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壽古鎮的探險地獄寫作文
長壽古鎮曾是菩提山腳下的一片農田的長壽古鎮,因開發菩提山風景區作為配套設施而修建的集旅遊、休閑、吃住、遊玩的現代仿古建築群。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城區,地處重慶核心都市區外圍,屬於1小時經濟區的范圍。距長江約3公里,南鄰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鐵路、渝萬城際鐵路,東接長壽區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區,西、北緊袱常遞端郛得店全錠戶接菩提山旅遊區,佔地2000畝,是菩提山·中國長壽文化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鎮核心區佔地800畝,另1200畝為純商住小區,總建築面積為130萬平方米,總投資43億元。項目於2010年8月開工,預計在2015年12月完工,其中古鎮核心區預計於2013年12月完工。項目是按照國家AAAAA級景區標准打造而成,是菩提山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將與菩提山景區互相依託打造AAAAA級旅遊風景區。
2012年春節期間,長壽古鎮展示區試開放。城隍巡遊、猜燈謎、舞龍、舞獅、劃旱船、斗雞表演、講評書等傳統的巴渝民風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遊客,使長壽古鎮成為重慶旅遊最耀眼的新星,並於1月28日晚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據統計,春節期間15天,長壽古鎮共接待遊客30餘萬人次。
2012年4月28日,長壽古鎮一期盛大開街。全國政協常委、市人大常委副主任盧曉鍾,市 *** 副市長譚棲偉,市政協副主席於學信,市委副秘書長周傳航,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張良皓,區委書記周勇,區委副書記、區長韓樹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游智明,區政協主席張明生等領導出席長壽古鎮鳴鑼開街儀式。據統計,五一期間共接待遊客31萬人次。
吃
長壽古鎮布置大型餐飲30戶、中小型餐飲21戶、大面積小吃90戶、中面積小吃5戶、小面積小吃70戶、特色五星級酒店內配置有大型餐飲、長壽閣、民間綜藝館內配置有特色餐飲。古鎮內餐飲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
住
古鎮有特色五星級酒店一幢和44戶客棧,總面積共計:94235m2,共有1955間客房,每天可同時接待3800人住宿。
行
公司與相關部門對接,申請增加長壽到重慶、萬州、涪陵、豐都等地的旅遊大巴。古鎮規劃設置四個公交車站點。13個專業停車場,總停車位為2887個(含大巴車位33個)。另備有緊急停車位450個。 古鎮內電瓶車、黃包車等各種特色交通工具預計共190輛。
長壽古鎮的大街與小巷,有著截然不同的美。
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五顏六色的燈火與每家商店裡透出的燈光,把大街照得明晃晃,如同白晝。那每一家商店裡都擠滿了人,架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看那坐在馬車的人們,個個都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咦,那天上亮亮的、閃閃的是什麼?星星嗎?不,不是的,那是一盞盞孔明燈,它們載著人們的夢想,飄向遠方······
大街是喧鬧的,而小巷卻是萬籟無聲。小巷沒有大街的熱鬧,沒有那麼的五彩繽紛的燈光,只有那月光灑滿的小巷。那小橋流水,轉動的水車,顯得格外的美麗動人。那清澈見底的小河裡,時不時有魚兒在跳躍,魚兒們在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一陣風吹來,河面上波光粼粼,泛起一陣陣波浪。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給寂靜的小巷增添了一絲歡樂。看那轉動的水車,流水嘩嘩,奏出一首優美的曲子,而在月光下的水車,更顯得楚楚動人。走在安靜的小巷裡,靜靜的聆聽著那悅耳的聲音;漫步小巷,悠閑的聞著那舒適的味道;在小巷裡散著步,看著那美麗的一切······
長壽古鎮的大街小巷,迥然不同,而我,更喜歡的是那安靜、舒適的小巷!!
