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垣治校以嚴格著稱,他的嚴格體現在那些方面
人生以品行為上,身體次之,學問又次之,金錢為下。
大學設教,在應社會之需求,養成高深學術之人才,以期將來致用於社會。所謂高深學術之人才,必須賴大學教育培養之。
教育工作的一個特點,是永遠和青年在一起,教師教育著青年,同時,青年也給教師以影響。
以全祖望的《鮚土奇亭集》作為教材,是「欲以正人心,端士習,不徒為精密之考證而已」,「唯其文美及有精神」。這種「精神」是什麼?是在民族的危急關頭,我們的祖先反對民族壓迫的光榮傳統,喚起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斗爭的精神。
一篇論文或專著,作完了不要忙於急著發表,好比剛蒸出的饅頭,須要把熱氣放完了,才能去吃,蒸得透不透,熟不熟,才能知道。
凡論文必須有新發見,或新解釋,方於人有用。第一搜集材料,第二考證及整理材料,第三則聯綴成文。第一步工夫,須有長時間,第二步亦須有十分三時間,第三步則十分二時間可矣。草草成文,無佳文之可言也。
孝經曰:「士有凈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不陷於不義。交友之道在得切磋之益,毋徒事佚游宴樂。」是之謂輔仁。
生平
陳垣(一八八○年十一月至一九七一年六月),漢族,廣東江門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曾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一九二六年—一九五二年,任輔仁大學校長;一九五二年—一九七一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他一生從事教學七十四年,教過私塾、小學、中學、大學。他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才,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創立了不少新課程,沿用至今。他的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距北京什剎海不遠,有一座灰磚灰瓦的四合院,兩扇大門油漆已斑駁,但「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門聯仍清晰可讀。這里是興華胡同13號,陳垣故居。
推開院門,一尊陳垣的半身像矗立在庭院中,角落裡的兩棵海棠樹已經長成合抱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陳垣常以「種樹者」自居。書房中高懸的「勵耘書屋」牌匾,訴說著主人的一生。
時光回溯到1951年的北京,中南海的一次宴會上,毛澤東熱情地向大家介紹一位年過七旬的學者:這是陳垣先生,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國寶」陳垣就此得名。
談起陳垣,似乎更多人聚焦於他的史學造詣,然而其教育家的一面卻多少被人忽視。
91年人生,74載教書,涉足之廣獨一無二
1898年,廣州一家蒙館來了位小先生。這是陳垣第一次登上講台,因為文采出眾,在書館里常被「貼堂」,才被請來教書,那年,陳垣年僅18歲。
這位小先生年紀雖輕,膽子不小。開講頭天,竟然貼出告示,不打板,不體罰。一言既出,語驚四方。自古以來,書館的學生背不下來書挨板子似乎天經地義。陳垣自己也曾挨過板子,所以對體罰很反感。這個告示自然受到了家長們的熱烈歡迎。
新會郊外的篁庄小學,1906年,陳垣因躲避清政府追捕,曾在這里教過半年書。「我在這個學校是一攬子課都教。國文、算術,並兼教體操、唱歌……在那時,這些都是很新鮮的課程。學生們很歡迎我這個從廣州去的新老師。」他是那個守舊閉塞的小學堂里最新潮的教師,一般教師都穿沒有領子的長褂,陳垣卻穿著黃色操衣。
「不喜八股好泛覽」的陳垣在科舉失利後,抱著「唯有科學發達方能使中國擺脫落後」的想法,於1908年和友人一起創辦了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取名「光華」,寓意「光我華夏」,這是中國第一所民辦西醫高等學校。這里也是陳垣投身新式高等教育,形成對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初步認識的起點。陳垣不僅是光華的發起人之一,又是第一屆畢業生。所以在畢業文憑上,他以董事「陳援庵」的名字,簽發了給「陳垣」的畢業文憑。當時為了解決教學用具的缺乏,陳垣常常帶著學生到廣州郊外的亂墳崗上,去撿一些零散的骨骼,洗凈作為教具,學生們非常喜歡這位「標新立異」的老師。
