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
我們每個人都有多個「長壽穴」,湧泉穴就是其中之一。若常「侍候」這個穴位,便可以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亮,性功能強盛。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並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昏厥、頭痛、休克、中暑、偏癱、耳鳴、腎炎、陽痿、遺精等。
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布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俯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湧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睡前端坐,用手掌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8次,要全面搓,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未了,再用手指點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㈡ 提高腎功能,經常搓哪個部位,長壽也離你越來越近
人的腎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命脈,它主宰著人的新陳代謝能力,也能調節內分泌。如果人的腎臟出了問題,那麼新陳代謝能力就會變差,內分泌調節也會失調。會導致皮膚出淡斑,身體浮腫等症狀。我們可以通過搓揉一下幾個部位,來提高自己的腎功能,也會讓你變得長壽:
第三,經常按摩頭部。人的頭部有很多神經組織,直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我們在按摩頭皮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神清氣爽,其實這是因為間接性調節了人體的內臟,感到非常舒適。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的腎不好,那麼每天沒事的時候就按摩頭部,這個方法也是很管用的,而且也會讓你變得耳聰目明。我就盡量保持這個習慣,每天臨睡之前都會按摩一下頭部,腎臟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
㈢ 常按肚子上哪幾個「長壽穴」,腸胃健康消化好
了解過中醫的人都知道我們身體上是有很多穴位的,經常按摩肚子上的一些穴位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疾病,延年益壽。這也算是我們中國獨創的一門養生方法,按穴位的方法傳到外國後,也是得到外國人的親睞與認同,在國外也算是大受歡迎。下面,我來介紹幾種穴位。
第四,神闕穴。這個穴位在我們腹部的中間,就是我們所說的肚臍。我們平時要特別注意肚臍的狀況,因為一般肚臍出現異常就意味著我們身體出現了健康隱患。同時按摩肚臍可以有緩解食慾不振,腸胃道消化不良的症狀。當然,假如,病症嚴重最好還是就醫。
經常按摩身上的穴位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可以達到延年益壽,促進消化的效果。但是我要提醒的是,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健康問題時,最好還是就醫治療。
㈣ 「向足三里要長壽,」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哪幾種方法可以刺激足三里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按摩足三里雖然可以調節我們的脾胃,但是這並不代表會長壽。影響人們壽命的因素很多,像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平常的飲食、身體的素質等等。我們可以通過按摩、針灸的方式刺激足三里,來達到調節脾胃的效果。
其實我們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常生活中多注意運動,自然就可以少生病,身體健康也算是延年益壽。
㈤ 老人年紀大了,要想長壽,應著重保護好哪些重要部位
每晚睡前,經常按摩腳心的勞宮穴和湧泉穴,可起到心腎交叉的作用,改善睡眠。養心主要是養神,在平時努力保持心平氣和,與人的交際不會拘泥於得失,關於食物的補養,多喝了西洋參泡的水,經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的耳朵等,有利於心氣養心。
別忘了補腎,要經常用一隻手按摩下丹田、關元穴,而另一隻手在背面按壓命門穴、腰陽關。經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補腎,排便時腳趾用力著地並咬牙,有助於腎臟氣體的保養。重視午休,心在白天的時候活動最活躍,這個時候也是陰陽交合的時候,休息可以保持心靈的氣息。
㈥ 很多人想要健康長壽,有什麼方法可以延年益壽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保健自己的身體,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想要長壽,生活中就要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並堅持做下去。下面就來具體看下有哪些長壽秘訣:
9、平衡膳食。
膳食熱能不高,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動物脂肪少,無機鹽、微量元素(包括維生素)充裕,滿足人體需要。營養素的合理是因他們平衡膳食。老人們的膳食結構的特點是:多量的奶、適量的禽、魚、瘦肉,少量的蛋、肝等。
10、吃夠蔬菜、水果限量。
蔬菜和水果提供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有益健康的抗氧化成分,能延緩人體衰老,所以每天保證吃到1斤蔬菜,菌類和綠葉菜一定要吃。水果由於糖分太高,建議每天200g就夠了,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
㈦ 人體的長壽穴有哪五個
湧泉穴:
是人體少陰腎經上的要穴。它位於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跖屈時,足底前凹陷處。
腎為「先天之本」,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腎為陰中之陰,心為陽中之陽,只有腎水充盈,人體各系統才能得以平穩運行。中醫理論認為,腎藏經,主水,主骨,其功用是納氣,生髓,可管生殖發育。《難經·六十六難》言:「臍上腎間氣動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內經》亦雲:「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都說明,只有腎功能旺盛,才能精足,氣壯,神全,人體生命力才會長盛不衰。
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並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昏厥、頭痛、休克、中暑、偏癱、耳鳴、腎炎、陽萎、遺精、各類婦科病和生殖類病。
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據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布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腑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之源,給人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足三里:
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它位於腿部外膝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
中醫理論認為,胃為「水谷之海」,是人體的給養加工廠。其主要功用是受納、消化、腐熟、攝取水谷精微以營養全身。所以,又稱脾胃為「後天之本」。《中藏經》說:「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也」。指出了脾胃消化功能對人體生命與健康的重要性。
足三里是個保健穴,經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壯胃,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的盡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此穴主治:胃痛、腰痛、腹瀉、痢疾、便秘、頭痛眩暈,下肢癱瘓,半身不遂,膝脛酸痛,消化系統疾病。
命門穴:
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位於後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對的區域。
