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年人娛樂活動調查統計

老年人娛樂活動調查統計

發布時間:2022-08-12 18:50:17

1. 簡單的人口老齡化的調查

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並委託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具體承擔《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任務。此次調查是在2000年首次進行《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組織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的。本次追蹤調查的標准時點為2006年6月1日零時。抽樣調查結果中個人問卷的有效樣本為19947人,社區調查問卷為2874份。本次調查按國家統計局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加權後的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可信性和代表性。通過調查,全面了解了近年來我國城鄉老年人基本狀況的變化和老年人養老保障與服務需求的增長情況,也深入掌握了城鄉老齡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黨和國家研究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本次追蹤調查的主要數據結果
以下公布的為本次調查經加權處理後的數據(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時)。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況
(1)老年人總數及城鄉分布
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為14657萬人(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到2006年底增長為14901萬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萬人,佔26.3%,農村老年人10801萬人,佔73.7%;按戶籍分類,非農業老年人口4019人,佔27.5%,農業老年人口10619人,佔72.5%。
(2)老年人性別和年齡結構
老年人口中,男性佔48.9%,女性佔51.1%,女性老年人略多於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齡結構分組,全國60-64歲老年人佔全部老年人的比例為30.3%, 65-69歲佔25.5%,70-74歲佔20.6%,75-79歲佔13.1%,80歲及以上佔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從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沒上過學的老年人佔16.4%,私塾佔2.4%,小學佔34.1%,初中佔23.9%,高中(中專)佔15.9%,大專以上佔7.3%;農村沒上過學的老年人佔51.4%,私塾佔4.1%,小學佔34.7%,初中佔8.3%,高中(中專)佔1.3%,大專以上佔0.2%。農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顯低於城市。
2、老年人家庭結構及居住意願
(1)老年人家庭戶結構
城市老年人獨立居住的比例佔49.7%,其中獨居戶佔8.3%,夫妻戶佔41.4%,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居住的佔50.3%;農村老年人獨立居住的佔38.3%,其中獨居戶佔9.3%,夫妻戶佔29.0%,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居住的佔61.7%;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增加較快,農村中與其他家庭成員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比例明顯高於城市。
(2)老年人居住意願
城市老年人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的為37.2%,無所謂21.0%,不願意的為40.8%;農村老年人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的為54.5%,無所謂24.0%,不願意的為20.5%;農村老年人更傾向與子女生活在一起。
(3)願意入住養老機構比例
城市地區老年人中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佔16.1%,平均每月可承擔費用為710元;農村地區老年人中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佔15.2%,比城市略少,但平均每月可承擔費用僅為121元,對比城市則有巨大落差。
3、老年人收支情況及養老保障覆蓋率
(1)老年人領取退休金養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為78.0%,農村為4.8%。城市享受退休(養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為990元;農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況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為11963元,支出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擔的醫葯費平均885元;農村老年人平均年現金收入為2722元,支出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擔的醫葯費平均287元。
4、老年人健康和醫療保障狀況
(1)老年人健康狀況自我評估
城市老年人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很差的佔4.2%,較差的佔15.6%,一般的佔52.3%,較好的佔22.9%,很好的佔5.0%;農村老年人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很差的佔5.8%,較差的佔20.7%,一般的佔50.4%,較好的佔19.2%,很好的佔3.9%。城市老年人自我評價的健康狀況好於農村老年人。
(2)醫療保障覆蓋率
城市老年人享受各類醫療保障的佔74.1%,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為25.9%。農村老年人享受各類醫療保障的有44.7%,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為55.3%。可見農村老年人缺醫少葯、看病難、看不起病的現象還很嚴重。
5、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照料、服務需求
(1)生活自理能力
城市老年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佔85.4%,能部分自理的佔9.6%,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佔5.0%;農村老年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佔79.0%,能部分自理的佔14.1%,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佔6.9%。城市老年人生活自理狀況好於農村老年人。
(2)日常生活照料需要
城市老年人中認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為9.9%, 79歲以下的老年人中認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佔6.7%,而80歲以上則為33.1%;農村老年人中認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為9.3%, 79歲以下的老年人中認為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為7.5%,而80歲以上則佔30.4%;高齡老人需求明顯高於總體水平。
6、老年人的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
城市老年人中感覺幸福和比較幸福的佔56.9%,差不多的佔39.4%,較不幸福的佔3.7%;農村老年人中感覺幸福和比較幸福的佔33.1%,差不多的佔56.2%,較不幸福的佔10.7%;城鄉差異明顯。
城市老年人對自己生活滿意的佔56.8%(非常滿意的10.5%),一般的佔32.3%,不滿意的佔10.9%(很不滿意的4.3%);農村老年人對自己的生活滿意的佔42.0%(非常滿意的5.0%),一般的佔45.5%,不滿意的佔12.5%(很不滿意的4.1%);城市老年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好於農村老年人。
7、基層老齡工作和為老服務狀況
調查的1000個城市居委會(社區)中,66%有老年人活動場地,77%舉辦過健康知識講座,49%定期組織老年人體檢,77%組織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67%組織志願者服務,81%開展過普法宣傳;在調查的1000個村委會中,30%有老年人活動場地,31%有老年人活動室,24%舉辦過健康知識講座,48%開展過普法宣傳,21%定期舉辦老年文化娛樂活動,22%有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人員。
調查的320個城市街道中,有77%開展過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知識講座,有56%組織老年人定期體檢,有82%開展過普法宣傳,有69%組織過志願者服務,有85%開展過慰問老人活動;在調查的320個鄉鎮中,有53%能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有41%能為老年人減免相應收費,有72%能為特困老年人提供生活補貼,有49%能向特困老人提供醫療救助。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80個城市老齡工作部門都組織發放了《老年人優待證》;在80個縣老齡工作部門中,有72%組織過為老年農民提供農副業技術服務

