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葯中有許多具有保健作用的葯材,你都知道哪些呢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選擇去用中葯來治病,因為中葯對人體的傷害是比較小的,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副作用,而且中葯適用的范圍比較廣,可以把它入葯,也可以把它拿來泡茶,比如說枸杞,有很多上班族,都很喜歡在保溫杯裡面放一點枸杞,除了消除疲勞之外,還有明目的功能,每一種葯材它的保健效果都是不同的,可以預防一些疾病,也有滋補的功效,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下面有幾種具有保健作用的葯材,請看以下的介紹吧!
這些葯材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希望大家都可以很好的養生保健,不同葯材保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需求來選擇,在服用的時候,飲食方面要忌口,不要去吃生冷、油膩和辛辣的食物,煙、酒也是不能碰的,以免影響中葯材的效果,最好在吃完飯之後一個小時再去吃,這樣的話對胃的傷害就會比較小。
⑵ 古代有「神農嘗百草」,有哪些植物葯材適宜養生它們都有什麼功效
1.龍骨:別名陸虎遺生、那伽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白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象類、犀類、三趾馬、牛類、鹿類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黏土礦物組成。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多煅後敲碎用。該品味澀性涼,能鎮驚安神、除煩清熱,治心悸、失眠等。2.地龍:為環節動物門蚯蚓科動物參環毛蚓,俗稱環毛蚯蚓的乾燥體。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性寒,味咸。可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麻痹、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等。
7.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牙齒的化石。龍齒性涼,味甘澀,功能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8.龍血竭;為百合科劍葉龍血樹的樹脂,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及東南亞國家。主要成分為龍血素B,微有清香,味淡微澀。功能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用於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婦女氣血凝滯,外傷出血,膿瘡久不收口。
⑶ 中葯養生 養肝護肝的中葯有哪些
1、養肝護肝的常見中葯
1.1、靈芝。靈芝內含靈芝多糖,可以保護肝功能,清理血毒,提升免疫力和內缺氧力。多糖還可以清理自由基、抵抗輻射等。靈芝入五臟,固本培元,靈芝扶正又不會助火,祛邪又不會傷正。
1.2、五味子。五味子富含木脂素,可以提高GSH-PX和SOD的生物活性,可以保護肝細胞膜、抵抗脂質過氧化、促進肝細胞修復。五味子可以促進肝臟解毒、保護肝臟。而且可以讓濫用酒精、葯物或肝炎而致的受損肝臟再生。
1.3、紅棗。很多人愛吃紅棗,中醫也會用紅棗組方製作「養肝湯」。紅棗內含三萜類化合物,可以控制肝炎病毒活性。紅棗還可以提高單核吞噬細胞吞噬能力,保護我們的肝臟。慢性肝病病人蛋白偏低,紅棗有利於蛋白質合成,具有健脾養肝功效。
1.4、百合。百合富含蛋白質、脂肪及脫甲秋水仙鹼。可以益氣補中、益肺止咳。其中,秋水仙鹼可以抗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常吃可以防治肝硬化。鮮百合一定要把鱗片去掉,在沸水裡泡一會,可去除苦澀。
2、黨參、黃芪:促進肝細胞恢復
肝臟的任務就是,每天不停地和「毒素敵人」做斗爭。如果肝臟這支部隊里的士兵傷亡過大,身體健康的大門就會被攻破,導致抵抗力下降,繼而出現各種疾病。
黨參、黃芪可以「救死扶傷」,修復「受傷」的細胞。黨參和黃芪都是葯食同源的植物,不少人常常用它們煲湯,既可以調節味道,又可以補益身體。
具體服用方法因口味不同而異,如黨參、茯苓、生薑,加粳米可以做成參苓粥;黨參、黃芪,加粳米可以做成參芪粳米粥;煲湯的話可製成黨參北杏煲豬肺等。除此之外,這兩味中葯還有補氣的作用,黨參能補脾益肺氣,黃芪可以補氣固表。
3、百合、薏米:調節肝臟外部環境
人體的運行就像一部機器,在特定的溫度、濕度下才能正常工作。百合和薏米具有退濕熱的作用,可以調節肝臟外部環境,讓肝臟工作更有效率,達到預防肝病的目的。
百合可以直接泡水喝,除了退濕熱,百合最「拿手」的本領就是潤肺止咳了,碾成粉沖泡、洗凈搗汁、外塗等用法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而薏米更是常見的食品,它的葯用功效也不容忽視。
養肝護肝的方法有哪些
1、多喝檸檬水
水有助於加快新陳代謝速度、排出體內的雜質與毒素,減輕肝臟的負擔。每天起床後就先喝一杯溫的白開水,它可以喚醒全身的機能。專家建議:可以嘗試在水中加入檸檬,檸檬的酸性可以促使肝臟生成膽汁,有利於身體排毒。每天喝8~10杯,每次300毫升即可。
2、常吃紫甘藍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甜菜、蘿卜、捲心菜、紫甘藍和芝麻菜等,或是含有硫元素的蔬菜,如洋蔥、大蒜、花椰菜,它們都可以增強身體的排毒功能。每天吃兩份十字花科蔬菜就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3、經常做按摩