長壽古鎮的大街與小巷,有著截然不同的美。
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五顏六色的燈火與每家商店裡透出的燈光,把大街照得明晃晃,如同白晝。那每一家商店裡都擠滿了人,架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看那坐在馬車的人們,個個都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咦,那天上亮亮的、閃閃的是什麼?星星嗎?不,不是的,那是一盞盞孔明燈,它們載著人們的夢想,飄向遠方······
大街是喧鬧的,而小巷卻是萬籟無聲。小巷沒有大街的熱鬧,沒有那麼的五彩繽紛的燈光,只有那月光灑滿的小巷。那小橋流水,轉動的水車,顯得格外的美麗動人。那清澈見底的小河裡,時不時有魚兒在跳躍,魚兒們在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一陣風吹來,河面上波光粼粼,泛起一陣陣波浪。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給寂靜的小巷增添了一絲歡樂。看那轉動的水車,流水嘩嘩,奏出一首優美的曲子,而在月光下的水車,更顯得楚楚動人。走在安靜的小巷裡,靜靜的聆聽著那悅耳的聲音;漫步小巷,悠閑的聞著那舒適的味道;在小巷裡散著步,看著那美麗的一切······
長壽古鎮的大街小巷,迥然不同,而我,更喜歡的是那安靜、舒適的小巷!!
一個人去旅行。遠離焦躁的煩惱。
乘坐火車,在巴黎的時裝秀下欣賞,在咖啡館里一杯咖啡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在鐵塔下留下一張永久的合影,讓這個城市中留下自己足夠的懷戀。放慢腳步,找一個空曠的地方,高聲吶喊,聲音像是蓋過了火車的鳴笛聲。
於是,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
尋找一個寂靜的圖書館,一個下午的時光去消磨,不想卻沉浸在書中的真實飄渺的世界。林黛玉葬地花好似穿過了歷史,紛紛揚揚,就像行走在北海道滿是櫻花的路上,潸然而下的淚在晴日的上空打起了雷,讓人心生憷動。家族的起起落落陪我走了一個漫長的旅途,那麼下一站,也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亦或是觀摩一出「空城計」。
可現在,我是站在威尼斯的尖頭船上,看老舍的《駱駝祥子》,盡管書引人入勝,卻不比水上之城更有吸引力。我輕輕將書放進背包,這可是我這次旅行的「糧食」,我總該不讓自己覺得太寂寞。同是水上城市,威尼斯與江南的委婉大相徑庭,不外乎是種野性,讓人慾罷不能。
可是數野味十足的,莫過於非洲大草原。正是大遷徙後,草原上顯得有些寂寞,偶爾傳來的吼聲對於一個膽子不大的人來說,可謂是一趟極為冒險的旅程。
在一個小鎮的加油站中帶夠了汽油,旅行的最後一趟便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了。綠油油的草和參天古樹讓我這在城市中習慣了廢氣的肺是一陣爽快,忍不住要吶喊,卻不想破壞這份寧靜,生命的詳和也不過如此。
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五顏六色的燈火與每家商店裡透出的燈光,把大街照得明晃晃,如同白晝。那每一家商店裡都擠滿了人,架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看那坐在馬車的人們,個個都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咦,那天上亮亮的、閃閃的是什麼?星星嗎?不,不是的,那是一盞盞孔明燈,它們載著人們的夢想,飄向遠方······
大街是喧鬧的,而小巷卻是萬籟無聲。小巷沒有大街的熱鬧,沒有那麼的五彩繽紛的燈光,只有那月光灑滿的小巷。那小橋流水,轉動的水車,顯得格外的美麗動人。那清澈見底的小河裡,時不時有魚兒在跳躍,魚兒們在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一陣風吹來,河面上波光粼粼,泛起一陣陣波浪。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給寂靜的小巷增添了一絲歡樂。看那轉動的水車,流水嘩嘩,奏出一首優美的曲子,而在月光下的水車,更顯得楚楚動人。走在安靜的小巷裡,靜靜的聆聽著那悅耳的聲音;漫步小巷,悠閑的聞著那舒適的味道;在小巷裡散著步,看著那美麗的一切······
看著窗外擁擠的大道,我想,該給自己放一個假了——
一個人去旅行。遠離焦躁的煩惱。
乘坐火車,在巴黎的時裝秀下欣賞,在咖啡館里一杯咖啡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在鐵塔下留下一張永久的合影,讓這個城市中留下自己足夠的懷戀。放慢腳步,找一個空曠的地方,高聲吶喊,聲音像是蓋過了火車的鳴笛聲。
於是,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
尋找一個寂靜的圖書館,一個下午的時光去消磨,不想卻沉浸在書中的真實飄渺的世界。林黛玉葬地花好似穿過了歷史,紛紛揚揚,就像行走在北海道滿是櫻花的路上,潸然而下的淚在晴日的上空打起了雷,讓人心生憷動。家族的起起落落陪我走了一個漫長的旅途,那麼下一站,也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亦或是觀摩一出「空城計」。
可現在,我是站在威尼斯的尖頭船上,看老舍的《駱駝祥子》,盡管書引人入勝,卻不比水上之城更有吸引力。我輕輕將書放進背包,這可是我這次旅行的「糧食」,我總該不讓自己覺得太寂寞。同是水上城市,威尼斯與江南的委婉大相徑庭,不外乎是種野性,讓人慾罷不能。