二、城鄉老年人基本狀況的變化與改善(2000年至2006年)
將2000年和2006年兩次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城鄉老年人基本狀況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老年人基本生活狀況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與提高。基於調查數據,做出以下幾點基本判斷:
1、老年人口規模及其社會人口學特徵發生顯著變化
從2000年到200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從1.26億增長到1.49億,占總人口的比例也從10.2%提高到11.3%;全社會的老年撫養系數從15.7%增長到16.4% ;80歲及以上的高齡人口從1199萬增長到1619萬 ,增加了35.0%,占老年總人口的比例從9.2%增至10.7%,年齡結構的高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我國城鄉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城市未上過學的老年人比例從2000年的26.7%下降到2006年的16.4%,同期農村從60.7%降到51.4%;城市老年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從2000年的39.7%提高到2006年的47.1%,農村同期從5.6%提高到9.8%。
2、養老保障和收入水平提高,基本生活有保障
城市老年人享受退休金(養老金)的比例由2000年的69.1%上升到2006年的78.0%,年平均收入從7392元提高到11963元,增長了61.8%;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比例由2000年的4.9%下降到2006年的3.5%;認為自己經濟有保障的比例由74.7%上升到80.5%;
農村老年人享受退休金(養老金)的比例由2000年的3.3%上升到2006年的4.8%,年平均收入同期從1651元提高到2722元,增長了64.9%。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於當地救助標準的比例同期由31.9%下降到23.9%。絕大多數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3、老年人醫療保障得到一定改善
近年來社會普遍反映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較為突出。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2000年到2006年,城市老年人各種醫療保險覆蓋率從51.6%上升到74.1%,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從48.4%降為25.9%;農村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障同期也從8.9%上升到44.7%,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從91.1%降到55.3%。比較而言,農村醫療保障覆蓋率雖然上升很快,但城鄉間差距仍很顯著。
4、老年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不斷發展
各項養老社會化服務,在城市都有較大提高,在農村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從2000年到2006年,城市老年人享受各種社會福利補貼和社會救助的比例由16%上升到19.3%,農村老年人則由15%上升到19.7%;城市老年人領取老年優待證並享受各種優待的比例由40.5%上升到63.9%,享受到特困救助的城市老年人由1%上升到2.4%,得到政府救助的農村老年人比例從5.4%提高到8.9%。
城市社區增加了老年人活動室和托老所,覆蓋的老年人分別由51.2%和11.7%上升到70.8%和31.2%;城鄉社區都增加了運動健身場地,提高了覆蓋老年人的比例,城市由41.7%提高到64.5%;農村則由10.6%提高到18.4%;
5、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環境改善
老年人現居住的房屋產權屬於老年人自己或配偶的比例,在城市由67.6%上升到75.4%,在農村由38.8%上升到56%;對自家住房狀況不滿意的比例,城市由22.3%下降到15%,農村由21.6%下降到15.1%;
居所附近提供家政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城市由45.6%提高到68.2%,農村由3.6%提高到6.8%;附近有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城市由36%提高到55.1%,農村由3.6%提高到8.2%;城市社區提供老年人飯桌或送飯服務的覆蓋率由7.6%提高到19.5%。城鄉老年人居住區的各項服務設施進一步規范和便利,社區服務功能得到加強和改善。
6、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逐步上升
調查顯示,城鄉老年人在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參加社區活動、表達群體訴求等方面的意識和的能力在逐步增強。從2000年到2006年,城市老年人參加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的比例由38.7%上升為45.1%;農村老年人了解集體經濟狀況的比例從11.9%上升到18.8%;願意與周圍有困難的老人聊天解憂的老年人比例,城市同期由50%上升到60.7%,農村的升幅不大,從66.1%升為67.5%;願意參加社區組織的老年人活動的比例,城市同期由56.4%上升到66.2%,農村從54.0%上升到61.4%;城市中願意代表老年人向上級組織反映實際問題和心聲的同期由52.7%上升到65.5%。
城市老年人繼續工作和再就業的比例不是很高,但他們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能力增強,很多人仍以各種方式更加活躍地參與指導生產、參與投資、炒股等社會經濟活動;農村老年人很多仍在以各種方式經常性地參與經濟活動,堅持干農活的佔45.5%,比2000年多1.2個百分點;務工、做生意的佔5.4%,比2000年多2.5個百分點, 增加了近1倍。

