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如何入門中醫養生行業

如何入門中醫養生行業

發布時間:2024-06-08 18:24:07

『壹』 想學中醫該怎麼開始入門學習

作為中醫人,當然想成就明醫。可是,我們應該如何學習中醫,才能有所成就呢?

(一)對名老中醫成才經驗的總結

有人通過文獻研究法對81位名老中醫的成才經驗進行總結,發現他們具有以下共同特點:(1)學醫動機上是篤信中醫且立志明確;(2)傳承模式主要為家傳師授,輔以科班;(3)讀書學習方面是熟讀經典,博覽群書;(4)臨床實踐上勤學持恆,善悟創新;(5)治學態度秉持虛心善問,博採眾長。

也有人對30位國醫大師進行統計文獻分析,發現他們具有以下共同之處:(1)從醫者品德修養高尚,終身熱愛中醫事業;(2)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結合是國醫大師成才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3)國醫大師在成長歷程中都熟讀、反復背誦、專心鑽研《傷寒論》《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等中醫經典;(4)開展中醫科研、培養創新思維、發展弘揚中醫是國醫大師成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則,多臨床,早臨床,反復臨床

現代中醫葯院校多採用西醫院校的培養模式,即先學習四年理論,最近一年再上臨床實習。我當年讀大學時就是這樣過來的。我自己體會,這種模式非常不合理。一方面,前面四年所學的知識,上了臨床幾乎忘光了;另一方面,理論不能切合臨床,學的非常枯澀乏味,缺乏興趣。事實上,中醫理論的內涵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深刻領悟,所以如此教育模式是不符合中醫教育的客觀規律的。

那麼,應該如何做呢?我的主張是盡早臨床,邊學習,邊臨床,在學習中醫的第一年,甚至第一個月,就開始接觸臨床。這樣不僅能提高對中醫基本理論的掌握,而且可以准確地用理論指導實踐。

要想快速成長起來,中醫學子就一定要從臨床中去進取,理論與實踐一體會,這樣才能按照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形式去進步。古代的師帶徒模式即是如此培養弟子的。我目前在選擇中醫工作室培養中醫弟子,我所採取的也是這種模式。

三則,正心

熱愛中醫是學好中醫的內在動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願意學習中醫,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愛中醫,信中醫,對中醫有興趣。

學習中醫絕非簡單的過程,而是要歷時數年,其間需要付出許多精力和時間,可以說,學習的過程非常辛苦。這就要求學習中醫者要先正心。

正心包括幾個方面,其一,信中醫,對中醫理論有信心,對中醫治病有信心,對中醫的未來有信心;其二,愛中醫,對中醫有熱情,有興趣,這是堅持學習中醫,數年甚至數十年不動搖的關鍵;其三,有遠大理想,或為了傳承絕學,或為了治病救人,或為了實現人生抱負,總之,要有捨身進取的精神。

中醫屬於精英教育,中醫的未來非常美好。中醫學子在准備學習中醫之前,應該正確審視自己的興趣愛好,若在學習期間喪失熱忱應及時調換專業,以免增加學習負擔與心理壓力,更會妄耗許多時間。

小結:

綜上所述,“讀經典,傳師道,重臨床”,幾乎是所有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公認的中醫成才的經典路徑學歷起點。我們要想學好中醫,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扎扎實實地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必然會有所成就。

再者,中醫人人可學,學歷低的人也不要氣餒。有人統計發現,學歷對中醫成才雖具有較大影響,但成才結果與學歷高低並無恆定的遞進聯系,學歷高低並非是決定因素。在我看來,只要高中畢業了,有了一定的文化功底,那麼,就可以學習中醫。只要自己能不懈努力,並且遵循正確的途徑,必然會有所成就的。

建議每位中醫學子都不妨讀一讀《名老中醫之路》。這是一本真正的中醫勵志之書,讀後必然會有發奮的動力。若某個時候學習中醫的動力不足了,建議不妨再讀此書。(董洪濤)

『貳』 中醫養生保健好學嗎


閱讀全文

與如何入門中醫養生行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性農保什麼年齡才能領養老金 瀏覽:776
如何關注老人心理問題 瀏覽:983
代課民辦教師養老保險 瀏覽:103
養老保險斷交三年是否需要補交 瀏覽:499
老年妄想症會往老年痴呆發展么 瀏覽:103
邵陽市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745
社保卡在退休前後有什麼不同作用 瀏覽:97
兒童大學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930
五里店佳音體檢中心怎麼走最快 瀏覽:302
長壽儲備油庫 瀏覽:258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名人名言 瀏覽:665
陌生老人稱呼什麼 瀏覽:295
親戚給父母掃墓怎麼答謝 瀏覽:458
老河口駕駛員體檢在哪裡 瀏覽:285
重陽節郊遊通訊稿 瀏覽:563
現代人長壽的是 瀏覽:80
富順哪裡有養生 瀏覽:608
浦北為什麼有長壽之鄉 瀏覽:729
父母都在工地受傷了該怎麼辦 瀏覽:537
農村養老費多少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