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延喜宮住過哪幾位嬪妃
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妃曾在此居住,康熙帝榮妃馬佳氏,另乾隆帝婉貴妃曾在此居住。
1、恬嬪富察氏,(1802年)四月之前,富察氏就已經是二阿哥(道光帝)的側福晉。道光登基後,將他的潛邸妻妾們都進行了加封,富察氏被封為恬嬪,居東六宮延禧宮。
2、榮妃馬佳氏,員外郎蓋山女,康熙四年(1665年)進宮。後被冊封為榮嬪、榮妃,榮妃在康熙六年到十六年這段期間,應該是非常受寵的。馬佳氏是最早為康熙帝生育子女的妃嬪,也是生育最多兒女的妃嬪。(1727年)丁未閏三月初六日歿,十二月初四日入葬清東陵景陵妃園寢。
3、最後一位就是大家熟知的孝儀純皇後,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她比乾隆帝小十六歲,入宮初封魏貴人,後晉封為嬪、令妃、令貴妃。(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年49歲。
4、成貴妃鈕祜祿氏,入宮時年16歲,初賜號為成貴人,不久降為俞常在。時年24歲,仍封為成貴人。時年33歲,晉封為成嬪。時年37歲,降為貴人。據說鈕祜祿氏是被佳貴妃害死的,鈕祜祿氏在做成嬪的時候與佳妃發生爭執。所以佳貴妃懷恨在心,後來把成貴妃害死。
(1)塘沽長壽宮洗浴在哪裡擴展閱讀:
延禧宮,明清中國宮殿建築,屬於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六宮區的東南下角。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起火,燒毀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僅余宮門。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議復建,但未能實現。
在宣統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光緒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因國庫空虛,水晶宮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後被迫停建。
1931年,故宮博物院在延禧宮遺址上修建了一座文物庫房,為了讓庫房能和故宮其他建築相平衡,所以在庫房上又覆蓋了一層黃色琉璃瓦。
1949年以後,延禧宮文物庫房分別為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和中國古書畫研究中心使用。2010年,延禧宮對外開放,舉辦古陶瓷標本展和中國古文字展。2015年9月30日至2016年8月31日,延禧宮舉辦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Ⅱ 求助「六宮之主」的「六宮」是指哪六宮謝謝!
六宮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指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而東、西六宮(有時又被稱做東西十二宮),又像兩腋般夾挾著中央的後三宮,因而與古代所謂的掖廷相對應。
「六宮」,本義是指古代皇後的寢宮,又因六宮為皇後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宮代指皇後,如同後世用中宮代指皇後一樣。 而六宮的概念傳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後,而是泛指後妃。
1、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2、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宮。清沿明舊。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3、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復稱鍾粹宮。
4、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5、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6、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Ⅲ 長壽宮的介紹
長壽宮位於廣西桂林永福金鍾山景區麒麟山半山的長壽宮,賞群山環抱的金鍾山度假區全景,瞻仰永福長壽第一人——廖扶壽星銅像(廖扶生於漢代,享年158歲),同時可免費撞鳴長壽鍾,親手為朋友家人祈福健康、長壽。
Ⅳ 膠州長壽宮洗浴有單間嗎
有單間,看你花多少錢了,還可以過夜。
Ⅳ 廣西河池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我是廣西的,有幾個同學也是河池的,經常聽他們提起,而且在廣西宣傳頁做得比較好的
1、巴馬長壽村
自古以來就有生命超過百歲的老人存在,它是一個令人神往、神奇而美麗的地方,人稱長壽之鄉。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是巴馬的長壽村。全屯515人,百歲老人多達7人,是國際上「世界長壽之鄉」標準的近200倍。 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和「長壽素」。巴馬的瀑布並不多,但森林覆蓋率卻高達57%,再加上巴馬地區的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等因素的影響,產生電離而釋放出的電子,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形成負氧離子。又由於巴馬地區磁場高,是雷擊的重擊區,最易產生負氧離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中老年朋友,每天都到巴馬的百魔洞里來「吸氧」,在山泉中沐浴,絡繹不絕。
總的話建議你去河池巴馬縣吧,在廣西還是比較出名的,上面說的-幾個景點都是再巴馬的
Ⅵ 我在大清當皇帝里的長壽宮在哪
延禧宮在東六宮區域,初名長壽宮。明嘉靖年(16世紀中)更名延版祺宮,清代改名延禧權宮。延禧意為迎福請喜之意。明清兩代,此宮均為妃嬪的居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火災,延禧宮除宮門外俱遭焚毀。同治年曾議復建,後未行。宣統元年(1909年),清室在原址興建一座西洋式「水殿」樓閣,建築以白石雕砌,並用鑄鐵架構,牆壁、地板均為玻璃,其玻璃壁夾層和建築周圍環池中可蓄水觀魚。隆裕太後為之題匾額「靈沼軒」。不久,這座「水晶宮」就因財力匱乏而停建。故宮博物院成立後,1931年6月在此修建了新型文物庫房。2005年庫房的東配樓辟為古書畫研究中心,西配樓辟為陶瓷研究中心,中樓內建立了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
Ⅶ 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六宮」是哪六宮分別是誰住
六宮指:景仁宮,長春宮,咸福宮、永壽宮,延禧宮,翊坤宮。
1、皇後:景仁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仁門,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代遺物。
2、齊妃:長春宮
長春宮和儲秀宮的打通又有些許不同。長春宮是和啟祥宮之間完全打通,兩宮之間並未有任何一堵宮牆與之隔開,只有一座體元殿作為前殿而已;儲秀宮和翊坤宮雖然打通,因而新建一座體和殿,但在體和殿兩側,仍各有一道宮牆,與左右兩側原本的宮牆相連接,
3、敬妃、沈眉庄:咸福宮
咸福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壽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咸福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又加修整。咸福宮為兩進院,正門咸福門為琉璃門,內有4扇木屏門影壁。
4、安陵容:延禧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5、華妃:翊坤宮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居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清代曾多次修繕,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6、熹貴妃:永壽宮
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宮,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為永壽宮。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7)塘沽長壽宮洗浴在哪裡擴展閱讀:
1、西六宮是清代後宮妃嬪的住處,包括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啟祥宮(太極殿)。因整齊有致的坐落於紫禁城的子午線西側,因而被統一稱作西六宮,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子午線東側的東六宮。
2、東六宮在故宮中軸線東側的東一長街,是一組由6個相同形式的院落組成的建築,六宮分別為: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