三、城鄉老齡事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
1、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斷增大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龐大,佔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約相當於整個歐洲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總和。且老齡化增長速度快,年均增長率高達3.2%,幾近總人口增長速度的5倍。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百年預測》結果 ,2010年老年人口將達1.74億,占總人口的12.8%,2020年進一步增至2.48億,佔17.2%,呈加速增長之勢。老年人口數量劇增必然要對養老保障制度和為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加速的趨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是巨大的,特別是2030年以後將進入最嚴峻的時期。那時人口紅利期也將結束,人口總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雙雙沖高,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2、全社會的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不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亟需作出妥善的制度安排
數量劇增且規模巨大的老年群體,最首要最直接的需求就是養和醫的基本保障。調查表明,從2000—2006年,城鄉老年人在養老保障的選擇上發生了較大變化,把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作為養老意願首選的比例,城市由23.4%升至50.3%,農村由5.1%升至11.8%;而優先選擇依靠子女養老的比例同期均有大幅度下降,城市由52.3%降至18.4%,農村由80.8%降至64.6%。這不僅反映出傳統的養老觀念正在改變,而且更表達出老年人對社會養老保障的期望。可實際上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目前還處於建立過程中,不僅覆蓋面窄,而且保險金額較低,特別是廣大農村基本上還被排除在制度保障的范圍之外。調查表明,城市老年人養老金(退休金)保障覆蓋率2000年男性為85.6%,女性為53.6%,2006年男性為89.1%,女性為64.6%。而農村則僅有4.8%的老年人享有養老金保障;城鄉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收入的總體水平和增長幅度仍然偏低。城市中有近20%的老年人年收入處於不足4600元的低水平,低於城市老年人年均中位收入的50%,並且仍有135萬城市老年人的收入低於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農村中有27%的老年人年收入處於不足750元的低水平,低於農村老年人中位收入的50%,並且仍有2160萬農村老年人收入低於農村困難救助的水平。調查中農村老人非常擔心沒有生活費來源的同期從12.4%升至14.2%。
從我國老年人2000—2006年消費結構的變化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老年人收入偏低的狀況。消費主要還是以溫飽為主。2000年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支出在消費結構中佔63.3%,農村老年人佔77.2%;到2006年以日常生活支出為主的消費結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仍分別佔64.2%和75.5%。
醫療保障方面,城市老年人的醫療保障離全覆蓋尚有較大差距,而農村則不足一半。2000年到2006年,城市中的男性老年人享有醫療保障的比例從67.3%增加到82.9%,女性從36.9%增加到65.9%;農村中的男性老年人享有醫療保障的比例從10%增長到44.2%,女性從7.9%增長到45.2%;2006年城市老年人醫療費支出(已扣除非本人承擔醫葯費)在消費結構中佔8.8%,農村老年人更佔到10.7%;農村老年人中非常擔心生病時沒錢醫治的比例同期從17%上升到了20%。基層醫療衛生資源仍然比較匱乏,城市社區居委會中,有59%缺乏全科醫生,56%缺乏護理指導人員,49%缺乏護理員,38%缺乏照料人員,34%缺乏志願者。農村村委會和自然村在這些方面更是亟待建立和加強。這說明建立切實保障全社會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制度還任重道遠。
3、老年人的長期專業護理和社區照料服務需求迅速增加,而社會的為老服務體系還未能真正建立健全起來
老年人對多種多樣的養老服務需求也在日益增長,不僅失能老人對長期照料和專業護理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且眾多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對社區服務和社區照顧的需求也更加強烈。
就長期照料和專業護理的服務需求來講,近年來城鄉日常生活完全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的相對量雖然變化不大,但絕對數量和規模卻明顯增加,隨之而來的需求也急劇增長。
2000—2006年,隨著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增多,城市由2000年的42.0%上升到2006年的49.7%,農村同期由37.9%微升至38.3%;城鄉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護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升至9.3%,農村由6.2%升至9.9%;全國目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萬增加到940萬,其中城市由154萬增加到194萬,農村由645萬增加到746萬;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1461萬增加到1894萬,其中城市由260萬增加到370萬,農村由1201萬增加到1524萬。由此使得家庭和社會對失能老人長期照料與護理的責任明顯加重。城鄉願意到養老機構長期住養的老年人總量增加,按照調查測算,對機構養老床位的潛在需求量從2000年的1821萬張上升到2006年的2261萬張。但我國社會養老機構現有的床位數僅為149萬張,與此相差甚遠,尚不及需求的1/12。
相對於少數在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是絕大多數。當由家庭成員無法承受全部或部分老年人照料服務時,必然期待著社會及社區提供照料服務和指導,以彌補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城市老年人對熱線服務、老年飯桌(送飯)等服務的需求分別上升了6.1和3.5個百分點,農村老年人非常擔心需要時沒人照料的從11.3%升至13.4%。這些都給以社區為依託的老年人長期照料和社會為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我國社區服務和社區照顧的發展狀況且很不樂觀,調查表明,城市社區居委會中,有老年人活動場地的佔66%,農村村委會中則僅有30%設有較為簡陋的老年人活動場地,31%設有老年人活動室;城鄉社區中能夠提供家政服務所覆蓋的居家老年人比例,城市為68.2%,農村僅為6.8%;城市社區提供老年人飯桌或送飯服務的覆蓋率僅為19.5%;能夠提供上門包護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城市為55.1%,農村僅為8.2%。
所有這些都表明,在我國尤其是農村地區,面臨著老年人長期照料的嚴峻挑戰,建立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娛樂、健康護理和精神慰籍在內的全方位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迫在眉睫。
4、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和精神需求需要引起全社會的嚴重關切
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之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能否改善顯得尤為重要。總體上,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是健康積極的,而且還在不斷改善中;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他們還有許多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重視。
調查表明,城鄉老年人感到自己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比例到2006年時仍高達73.6%,只比2000年下降1.2個百分點,並且單就農村來講,這個比例反有上升;目前,常感孤獨的老年人,在城市為18%,農村為30.9%;特別是不喜歡結交朋友的老年人比例五年來有所上升,城市從2000年的20.4%上升到2006年的23.0%,農村同期從26.8%升至29.8%;有過自殺念頭的老年人,在城市佔2.6%,農村為4.9%。
這說明老年人在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需要關懷、輔導的要求迫切,社會有義務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生活、積極參與社會、促進代際和諧。
總之,調查中反映出的老年人在相關自身養老問題上的種種擔憂,一方面表明了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形勢下,老年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給傳統養老模式帶來的沖擊還未完全適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在養老保障制度和為老服務體系建設上存在的嚴重滯後和明顯缺陷。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要不斷著力研究和解決的重點課題,也是我國老齡事業努力創新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四、發展城鄉老齡事業的政策性建議
1、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城鄉老年人基本生活權益的社會保障制度
我們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建設「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把廣大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問題擺到重要位置,當前要著力解決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養」和「醫」的問題,把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來。在此基礎上,再逐步發展和完善遺屬保險、護理保險、以房養老等新的保證措施,使城鄉老年人都能盡快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努力構建城鄉兼顧、全方位的社會為老服務體系
要在加強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和加強為老服務與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構建覆蓋城鄉全體老年人的為老社會服務網路,真正建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顧為依託、機構供養為補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要堅決貫徹十七大精神,「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行公共財政政策,加大政府對老齡事業特別是農村和邊遠地區老齡事業的投入,按照社會福利社會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加快城鄉老年院舍及專業護理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為老服務網點、文化娛樂場所、健身場所及路徑等設施的建設,為滿足老年人的多種服務需求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當前亟需要把「愛心護理工程」的建設擺上日程,盡快為眾多失能老人提供專業化的長期照料和護理服務。同時還要加強對各項為老服務內容的設計推行、服務過程的控制監督和服務結果的評估檢查等項管理,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大膽創新,實現服務質量的全員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保證老年人的多種服務需求都能得到有效的滿足。
3、全力推動邊遠落後地區和廣大農村老齡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農村,但農村的老年社會保障和為老服務卻處在一種相對缺失的狀態,一些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更是處於保障水平低下、服務幾近空白的狀態。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中央財政須加大對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老齡事業的投入,加大轉移支付的份額,增加資源分配的傾斜力度,把這些邊遠地區、貧困地區老年社會保障和服務設施建設的責任更多地擔負起來,特別是把農村老齡事業發展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點照顧和扶持,盡快縮小城鄉二元體製造成的巨大反差,逐步達到構建和諧社會所要求的城鄉協調、地區協調發展的目標。當前亟需結合農村社區建設的開展,把鄉鄉鎮鎮建有五保敬老院和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村委會建有老年活動室及為老服務站、基層普遍建立老年協會並開展志願互助服務活動提到關注民生的高度抓緊辦好,使農村老年人也能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文明成果。
4、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為老齡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
要結合老齡化發展趨勢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養老形勢和任務的變化,認真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戰略研究,在市場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從影響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推動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高度,深刻揭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把握機遇,科學地提出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國家戰略。要認真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老齡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種合法權益。當前要全力推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修訂與完善,同時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推進養老、醫療、福利、救助、社區服務等老年保障法規、政策的制訂、修訂與完善,全面認真地抓好貫徹落實,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寬松的法律政策環境。

2. 老年人生活中存在問題.(出行.飲食.用品.娛樂活動)列舉一些

1、老年人由於不需要上班了,可以將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休閑,但是城市能夠提供給老年人活動的場所、項目稀缺。歌廳、網吧等城市中的文化場所基本是針對年輕人而設計的,一些小區雖然有老年活動中心,但設施簡陋、項目稀缺,最多提供一些棋牌道具供老年人活動。

2、老人在出行方面不如年輕人方便,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風險增大。例如行人過馬路的時間不夠,才半分鍾,老人過馬路的時候,還沒走到路對面,交通信號燈就變了。