可是數野味十足的,莫過於非洲大草原。正是大遷徙後,草原上顯得有些寂寞,偶爾傳來的吼聲對於一個膽子不大的人來說,可謂是一趟極為冒險的旅程。
在一個小鎮的加油站中帶夠了汽油,旅行的最後一趟便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了。綠油油的草和參天古樹讓我這在城市中習慣了廢氣的肺是一陣爽快,忍不住要吶喊,卻不想破壞這份寧靜,生命的詳和也不過如此。
只是離家越遠,越抵不過那份濃的像糖漿般化不開的鄉愁。於是一個人的旅行更像是一台迷人的舞台劇,終有謝幕留白的時候。是每個國人都有的情結。
走走停停,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卻發現,心,還在原來的地方。
一個人的旅行,起點可以是任何地方,當你瀏覽過任何的地方。終點,卻一定會是原來的地方,承載著大千小愛的地方。
就像,為自己放個假,認清一切之後,你必須還要去工作一樣。
旅行,只不過是一種豁達自我,醍醐灌頂的心理旅程,終是再厭煩,也捨不得心中的那片凈土。
望採納
看著窗外擁擠的大道,我想,該給自己放一個假了——一個人去旅行。
遠離焦躁的煩惱。乘坐火車,在巴黎的時裝秀下欣賞,在咖啡館里一杯咖啡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在鐵塔下留下一張永久的合影,讓這個城市中留下自己足夠的懷戀。
放慢腳步,找一個空曠的地方,高聲吶喊,聲音像是蓋過了火車的鳴笛聲。於是,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
尋找一個寂靜的圖書館,一個下午的時光去消磨,不想卻沉浸在書中的真實飄渺的世界。林黛玉葬地花好似穿過了歷史,紛紛揚揚,就像行走在北海道滿是櫻花的路上,潸然而下的淚在晴日的上空打起了雷,讓人心生憷動。
家族的起起落落陪我走了一個漫長的旅途,那麼下一站,也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亦或是觀摩一出「空城計」。可現在,我是站在威尼斯的尖頭船上,看老舍的《駱駝祥子》,盡管書引人入勝,卻不比水上之城更有吸引力。
我輕輕將書放進背包,這可是我這次旅行的「糧食」,我總該不讓自己覺得太寂寞。同是水上城市,威尼斯與江南的委婉大相徑庭,不外乎是種野性,讓人慾罷不能。
可是數野味十足的,莫過於非洲大草原。正是大遷徙後,草原上顯得有些寂寞,偶爾傳來的吼聲對於一個膽子不大的人來說,可謂是一趟極為冒險的旅程。
在一個小鎮的加油站中帶夠了汽油,旅行的最後一趟便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了。綠油油的草和參天古樹讓我這在城市中習慣了廢氣的肺是一陣爽快,忍不住要吶喊,卻不想破壞這份寧靜,生命的詳和也不過如此。
只是離家越遠,越抵不過那份濃的像糖漿般化不開的鄉愁。於是一個人的旅行更像是一台迷人的舞台劇,終有謝幕留白的時候。
是每個國人都有的情結。走走停停,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卻發現,心,還在原來的地方。
一個人的旅行,起點可以是任何地方,當你瀏覽過任何的地方。終點,卻一定會是原來的地方,承載著大千小愛的地方。
就像,為自己放個假,認清一切之後,你必須還要去工作一樣。旅行,只不過是一種豁達自我,醍醐灌頂的心理旅程,終是再厭煩,也捨不得心中的那片凈土。
望採納。
看著窗外擁擠的大道,我想,該給自己放一個假了——一個人去旅行。
遠離焦躁的煩惱。乘坐火車,在巴黎的時裝秀下欣賞,在咖啡館里一杯咖啡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在鐵塔下留下一張永久的合影,讓這個城市中留下自己足夠的懷戀。
放慢腳步,找一個空曠的地方,高聲吶喊,聲音像是蓋過了火車的鳴笛聲。於是,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
尋找一個寂靜的圖書館,一個下午的時光去消磨,不想卻沉浸在書中的真實飄渺的世界。林黛玉葬地花好似穿過了歷史,紛紛揚揚,就像行走在北海道滿是櫻花的路上,潸然而下的淚在晴日的上空打起了雷,讓人心生憷動。
家族的起起落落陪我走了一個漫長的旅途,那麼下一站,也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亦或是觀摩一出「空城計」。可現在,我是站在威尼斯的尖頭船上,看老舍的《駱駝祥子》,盡管書引人入勝,卻不比水上之城更有吸引力。
我輕輕將書放進背包,這可是我這次旅行的「糧食」,我總該不讓自己覺得太寂寞。同是水上城市,威尼斯與江南的委婉大相徑庭,不外乎是種野性,讓人慾罷不能。
可是數野味十足的,莫過於非洲大草原。正是大遷徙後,草原上顯得有些寂寞,偶爾傳來的吼聲對於一個膽子不大的人來說,可謂是一趟極為冒險的旅程。
在一個小鎮的加油站中帶夠了汽油,旅行的最後一趟便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了。綠油油的草和參天古樹讓我這在城市中習慣了廢氣的肺是一陣爽快,忍不住要吶喊,卻不想破壞這份寧靜,生命的詳和也不過如此。
只是離家越遠,越抵不過那份濃的像糖漿般化不開的鄉愁。於是一個人的旅行更像是一台迷人的舞台劇,終有謝幕留白的時候。
是每個國人都有的情結。走走停停,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卻發現,心,還在原來的地方。
一個人的旅行,起點可以是任何地方,當你瀏覽過任何的地方。終點,卻一定會是原來的地方,承載著大千小愛的地方。
就像,為自己放個假,認清一切之後,你必須還要去工作一樣。旅行,只不過是一種豁達自我,醍醐灌頂的心理旅程,終是再厭煩,也捨不得心中的那片凈土。
望採納。
森林公園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是一個遊玩的好去處。那裡有各種各樣的樹木、爭奇斗艷的花朵、蜿蜒曲奇的小河、新建的石橋和亭台。
