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祖宗的養生智慧!「癌」字「三個口」,防癌只需「兩個字」
談到「癌症」,很多人都會心生恐懼,周圍患癌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害怕它有一天會找上自己,但遺憾的是,卻不知如何有效預防。4月15日至21日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希望在這一周里大家能主動學習癌症防治知識,保衛自己和家人的 健康 。藉此之際,我為大家總結一套飲食防癌策略,希望對你有用。
前不久,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教授,發表在《柳葉刀—全球 健康 》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3種常見致癌因素對中國人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20歲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萬人死於23種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症,佔全部20歲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數(約為229萬人)的45.2%。換句話說, 只要防控好23種致癌因素,中國每年超過100萬人可避免死於癌症。
行為因素: 吸煙、吸二手煙、飲酒、缺乏鍛煉;(4個)
飲食因素: 水果、蔬菜、膳食纖維和鈣攝入不足,紅肉、深加工肉類和鹽漬蔬菜食用過多;(7個)
代謝因素: 體重超重、糖尿病;(2個)
環禪汪境因素: PM2.5污染、紫外線輻射;(2個)
感染因素: 感染幽門螺桿菌(HP)、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人乳頭瘤病毒(HPV)、EB病毒(EBV)、華支睾吸蟲、人類皰疹病毒8型。(8個)
細心的你一定不難發現,除了7個飲食因素外,行為因素里的「飲酒」,代謝因素里的「體重超重」「糖尿病」,感染因素里的「幽門螺桿菌」「華支睾吸蟲」,其實也和飲食習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你看,「癌」字中有三個「口」,老祖宗造字真是絕了。
多吃水果。 水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發現,增加水果攝入可降低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建議大家天天吃水果,達到200~350克的推薦量;成年人為控制體重,可在餐前吃水果,利於控制進餐總量;兩餐之間吃水果,既能補充水分,又能獲取豐富營養。
多吃蔬菜。 蔬菜是膳食纖維、有機酸、部分礦物質和維生素、多種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研究發現,增加蔬菜攝入可降低食道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建議大家保證餐餐有蔬菜,每天達到300~500克的推薦量,其中深色蔬菜應佔1/2;在食堂吃飯時,每頓飯的蔬菜應占整個餐盤的1/2;三口之家每天要買1~1.5千克新橋漏鮮蔬菜,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吃完;還可把適合生吃的蔬菜放在茶幾、辦公桌上,作零食吃。
補充膳食纖維。 吃芹菜時,在嘴中纏成一團、咽不下去的「細絲」,就是膳食纖維。近年來,纖維對 健康 的好處不斷被刷新:調節腸道菌群,預防便秘和結直腸癌;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本身沒有熱量,飽腹感又強,利於控制食量。
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建議大家根據季節、喜好增加攝入:小米、鮮玉米、莜麥面等谷類,紅小豆、綠豆等雜豆類,紅薯等薯類,鮮香菇、金針菇、木耳等菌類,毛豆、蠶豆、豌賀消仔豆等鮮豆類,石榴、桑葚、梨等水果,黑芝麻、松子、干杏仁等堅果。
補鈣。 鈣的良好膳食來源有:奶製品、豆製品、深綠色葉菜等蔬菜、堅果和油籽、帶骨帶皮的小魚小蝦。建議大家增加這些高鈣食物的攝入。
適量攝入紅肉。 牛肉、豬肉、羊肉等紅肉是蛋白質、血紅素鐵的優質來源,但過量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每天吃畜禽肉應控制在40~75克之間,適量增加水產品攝入。
少吃深加工肉類。 火腿、臘腸、培根等深加工肉類能不吃就不吃,即使攝入量非常低,患癌風險也會增加。
鹽漬蔬菜淺嘗輒止。 鹽漬蔬菜不僅含鹽較多,腌制時間不合適還會產生亞硝酸鹽,增加患癌風險。
酒還是少喝為妙。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飲酒與6種癌症密切相關,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即便少量飲酒或酒精飲料,也會增加患癌風險。另外,中國人酒精代謝能力普遍較差,表現為很多人喝酒後臉會變紅,還是不喝或少喝為好。
有人認為「少量喝酒特別是紅酒,對心腦血管有益」。對此,目前專家共識是:不建議任何人出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考慮開始飲酒或頻繁飲酒。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男性每天最大飲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兩半、52度白酒1兩;女性則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兩、52度白酒6錢。
注重餐飲衛生。 幽門螺桿菌經口對口傳播,可誘發胃癌,建議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並注意碗筷消毒。如果發現感染,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吃淡水魚一定煮透。 華支睾吸蟲主要來自未加工或沒煮熟的淡水魚,會誘發膽管癌。建議大家別吃淡水魚生魚片,把魚肉煮熟、煮透。
以上十點建議,你記住了嗎?能落實到生活中嗎?常聽一些人吐槽:「如果按照專家說的吃飯,什麼都不能吃,早就餓死了!」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