3、老人身體不如年輕人,服葯是家常便飯。《法制日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老人對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退,所以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是青年人的2到3倍。

4、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口數量依然較多。

5、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嚴重不足,農村老年人精神孤獨問題尤為突出,空巢老年人(老年夫婦戶、獨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為51.3%,其中農村為51.7%。

(2)老年人娛樂活動調查統計擴展閱讀

重視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少老年人,缺少陪伴,生活難自理,就醫不方便,精神世界匱乏,可謂「空巢」又「空心」。但長期以來,老年人期盼幸福晚年生活期待分享更多發展成果的願望並沒有得到重視。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喜劇表演藝術家嚴順開先生有一部小品叫《假話真情》,看後令人動容:一位獨居老人的三個兒女工作忙很少回家,老人在生日當天,假裝生病把兒女們「騙」了回來。

在外打拚的子女也應盡量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畢竟兒孫繞膝、闔家團圓的心靈慰藉是任何機構或葯品都無法替代的。

3. 適合老年人的娛樂活動有哪些 詳細�0�3

老年人娛樂活動一 ——音樂:一曲節奏明快、悅耳動聽的樂曲,會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 你樂而忘憂;此時,體內的神經體液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從而達到調和內外、協調氣血通行 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壯、高昂激越的樂曲,可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滿懷,產生積極向上的力 量。老年人應該選擇那些健康、高雅、曲調優美、節奏輕快舒緩的音樂,達到消乏、怡情、 養性的目的。 老年人娛樂活動二——書畫:有人把練書法、繪畫比作「不練氣功的氣功鍛煉」。首先,書 法講究意念,練習時必須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與氣功的呼吸鍛煉和意守有異 曲同工之妙;其次,書法、繪畫都講究姿勢,要求頭端正、肩平齊、胸張背直、提肘懸腕, 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這與氣功修練的姿勢極為接近。 老年人娛樂活動三——釣魚:適合垂釣的地方多在郊外,經常到郊外去走走,本身就是一種 鍛煉;其次,水邊河畔,空氣異常清新,負離子含量高,讓人感到悠然自得,心曠神怡,有 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能起到鎮靜、降壓、減輕疲勞的作用。垂釣可達到內無思慮之患,外 無體疲之憂的最佳養生境界。 老年人娛樂活動四——養花:養花不僅可以供人欣賞、美化環境、令人賞心悅目,而且花的 香氣還能起到滅菌、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鮮花釋放的芳香,通過人的嗅覺神經傳入大腦 後,令人氣順意暢、血脈調和、怡然自得,產生快樂感覺。 老年人娛樂活動五——跳舞:實驗研究表明,即使交誼舞中的慢步舞,其能量消耗也為人處 於安靜狀態下的3-4 倍;其次,跳舞時,舞蹈者要與音樂協調,必須全神貫注,集中於音樂、 舞步中,加之輕松愉快的音樂伴奏和迷人燈光的襯托,既是一種美的享受,更能讓人陶醉其中。 老年人娛樂活動六——旅遊:老人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多活動活動筋骨,對身體健 康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一定要注意防曬,體質差的老年朋友最好選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出 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旅遊可以使人飽覽大自然的奇異風光和歷史、文化、習俗等人 文景觀,讓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時,置身在自然風景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讓身心 一次短暫的流浪,更能讓人獲得放鬆。

4. 適合老年人的娛樂活動有哪些 詳細

日常活動的主要內容:

乒乓球、羽毛球、檯球、舞蹈、打太極等

1、乒乓球

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的體育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及新興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桿、拍柄及拍框與拍桿的接頭構成。一支球拍的長度不超過680毫米,其中球拍柄與球拍桿長度不超過41厘米,拍框長度為28厘米,寬為23厘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球拍的發展向著重量更輕、拍框更硬、拍桿彈性更好的方向發展。

3、檯球

檯球是一項在國際上廣泛流行的高雅室內體育運動,是一種用球桿在台上擊球、依靠計算得分確定比賽勝負的室內娛樂體育項目。檯球也叫撞球(粵港澳的叫法)、撞球(台灣的叫法)。最初檯球是用木料製成的,之後出現了象牙製造的。

4、舞蹈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5、打太極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易經系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參考鏈接:太極 網路乒乓球 網路羽毛球 網路檯球 網路

5. 求休閑娛樂方式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範文!

一、中小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改變了人們的娛樂休閑觀念

我們查詢了綿陽市近年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獲取了寶貴的資料,為調查打下了基礎。調查事實如下:

(一)綿陽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

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人均達到8543元,比2007年增長5.1%,剔除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因素,增長1.6%。

(二)城鎮居民消費小幅增長,消費結構變化

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5000多元,比2007年增長3.2%,消費結構變化。

食品消費增幅較大,人均食品消費2032元,比上年增長5%。人均衣著支出511元,比上年增長3%。人均購買家庭設備及服務消費449元,較上年增長0.8%。醫療保健消費平穩,人均醫療保健支出323元,較上年增長0.6%,醫療保健支出連年猛增的勢頭得到抑制。

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改變了人們的娛樂休閑觀念。人們的娛樂休閑方式從單一到多姿多彩。各種高新科技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娛樂休閑方式。

二、關於綿陽市涪城區城鎮居民娛樂休閑方式的調查

按年齡層次,在調查活動中我們分別調查了青年,中年,老年人三大人群的娛樂休閑方式。

(一)青年人之娛樂休閑方式

對青年人的娛樂休閑方式調查得知:以往「粗茶淡飯」,「勤儉節約」等美德觀念已逐漸淡化。許多青年人注重,「吃要有營養,穿要講樣式,玩要講多樣,用要講高檔」。而泡網吧,KTV,逛商場,吃快餐等提前消費,在當今社會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負擔。在調查中,我們反饋到的信息是:認為『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佔42.6%,認為『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佔21.3%,認為助長好逸惡勞的佔7。2%,回答說不清的佔5.1%。這表明當今相當多的青年的娛樂方式和消費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有42.6%的人嚮往「四講」的生活方式。但對「四講」的生活方式持懷疑和否定態度的人數高達52.4%。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青年人的娛樂休閑方式主要包括:上網,閱讀,KTV,逛街,公園,看電影,而品嘗美食亦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

(二)中年之娛樂休閑方式

中年人如今在社會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他們日夜操勞,辛勤工作。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上有年過半百的父母,可謂是最辛勞亦是壓力最大的人群。