當身體處於平躺姿勢的時候,輕柔地按摩膽囊和肝臟部位,大約位於身體右側的肋骨下方。專家認為,按摩有助於促進肝臟部位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全身代謝功能。
4、遠離酒和葯
酒精對肝臟功能極為不利。有肝損的人一定要戒酒。另外,不少人身體不適時,習慣到葯房買非處方止痛葯來吃,但這類葯物可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經過肝臟代謝後,可能產生部分有毒代謝物,使肝臟受到損害。
養肝護肝的蔬菜有哪些
1、大蒜:屬百合科植物,性辛、溫,味辣。肝病病人宜熟用,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軟化血管等作用。
2、空心菜: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無機鹽、煙酸、胡蘿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熱涼血等作用。
3、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性平、味甘,含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卜素、煙酸及無機鹽。動物實驗表明,可縮短凝血時間,具有止血功效,適合於慢性肝病有鼻出血、齒齦出血等症。
4、包菜:即圓白菜、捲心菜、甘藍,性平、味甘,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E,生用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疼痛有效。
5、海藻:性寒、味咸,含大量碘、藻酸、維生素、蛋白和脂肪等。具有化痰散結之功效。據研究其提取物能較好地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脂質氧化以及抗潰瘍。
⑷ 什麼食物、食品或食葯材最養生
一、五大養生中葯食材
一、田七
醫理:田七是參類的一種,有著滋補的作用,而且田七原來是跌打葯,有著通筋活絡、活血祛瘀的葯理性。
養生秘籍:因為現在社會正步入老年化,同時冠心病患病率也呈年輕化了,所以我們經常用田七煲湯,可用於調理冠心病。
注意:購買田七,以顆大、堅實、滑身、無枝爪者為優。處理田七最好就是用雞油微火炒至微黃,冷卻後用錘子敲碎,這樣做可以改變它的作為跌打葯的屬性,以增強田七的滋補效用。
二、杜仲
醫理:有補腰、壯腎、固腎的作用。
養生秘籍: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款花生杜仲牛尾湯,這款湯有補血、益腎、強筋骨的功效。花生(60克)洗凈浸泡;杜仲(20克)置鍋中灑上淡鹽水,慢火炒干;牛尾洗凈後放滾水中煮沸10分鍾,再洗凈。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約12碗水,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3個小時便可。
注意:杜仲應先去掉塵埃,置鍋中,濺入少許淡鹽水,炒干。因為中醫說「咸入腎」,指鹹味的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於腎, 鹹味適度可以養腎,過咸則傷腎。
三、陳皮
醫理:調中帶滯、順氣消痰、宣通五臟。
養生秘籍:陳皮是一種中葯,也是一種煲湯的佐料,煲油膩的湯水和豆類的湯水可以放一些陳皮,能夠化氣和化滯。
注意:陳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層白色的東西,這樣甘香味就會很好,不然煲出來的湯會有點澀味。
四、茯苓
醫理:茯苓性平味甘,有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的功效,廣東天氣常年燥熱,廣東人通常用茯苓來清熱解毒祛濕。
養生秘籍:土茯苓煲龜湯可清熱解毒。這里再介紹一道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棗10個,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煮至栗子熟透即可。
注意:肝腎陰虛者慎服,服時忌茶。
五、淮山
醫理:淮山作為保健食品在中國至少已有兩千多年,它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作用。
養生秘籍:鮮淮山是廣東人的一種日常食物,可煲湯炒菜,當作蔬菜食用。其中用來煲湯是最多的,比如黨參淮山豬腱湯、童雞響螺淮山湯、淮山圓肉燉豬手等等,都是廣東人比較喜歡的湯。
注意:選購淮山時,最好挑選原條生曬的淮山。這類淮山呈粉黃色,顯得更干身。
二、什麼東西既是食材又是葯材
中葯(TCM)主要起源於中國,少數中葯源於外國,如西洋參。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人體機能的葯物。多為植物葯,也有動物葯、礦物葯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葯物。中葯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葯、中葯材。
一、葯膳可分為食療中葯和食療葯膳兩大類:
1.食療中葯:食療中葯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復作用的飲食物,又稱為「食用中葯」、「食療本草」或「食物中葯」等。這類食療中葯包括穀物、水果、蔬菜、調料、禽獸、水產等類。
2.食療葯膳:葯膳是由具有治療作用的葯物、食物和調料配製而成的膳食,總體說來,葯膳既可單獨由食用中葯加工製成,又可以中葯材和食品為原料,按照一定的組方,加工、烹調而成。
二、食材和葯材的區別
食材的主要功能是用來供人們吃飯用的,而葯材的主要功能則是用來供人們治病用的。還有一種既可以用來吃飯用,也可以用來治病用,這種東西稱之為食葯兩用之材。什麼東西既是食材又是葯材?
