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人類養生之道是什麼

人類養生之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5-06 04:26:06

㈠ 中國人的飲食養生之道是什麼

古人雲,「民以食為天」。的確,在人類面臨的一切問題中,沒有比飲食更為重要、更令人關注的了。

從本質上說,人類對飲食美的追求是一種價值追求。反過來說,對這種價值追求不同,也就導致不同飲食文化的出現。中國傳統飲食養生,就是一種由於獨特的價值追求而產生的飲食文化現象。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所追求的,並非只是口腹之樂,諸如對玉盤珍饈、色香味全的感官快感,而是更注重其實實在在的養生健身和延年益壽價值。這種文化的內涵在於,通過飲食的調養來補益人體之精氣神,調整人體內部的陰陽五行關系,使人體內部系統和器官功能協調平衡,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明代著名養生家高濂說過一段道盡飲食養生之旨的話:「飲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血氣盛,血氣盛則筋力強。脾胃者,五臟之宗。四臟之氣皆稟於脾,四時以胃氣為本。由飲食以資氣,生氣以益精,生精以養氣。氣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需以為用者也,入於日用養生,務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為五內賊,是得養生之道矣。」(《遵生八箋》)

從歷史淵源來看,飲食養生堪稱所有養生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種。

「神龍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避就。」(《淮南子·修務訓》)這表明古代先民在飲食上通過主觀能動性來注意避害就利,這種意識和行為顯然已經超越了動物的擇食本能,並包含了人類飲食養生文化的基本內涵。傳說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湯液經》,以論飲食調配烹飪養生之道。兩周之時,飲食養生已經上升為一種以五行學說為構架的理論認識。作為中國古代養生學和醫學理論思想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的《黃帝內經》,更將飲食文化置於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總結並提出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謹和五味」與「食飲有節」。先秦時期所奠定的飲食養生文化,在漢唐時期得到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張仲景、孫思邈以及崔浩、劉休等人,愈發注意探究各種食物的養生遣疾價值,並特別講究飲食衛生。宋元時期,陳直、鄒鉉、忽思慧等人,比較強調食養食補食調之道。元代宮廷飲膳太醫忽思慧,撰寫了中國第一部飲食養生學和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選收歷代朝野食養食療之精粹,重視飲食避忌問題,實乃古代飲食養生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明清時期,飲食養生更發展到了十分成熟的階段,飲食養生名家迭出,如明代李梃、龔廷賢和清代的曹庭棟、顧仲則等。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飲食養生文化源遠流長,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內容和方法,堪稱世界飲食文化中的珠寶奇葩。從價值取向來說,中國飲食養生文化惟養生利生為務的目標追求,是獨特的。從飲食文化結構看,食養與食療,葯養與葯療是相互依賴、關系密切的兩個層次,而食與葯在很多情況下又密不可分。從中國飲食養生的主要原則來看,主要有兩點:一是食飲有方,二是食飲有節。前者包括對飲食配伍、滋味、烹調等方面的方法要求和原則,是對食物要求而言;後者則是對進食方法和要求而言。食飲有方,包括合理配伍、五味調和、烹調得法、食宜清淡等原則。食飲有節,包括飲食有節制和節度,如因時以食、因時調節、飲食避忌、飲食所宜以及食後保養等。

這些都是幾千年來聰慧的中國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

㈡ 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

老子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就是說萬事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由陰陽物質結合而成的,要達到健康狀態,必須陰陽調和。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希望對你有用!

老子道德經簡介

《老子<道德經>養生之道》就是將老子《道德經》所述宇宙天地人萬物變化規律,同時將《道德經》內隱含達到返樸歸嬰,長生久視理想目標的中華養生最高層學問: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內丹養生之道敬獻給人們,促進宇宙天地人萬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與時俱進。老子《道德經》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方聖經”。

老子《道德經》是揭示宇宙天地人萬事萬物變化規律高度濃縮的“網路全書”。

1.老子《道德經》博大精深,其內含哲學思想與養生之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達到身心康壽、事業興旺、天人合一的成功法寶。

為了使讀者能夠盡快全面學好、掌握好老子《道德經》哲學思想與養生之道。我們特意選編了《史記老子傳》明確記載為老子親傳弟子:老子《道德經》誕生後最早的讀者尹真人(即周朝函谷關令尹喜),根據老子親傳《道德經》精義而寫出的千古流芳的《文始真經》。

我們還特意從秘傳於老子故里一中國河南鹿邑道家內部的手抄古秘本《真源丹功秘笈》中,精選出《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