這一人群的娛樂休閑方式也正悄悄發生著變化。大體情況如下:在十年前,大約80%的人,娛樂休閑方式,只是去公園,看電影,僅僅只有簡單的物質享受,總體表現為消費水平較低,娛樂休閑方式單一,每月500-800元收入。消費目的也是簡單的朋友聚會,家人團聚。而有10%的人,消費水平就更低,娛樂方式更單一。另外10%左右的人的消費水平已達到1000-1500元,娛樂休閑方式多樣化,健身房,美容館是他們的必去場所。而在十年後的今天,同樣是這些人,他們的收入已提高到2500元左右。80%的人消費水平已達到2000-2500元每月。娛樂方式也是各種各樣:上網,逛商場,看電影,逛公園,去美容院,健身房,茶館。而10%的人消費水平已經達到了3000-3500元每月,他們的消費開銷已包括外出旅遊,買車養房了。而不能忽略的問題是仍然有10%的人處於低收入低消費,根本沒有娛樂方式或是娛樂方式單一的狀態。這也是未來我們國家,整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綜合上述,這些數據反應了綿陽市城鎮居民的娛樂休閑方式,其中主要是:上網,逛商場,看電影,逛公園,去美容院,健身房,茶館,旅遊,買車。

值得肯定的是,人民的娛樂休閑方式日益豐富,生活質量水平也日益提高。

(三)老年人之休閑娛樂方式

調查中我們發現,老人的休閑娛樂方式主要有:逛公園,讀書,看報,打麻將,去老年活動中心等。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有80%的老人會外出旅遊,其中20%的是每月均去一次,40%是三個月一次,40%是每年一次。而另外的20%的老人會因為身體不方便或是家庭其他原因,不外出旅行。老年人對現在的生活方式90%覺得很滿意,10%覺得有待改進。這些數字都是喜人的。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老人們在20甚至30年前幾乎都回答根本沒有時間娛樂,沒有娛樂休閑方式。他們都說,那時的他們如同牛,只知道幹活,工作,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情。而如今,他們都很悠閑,有自己的娛樂休閑方式,跳跳舞,散散步,活動活動筋骨,偶爾外出旅遊,這生活是真的很好啊。

綜上所述,綿陽市老人的娛樂休閑方式雖然是很簡單的,但卻使他們感到很滿足,很幸福。

三、關於綿陽市城鎮居民娛樂休閑方式存在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就總的趨勢來說,中小城鎮居民的娛樂休閑方式日趨豐富,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改善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和弊端,主要表現在盲目消費和超前消費。主要表現在青年人群中,給家庭帶來了過重的負擔,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視的。對於青年人,首先應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關,懂得怎樣消費,怎樣面對這個豐富的物質世界。從儉朴的生活中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對於中,老年人群我們則應該豐富他們的娛樂休閑方式,完善娛樂設施。以社區為單位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完滿人們的生活

黃金假日,朋友聚會、家庭出遊都是消費者選擇放鬆身心的娛樂方式。根據100度享樂網調查數據顯示,迪廳以其強勁的動感音樂及可以自由舞動的快感,贏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以其28.4%的選擇比例榮登娛樂場所榜首,緊隨其後的是酒吧和歌廳。國慶期間,由於長假的原因,年輕人更傾向於徹夜狂歡,釋放壓力,但100享樂網生活消費顧問提醒年輕消費者,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適當的放鬆有助於恢復體能,但過度的狂歡容易導致睡眠不足,體制下降,抵抗力缺乏等亞健康狀態,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及節後正常工作,請大家注意休息。

娛樂場所消費費用較高,但由於經濟危機、失業等社會影響,消費者對於娛樂的花銷更為理性,偏向於物有所值的花費項目。100度享樂網調查數據顯示,國慶八天長假,六成消費者在娛樂方面的費用支出,可接受的范圍在1000元以下。

暑期促銷的喧囂方才停歇,「十一」國慶黃金周消費熱潮已蓄勢待發。「假日經濟」已成為商家與消費者集中交易的時期,其消費力度呈「井噴」現象。2009年中國國慶消費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消費習慣,人們在外出旅遊、探親訪友、聚會用餐等傳統項目外,逐漸將注意力轉向服飾、美容、電子產品及大宗商品購買等方面。同時由於旅遊市場的火熱帶動了日常消費品的購買慾望。

此次國慶也呈現出雙節消費疊加的現象,作為中國人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前將會引爆日用消費熱潮,超市、商場、餐飲企業將因此受惠。 隨後在國慶長假期間,由旅遊、娛樂市場的帶動,日用消費品市場將持續形成購銷兩旺局面。100度享樂網生活消費顧問提醒廣大消費者,國慶假期中,無論是購物、旅遊還是休閑娛樂,都離不開消費者的謹慎選擇和理智規劃,在選擇各項服務產品中,要謹防假冒偽劣產品,遇到糾紛需以合法途徑解決,同時,在歡度節日時,也要合理安排好娛樂時間,保持充足睡眠,注意飲食衛生,輕松愉悅的享受節日里的美好時光。

