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如何做到合理養生

如何做到合理養生

發布時間:2022-05-09 19:58:26

❶ 年輕人該如何保養身體、保持健康

1、早起,有時間的話可以運動運動,外面空氣不好可以在家做做有氧健身操一類。刷牙前來一杯蜂蜜,之後認真刷牙。早餐一定要吃好,不要油膩辛辣。



2、午飯前半個小時吃點水果,吃飯時先吃蔬菜幫助消化,然後再進食肉類,切忌暴飲暴食。飯後站半個小時利於消化避免肥胖,這半個小時拿來玩手機,看報紙等都可以。

3、下午時間可以喝點茶,年輕人喝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又提神又抗氧化。



4、晚餐也一定要吃,但要少吃,飯後可以散散步什麼的。盡量早睡,睡前泡半小時腳,然後最重要的一點上床就別玩手機了。

5、戒煙限酒,少吃辛辣油膩生冷腌熏燒烤,多吃五穀雜糧,蔬菜瓜果,膳食合理搭配,杜絕暴飲暴食

❷ 如何就可以科學合理且健康的養生

引言:現在許多人都開始注重養生,養生保健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只有做到保重自己身體,才可以讓精神處於一個非常好的狀態,每一天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生活中的難題。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科學合理的養生。

保持冷靜

老年人想要養生,首先要注意不要生氣,雖然適當的情緒宣洩會讓人們心裡更舒服,但在生氣之前,應該仔細考慮利弊。發泄憤怒可能會得到內心暫時的快樂,但憤怒的後果可能是親友之間的情感隔閡,也可能因為憤怒而發生一些心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應該保持心態平和,保持冷靜,平時可以去公園散步或者和老朋友聊聊天,不但可以緩解心中的不良情緒,還可以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出現。

❸ 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養生保健

當今社會人們最關心的是兩大問題,一是生命質量的提高,換句話說,人要活著,還要活的有質量,有滋有味。二是渴望綠色醫葯。在全球出現"回歸自然"熱潮的同時,在醫學界也悄然興起了"綠色革命",這場革命為什麼會席捲全球呢,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自古以來中國人把養生作為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有效手段,它對民族的繁衍、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養生十分重視,尤其對如何科學養生的要求十分迫切。
在談科學養生之前,我們先要解決一個錯誤的認識。我們現在有一種錯覺,總是考慮哪一個醫院儀器先進,把病能查清;哪一個大夫技術高明,把病能治好。而忽視了預防為主。古代沒有先進的儀器,也沒有正規醫院,更沒有博士、碩士,醫生也很少,但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主要原因是重視養生,預防疾病。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中,沒有幾個葯方,全書主要篇章是談養生的。第一章就是《上古天真論篇》,大談養生問題。強調了治未病。就是疾病沒有發生前去進行防治的,有些人潮笑中醫,說中醫不會治病,是治未病的,其實治未病的觀點是很高明的,如果我們把疾病防治在未發生階段,人不得病,身體健康,等到得了病,再先進的儀器,高超的醫術當然是好的,但已經晚了,不但浪費人力、物力,病人也很痛苦。有些疾病雖然查清了,但沒辦法治療,所以養生保健治未病是超常規的科學思維。
研究養生其實應先從優生優育,從精子卵子的質量以及胎教開始。就像我們買一輛自行車,車子的壽命和保養應從質量開始,使用中就應經常保養維修,不要等壞了才去保養,那是亡羊補牢。但目前我們研究養生的主要任務是抗衰老,延緩衰老,防治老化問題,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是因為我國已進入了老年社會,我國老人的絕對數居世界之冠。科學家預測,21世紀初葉到中葉,我國老人的增長速度相當驚人,2025年我國老人將占總人口的19.34%,2040年將達到27.8%。壽命增長的趨勢不僅是六七十歲,而是向一百多歲的趨勢發展。如此眾多老人的生命質量的保障,以及老年病的防治,將成為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老年群體也就成為醫學服務的重點對象。就中年人群來說,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的緊張,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諸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身心疾病,"空巢綜合征"等均已成為中年疾病譜中新的增長點,也將成為醫學服務的重要對象。
目前疾病譜已發生了變化,國家經濟困難不能負擔全民醫療費用,同時醫療機構與人口增長不成比例。客觀現實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必須把保健的權力和任務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進行以食療和運動為主的疾病前期的預防和病後的治療。所以養生保健也要與時俱進。用傳統方法結合現代新的辦法、新的觀念進行科學養生和保健。
但人的稟賦不同,即基因不同。關中人用"人是人,鱉是鱉,喇叭是銅,鍋是鐵",就是說明這一問題的。由於人的基因不同,得病也就不同,養生保健還要因人而異,不能生搬硬套。