2.老子《道德經》問世以來,注釋者不可勝數,但真正理解掌握其精義者稀之又稀。究其原因,真如中國道學真人呂洞賓祖師所言:“非修者不能傳。”基於此,我們特精選呂洞賓祖師的老子《道德經》秘注本兩種敬呈給讀者,呂洞賓秘注老子《道德經》,古今中外行家評價甚高,尤以中國太極拳祖師張三豐為最,其用詩贊曰:“多少注家推此本,寶函長護鎮昆侖”。

3.世界東方科學的核心機制是“經驗科學”,而老子《道德經》內含道家哲學思想和道家內丹養生之道,是世界東方經驗科學的精華,故稱其為“東方聖經”。縱觀古今中外學習老子《道德經》有大成者,大多是在得道高師親傳之下而有大成,故古語道:“得訣歸來好看書。”為此我們特意根據中國當代老子《道德經》內丹養生之道得道高師,世界著名壽星吳雲青秘傳而編著。

老子道德經養生

在我國古代的偉大聖人當中,相對來講大家對於老子那是最耳熟能詳的了,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更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經》更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名著之一,被人們譽為是萬經之王,成就非凡。養生保健是自古以來就被我們所推崇的一種生活方式,不僅現代人重視養生,古人也看重養生保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揭秘一下老子的中醫養生之道。

如今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養生“一詞,其實是出自來《管子》,所指的意思就是保養生命,以達到長壽。我國的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內蘊深厚,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養生文化相比,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以古代哲學和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融合了儒、道、釋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匯集了眾多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經驗,歷久彌新,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先秦諸子到魏晉名流,從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養生之道被不斷地傳承和發展,留下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從老子的恬淡寡慾,到華佗的“五禽戲”、孫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樂天隨意、蘇東坡的通脫豁達,從古人的這些養生經驗中,我們不難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每個人的身體里都藏著一套健康密碼,破譯了這套密碼,就能找到健康長壽的鑰匙。

養生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單單是指純粹的為了保護身體健康而進行身體鍛煉這么簡單。除了體育運動和合理的飲食之外,養生和精神狀態、心理素質、道德修養、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是一門復雜的學問。本版將開辟專欄重點將先秦以來一些著名養生專家、中醫名家、文人雅士的著作與養生觀點予以介紹,希望能為讀者提供養生延年、祛病增齡方面的知識,讓更多的朋友們“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大家都知道,老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道德經》如今已經被世人奉為了道家的經典。從醫學角度來看,《道德經》共八十一章,五千字。其中不少養生的觀點,對中國傳統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中醫著名經典《黃帝內經》所論的養生之道。多是對老子學說的發揮,所以稱“黃老之學”。《道德經》涉及養生主要有:

一、順乎自然,祛病延年。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必須順乎自然,適應自然變化規律。

二、少私寡慾,怡淡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貪心,知足常樂。認為追逐榮利,嗜欲無窮,是招災惹禍之源,傷身損壽之根。

三、靜氣致柔,以靜為正。老子認為柔和之氣是人體最富生機之氣,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是有利於人體的真元之氣。被後世醫家稱為元氣,指導著養生理論,演化成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道家氣功基礎。

由此可見,老子的養生觀點是順乎自然,怡淡寡慾,靜養柔氣,當中蘊藏著很深刻的道理。兩千多年來不僅一直成為道家養生的指導思想,而且被我國傳統醫學所接受,後經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的不斷補充、提高,逐發展成為我國獨特的“中醫養生之道”。

健康的身體是革命之本,重視養生保健能夠讓身體保護更加長久的健康,如今生活中很多人看似重視養生,實則對養生之道並不怎麼懂,也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看了過老子的中醫養生之道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明白點什麼,悟出一點道理以受用。

閱讀全文

與人類養生之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80歲老人的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904
黨員被雙開退休金 瀏覽:357
為父母犧牲孩子怎麼辦 瀏覽:479
老年人的臉 瀏覽:959
老人聯通電話卡流量如何關閉 瀏覽:522
衡陽市老年大學投票 瀏覽:472
2016漲退休金不合理 瀏覽:109
孝順這個字拼音怎麼寫 瀏覽:22
妹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 瀏覽:530
大悟養老保險 瀏覽:144
家離得特別遠談戀愛怎麼跟父母說 瀏覽:818
征地補償養老保險方案怎麼落實的 瀏覽:807
養老金哪些人增加多些 瀏覽:219
職工養老保險交社區醫療保險可以嗎 瀏覽:836
重陽節班會ppt課件免費下載 瀏覽:115
退休教師為何沒有效能工資 瀏覽:961
羊尖敬老院有多少老人 瀏覽:296
聖光養老院 瀏覽:724
農村老年人怎麼過好城市生活 瀏覽:399
父母暖房兒子送什麼禮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