6. 急求 關於現代老年人娛樂活動的報告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老年人渴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老年文化建設,是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關繫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問題。採取有力舉措,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文化產品與服務勢在必行。老年文化建設要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充分認識老年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大意義;二要進行長遠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三要大力培育和發展老年文化市場;四要辦好老年教育;五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活動;六要加大老年文化建設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超過1.4億,隨著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即將進入老年,預計到2015年我國老年人總數將突破2億人。老年人渴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著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採取有力舉措,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文化產品與服務勢在必行。加強老年文化建設,對加快我國的小康社會建設步伐、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老年人的文化活動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年人發揮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重要內容。大力開發與發展老年文化產業對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都有積極的作用。本報告目的在於如何利用企業資源來為老年文化活動市場服務。
前言
我國1.4億多老年人是一個很大的文化消費群體。 老年群體是處於特殊地位的社會群體。他們由於社會角色的變化,離開了熟悉的社會組織和環境,難免產生失落感和對個人價值的困惑;衰老、疾病的增多,親友的離世,難免產生生死觀、價值觀和生存觀的誤區;退休後經濟地位和差距與後輩拉大,難免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等等。因此,應組織老年人參與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努力使他們與時俱進,豐富文化精神生活,拓寬生命價值,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老年文化建設的基本保證是組織建設。老年文體組織是開展老年文化活動的支柱。要熱情關心和支持老年文體組織的建設,加強對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的指導和管理,依託區域老年活動中心和文化館培育一批老年文化、體育骨幹隊伍,帶動基層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老年文化建設的落腳點是鮮活具體的活動。要積極引導廣大老年人選擇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根據老年人的興趣,組織開展歌舞、棋牌、栽花、養草、喂魚、養鳥、篆刻、根雕、集郵、收藏、書法、繪畫、寫作等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要整合老年文化資源,健全制度和組織,實現資源共享。要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發揮文化教育、知識、娛樂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的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社區基層要組織大型老年文化體育活動,活躍廣場文化和群眾文化。同時,在城市,各地要把文藝調演與文化藝術節有機地結合,以社區為單位舉辦多種形成的老年文化活動;在農村,要將文藝調演與重陽節相結合,帶動老年人的文化、旅遊、體育、健身等活動,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實。全國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本地區的老年業余文化藝術團體,以便於經常性地開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
我國在老年文化建設方面的開發空間還很大,尤其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這方面完全可以從市場產業化的角度來思考和運作,有很多雙贏互利的機會。如在老年旅遊方面,根據對中國旅行社、中國國際旅行社、星光旅行社調查,他們一致認為參加旅遊觀光的老年人一年比一年多。再如老年文化娛樂方面,參加各種文體活動的老年人數量相當多,如舞蹈、歌詠、棋牌、戲曲、書畫、模特兒、花鳥、垂釣、攝影等,參與的老年人與日俱增。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滿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促進了老齡產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很顯然,培育和發展老年文化市場與產業,無論對老年人或社會,都是一個雙贏互利的良性關系。就是說,目前老年文化市場和產業存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既利於社會,又利於老年人,尤其是有利於經濟的繁榮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老年文化產業對老年人的作用
1、老年文化活動對老年人記憶力有促進作用
老年人記憶力容易老化,多參加社會團體活動對老年人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曾經有一份對1000位老年人的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年紀衰老產生的孤獨感與自卑感易讓老年人產生抑鬱情緒,會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力與記憶力。積極參加社會老年文化活動,會增加老年人交際活動機會,消除孤獨感。更會促進思維的活躍,反應的敏捷,增強記憶力。而且對預防老年痴呆有益,保持社會活動、避免與社會脫離是維持老年人認知能力長期不衰的重要因素。豐富多彩的環境和良性刺激能增加大腦的毛細血管形成,促進神經突觸的發生。調查中顯示,文化層次高,幹部人群,經濟狀況良好的老年人群參加文化活動後明顯優於其他人群。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他們看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寫字、繪畫、養花、養鳥、打撲克、玩麻將、唱戲、拉琴等等,活動的內容很廣泛。
2、尋找伴侶:老年文化活動的新功用
隨著觀念的日益開放,大多數婚介公司一對一的介紹方式,已經不太被老年人接受,空餘時間寬泛的老年人,更希望通過旅遊等文化活動,在眾人當中尋找心中的「那一位 」。 針對這一現象,不少老年文化活動的主辦者,也投其所好,積極設計文化活動項目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據某老年文化發展中心人士介紹,他們在今年的大型活動策劃中,就考慮到老人們的這種尋偶需求,在他們即將組織的一系列老年文化活動中,都將文化活動與尋偶相結合,為單身老人提供更多相互結識、交流的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年人的觀念日趨開放,手頭也越來越寬裕,通過有目的旅遊活動擇偶選伴的方式將成為不少單身老人的時尚選擇。
3、開展老年文化活動,有助於「健康老齡化」的實現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齡化」的奮斗目標,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使老年人延緩衰老,提高其健康壽命和壽命質量, 老年人心理健康標准: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堅強、心理協調、反應適度、關系融洽。總而言之,可歸納為:無精神障礙;性格健全;情緒穩定,能應對緊張壓力;適應環境,能參與社會活動;人際關系和諧,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過著高質量的生活。老年文化活動使老年人身心得到愉悅,還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減少孤獨、空虛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種健腦、健身的手段,有人稱之為「文化保健」。通過「文化保健」身體得到調節,心理上得到平衡,對實現「健康老齡化」大有裨益。
4、開展老年文化活動,有利於發揮老年人潛能
老年人退休自各個單位、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其中蘊含著很多藝術人才,有的人退休於學校,有的退休於文化部門,有的退休於文藝專業團體,有的青年時期曾經是所在單位的文藝骨幹,有的自幼就愛好文化藝術。在開展老年人娛樂活動的時候,應注意發現這些人,挖掘這些人,把他們吸納到老年人的文化活動中來,發揮更多的作用。有些文藝愛好者也對老年文化活動感興趣。
5、開展老年文化活動,有利於提高老年人閑暇生活的質量
老年人大多過著「休息型」、「寄託型」的生活。老年人的休閑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日趨完善,老年人必須對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豐富多採的老年文化來充實老年人的生活,才能使大家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增強體質,完善人格,才能使大家的晚年生活更放異彩。
二、北京地區 老年文化市場現狀
1、北京老年人文化需求
北京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老年人中也不乏文藝人才,更有許多老藝術家退休後回到社區,帶領社區老年人唱歌、跳舞,成為社區老年文化活動的組織者。近幾年不斷興起的「老年文化活動」, 給老年人一個展示自己才藝的舞台。許多老年合唱團,舞蹈團紛紛興起還有銀發茶社。而北京市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三個特徵:
第一、閑暇性。閑暇性是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現為較多個人獨立活動和以家庭與社會生活為主的需要。前述調查資料表明,無論是老年人的共同需要還是分城市和遠郊縣老年人的需要,名列前茅的多是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活動,比如,看電視、看書報、聽廣播、散步、養花草小動物、做手工等。另外如逛公園、跳舞、旅遊等活動也都是在社區周圍進行的。
第二、參與程度較低。參與程度低是指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熱情和很少參與活動。據調查數據,老年人對小區或居(村)委會組織的活動從不參加的占,偶爾參加的,幾乎次次參加的。對於組織外的娛樂活動,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低,從不參加的占,偶爾參加的占,幾乎次次參加的占。
第三、差異性。差異性是老年人口群體的基本特徵之一。在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進行調查和研究過程中,同樣可以感受到老年人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差異性。北京市老年人有城區和遠郊縣之別。調查資料顯示,城區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種類較多,知識性較強,而遠郊縣種類較少,以娛樂性為主。
北京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顯性需求不足。調查資料顯示,顯性需求是指直接表現出的需求。這表現在影響老年人生活的多種因素按重要的排序中,娛樂活動排在第8位,在健康與醫療、經濟、居住、飲食、心情、照料、出行等之後。 但從北京市老年人基本需求看,無論是經濟狀況好的還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對精神文化需求均是較低的。在調查中,當問及老年人"為什麼沒有參加這些娛樂活動"時,除了組織和設施等外的問題外,有的老年人回答"沒有興趣",有的老年人回答"沒有時間",還有的老年人提出種種不能參加理由,缺乏參加的強烈願望。
第二、組織不力。影響老年人人參加娛樂活動的另一個原因是組織不力。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竟多達的老年人認為"沒有組織過"。其中,城區老年人為,遠郊區為74.%,遠郊縣為。
第三、設施不足。影響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又一個原因缺少設施。的老年人提出這個問題。城區老年人對這個問題是認同感低一些,僅有;遠郊縣高一些,。看來,解決農村地區的設施問題是一個工作重點。調查中出現了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度很低,另一方面又對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狀況表示不滿。據調查,的老年人很不滿意和不太滿意, 的老年人無所謂(一般)。這說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想像中的那些內容,有許多內容我們還沒有涉及到,對於我們提供和涉及的內容,老年人同樣表示了不滿意,需要特別加以關注。
2、北京市社區老年群團的現狀
本次調查的調查對象為社區老年群團,不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的老年群團。社區老年人群團是指主要由社區老年人自願組織參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娛樂的民間群眾團體。本文將老年群團分為老年人協會和老年人團隊分別考察。因為社區老年群團的主體和龍頭是老年人協會,在調查設計中重點突出了老年人協會的內容。除老年人協會,我們依據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不同,把老年群團劃分為拳操氣功、球類器械、秧歌舞蹈、說唱器樂、棋牌麻將、老年學校、讀書閱報、手工製作、書畫篆刻等九類老年人(活動)團隊。
目前北京市居委會2406個,常住人口1271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188萬人,占總人口的。全市共有社區老年人協會4929個,老年人團隊17778個。文化團隊數量多,城鄉分布有較大差異,組織場地比較有保障,經費緊張;全市6377個城鄉社區共有老年人團隊17778個,平均每個社區有老年人團隊2.8個。其中,東、西、崇、宣4個老城區平均每個居委會有老年人團隊5.4個,其中東城區最多,達到6.5個;朝、豐、石、海4個近郊區平均每個居村委會建有老年人團隊4.7個,其中,朝陽區最多,為5.2個;遠郊10個區縣平均每個居村委會有老年人團隊1.8個,其中,門頭溝區最多為2.6個,延慶縣最少為0.2個。
文化團隊形式較多,以健身娛樂為主要活動形式。按拳操氣功、球類器械、秧歌舞蹈、說唱器樂、棋牌麻將、老年學校、讀書閱報、手工製作、書畫篆刻等九類團隊文化活動內容派次,秧歌舞蹈、棋牌麻將和老年學校是老年人團隊數量居前三位。其中,老年秧歌舞蹈隊有3711個,占老年人團隊總數的21%,平均每個社區有0.6個;棋牌麻將隊有2802個,占老年人團隊總數的16%,平均每個社區有0.4個;老年學校有2750個,占老年人團隊總數的15%,平均每個社區均有0.4個。而老年人團隊的經費少,主要是由會員自籌。43%的老年群團沒有辦公和活動經費,32%的老年群團年經費在500元以下,25%的老年群團年經費在500元以上,老年人團隊的年平均活動經費為268元。
文化團隊的建立較為規范,規章制度較為齊全;這些社區文化團隊有自身嚴格的選舉制度,組織紀律,有口頭約定或成文的會員章程、活動條例、制度等。團隊負責人主要由群眾選舉產生,體現了老年老年人團隊的自治性、群眾性。
文化團隊規模適中,活動開展經常;從會員人數看,64%的老年人團隊的會員人數在11-50人,10人以下的佔22%,50人以上的佔14%,老年人團隊的會員數約占老年總人口的20%。興趣愛好類的老年人團隊會員人數多在10人以下,超過50人以上的主要是組織性較強的老年群團。從活動頻次看,老年人團隊均能較經常開展活動。每天都能開展活動的老年人團隊為41%,每周都能組織開展活動的累計為74%,每月都能組織開展活動的累計為91 %,只有9%的老年人團隊在每年的重大活動和節假日期間開展活動。
文化團隊組織活動內容不豐富,老年人參與率不高。從活動內容看,娛樂健身類的團隊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而教育知識類的僅佔三分之一,這與當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長的需求有相當大的差距,社區老年群團的活動的內容和檔次急需提升,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加,才能獲得更廣泛的社會支持。秧歌舞蹈,棋派牌麻將,是老年人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