一、合理的膳食是科學養生的基石
民以食為天,吃飯睡覺天經地義。但吃也有個水平問題、科學問題。因為不吃,營養缺乏會死人,吃的不合適也會死人。有人說寧可吃死,也不要餓死,寧可腸子流膿,也不要嘴裡受窮,這是錯誤的觀點。現在好多病就是吃出來的,好多人是吃死的,可怕的是死了也不知道是吃死的。
我們要養生保健,健康長壽,就必須了解科學的膳食。科學的膳食,才能把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如維生素、蛋白質、無機鹽等保存下來。我國人的主食主要是米和面。米面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是人身熱量的主要來源。同時還有蛋白質、維生素B族,無機鹽。維生素B族大部分在麩、谷膜、谷胚中。精米、精麵粉損失了大量的營養素,從營養學角度看,精米細面不一定是好的食品。
淘米也能損失許多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B族。維生素B族大部分含在米的外皮,又易溶於水。如果你淘米2-3次,損失礦物質15%,維生素40%左右,蛋白質10%以上。有些人還嫌淘不盡,再用手搓洗,損耗更多。哪該怎麼辦?要盡量減少淘米次數,輕輕地洗1-2次就可以了。為了防止營養素隨水蒸氣喪失,最好吃燜飯。撈米蒸飯時將米湯倒掉就等於倒掉了很多營養素,這也是不科學的做法。還有人煮粥加鹼面,也是錯誤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C,遇鹼就會迅速破壞。
蒸饃和烙餅對營養素損失較小,水煮、油炸對維生素的損失較多,約有50%的維生素B族跑到溶液中。所以,吃面喝面湯,我們陝西叫"原湯克原食"非常合理。其實是喝跑到面湯中去的那個50%維生素。
吃五穀雜糧,首先要考慮玉米。玉米也稱玉蜀黍、苞谷、苞米等,是黃金作物。玉米性味甘,平。不僅食用,而且還有葯用價值。它有健脾開胃,除濕利尿之功。現代研究認為,玉米營養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磷、鎂、鐵、硒、維生素等。玉米中的脂肪為不飽和脂肪酸,是膽固醇吸收的抑制劑。據調查,長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所以,玉米油是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症及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玉米中含有多量的鎂、硒元素,鎂可以抑制癌的發展,硒能與致癌物質結合,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玉米中含有多量的谷氨酸,能幫助促進腦細胞代謝,有健腦作用。美國醫學會搞了一個調查,以老玉米為主食的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有一個動脈硬化。後來發現老玉米是含有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VE,所以,不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此以後,美國就吃老玉米了。現在,美洲、非洲、歐洲以及亞洲的香港、日本、廣州等地方的人早上都吃玉米羹了。現在許多人到處買卵磷脂吃,就希望不得動脈硬化,但不知道老玉米里含的最多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小米。小米性味甘,微寒,粘性強。有補脾止瀉,和胃安神之功效。《本草綱目》認為有"健脾、除濕、鎮靜、安神"。食能養人的作用,現代研究小米含碳水化含物,還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維生素等成分。
現在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小米是"坐月子"吃的東西。"坐月子"吃,正說明它有很大的營養價值。我們不"坐月子"的人就不能吃嘛?你說糟糕不糟糕,簡直是形而上學。我們小米加步槍是能打勝仗的。陝北人過去很少吃山珍海味,他們吃五穀雜糧,他們以小米、土豆、玉米為主食,男人越吃越健康,婦女越吃越漂亮。百分之八十是帥哥美女,米脂婆姨綏德漢嘛。為什麼叫米脂呢,顧名思義,主要是產小米的地方。小米、土豆、玉米中含有大量的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再加上新鮮的蔬菜、新鮮的空氣,那裡人能不帥?能不靚?能不長壽嗎?

