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裡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並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盪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Ⅵ 優秀家訓家規和家風故事的作文300字左右

有一句話是這么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專規矩,規則,做法,否則便屬無法成功或常常出錯。這里的規矩便是家風,家訓了。
在我們的祖國,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家風,家訓。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說到底,家風家訓是什麼呢?哦!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家訓是指家長教誨子孫持家治學,立身處世的話。尊老愛幼,友好鄉鄰,是我的家風,敬老是尊敬老人,愛幼是愛護比自己幼小的兒童。友好鄉鄰是對待鄰居要友好,鄰居之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好的家風,培育出國之棟梁,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家風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個滴做起,慢慢培養,會成為習慣,到那時,家風就完全溶在你的生活中了。那麼不好的家風,就只會讓我們在生活中跌跌撞撞。
誠實守信,勤勞節儉,是我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是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勤勞節儉是熱愛勞動,節約,不浪費。從孔子對兒子的家訓,到諸葛亮的家訓幾乎每個古代家庭都有家訓。准確的說是,沒有好的家風家訓就沒有那些歷史名人,人們會沒有規矩地做事。

Ⅶ 我的家風故事300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裡,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於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滑鼠,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
崇尚家風美德,才能塑造良好的品格!
望採納謝謝

Ⅷ 家庭的好家風故事 300到400字左右

今天媽媽要我完成一篇日記,可是我就是不知道寫什麼好,媽媽提示我說,現在都在關注』『家風「這個問題呀!哦!明白了。
在我還不懂事的時候,一直抱怨媽媽對我太嚴厲,心裡總是有些難受。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覺得媽媽這樣做並沒有錯啊,比如媽媽告訴我做人的規矩道理,要尊老愛幼,互相幫助,懂得謙讓,不過份計較個人得失,在同學面前物資方面不能有攀比行為,生活習慣非常重要,還說生活習慣於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我聽得最多了,要我在生活方面做一個勤儉樸素的人。
「家風」確實很重要,要以做個好心人的准則牢記在心,做一個對社會有所用的人,我還真得感謝我的爸爸媽媽耐心地教育了我這些優良的美德,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優秀,我一定會努力加油!

Ⅸ 家風故事 小學 300字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家風是艱苦樸素。艱苦樸素,指吃苦耐勞、勤儉朴實,從來不鋪張浪費。爸爸說:「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只要我買了一些可以不買的東西,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一次,正好過聖誕節。我嚷嚷著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藍筆身上,正當准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隻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只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後,屏幕顯示為70元,「呀,這么貴!」我的心裡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只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筆能用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說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⑶ 家風家訓徵文「孝」

家風家訓徵文「孝」

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家風家訓徵文“孝”,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1】家風家訓徵文“孝”

家是沃土,我是在這沃土中拚命生長的樹苗。我身體的歪正,身為沃土的家說了算。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是我在家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父母親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而我聽了幾乎幾年,終於知道了它真正的含義和父母對我的要求和期盼:在說話的時候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雌黃;而在做事的時候要積極敏捷,不要拖泥帶水。正如父母親的意思,就是讓我做一個爽快果斷,不優柔寡斷的“訥於言而敏於行”的君子。

《哈佛家訓》中就有許多感人的家庭故事,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不嘲笑他人的缺點,不破壞別人的幸福,不打斷別人夢想的翅膀。在那緊密的字里行間,透漏著該怎樣為人處事的奧秘。在我的小卧室里,有這么一個書架,書架上有這么幾本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告訴世界我真棒》、《絕望鍛煉了我》、《有一種心態叫承受》。慢慢地,我明白了這幾本書的的含義,雖然這書中有些道理我不懂,但是我依然明白著父母對我的期望——做一個勇敢快樂的人。

以前,我跟爸爸媽媽到酒席吃飯時,客人總是問我一些無聊的問題,而我也總是傻傻的回答客人一大堆沒用的話;吃東西時總是不顧別人的想法。可就在往後的日子裡,爸爸媽媽並沒有去直接批評我,而是跟我講一些我似懂非懂的故事,漸漸地,我懂事了,也知道父母為什麼要講給我那些不懂的故事,我也明白了爸爸那良苦的用心。

爸爸媽媽是這片沃土勤勞的.園丁,澆灌著我這棵幼嫩的小苗,那一點點肥料和一滴滴汗水成就了我這棵小苗的健康成長。

“相信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己,超越世界,超越現實”。它是我的座右銘,它是由我的家風給予我的信念,使我閃耀成長。

【2】家風家訓徵文“孝”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我們家家規有這幾條:1誠實守信、2自強自立、3勤儉節約、4尊老愛幼、5勤讀書、讀好書。這些數目也是有講究的,家風有的條,家規也是有的條,這是希望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十全十美”,因為5加5等於10嗎。