三、老年文化產業的發展途徑
1996年12月,北京率先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將文化建設理論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2000年秋,以第一屆大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研討會為契機,在全國各個城市逐步發展文化產業,促進了文化事業改制為兩部分,形成城市文化事業和城市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繁榮態勢。文化產業是為滿足社會和人們文化消費需求的一種產業,是以市場機制運作的方式來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的產業。北京市朝陽區作為首都快速發展的經濟大區,有著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基礎,現已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聚集地。把北京打造成中國「文化產業之都」的呼聲日益強烈,藍圖也已經繪就:東城區文化產業園區、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國影視生產基地、三辰卡通動漫網游產業基地等八大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正在雄心勃勃的規劃中。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已達960多億元人民幣,佔北京市GDP的14%以上。而北京老年文化建設繁榮,老年文化產業發展以下途徑:
1、以國家政策為依託,突出自身優勢資源,根據老年人特點設計經營自身老年文化產品;
2、以特色旅遊與老年文化相結合;
3、引進市場機制,按照產業生產模式來運營,信息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創造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項目;
4、整合自身資源,注重對老年群體的人文關懷,借簽國外老年文化產業運作模式,結合實際情況,將老年文化產業做為產品來經營(西方社會德國在這方面最先進);
5、盡力獲得國家本身老年文化產業扶持