第三個要考慮的是豆類。
中國人不缺乏普通蛋白,缺乏的是優質蛋白。我們的能力可以,耐力不行,打乒乓球這類小球可以,打大球不行,單扛可以,長跑不行。據資料統計,我們現在的葯費比美國高十倍,但我們的身體素質不如人家。中國人的優質蛋白不夠怎麼辦?現在衛生部已提出"大豆行動計劃",內容主要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在我國豆類較多,有黃豆、黑豆、綠豆、豇豆、豌豆、刀豆、蠶豆、扁豆、赤小豆等。豆類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以黃豆即大豆為優。大豆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比較全,尤其富含賴氨酸。在蛋白的質和量上,可與動物蛋白媲美。大豆0.5公斤,相當於1公斤瘦豬肉,或1.5公斤雞蛋,或6公斤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所以有"植物肉"、"綠色乳牛"的美譽。大豆脂肪含量為18-20%,富含亞麻油酸及亞麻油稀酸,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所以大豆中的脂肪也優於動物脂肪。黃豆含鈣、磷以及磷脂、鉀、鈉、鐵、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族,皂甙等成分。其豐富的鈣、磷對小孩發育長個子,老年人骨質脫鈣、神經衰弱有一定幫助。鐵有助於兒童生長發育和造血。卵磷脂對神經發育有促進作用。大豆中含有多種抗癌物質,特別是飴黃酮,能防治乳腺癌。但只在大豆中才有。
人為什麼會缺鈣呢?因為正常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而我們每天的飲食僅有500毫克鈣,差300毫克,喝二袋豆漿或一袋牛奶正好補齊。喝奶、喝豆漿還有個經濟承受力和口味問題,我主張應因人而宜,能喝豆漿喝豆漿、能喝牛奶喝牛奶。但都要喝,不喝是不行的。
至於其它豆類,各有各的功能,主要用於治病。很少用於健身。如綠豆性味甘,寒。能清熱解毒,解暑熱,生津止渴,利小便,主要用於防暑降溫、解毒。常和生甘草配在一起,解食物中毒,葯物中毒,小黑豆有補腎提高性激素水平,增強免疫功能。入葯後補腎強體,烏須黑發、小豆、豇豆都含有粗纖維素,都有降氣的作用。赤水豆營養價值比較高,主要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入葯常用於皮膚濕疹等。至於蠶豆和扁豆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有少數人吃蠶豆引起"蠶豆黃病"。多數認為是吃新鮮的嫩蠶豆引起的,所以,最好不要吃鮮嫩蠶豆,吃干蠶豆也是最好要浸泡一下,換幾次水,再煮食。扁豆吃法不當,也能引起中毒,原因是扁豆中含有凝集素的毒蛋白,在扁豆莢中還含有溶血素,這些對人體有害。避免中毒的方法是加熱煮熟。吃燜扁豆是比較保險的方法。入葯常健脾止瀉。名方"參苓白術散"中就有炒扁豆。

第四個要考慮的是蕎麥。
蕎麥性味甘,平。能開胃消積,下氣利腸,清熱解毒。《本草綱目》載蕎麥能"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現代研究認為,蕎麥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族、蘆丁、纖維素等,蕎麥里含有18種纖維素,常食有降血脂、血糖、膽固醇和抗拴塞的作用。血糖、血脂是雙胞胎,相互影響。血脂高的人,慢慢就會血糖高起來,血糖高的人,血脂也就會高起來。吃蕎麥,兩個都能防治,我查體時,血脂、血糖都超過正常值,堅持吃了一段蕎麥食品,現在很正常了。吃蕎麥的人不得胃腸道癌症。我們坐辦公室的人,20%人得直腸癌、結腸癌、還有糖尿病。希望大家多吃蕎麥。