森林公園有許多不同的樹木,那些樹木一排排,一行行,望也望不到邊,有高大挺拔的楊樹、婀娜多姿的楊柳、四季常青的松針樹,這些樹每天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所以森林公園又被稱為「天然氧吧」。
樹林旁邊有一條碧綠的小河,小船從河面駛過,綠綠的浮萍慢慢散開,留下一條水痕,有時,船轉一個圈,留下了一個字母「O」。
河岸上建著亭台,那裡可以供人們休息,公園的娛樂區在假日或周末非常熱鬧,是孩子們的樂園。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
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
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國際在線報道:自1984年5月成為中國徒步走完萬里長城第一人之後,劉雨田的雙腳就沒有停止過。
他四次穿越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次穿越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考察過有「死亡之谷」之稱的新疆羅布泊無人區;他還十次進西藏,走過藏北無人區,第一個全程走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並試圖登上珠穆朗瑪峰…… 這些艱難的探險活動,都是劉雨田一個人完成的。他不僅多次挑戰生命極限,而且創造了無數個中國探險中的「第一」。
這些年,劉雨田一直不停頓地行走在曠野、大漠、雪山、叢林中。日前,劉雨田接受了本台記者李光明的采訪,他談起了自己的探險、追求和人生感悟。
劉雨田已是63歲的人了,花白的頭發長長地披在肩上。雖然臉上布滿了滄桑的皺紋,但皮膚卻黝黑光亮。
他告訴記者: 「最初(徒步)是因為較勁,感 *** 彩濃。美國人、法國人要走長城,咱們祖先修了長城,讓外國人走,覺得臉面下不來,這屬於為國爭光吧。
後來爭來弄去,工作也沒有了,這就讓探險成為我的一項工作。最後,探險改變了我的觀念,也改變了我的整個的人生。」
21年前,42歲的劉雨田打著「振興中華,從我做起」的標語,走完了萬里長城。當時,他的行為在中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了許多人崇拜的偶像。
此後,他一發不可收拾,立志在外國人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前,自己一個人走一趟。於是,不顧天氣熱、條件不成熟,他出發了。
在沙漠徒步的20多天里,他經歷了迷失方向、斷糧斷水、飢餓暈厥等危險。他吃蒼蠅、蚊子、沙漠里的蜥蜴……歷經千辛萬苦,最後被牧羊人救回時,原來體重74公斤的他只剩下45公斤了。
雖然第一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失敗了,但他沒有放棄。當年冬天,在熱心人的支持下,劉雨田帶著6頭駱駝,終於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單人徒步穿過「死亡之海」的探險家。
此後,他又單人穿越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這次穿越中,他幾乎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在沙漠中,他生了病,渾身腫脹,高燒不退,雙腳潰爛,靴子凍在腳上脫不下來。 他硬撐著在沙漠邊緣找到一所醫院,醫生診斷他患上了「敗血症」,建議截去他的雙腿。
劉雨田說什麼也不同意,學過中醫的他認為,在沙漠里得的疾病,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治好。他備足了糧和水,叫來兩位維吾爾族村民,讓他們用紅柳樹條做成一副擔架,把他抬到荒野沙漠里去。
當時的氣溫已是攝氏零下40度,醫生說那樣做等於送死,但劉雨田堅持要去。結果,他用自己獨特的醫療方法和必備的葯物,奇跡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
醫生看著滿腿疤痕歸來的劉雨田,一個勁兒地說:這怎麼可能? 劉雨田的行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有人說他是「傻子」、「神經病」。他的妻子也因受不了他在零下30度時還要開窗睡覺等「怪異」的毛病,和他離婚了。
但劉雨田仍我行我素。在穿越羅布泊時,他沒有錢買駱駝,就買了7頭小毛驢馱東西,並且帶上了18歲的兒子,結果毛驢跑了,兒子也差點丟了。
「當時我說孩子,我身上都是傷,而且我太累了,你去把毛驢找回來。結果,沙漠里還有黃羊,(兒子沒有沙漠經驗,)分不清沙漠里的黃羊和毛驢蹄印子,在沙漠里走迷路了。
從早晨出發到晚上天黑,也沒有回來。幸虧兒子沒走太遠,夜裡在返回來的途中看到了我點的篝火,找到了我。
當然,這也符合我的理念,把你扔進大沙漠,如果能爬出來,別人說你是英雄,爬不出來是狗熊。」 劉雨田就是這樣一個奇人、一個怪人。
他說,探險讓他回歸了大自然。 「20年的旅行讓我遠離城市,關心的事也越來越遠。
你關心的我不關心,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了,你想的和我想的也有了差距。我就覺得,在大自然里,我就好像回到家裡一樣。」
劉雨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至今,他還記得攀登珠穆朗瑪峰時自己的心靈感受: 「達到6000多米以後,突然看到雪是那麼潔白乾凈,我的大頭靴子往上一踩,咯扎一聲,我的心裡『咯噔』一下,就好像踩到我心裡了。
