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邦採取了那些休養生息政策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1)劉邦休養生息的政策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Ⅱ 漢高祖劉邦期間實行的「休養生息」措施有哪些
准確地說,漢代統治者正式搞休養生息之策,應是孝惠、高後兩朝開始,孝文、孝景兩朝達到頂峰,但休養生息之策中所蘊含的民本思想,卻是從漢高祖時代就開始有了的。按照《史記》《漢書》的記載,漢高祖劉邦也依據民本思想施行了部分休養生息之策,具體如下:
以上三點,是漢高祖劉邦踐行民本思想後推行的部分休養生息之策,與此同時,《史記》《漢書》中還記載了劉邦厲行節約、遷徙豪強、安定邊境等配合休養生息之策的其他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事跡,這些飽含了民本思想後經孝惠、高後、孝文、孝景四代君主的發展,最終形成了漢初的各項休養生息之策,總結起來就是重農抑商、輕徭薄賦、鼓勵生育、。
Ⅲ 休養生息政策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原因:秦末農民戰爭動亂,楚漢之爭,生靈塗炭,急需時間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同時與北方匈奴力量的對比不佔優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Ⅳ 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陵沒悶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尺彎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察悄。(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Ⅳ 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和影響分別是什麼
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試題分析: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具體採取的措施包括: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成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初年,經濟蕭條,統治者採取寬松政策,休養生息。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經濟恢復發展,史稱「「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即位後,憑借漢初奠定的雄厚經濟基礎,施展雄才大略,進一步開拓和發展大一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