第五個應考慮的是薯類。
包括番薯、馬鈴薯、山葯。番薯又叫甘薯、紅薯、黃薯、白薯。性味甘,平。熟食,有補脾益氣,潤腸通便之功。生食,則生津止喝。《本草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現化研究番薯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C,胡蘿卜素、纖維素、鈣、磷、鐵等。馬鈴薯又名洋芋、山葯蛋、土豆等,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緩急止痛,通利大便的功效。《本草綱目拾遺》說馬鈴薯:"功能稀痘,小兒熟食,大解痘毒"。現代研究認為,馬鈴薯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維生素B、C,無機鹽、膠質、少量龍葵鹼等成分。山葯性味甘、平。有補脾胃、益肺腎之功。含有精氨酸、澱粉、鈣、磷、碘、維生素C、皂甙、膽鹼、尿素等成分,還含粘液性蛋白質,澱粉酶素等,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二、適量運動是科學養生的重要方法
前邊我們談的是飲食問題,吃飽了,喝足了,還得運動運動。下面我們談談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實踐證明走路就能使動脈從硬化變軟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是一個不要錢的運動。運動的方式很多,步行只是最基本的方法,老年人也可以打打太極拳、練書法等等。總體要求是適量運動,不動是不行的。現在運動的人多了,我們提倡有氧運動。千萬不要早上過早地去鍛煉,早上基礎血壓高,基礎體溫高,腎上腺素比傍晚高4倍(故有晚上老頭子,早上小猴子的說法)。有心臟病的人很容易出問題。要去樹林里鍛煉,必須等太陽出來,日光跟葉綠素起反應才能產生氧,沒有陽光樹林里全是二氧化碳,容易中毒,容易得癌症。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一再強調:早上起來太陽初升之時,人要面向東方吸日華之氣,沒有太陽不要鍛煉。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早上起床時間因季節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黃帝內經》有"四氣調神大論"專門論述。總體是6-7點起床,開窗戶時間國際上定為9-11點,下午2-4點。為什麼?因為9點以後被污染的空氣下沉了,污染物質減少了,沒有反流現象,早上6-9點是致癌最危險的時間。

三、心理平衡是科學養生的金鑰匙
心理平衡是養生保健的最高精神境界。 人對待社會和人生有兩種態度,一種人永遠是樂觀的,積極的態度看世界;一種人是悲觀消極的態度看世界。實際上這樣就可以劃分人的心理平衡與不平衡。樂觀的看,這個世界很美好;悲觀的看,這個世界很可怕。一個人天天都在生氣,從早到晚能把人活活氣死。值得生氣的事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樂觀的積極的態度,就有好的結果。

我覺得,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起碼把三個快樂做為自己的左右銘。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凈化了靈魂,升華了人格。在逆境中一定要快樂,鼓起勇氣,揚起人生的風帆,航向安全的彼岸,走完人生光輝的歷程。堅信人生是風水輪流轉,蒼海有桑田,月亮有月暗,河東十年,河西十年,沒有一個人永遠走運,也沒有一個人永遠倒霉,禍福總是永遠相依為伴,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苦難也是一種財富,幸福是沒有標準的,自我感覺良好就是幸福。金錢是身外之物,夠用就行。但健康是寶貴的,健康不能依賴高科技,不能依賴葯物,健康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自身的本能就是自己的醫生,人身有大葯,人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得病不要恐懼,最好的葯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態是平衡,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最好的養生是寧靜,最好的膳食是合理。有了這些,基本上不要花什麼錢,都能健康長壽。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養生保健,就會不得病、少得病,這樣不但減輕自己的痛苦,還能減輕社會的負擔。健康是個人幸福,健康是家庭幸福,健康更是社會的幸福。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養生保健,都能達到健康七八九,百歲不是夢,向百歲以外創記錄,健康享受每一天。讓我們在一百年的時候,再來總結我們健康常壽的經驗。讓我人們伸出自己的雙手,擁抱美好的明天。

長了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如何保健養生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

❺ 要健康就要會養生,怎樣做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狀態

養生就要做到這三點: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敞開自己的心

很多人在過了而立之年後,便開始注意養生,這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給你重新來過的機會,因此,注重養生無關年齡,只關乎心態。

養生道法多多,每個人見解不同,所用之方法也不相同,《丹溪心法》雲:「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你不能等有病了才想起要如何如何去救治,而是應該在沒病的時候想辦法養生,防患於未然,把病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所謂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增強體質,頤養保命、預防疾病,進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有效活動。

