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艾灸身體的哪些地方能養生

艾灸身體的哪些地方能養生

發布時間:2024-04-22 16:22:34

『壹』 保健養生一般都是艾灸什麼穴位

1、保健心臟的內關穴。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作用。
2、補血養肝的血海穴。血海穴能夠祛瘀、出血、促進新血的生成。
3、補肺益腎的列缺穴。列缺穴可祛風散寒、補肺益腎,對耳鳴、眼睛干澀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4、天樞穴。可促進胃腸動力,改善便秘、腹瀉等症狀。
5、防止失眠的神門穴。神門穴有很好的安神助眠作用,另外對心慌失眠,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6、散熱去痛的尺澤穴。尺澤穴對於咳嗽、氣喘、胸部脹痛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7、舒緩腰背的委中穴。委中穴是治療腰背疼痛的重要穴位,對下肢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8、長壽保健的足三里穴。用艾草熏蒸足三里穴可以明顯的提升人體的抵抗力。
9、補益肝腎的陽陵泉穴。陽陵泉穴能疏通肝膽,補益肝氣、舒暢氣機,治療肝腎虧虛等問題。

『貳』 艾灸養生法

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艾灸養生方法值得我們去學會去應用,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實用的,歡迎大家的閱讀!

實用的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溼、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辯團一攜哪橘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鍾時間多不過30分鍾,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艾灸養生的小知識

1、病從何來?

古人雲,「寧事溫補、勿事寒涼」.現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從小生活在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里,女性們更是為了美麗穿露臍裝,露背裝。大量使用寒涼葯物,激素。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騎電動車,損耗了身體的陽氣,緩沒造成免疫力低下,身體各系統功能失調,被寒涼所傷,而引發了各種疼痛,亞健康,終身病,慢性病。

2、病從何去?

最好的辦法是灸關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補充身體的元陽。這是治本。同時配合灸區域性疼痛點。這是治標。

跟著艾滿堂學習專業系統艾灸技術,做專業艾灸調理!

3、足三里有什麼作用?

經過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夠防治二十多種疾病,又無一絲的毒副作用,確實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里強壯身體、提高人體免疫、增強抗病能力、有益壽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對於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幫助消化;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迴圈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能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4、灸能美容嗎?

能。

灸中脘穴,關元穴,足三里,調內而養外,標本兼治,通過調節內分泌等系統調動先天後天之元氣,使人體的氣血充足而上達頭面,具有醒腦提神、五官發膚的功效,能夠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澱,消除面部水腫、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愛美的廣大女性,五官、肌膚色澤紅潤,富有彈性、無皺紋、無斑點、飽滿,神采奕奕。

而且,在美容的同時,可以通過內分泌等系統起到減肥,根除婦科疾病的作用。

『叄』 艾灸十大養生穴詳細介紹

艾灸安全可靠,是養生保健比較好的 方法 。 那麼有哪些穴位適用於艾灸養生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10大保健養生必知穴位:

艾灸養生穴: 1.足三里-延年益壽穴

【定位】: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外緣一橫指。

【功能】: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預防衰老、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肝炎、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遺尿、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盆腔炎、頭痛、失眠、神經衰弱、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眼疾、口腔疾病、耳鳴、耳聾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每次10到15分鍾,以局部溫熱紅暈為度,前三天每日灸,後可隔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直接灸:在穴位塗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滾落,艾炷燃近皮膚或有灼痛感時移去,繼續試第二壯,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艾灸養生穴: 2.神闕-補中益氣穴

【定位】:位於腹中部,臍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

【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證、不孕、身體虛弱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艾條點燃後對准神闕,以皮膚感到溫熱舒適能耐受為度,灸10到15分鍾。

隔鹽灸:將食鹽放入臍中,填平臍孔,把艾柱放置在鹽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盡時立即更換艾炷,避免燙傷。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艾灸養生穴: 3.關元-培腎固本穴

【定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

【功能】: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功效。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能壯一身之氣。

【主治】:陽痿、早泄、遺精、月經不調、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症、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外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

【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灸10-20分鍾,灸至皮膚潮紅、身體舒適為宜。每兩日施灸1次。

艾灸養生穴: 4.中脘-健脾益胃穴

【定位】: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

【功能】:健脾益胃,培補後天。

【主治】:食慾缺乏、腹脹、腹瀉、腹痛、腸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目眩、耳鳴、座瘡、精力不濟、神經衰弱、惡心、燒心、噯氣、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對知覺遲鈍患者或小兒應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灸10-15分鍾,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5.命門-補腎壯陽穴

【定位】:位於腰部,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與神闕穴前後相對,取一繩子過臍水平繞腹一周,與後正中線交點即為命門穴。

【功能】:對腎氣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主治】: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汗不出、寒熱瘧、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灸10-15分鍾,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隔姜灸:生薑切片0.2-0.5cm厚,用針扎數孔,把薑片放在命門穴上。把艾炷放在薑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薑片,反復進行。每次灸3-5壯,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6.湧泉-清腦醒神穴

【定位】:位於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於後2/3交點上。

【功能】:清腦醒神、安神定志、清熱散風。

【主治】: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症、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病、心絞痛、心肌炎、扁桃體炎、咽炎、咳嗽、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直接灸。直接灸每次3-7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若起水泡不必處理,2-3天後會結痂脫落。

艾灸養生穴: 7.大椎-清熱解表穴

【定位】:位於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

【功能】:解表清熱、疏風散寒、息風止痙、安神益髓。

【主治】:扁桃體炎、咳嗽、氣喘、熱病、瘧疾、咽炎、項強、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癲癇、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亂、嘔吐、黃疸、皮膚病及一切虛弱病症。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灸20分鍾,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8.曲池-清熱解毒穴