衛生部經過第四次調整批準的,有87個。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葯、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蠣、芡實、花椒、赤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酸棗、黑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椇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椹、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三、服用中葯時候需要注意哪些禁忌
服用中葯的禁忌大致可分為五種:
1.中葯配伍禁忌:某些葯物因配方後可產生相反、相惡關系,使彼此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應,因此禁忌同用。
2.孕婦用葯禁忌:主要為避免動胎、墮胎,因孕後婦女大多數對大寒、大熱、峻瀉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較大的葯物耐受性差,因此對相關葯物必須忌用。
3.服葯期間飲食禁忌:俗稱忌口,主要為避免服葯時的干擾因素,以便提高葯效,可分為某一種葯物對應的忌口與不同病情條件下用葯時的忌口兩類,前者如人參忌蘿卜、鱉甲忌莧菜、甘草忌鰱魚、常山忌蔥、茯苓忌醋等。後者為慢性病服葯須忌生冷,熱性病治療期間忌辛辣、油膩,癰瘍瘡毒、皮膚疾患忌魚蝦、鵝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葯湯劑禁忌過夜服用:因為中葯里含有澱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揮發油、氨基酸和各種酶、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煎煮時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湯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溫熱時先服一半,4~6小時後再服一半。如果過夜服用或存放過久,不但葯效降低,而且會因空氣、溫度、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的影響,使葯液中的酶分解減效,細菌繁殖滋生,澱粉、糖類營養等成分發酵水解,以致葯液發餿變質,服用後對人體健康不利。
5.中葯不宜加糖服用。一些人在服中葯時,常因湯劑苦口難以下咽而加糖,對此,有關專家指出,一些中葯是不適宜加糖後再服用的,加糖後的葯劑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時也降低了葯效。
專家介紹,中葯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緩,酸能收,苦能澀,咸能軟,不同口感的中葯具有不同的葯效。有些中葯加了糖就會改變苦味湯葯的葯性而影響療效。
一些苦味葯能刺激末梢神經,反射性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達到幫助消化、促進食慾的目的。如果在葯里放了很多糖,完全掩蓋了苦味,就會失去健胃之效。
另外,中葯的化學成分一般都比較復雜,糖特別是紅糖中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一旦與中葯里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結合後,就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葯效。
俗話說:「吃葯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葯時的飲食禁忌。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歷來醫家對此十分重視,其有關內容也廣泛存在於《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籍中。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魚、肉、雞、蛋、蔬菜、瓜果、醬、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們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葯物的治療作用,均產生一定影響。
四、中葯配伍的禁忌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葯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常表現為虛實並見、寒熱錯雜、數病相兼,故單用一葯是難以兼顧各方的。因此,在使用兩味以上葯物時,必須有所選擇,這就提出了葯物配伍關系問題。
前人把單味葯的應用同葯與葯之間的配伍關系稱為葯物為「七情」,「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其餘六個方面都是講配伍關系。現分述如下:
1.單行:即單味葯即能發揮預期效果,不需其他葯輔助的稱為單行。如獨參湯,只用一味人參治療元氣大脫證即效。
2.相須: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葯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其原有療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種共性的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種葯物為主,另一種葯物為輔,能提高主葯物的療效。
4.相畏或相殺:即一種葯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葯物減
輕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薑減輕或消除,故說生半夏畏生薑。或稱一種葯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雲生薑殺生半夏的毒。
6.相惡:即兩種葯物合用,一種葯物與另一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葯效。
7.相反:即兩種葯物合用能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葯物。
上述除單行外的六個方面,其變化關系可以概括為四項,即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①。有些葯物因產生協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床用葯時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葯時應加以注意;③。有些葯物則由於相互作用,而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用毒性葯或烈性葯時必須考慮選用;④。一些葯物因相互作用而產生或增強毒副作用,屬於配伍禁忌,原則上應避免配用。
基於上述,可知從單味葯到配伍應用,是通過很長的實踐與認識過程逐漸積累豐富起來的。葯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用葯的主要形式。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組合,並確定一定的分量比例,製成適當劑型,即為方劑。方劑是葯物配伍的發展,也是葯物配伍應用的較高形式。
⑸ 用葯材泡茶喝有哪些養生功效
用葯材泡茶肯定是有養生的功效的,比如用黃芪或是用黨參都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讓身體處於一個很好的養生狀態。
⑹ 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葯材,它都有哪些養生功效
適用於主要用於病後體虛,及肺腎兩虛之久咳、虛喘、癆嗽、咯血的人群。而對補腎陽作用比較弱,需要配合其它中葯組方使用。所以單純用冬蟲夏草補陽是不大有效果的,而且需要長期服用。冬蟲夏草是一種名貴中葯材,與人參、鹿茸一起列為中國三大補品。有個鄰居去年6月份去西藏,呆了一個月,專門與西藏朋友去挖蟲草,帶回來1斤左右,大約有上千根,經常煲湯用。在葯店或者商場,價格昂貴,還是很多高消費人群去購買,治病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