順天應人,定時鍛煉身體,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我深有體會的是曾經一段時間堅持鍛煉,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到了良好狀態,但是在其後由於沒有堅持,就整日地出現萎靡現象,沒有精神,天天都感覺身體不舒服,卻總是覺得正常現象,好在,現在感覺出問題所在,也正在糾正,但願能夠走入正軌,身體不再受累。

養生貴在養心,而養心最重要的就是講自己的心放寬松,靜心在退,潔心在空,寬心忘坎,忍心大度,用心心康。

曹植說「善養者終之,旁憂者半之,虛用者夭之」,要我說其實就一句話: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敞開自己的心。

❻ 怎樣日常養生

一)早睡的好處:

1.有益心臟:晚上熬夜其實就是在折磨你的身體,會讓你的血壓和膽固醇升高,這些都會給你心臟帶來健康風險。如果你不想情況更糟,就抓緊去睡個好覺。

2.減緩壓力:夜晚一個安穩的睡眠,會幫助你釋放出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身心上的壓力,使身心得到放鬆。不充足的睡眠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其它疾病。

3.提高記憶力:早睡幫助你很好地理清思維,早起之後你的思路會變得更加清晰。

4.免受疾病困擾:晚上熬夜只會讓你的血壓和膽固醇含量升高,只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壓力。這樣的生活節奏會讓你感染癌症或者其它心臟類疾病。所以要早睡讓你的血壓保持在正常水平。

5.有時間吃早餐:早餐對一天的開始非常重要,而大多時候我們因為起晚了而不吃早餐。為了能吃上早餐所以早晨要早起(早睡才能早起),10點之前吃完早餐非常重要。

6.有樂觀的行動:晚上連續睡眠7個小時非常有必要。不充足的睡眠會導致你創造性思維能力下降,讓你不得不與壓力和注意力作斗爭,所有這些壓力的因素都會對你的行為產生不良影響。

7.有助新陳代謝:我們的身體需要排出一些我們不需要的毒素,睡得太晚會影響排毒的這個過程。我們需要按時吃飯和睡覺才能保持體力。

8.減少得癌症的幾率:要保證在黑暗中睡覺。晚上睡覺有光的話會減少褪黑激素的含量,而抗黑變激素能夠促進睡眠,讓我們不容易得癌症。所以晚上睡覺要保證房間黑暗並且早睡,這樣能促進褪黑激素的產生。

9.養精蓄銳:早睡能讓你睡眠更充足,早上更加有精神。能讓你精力充足表現更好。靈活的頭腦也會助於集中精力。

10.保持體型:睡太晚會導致你的機體收到干擾。一天睡眠不足7小時會導致肥胖。睡眠不足產生的激素會影響食慾,使體重大幅減少。

二)早起的好處:

1.精力更加充沛:堅持早睡早起,晚間身體進行排毒和休養,第二天人自然就會充滿活力,精神飽滿,長期堅持下去,人自然也會容光煥發。

2.黑眼圈不再有:身體是最經不起熬夜的,如果長期堅持早睡早起,身體的排毒自然就順暢,新陳代謝快,肝好、心臟好,身體自然健康,充足的睡眠時間,自然的黑眼圈也會離開你。

3.上午效率提高:「夜貓子」睡眼惺忪的時候,早起者可能已經完成晨跑、做好早餐、處理完一大堆事務。對於當天更具挑戰的活動,早起者更可能會早早制訂計劃並及時付諸實施。另外,人體在上午 7 -11點之中活動最敏捷,然而大腦卻是在睡醒4至5個小時後,才進入高潮。為了做好上午的工作,有效的辦法就是再早起1小時。

4.具有減肥效果:經常熬夜不早起的人,內分泌失調嚴重,如果想要減肥不但減不了,反而有可能會增重哦!

5.做事更加認真:多項性格研究發現,責任心強的人效率更高、組織性更強、目標更明確、更關注細節。一些研究發現,早起者頭腦更清醒,遇事提前計劃,行動更加果敢。

6.有效緩解焦慮:時間變得充裕了,生活變得充實了,那怎麼還會有多餘時間用來焦慮呢?