督脈,中醫稱「陽脈之海」。行於背正中,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是人體諸陽經的總匯,與腎臟及腦部關系非常密切。其功用主要是督率陽氣,統攝真氣。金代名醫張潔古言:「督者都也,為陽脈之都綱」。十二經脈中的手三陽、足三陽經均會於督脈。督脈是人體的主宰,對調節和振奮全身經脈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
命門穴,為人體的長壽大穴。明代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認為命門的功能包括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實多屬一致。補命門火的葯物又多具有補腎陽的作用。
經常擦命門穴可強腎固體,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與任脈的聯系,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並能治療陽萎、遺精、脊強、腰痛、腎寒陽衰、行走無力、四肢睏乏、腿部浮腫、耳部疾病等症。
會陰穴:
為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
任脈,中醫稱「陰脈之海」,它位於人體胸腹正中。任即擔任之意,能總任一身之陰經,為人體陰經脈氣的總匯。任字還有「妊養」的含義,金代名醫張潔古認為:「任者,妊也,為陰脈之妊養」。本脈與三陰經脈,陰維脈、沖脈關系密切,故能總調人身陰氣、陰血,所以,中醫又稱任脈為「婦人生養之本」。
會陰穴,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著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
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按摩會陰穴,還可治療痔瘡、便血、便秘、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驚癇等症。
百會穴:
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它位於頭部,在兩耳廓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後正中線的交叉點。
頭部是人體的首腦機關和指揮部,而百會穴則是頭部的調控中心。此穴舉足輕重,是全身百脈的交會處,故名百會。百會穴居高臨下,仰可接受宇宙的信息能量,俯可溝通全身百脈氣血,下通會陰穴,是中脈的主幹線,是精氣神的通道,是連接任督二脈的重要關卡。現代氣功實踐與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百會穴是人體能量場與宇宙能量總場相交融相感應的主要通道,人體經過修煉,達到天人合一,虛空忘我的大定狀態,宇宙中的能量和真氣就會源源不斷從百會穴進入人體。所以,古代修道人又稱百會穴為天門,打開天門,成了眾多修煉者追求的目的。
百會穴即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經過特殊的鍛煉,可開發人體潛能,增加體內的真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益智開慧,澄心明性,輕身延年,青春不老。並能治療頭痛、眩暈、脫肛、昏厥、低血壓、失眠、耳鳴、鼻塞、神經衰弱、中風失語、陰挺等症。
神厥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時對應的肚臍中。
神厥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厥為任脈上的陰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後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煉者把二穴稱為水火之宮。現代氣功實踐與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厥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它易於結丹、養胎。人們通過氣功修煉,可啟動人體的中點、極點和重心。古今氣功修煉家都認為,人體下丹田的准確位置就是神厥穴。
神厥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嬰兒脫體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厥,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經常對神厥穴進行氣功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
㈧ 足三里為什麼被稱為長壽穴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於脛骨前緣旁開1寸處,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處取穴。足三里臨床應用廣泛,是治療胃腸及下肢膝脛疼痛的首選之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腹瀉,腿脛膝腫脹酸,傷寒瘦損,氣蠱諸股」。所以足三里有諸病皆治的說法。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脹、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療胃腸疾病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說。胃脘痛可配合內關、合谷、中脘、陽陵泉,腹脹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為表裡,為後天之本。以足三里為主穴,可配合諸多穴位治療疾病。配中脘治療肝氣郁滯,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虛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氣,溫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內關、合谷有溫胃散寒、調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孫可調補脾氣、健中和腸以消除泄瀉。以足三里為主穴,可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2 足三里能調氣血,活絡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氣血流通,舒經通絡,祛風散寒。足陽明經,起於鼻兩旁……下至髕骨,沿著脛骨前嵴外側下行足跗,另一支脈從膝下3寸處分出進入中趾外側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療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臨床證實,足三里有健脾利濕,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運動系統的疾病治療離不開足三里穴。風寒濕脾及外傷所致的局部疼痛腫脹,可配膝眼、委中、陽陵泉,關節炎可配昆侖、懸鍾,踝關節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雙足三里 穴,可治療周身關節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強壯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強壯的作用,俗話說「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腳靈活,這與古代神醫華佗的五禽戲來鍛煉身體,使人達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預防百病,如配神門可治療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鳴,配聽宮、外關治耳聾,配睛明、風池治視神經萎縮,配心俞、脾俞、內關治心脾兩虛,配心俞、腎俞、關元治心腎虧虛。素體健康的人,經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㈨ 長壽的穴位有哪些
足三里,湧泉穴,三陰交穴每天都按摩的!效果很好,但必須要堅持!
㈩ 想長壽要疏通經絡,哪幾個動作,通經拔病根
伸筋一寸,健康長壽!「經絡不通,行走中風」經絡是人體的活地圖,包括身體的各個部位就像一張大網,所以身體生病的地方,會發出不同的訊號。首先學習一些辨別力的基本知識,伸展經絡,拔老病根,酸痛的不同情況是什麼?只要我們有能力理解這個信號。如果身體的哪個部位有問題,相應的經脈也會有問題:
逆燥瀉下,強腎通絡,督脈利膽精要:自然呼吸,氣沉入腹,肩沉肘落,轉腰後感覺腰微拉,不過度疼痛可停止。一分鍾後,轉向兩邊。雙腿分開,肩寬分開,腳趾平行指向前方,雙腿伸直,雙手從兩側和肩部水平慢慢抬起,腰向右轉,肘部微微彎曲,身體直立,頭向左轉回看他的左腳跟,如果看不見,就不能用力,用餘光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