【定位】: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在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上。

【功能】:涼血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發熱、肺炎、扁桃體炎、痢疾、肩周炎、肘關節骨關節炎、咽喉炎、牙痛、瞼腺炎、高血壓病、乳腺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10到20分鍾,患者感到舒適、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9.氣海-升發陽氣穴

【定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功能】:升發陽氣。

【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瀉痢不止、遺尿、陽痿、遺精、滑精、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子宮脫垂、脘腹脹滿、疝氣、腸炎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10到20分鍾,患者感到舒適、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施灸者應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

艾灸養生穴: 10.三陰交-養血補氣穴

【定位】:位於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能】:健脾和胃、調肝補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

【主治】: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遺精、陽痿、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以皮膚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度。灸10-20分鍾,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肆』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伍』 人體穴位艾灸養生

艾灸是我國中醫里的一種特殊療法之一,同時穴位是我們中醫治療疾病的關鍵,所以艾灸與穴位的結合會產生很好的保健養生的功效。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人體穴位艾灸養生的 方法 ,希望對你有用!

8個艾灸養生的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採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葯在中葯店有售)。施灸時取麵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於臍周。取葯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葯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葯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於身體虛弱者,並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養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鍾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鍾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鍾,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鍾,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鍾,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鍾,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鍾。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鍾。

挑選艾條的方法

1、看外觀

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黃色的,非常柔軟細膩;而普通的艾條的艾絨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聞味道

高質量的艾條的味道是溫和的,聞起來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覺

用好的艾條灸,皮膚感覺很溫暖,溫熱的感覺慢慢滲入皮膚,較為舒服;而差的艾條就會有燒灼感,感覺刺痛。並且,好的艾條燃燒的時間偏長。

4、不要選無煙艾條

無煙艾條在碳化的過程中已經加入化學粘合劑,已經失去艾的葯性,不能起到祛濕的作用。

『陸』 艾灸四穴養生法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復雜的穴位所困擾,只需記住四大養生要穴,中脘、足三里、關元、命門,通過艾灸四大養生穴位,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艾灸養生法,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養生法穴位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復的穴位所困擾,只需用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關元、命門、中脘、足三里,通過艾灸四大養生穴位,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調節臟腑功能,促進衡滾弊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方法:艾條溫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鍾。

關元穴:又名丹田,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主治: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瀕數、尿濁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的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命門穴: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命門。

主治:五勞七傷、虛損腰痛、尿頻、遺尿、陽痿、早泄及各種虛寒病狀。

中脘穴:又名太倉,任脈之穴,在臍正四寸。具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惡心嘔吐、呃逆、反胃、腹脹、腹瀉、潰瘍病、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胃神經功能症等一切腸備含胃病症,虛勞百損、四肢乏力等癥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橫指處。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嘔吐、便秘、腹瀉、水腫、神經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腸癰等。

四季艾灸養生

春季艾灸好處多,勝過參湯和燕窩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夏季艾灸好處多,冬病夏治莫錯過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中醫主張「春夏養陽」,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鼓舞陽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健脾和胃,增強機體的免疫咐族功能,從而達到促進血液迴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中醫實踐證實,「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療方面,尤其是風溼類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等等都適合夏天艾灸,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秋季艾灸好處多,虛寒體質能調和

入秋後,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別的部位涼么?如果感覺涼,多半是夏天受了寒涼。胃部發涼,則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發涼,女性則容易內分泌失調,長小肚腩,頻發痛經,不易懷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熱磚熨肚,三五度,瘥。」此時,須趕緊用艾灸溫暖,不要任其滯留。秋冬季節,體質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調理,預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處多,溫陽補腎最適合

數九寒天,人體陽氣斂藏,氣血不暢,面板乾燥,毛孔閉塞。冬季養腎,這是中醫養生常識,「腎為五臟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務必要養好腎臟,過一個溫馨的暖冬。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冬季補腎艾灸療法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養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養生美容 春季與人體五臟之一的肝相應,春天肝氣當旺,借春季的天時重點調養肝的陰陽。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養生美容 長夏氣候特點偏溼「溼氣通於脾」,因此長夏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機。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養生美容 早秋氣溫高為溼燥,晚秋氣溫降為涼燥,面板乾燥,體液缺乏,一切新舊病患容易產生,因此,秋天養生以潤燥保陰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腸腧

4、冬季養生美容 冬季是養生之重點。

艾灸穴位:腰陽關、命門、腎腧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後,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幫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的毒素;

4、飯後一個小時內不宜溫灸;

6、孕婦禁用溫灸 *** ;

7、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灸;

8、過肌、過飽、酒醉禁灸;

9、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閱讀全文

與艾灸身體的哪些地方能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換臉警長被殺叫小美老白的電影 瀏覽:262
網站不用下載 免費看 瀏覽:646
劉忠良最後將書藏在 瀏覽:972
有一部電影男主從小生殖器官 瀏覽:784
父母一方死亡可以享受哪些福利 瀏覽:769
如何給異地的父母訂生日蛋糕 瀏覽:412
韓娛類小說單女主 瀏覽:767
男主角姓楊的全部都市小說 瀏覽:107
三個學生用ipd穿著變外星人電影 瀏覽:270
人事調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875
海珠區老年大學2017年 瀏覽:217
韓國電影陷阱女主角是誰 瀏覽:830
江蘇專業的養老機構有哪些 瀏覽:258
80歲老人膽癌要動手術 瀏覽:249
為什麼要幫助老人 瀏覽:135
和門房秦大爺差不多的小說 瀏覽:588
偷渡香港拍電影小說 瀏覽:488
養老金的利息支出計入哪個科目 瀏覽:261
保安2017退休年齡 瀏覽:884
我和岳母60多少歲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