二、合理安排三餐

吃的目的就是把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食物攝入體內,以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益智健腦、抗衰防病的需要。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安排好一日三餐。

1.早餐要吃好:清晨是一天的開端,人們經過一夜的休息後體內食物已被消化吸收完畢,而上午有事思維最活躍、體能消耗最多的時候,整個身體迫切需要得到補充。因此早餐應吃好,多吃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進食量為全天量的30%-40%為宜。

2.午餐要吃飽:午餐是一日中最主要的一餐,經過半天的「激戰」後,體能消耗大,下午還要繼續學習和工作,身體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給,故午餐應吃飽,進食量為全天量的40%-50%。

3.晚餐要吃少:晚餐後人們的活動量大為減少,若吃的太多會給身體帶來許多的危害,因此晚餐要少吃,進食量為全天量的20%-30%為宜。

三、注意飲食結構:

十年來,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膳食營養在這些慢性病的發病及進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通過調整膳食結構來預防和治療這些慢性疾病呢?

一)合理安排膳食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應食用多種食物,使之互補,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多種食物應包括五大類:即谷類及薯類、動物性食品、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水果類、純熱能食品。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及預防某些癌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盡量選用紅、黃、綠等顏色較深的,但水果不能完全代替蔬菜。

3.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奶類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不僅含量高,且吸收利用率也高,膳食中充足的鈣可提高兒童、青少年的骨密度,延緩骨質疏鬆發生的年齡;減慢中老年人骨質丟失的速度。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鈣、維生素及植物化學物。

4.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肥肉和葷油攝入過多是肥胖、高脂血症的危險因素。豬肉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食,豬肉的脂肪含量遠遠高於雞、魚、兔、牛肉等,應減少吃豬肉的比例,增加禽肉類的攝入量。

5.食量與體力活動平衡,保持適宜體重。因此,要保證能量入與出的平衡,維持適宜體重。

6.吃清淡少鹽的膳食即膳食不要太油、太咸。正常成人每日烹調用油不應超過25克(半兩),食鹽6克。

❼ 養生已成為主流,如何做才是正確養生呢

《黃帝內經》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主張,意思是人的這個小天地要和宇宙自然這個大天地保持一致,人與自然從本質上看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必須順其自然。

多的氣血,無法藏精,可能表面看來依然「健康」,但皮膚這道抵禦病邪的關口已經是一副虛像,進入溫度稍低的環境就會感冒生病。

所以,冬天就要去感受冷,夏天就要去感受熱,這是最基本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也是自然給我們的一筆恩惠。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帶來疾病。

總的來說,順應自然,最根本的就體現在順應自然的時間和自然規律之上。讓人和自然同步,真正的養生便開始了。

❽ 養生該怎麼做

第一,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是養生的必要條件。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熬夜,殊不知死亡就在身邊,毫無准備的猝死,其實是可以正在侵害人的健康的。每個器官都有最適合的修復時間,睡眠的修復能力是最好的,因為這時候器官是不怎麼工作的。然而最適宜的時間是從晚上十點多就開始了的,如果這時候就已經在睡了,效果最明顯。熬夜其實是錯過的。
第二,保證每天都有一定的運動量。宅,動也不動是造成很多肥胖,三高的根源。有句俗話說「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就強調了每天堅持運動的重要性,強身健體可以增強抵抗力。推薦慢跑這種方式,比較有效,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的話,做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說可以三兩成群結伴打太極,太極看似慢,其實很多地方都是被活動到的。

❾ 如何才能更好的養生,養生是什麼,怎麼養生

1、立春如何養生之精神調養
春天生氣易傷肝 發怒不超3分鍾。肝陽、肝火在春季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求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泄厭抑鬱,生氣發怒易使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假如生氣了,一定要學會息怒,學會及時的平復自己的心靜,只有把自己的心靜養好了,那麼才能夠更好的促進自己的身體的健康,不然如果經常生氣,那麼對於身體的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2、立春如何養生之飲食調理
春季應多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一些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物,如牛蒡、藕根、胡蘿卜、山芋、薯類、青菜等,宜常吃,但陰虛火旺者忌食。容易重復感冒、有哮喘病史、體質虛弱者應多吃些清淡的蔬菜、豆類及其製品等,但是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飲食,最好不要食用哪些辛辣、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不僅很難消化,並且吃多了對於我們身體的健康也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調整。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到合理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