觸犯家規是很嚴重的,有一次,我拿著問同學借來的漫畫書回家看,結果被媽媽看見了以後,當場就被告掑了,我還賠了那個同學五元錢。這是因為我看得這本書並不是“好書”,而是一本有暴利圖片的漫畫“壞書”。

還有一次,我把家裡的鉛筆全都扔了,被下班回到家的媽媽在垃圾筒里發現了這些東西,於是媽媽問我:“垃圾筒里的鉛筆是不是你扔的?”(其實媽媽已經知道是我扔的了)我說:“一半是我扔的,一半不是我扔的,”媽媽說:“那它還能長腳自己跑進垃圾筒里了嗎”?媽媽嚴肅的批評了我一頓。一是因為我不誠實守信,二是因為我沒有勤儉節約,所以罰我閉門思過了一個小時。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規、家風,如同法律一樣不可觸犯。

;

⑷ 以孝為主題的家風家規

對每個人來說,工作和家庭都兼顧到位較難,但是我做到了。我的家規以孝道為核心,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珍惜生活,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稱職,讓身邊人滿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優秀統美德,我把公公婆婆當作親爹親媽,因性格相似,相處時坦率、真誠,彼此間樸素、善良,幾十年的共同生活讓我們謙和理解又互相支持
孝」橫貫古今,流傳至今,是被世人所重視稱贊的美德,是諸多家庭都需謹記的家訓、遵守的家規和弘揚的家風。

古時有位稱為王祥的人,生母早喪,繼母刻薄,但他從未抱怨生氣,只為了繼母的一句想吃鯉魚的話,於是,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冬日裡,以自身的身體溫度貼附在冰面上,以誠摯的孝心令冰融化,鯉魚躍出水中。

反觀如今,在時代潮流的趨勢下,在拜金主義的日益侵蝕下,越來越多的人忙碌於賺取金錢,忘卻了曾有的孝道,從而導致社會上出現了不少空巢老人的現象。空巢老人的出現,不正是因為缺乏子女陪伴身側的溫暖。夕陽西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等待著期待著子女的歸來,這不正是應證了遊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心境。古語雲:「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將你從小拉扯到大,在你獲得成功時,與你分享喜悅之情;在你失敗傷心之餘,陪伴身旁,貼心的告知你無論是困了,倦了,累了,家都會是你永恆的依靠。捫心自問,你可曾在傍晚時分,手端溫水,親自為父母洗過一次腳,你可曾讓父母感受到你發自肺腑最真摯的情感。

「孝」是百善之先,亦是百善之本,不應該在時代的發展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不該僅僅是作為某些家中的家訓和家規。應該將這流傳了千萬年的傳統美德孝道作為家風,發揚光大,造福社會。

以「禮」立大家之規

司馬光的《家范》中有雲: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孟母的三次搬遷,首先是墓地,沒曾想孟子卻學會了喪葬之事;後搬至集市,孟子學會了生意上的買賣之事;終遷移到學堂附近,孟子學會了鞠躬行禮之事。正是孟母三遷,為孟子尋找了一處環境優美,人才濟濟的地方供孟子學習,促使孟子成為了能與孔聖比肩的一代儒家宗師。古語雲:「融四歲,能讓梨」,不也是因為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影響,才懂禮知禮?

「禮」,不單單是指禮儀,它還包攬著謙讓,尊老愛幼等不少的道德品質。禮的傳承發揚,必能加快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融合氛圍。倘若人人皆能懂禮知禮,對家庭而言,有利於家庭和睦,對社會而言,有利於建立文明有禮的秩序,對國家而言,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

⑸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孝道包括哪些內容

1、養親與敬親
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

2、順親與諫親
敬親,不僅表現在態度上對父母長輩和悅,在行為上事之以禮,而且更為深層的是要順從父母長輩的意志,唯命是從,所以常看到孝順連用。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順就是要聽從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志辦事,凡事以父母的標准為標准。

但如果認為,只要是長輩的,無論在一切情況下都是對的,並且要求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絕對服從,顯然是片面的。那麼當父母長輩有過錯時,子女應怎麼辦呢?儒家倫理給出了答案,即子女要委婉諫諍。孔子主張「事父母幾諫」(《論語.里仁》)即委婉勸諫。

3、喪親與祭親
孝的基本含義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兩個層面,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延伸,它表達了子孫對逝去長輩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傳統孝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現存者,這是孝的最高表現。

4、立身、立功,以顯父母

百善孝為先。因此,立身行道的一切幾乎都被看作是孝。要立身必須首先存身,即保全自己的身體。「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意思是說,自己的身體是父母遺留下來的,如果毀傷了自己的身體就等於毀傷父母的遺體,就是不孝。