四、國家對老年文化產業扶持
1、國家稅收政策
自工商注冊登記起,將免徵3年企業所得稅;試點文化集團的核心企業對其成員企業100%投資控股的,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准後可合並交納企業所得稅。非營利性的老年文化服務機構,報北京稅務機關批准後,可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福利性、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和老年文化服務機構的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准予全額在稅前扣除。
2、國家財政與政策扶持
(1)申請國家文化產業師范基地
(2)申報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北京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為5億元)
(3)關注政府采購招標文化項目(由文化部定期發布采購信息財政局采購處采辦)
(4)老年文化產業屬於導向性文化產業即國家扶持文化產業
五、我們做老年產業如何運營
北京地區老年文化產業經營主要依存老年社團組織來運作,大部分屬於民間公益組織。而我們公司與中國老年大學有著積極而密切的合作關系。2005年底,中國的老年大學(學校)已發展到2.6萬多所,在校學員230多萬人, 外圍學員300多人。我們以現有的資源如何經營這一文化產業:
1、項目定位:公益性老年休閑文化產業與市場相結合。
2、產業布局: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特點,提出「文化養老」主題,吸引更多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運用網路手段建立自家生產自家經營的老年文化產品超市。隨著老年文化活動的經驗累計及拓展,公司品牌效應營造,老年文化活動完全可以面向社會。
3、盈利模式:文化活動贊助費;文化活動整合成產品資源出售;文化活動與旅遊企業掛鉤,宣傳盈利;文化活動與老年文化禮品企業掛鉤,宣傳盈利;文化活動作為產品授權給加盟商。
4、融資渠道:根據老年產業特點, 利用CRM系統中產品企業信息資源制定有效融資計劃,來收集社會資金;利用CRM系統中國家政策信息資源,獲得國家財政扶持;以存量換增量,以資源換技術,以市場換項目,拓寬融資渠道。
5、項目實施路徑:首先在全國老年大學向老年學員徵集文化活動創意;將符合實際的老年文化活動創意編製成老年文化活動信息資源庫(由老年學員投票選舉按照一定名次排列)錄入CRM(先前在老年大學已經建立並推廣)系統產品信息庫——從文化活動信息資源庫選取某項文化活動,組織學員報名;——根據CRM系統中錄入的老年學員身體狀況及特長愛好信息來選擇符合條件的文化活動學員;——將該項文化活動籌劃准備,具體實施過程紀錄在系統信息庫中;——總結經驗,將該文化活動製成公司產品資源。在老年大學范圍內交流、發行。推動老年文化活動的進展,同時對於相關產品開發起到先導作用。
六、結論
據悉,未來五年,國家要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綜合性老年活動中心,在縣(市、區)建立老年文化活動中心,鄉(鎮)、街道設立老年活動站(點),基層村居開設老年活動室。各地原有和新建的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場所要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園、園林、旅遊景點等公共休閑服務場所也要積極向老年人開放。並且鼓勵發展城鄉老年群眾文藝活動組織,鼓勵開展經常多樣、健康向上的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未來的老年人要有學有樂,過上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年文化的建設,一要走民間與政府相結合的道路,二要走為社區服務的道路;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多方支持,也要積極拓展活動平台,把老年文化建設深入到每一個角落。 而北京地區老年人無論文化層次還是生活水準都比其他地區高一些,因此老年文化活動開展也比其他地區繁榮。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 《中國老年報》2006-2-27
(2)《文化興趣活動與老年人記憶關系的調查》唐賢祥 現代康復1999年第9期第3卷論著
(3)《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問題》北京老齡問題研究中心
(4)《北京老年社團文化》北京老齡問題研究中心
(5)《國家出台稅收優惠政策扶持文化產業發展》中國老年報
(6)北京文化產業信息 2006—2007 老年文摘
(7)德國文化養老 歐洲資訊網

7. 國內老年人社交娛樂市場規模如何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老年社交娛樂市場總規模為3240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8820億元。老年人口增長和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提高的情況下,老年人對娛樂方面的需求也在提高,娛樂方式從基本的照料,更注重社交娛樂帶來的身心快樂。相關老年娛樂產品也因此得到了推動,出現了增長。


8. 老年人喜歡的娛樂通常有哪些

老年人喜歡的娛樂活動有很多,根據他們的性格一般會有所不同。喜歡安靜的老年人會選擇 :書法、繪畫、養花、養魚、釣魚、下棋 等等活動。喜歡熱鬧的老年人會選擇:唱歌、唱戲 等等活動。喜歡運動的老年人就會選擇:跳舞、太極拳、模特 等等。現在有了老年大學,還可以學習電腦、手機上網等等。老年人的娛樂活動非常豐富。

9. 適合老年人的娛樂活動有哪些

老年人娛樂活動一
——音樂:一曲節奏明快、悅耳動聽的樂曲,會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
你樂而忘憂;此時,體內的神經體液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從而達到調和內外、協調氣血通行
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壯、高昂激越的樂曲,可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滿懷,產生積極向上的力
量。老年人應該選擇那些健康、高雅、曲調優美、節奏輕快舒緩的音樂,達到消乏、怡情、
養性的目的。
老年人娛樂活動二——書畫:有人把練書法、繪畫比作「不練氣功的氣功鍛煉」。首先,書
法講究意念,練習時必須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與氣功的呼吸鍛煉和意守有異
曲同工之妙;其次,書法、繪畫都講究姿勢,要求頭端正、肩平齊、胸張背直、提肘懸腕,
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這與氣功修練的姿勢極為接近。
老年人娛樂活動三——釣魚:適合垂釣的地方多在郊外,經常到郊外去走走,本身就是一種
鍛煉;其次,水邊河畔,空氣異常清新,負離子含量高,讓人感到悠然自得,心曠神怡,有
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能起到鎮靜、降壓、減輕疲勞的作用。垂釣可達到內無思慮之患,外
無體疲之憂的最佳養生境界。
老年人娛樂活動四——養花:養花不僅可以供人欣賞、美化環境、令人賞心悅目,而且花的
香氣還能起到滅菌、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鮮花釋放的芳香,通過人的嗅覺神經傳入大腦
後,令人氣順意暢、血脈調和、怡然自得,產生快樂感覺。
老年人娛樂活動五——跳舞:實驗研究表明,即使交誼舞中的慢步舞,其能量消耗也為人處
於安靜狀態下的3-4
倍;其次,跳舞時,舞蹈者要與音樂協調,必須全神貫注,集中於音樂、
舞步中,加之輕松愉快的音樂伴奏和迷人燈光的襯托,既是一種美的享受,更能讓人陶醉其中。
老年人娛樂活動六——旅遊:老人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多活動活動筋骨,對身體健
康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一定要注意防曬,體質差的老年朋友最好選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出
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旅遊可以使人飽覽大自然的奇異風光和歷史、文化、習俗等人
文景觀,讓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時,置身在自然風景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讓身心
一次短暫的流浪,更能讓人獲得放鬆。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娛樂活動調查統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生之犢電影粵語在線觀看 瀏覽:155
羅莎卡拉喬洛電影作品有哪些 瀏覽:225
長春教師退休工資 瀏覽:437
廣西農村養老80歲領多少錢 瀏覽:850
長壽街道工商監管所地址在哪裡 瀏覽:971
養生會所怎麼找精準客戶 瀏覽:674
至矢不渝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64
老人舌苔紅無舌苔用什麼土方 瀏覽:617
蘇州基本養老金能領多少錢 瀏覽:473
重慶養老保險領取 瀏覽:170
涪陵徵兵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840
日月星養老院徐匯 瀏覽:337
韓國馬東錫電影全集 瀏覽:48
天津南開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182
電影 沐風 瀏覽:703
主角是一個小男孩離家出走 瀏覽:966
2014年南昌退休金 瀏覽:357
孝敬父母梳頭心得體會 瀏覽:733
韓國李采覃主 瀏覽:827
2018年關於退休工資的文件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