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幼兒應學會哪些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應學會順利地進行盥洗、入廁、進餐、午睡。
要學會自己獨立地上廁所,不要家人的陪伴。
2.進餐的時候要會自己吃飯,而不是家長地餵食。
3.明白飯前便後要洗手,時刻數理健康的意識。
4.明白勞累要休息的道理,學會每天中午午睡,有益於孩童成長。
拓展資料:
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1.增強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首先,通過正面教育樹立幼兒正確的自理意識。小班幼兒的自理意識並不是很強,在這個階段他們還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的做,其主動性較為薄弱。對此,教師應及早給小班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激發幼兒自理能力的興趣。由於幼兒的主動性不強,所以幼兒對主動做事的意願也就比較薄弱。此時,教師可以舉行一些類似自理能力大賽的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游戲、比賽是幼兒較喜歡的方式,在游戲中學習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運用這種比賽的形式更容易讓幼兒積極的參與其中,在比賽中鍛煉其自理能力。
2.教給小班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第一,教師與家長可採用正面示範的方法。其次小班時期,幼兒的模仿力很強,教師一定要給予幼兒正確、積極的示範,在老師給出示範之後,他們會跟著老師去做,在模仿中學習。
第二,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可以將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寓於游戲之中或者兒歌之中。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簡短通俗的兒歌是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的。例如:在每次洗手時都讓幼兒邊洗手邊念兒歌,通過兒歌的學習,孩子們在洗手時都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第三,在區域活動中練習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便於幼兒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師可以在區角中為幼兒准備相關的材料,提供給幼兒練習。在練習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耐心等等。
3.為小班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家長在家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調動幼兒做事的興趣。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還包括家庭每位成員之間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