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礎上要立德、立言、立功,子女們寒窗苦讀,躋身仕途,求取功名,為的是秉承父志,善繼善述,實現父母對子女的希望,為的是保持家風淳樸,維護家道興旺,光宗耀祖,光大宗門,這是傳統孝道對子女在家庭倫理范圍內的最高要求。

(5)老人家風孝道之孝道篇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融合家庭。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報國敬業。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在封建時代,君與國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據此,儒家認為,實行孝道,就必須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達於至高無上的國君。雖然其對國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蘊藏其中的報效國家和愛國敬業的思想則是積極進步的。

4、凝聚社會。儒家思想產生於亂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的一些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思想為封建社會維持其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中國的一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於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道的思想和傳統始終統領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其根本原因在於孝道文化。

⑹ 1000字孝老愛親家風故事作文

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一直在學會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尊敬師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過,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麼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多的是滿天飛,真是怎麼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以做完勞動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的坐了起來,媽媽慢慢的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等著、陪著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湧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鍾又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想到這,我沖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卧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麼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於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突然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啦,傻孩子!」我此時終於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後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鬆手!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諦!

⑺ 我的家風——百善孝為先

我們家裡就傳承著這樣的家風,百善孝為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不許頂撞父母段備談,虛心聆聽父母的教訓,體諒父母的難處,盡自己的力量解決家中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多數嬌縱,在父母面前大呼小叫的比比皆是。一個人如果連你的生身父母都不夠尊重,你又能尊重誰呢?對父母稍有不如意,拳打腳踢的都有,想想看,你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能如此對待,進入社會,又怎麼能夠指望著你善待他人?更有一些對待老人,不盡贍養義務。

當我們大人在對待自己父母不夠孝順的握碰時候,你又怎能要求當你年老體衰的時候,你的孩子對你噓寒問暖,盡孝於窗前。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善應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第一滾睜縷清泉。

⑻ 一條關於孝敬父母的家訓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⑼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孝道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是一個復合概念,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從敬養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1、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也就是說,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於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沒有這種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麼兩樣。同時,孔子認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難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2、奉養。中國傳統孝道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這一點非常重要,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4、立身。《孝經》雲:「安身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立身」並成就一番事業。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這也是對父母的不孝。

5、諫諍。 《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的時候,不僅不能順從,而應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不義,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

6、善終。 《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

⑽ 怎樣孝敬長輩的優良家風故事

家庭教育#家長要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首先自已要孝敬長輩,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表率與榜樣。俗語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模仿力與觀察力都很強,父母對待自己的長輩是什麼態度,孩子對父母就是什麼態度,這就是最直接的影響。

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因為他沒有看到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祖輩。一個眾所周知的廣告,想必大家一定都看過:一位母親端著洗腳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兒子看到了,也顫顫巍巍地端來一盆水,准備給媽媽洗腳。孩子的世界是純凈和空白的,他從父母那裡學習語言和行為,當孩子看到父母給爺爺奶奶捶背的時候, 「捶背」這個動作就第一次映入了孩子的視線;當孩子看到父母對爺爺奶奶的態度,孩子就知道:可以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當父母把老人時時刻刻都放在心裡,經常去關懷、 問候、體貼、照顧,孩子就會知道:爺爺奶奶在爸爸媽媽的心裡很重要。這種重視本身就無形中使孩子提起了對長輩的尊敬,同時也從父母那裡學會了孝敬。

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一把尺子,他們認為,父母做的他們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們也應該怎樣做。父母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他們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而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節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在良好家庭風氣的影響下,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優良品質。

家風正、家教嚴,則家庭幸福美滿。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風孝道之孝道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位交的養老金是按什麼算的 瀏覽:947
精選孝敬少年事跡 瀏覽:69
老家老人過世了多少天可以理發 瀏覽:661
老年人適合貼三伏貼嗎 瀏覽:986
90歲秦怡談保養 瀏覽:324
安陽老師退休金 瀏覽:59
別人誇長壽怎麼回復 瀏覽:416
50歲女性負重訓練 瀏覽:129
養生是不是什麼意思 瀏覽:985
偽孝順為 瀏覽:52
60歲用衛生巾 瀏覽:852
70歲蛋糕寫生日快樂還是寫壽 瀏覽:24
客廳面對東方父母遺像如何擺放 瀏覽:377
體檢查出甲肝看哪個科室 瀏覽:992
80歲老人忽熱忽冷怎麼辦 瀏覽:403
道縣敬老院費用 瀏覽:804
方城一般做個全面體檢哪裡好 瀏覽:885
如何評父母愛情 瀏覽:286
老人斑塗什麼膏葯 瀏覽:947
2015太倉退休金調整方案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