那麼干凈的雪,與世無爭,我卻給它帶來了麻煩,我不敢走了,好像前面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樣。」 正是對西藏的特殊感情,1993年,劉雨田第一次穿越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幾年來,他連續徒步走西藏,攀登了藏族人心中的父親神山——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峰。後來,他又走過藏北無人區,他還去了西藏靈芝、墨脫、樟木等邊遠艱險的山區。
曾有人問過劉雨田,這樣走下去有什麼意思。他說,他一邊走一邊搜集資料。
同時,他也在抓緊時間整理資料、撰寫他的探險記。他說他是一個開拓。
2. 重慶歷史
重慶市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達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紀,這就是古代巴國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長江的嘉陵江古稱渝水,隋文帝楊堅遂於開皇三年(583年)在這里設置了渝州,是為重慶簡稱「渝」的由來。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這里曾是當朝天子宋光宗趙敦的潛藩之地,便循例於此置府,號曰「重慶府」,以志雙重喜慶。其地遂以「重慶」為名,於今已有800餘年了。
重慶曾經是古代巴國首都、農民革命政權大夏國國都,抗日戰爭期間是國民政府的陪都,素有「三都之地」之稱。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勤勞、聰慧、熱情的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偉大的中華文明增添了光彩。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和發展,重慶已成為我國的特大城市之一,成為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內河口岸,擁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和科教實力,在我國中西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重慶市不僅已經有了雄厚的經濟、文化基礎,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區位優勢。正是因為它具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自古以來都為中央政府所重視。1996年,根據黨中央的決策,9月,重慶市代管了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2月20日,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1997年2月,第八界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這一議案,決定提請第八界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同年3月14日,第八界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議案,作出了《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這個《決定》,主要內容是:「一、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消原重慶市。二、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三、重慶直轄市設立後,有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
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巴方的記載。
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淳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
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陪都。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中央直轄市。1954年7月,重慶市並入四川省,改為省轄市。1983年,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計劃單列市。1997年3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了設立重慶為中央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重慶市現已成為中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人口3097萬人。人口以漢族為主體,同時聚居著土家族、苗族等40多個少數民族。
3. 長壽古鎮有哪些好吃好耍的地方喲
長壽古鎮是剛建好的人造古鎮,最好耍的就是長壽湖了 最好吃的就是長壽湖魚
4. 重慶市長壽區屬於哪個市哪個區
重慶市長壽區位於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氣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時數1245.1小時。
