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虎皮鸚鵡可以活幾年
虎皮鸚鵡壽命大概7-10年,有的甚至能活20年,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虎皮鸚鵡活了29年。通常飼養的要比野生的壽命更長,因為環境適宜,外在因素少。虎皮鸚鵡飼養期間要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經常打掃衛生、清理排泄物,避免滋生細菌。
虎皮鸚鵡可以活幾年
虎皮鸚鵡平均壽命是7年,飼養得當的少數鸚鵡可以活到10年。虎皮鸚鵡4個月大就視為成年,可以開始繁殖,理論上成年母鳥每三個月可繁殖一次,繁殖年限3~4年,但每繁殖一次會大量消耗親鳥體力,繁殖頻繁的親鳥會壽命縮短。
影響虎皮鸚鵡壽命的因素
1、環境元素的改變容易影響到虎皮鸚鵡的壽命,比如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容易讓虎皮鸚鵡發生意外,所以野外生存的虎皮鸚鵡的存活率是不高的。
2、體型大的一般壽命較長,體型小的壽命較短。
3、如果是家養的虎皮鸚鵡,提供干凈的環境,按時按量的提供水和食物,在主人的細心照顧下,其壽命會延長。
虎皮鸚鵡怎樣喂養讓其活得久
1、在飼養虎皮鸚鵡時,保證環境的乾燥舒適即可延長它的壽命。
2、飼養者需每天清理鳥籠,以及鳥糞、羽毛等雜物,避免滋生細菌從而導致虎皮鸚鵡生病。
3、以鳥飼料為主食,並搭配稻米、小米、玉米等穀物,每周還可餵食2~3次的蘋果、胡蘿卜等蔬果給它補充營養,來促進它的生長發育。
4、虎皮鸚鵡能承受的氣溫在16~30℃之間,室溫太冷或太熱對它來說都有一定風險,冬季需要加強保暖,夏季則要通風降溫。
虎皮鸚鵡的老幼分辨
1.幼鳥的額頭上分布有大量的斑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卻,直至成年時全部褪完。頭部會有一塊純色區域(綠色系和黃色系的為黃色,藍、白、灰為白色);老鳥該區域的羽毛雜亂。
2.幼年期的鳥眼睛為全黑,看上去十分可愛;成年後會逐漸出現白仁眼(出現白眼珠)。
3.幼鳥的喙為蠟黃色,並在尖端有黑色(大部分鳥),成年後逐漸變為灰褐色,不過派特類嘴殼終生橘紅;剛成年的鳥也許仍是蠟黃色,但成年過後一段時間就會變色,有些則一旦成年就變色。
3.幼鳥的腳及其稚嫩,一般為粉紅色,剛成年的顏色變化不大,但一段時間後變化相當明顯,腳爪變得粗糙,也不會像幼鳥那樣肉肉的,顏色變成類似藍墨色。(誤區:並不是所有的公鳥都會變成這種顏色,有的是灰色。)
4.幼鳥眼睛明亮;老鳥眼睛邊會有眼袋。
5.幼鳥羽毛整齊;老鳥羽毛蓬鬆、肥胖。
6.幼鳥活潑淘氣;老鳥動作緩慢。
形態特徵
虎皮鸚鵡體長10-20厘米,翼展平均20厘米。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布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虎皮鸚鵡頭羽和背羽一般呈黃色且有黑色條紋,毛色和條紋猶如虎皮一般,所以稱為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屬於鸚鵡科中的小型品種,其羽毛顏色光艷,性情活潑且叫聲清脆、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鳥友最喜歡的鳥種之一。頭部呈圓,喙部有鉤曲,喙上方有蠟膜(多數虎皮鸚鵡的性別可通過蠟膜顏色來分辨)。
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面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成鳥頭頂較圓平,嘴殼甚強大,上嘴殼基部為蠟膜覆蓋,上嘴殼彎曲如鉤狀;體羽色彩艷麗多變,常見色有黃、綠、藍、白、藍綠、淺黃等色,因頭、頸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橫紋,而得名虎皮鸚鵡。足趾為對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後,適宜在枝頭攀緣。更適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長,中央尾羽延長如箭。成鳥雌雄區別在於蠟膜的色彩,雄性蠟膜呈青藍色,雌鳥蠟膜為肉褐色。成鳥蠟膜及嘴殼基部較為枯燥,無光澤。足趾淺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