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
域內江河縱橫,峰巒疊翠。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雲山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紜?BR>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積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條。長江流經20.9公里,年經流量3600多億立方米。龍溪河全長170公里,區內78.2公里。因建獅子灘水力發電廠,而成長壽湖,有「川東明珠」之譽。控制流域長140公里,水面積65.5平方公里,總庫容10.27億立方米,島嶼200多個。
長壽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全區土地面積212.32萬畝。其中陸地195.6萬畝,佔92.13%,水域16.72萬畝,佔7.87%。土壤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泥土。有珍貴樹種水杉、銀杏、月桂、沙田柚、夏橙等,有一類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胭脂魚,二類豹,三類長江鱘、紅腹錦雞、靈貓、獐子等。
天然氣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煤炭4598萬噸,優質白雲岩10億噸,特優級石灰石20億噸,厚層岩鹽數十億噸,沙金、硫鐵礦、黃鐵礦、鋁土礦、鉀礦、石膏等儲量頗豐;江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95%;有古代遺址18處,古墓葬66處,古建築85處,石刻及石佛寺2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6處,旅遊點30餘處。
長壽區主要以漢族人口為主,占總人口的99.97%以上。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白族、土家族、傣族,全區2004年末總戶數288792戶。全區總人口8749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606人,農業人口697343人,戶均3.0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4.55人。
2004年末,全區已婚育齡婦女186323人,占戶籍人口21.3%,全區出生人數7745人,人口出生率為檔隱8.85‰,死亡人口5974人,死亡率為6.83‰,自然增長率為2.02‰。男女性別比例為106.7:100,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8.6:100。
長壽是重慶市長壽人口較多的區(市)縣之一。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者薯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人口區劃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晏家街道辦事處),16個鎮(江南鎮、但渡鎮、鄰封鎮、長壽湖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雲台鎮、石堰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228個村,2512個村民小組,19個居委會,152個居民小組。
長壽典故
長壽區(原長壽縣首蠢者)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歷史沿革
元改樂溫縣為長壽縣。縣有樂溫山,人多長壽一名長壽山,縣以此名。一說長壽山獨平衍曲折,形如壽字而言,取以名縣。
2001年12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壽縣,設立重慶市長壽區。
2000年,長壽縣轄鳳城、朱家、獅子灘、葛蘭、晏家、江南、鄰封、但渡、雲集、雙龍、龍河、石堰、雲台、海棠、沙石、新市、付何、渡舟、八顆、洪湖、萬順、稱沱22個鎮、扇沱、石回、焦家、華中、飛龍、合興、羅圍、樂溫、義和、黃葛、天台、大壩、三平、蘆池1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74307人,其中:鳳城鎮146767人、朱家鎮46629人、晏家鎮28628人、渡舟鎮29548人、獅子灘鎮17785人、葛蘭鎮38094人、江南鎮13453人、鄰封鎮18621人、但渡鎮20876人、雲集鎮19905人、雙龍鎮28589人、龍河鎮20068人、石堰鎮37096人、雲台鎮28826人、海棠鎮30252人、沙石鎮19830人、新市鎮28375人、付何鎮24184人、八顆鎮21713人、洪湖鎮16177人、萬順鎮28473人、稱沱鎮15009人、扇沱鄉7657人、石回鄉13556人、焦家鄉18200人、華中鄉19985人、飛龍鄉10051人、合興鄉18832人、羅圍鄉16957人、樂溫鄉8541人、義和鄉7259人、黃葛鄉20068人、大壩鄉4482人、天台鄉25897人、三平鄉14926人、蘆池鄉8998人。
2001年11月21日,長壽縣但渡鎮政府駐地由但渡村三堡石遷至下洞村宋家廟(渝府[2001]288號)。
2002年,長壽區轄22個鎮、14個鄉,38個居委會、569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87.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48萬人。
2003年9月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2003]200號)同意長壽區將原有的22個鎮、14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辦事處、16個鎮。調整後,街道辦事處和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39.6平方千米增加到79.1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原來的24290人增加到48581人。
一、撤銷6個鎮、14個鄉:鳳城鎮、晏家鎮、朱家鎮、稱沱鎮、付何鎮、沙石鎮、三平鄉、扇沱鄉、石回鄉、焦家鄉、飛龍鄉、羅圍鄉、合興鄉、義和鄉、大壩鄉、蘆池鄉、黃葛鄉、樂溫鄉、天台鄉、華中鄉。
二、更名1個鎮:將原獅子灘鎮更名為長壽湖鎮。
三、設立2個街道辦事處
鳳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黃桷堡3號,轄原鳳城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2.60平方千米,人口148040人。
晏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晏家場,轄原晏家鎮、朱家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94.83平方千米,人口73062人。
四、擴大13個鎮的行政區域
江南鎮:政府駐地千佛場,轄原江南鎮和扇沱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67.89平方千米,人口20925人。
鄰封鎮:政府駐地鄰封場,轄原鄰封鎮和焦家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55.85平方千米,人口37086人。
長壽湖鎮:政府駐地獅子灘,轄原獅子灘鎮、石回鄉和雙龍鎮友愛、華豐、響塘、合豐、圍子、桂花、沙沖等7個村以及雲集鎮石堡、花山、大石、中心、玉華、石嶺、團壩、紅光、懷碧等9個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04.53平方千米,人口50713人。
雲集鎮:政府駐地華中場,轄原雲集鎮水平、青豐、尖鋒、同心等4個村和原華中鄉、飛龍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15.32平方千米,人口35810人。
雙龍鎮:政府駐地雙龍場,轄原雙龍鎮雙龍、光輝、天堂、活魚、吼水、燈塔、紅岩、祠堂、鞍山、群力、連豐、谷黃、新生、和平、龍灘等15個村和羅圍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56.97平方千米,人口41161人。
龍河鎮:政府駐地合興場,轄原龍河鎮、合興鄉、樂溫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89.9平方千米,人口48616人。
海棠鎮:政府駐地海棠鋪,轄原海棠鎮和黃葛鄉中灣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44.35平方千米,人口29657人。
雲台鎮:政府駐地雲台場,轄原雲台鎮和義和鄉油草寺、橋壩、河坎、拱橋、開豐等5個村以及黃葛鄉大坡、黃桷、大凼、園林、巴河、應祝、李坪、青雲、八角、六合、石河、梅沱、鯉魚、雙土、三百等15個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87.29平方千米,人口48490人。
石堰鎮:政府駐地石堰場,轄原石堰鎮、沙石鎮和義和鄉干壩、絲栗、宏偉、義和等4個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07.18平方千米,人口59831人。
葛蘭鎮:政府駐地葛蘭場,轄原葛蘭鎮、大壩鄉、天台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10.9平方千米,人口70351人。
八顆鎮:政府駐地梓潼場,轄原八顆鎮、付何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99.25平方千米,人口45372人。
渡舟鎮:政府駐地渡舟場,轄原渡舟鎮、三平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65.05平方千米,人口44475人。
洪湖鎮:政府駐地大洪湖,轄原洪湖鎮、稱沱鎮和蘆池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03.65平方千米,人口39593人。
五、保留3個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萬順鎮、但渡鎮、新市鎮。
2020年,2019年重慶市各區縣GDP排行榜出爐,長壽區以701.24億元位列第13位。
2016年2月,長壽區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6年2月,農業部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長壽區為2014—2015年度全國平安漁業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