發表成名作《元也里可溫考》,是陳垣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此前,他已從廣州到北京從政4年,反過清廷、辦過革命畫報、參與過反美「拒約」運動、當過議員、做過教育次長……看透了官場泥濘之後,陳垣心中的幻想逐漸破滅,「眼見國事日非,軍閥混戰。生於亂世,無所適從,直覺得參加這樣的政治是污濁的事情,於是就想專心致力於教學與著述」。
辦學對於陳垣已不是第一次。1921年,陳垣又創辦了北京孤兒工讀園,學校專收貧苦學生,不收學費。校門上掛著一副對聯「無私蓄,無私器,同惜公物;或勞心,或勞力,勿做遊民」,其辦學之意,可窺一斑。彼時,陳垣一人身兼校長、總務長、教務長等數職,還兼教國文、歷史等課程。不久,他在工讀園的基礎上創辦了平民中學,學校以功課好、紀律嚴而聞名於北平。
如火如荼辦教育的同時,1923年,陳垣精心撰述的《元西域人華化考》發表,在中外學術界引起轟動,蔡元培贊其為「石破天驚之作」。
1929年,因王國維、梁啟超相繼逝世,陳寅恪向清華大學推薦陳垣為國學研究院導師,陳垣以「不足繼梁、王二先生之後」為詞懇辭,彼時陳垣已在輔仁大學任職。
91年人生,陳垣有74年在教書,想必他從未想過自己創造了一個奇跡。自其18歲始,先後教過蒙館、小學、中學、大學,創辦過孤兒工讀園、平民中學,做過46年的大學校長。其涉足教育領域亦是寬廣,在醫學教育、工讀教育、平民教育、師范教育等諸多領域都有過獨特貢獻。這在教育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給青年人戴上國學「眼鏡」,分清中西文化之精華和糟粕
陳垣之於輔仁,如同蔡元培之於北大,梅貽琦之於清華,張伯苓之於南開。論語有雲:「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輔仁大學因此得名。這所大學在教育史上頗具傳奇色彩,而傳奇的締造者乃陳垣。
1926年,輔仁大學(下稱輔仁)創始人英斂之在臨終之前將大學託付給了陳垣,自此,輔仁開始了「陳垣時代」,也由此迎來了它的輝煌期。直至1952年,輔仁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並。
這所奉儒家經典為校訓的大學,卻是一所教會大學。其創始人英斂之起初主張「全盤西化」,彼時「西風東漸」正濃,傳統國學日漸式微。「五四」後,中國進入大規模輸入西學的時代,彼時的青年以學經濟、外語、技術為榮,對於國學則視之為無用糟粕。陳垣對此痛心不已,「一個民族的消亡,是從民族文化開始的……在這個關鍵時刻,保住民族,就要保住民族文化」。自此,陳垣開始了在輔仁的「教育救國」計劃。
輔仁短短27年歷史,始終伴隨著來自古今中西的力量博弈,陳垣則是這場博弈戰的掌舵者。在陳垣眼中,輔仁的學生應「於中國文化方面,有深切之了解;於中國文字方面,有純熟之技能」。他認為,「有志之青年,決不可輕棄華文,不然,數典忘祖,將不知為何種族類」。
開設國文課是他在輔仁播下的第一枚教育救國「種子」。在他看來,國文教育是給青年人一副「眼鏡」,有了「眼鏡」,你就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能分清中西文化之精華和糟粕。
20世紀初,漢學研究外勝於內的局面讓許多中國學者倍感恥辱。陳垣也曾不止一次地說:「要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陳垣的學生柴德庚、劉乃和多次聽到陳垣在課堂上講:「每當我接到日本寄來的研究中國歷史的論文時,我就感到像一顆炸彈扔到我的書桌。」他深深意識到國文教育是重振漢學之基礎、中西文化交流之橋梁、民族精神之核心。
大一的國文課由校長陳垣親自主持,並選用了一批學有根底的教師講授,余遜、柴德賡、周祖謨、啟功等都是當時的授課老師,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成就很高的學者。啟功曾回憶說:「學年末全校大一國文會考,陳垣先生親自出題,不但是學生的會考,也是教師們的會考。」受中西傳統文化熏染,輔仁形成了嚴謹踏實的學風,有順口溜謂之:北大老,師大窮,唯有清華可通融。輔仁是個和尚廟,六根不凈莫報名。輔仁校風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對於西學,陳垣也同樣倍加重視。輔仁的教員中,外籍教師比例為30%。中西結合的教師和管理隊伍為融匯貫通中西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如今,走進什剎海旁的輔仁大學舊址,古色古香的琉璃瓦屋頂、漢白玉須彌座、紅色雕花窗欞、蹲伏的石獅依然彰顯著濃郁的中式風格,這所由陳垣從美國請來的建築師墨菲,採用西方新工藝、新材料設計建造的校園,被譽為舊京三大中西合璧建築之一。即使是校舍,也無不顯現出陳垣的理念——會通中西,美美與共。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終極目標是「美美與共」,而不是「襲取人之皮毛,犧牲其所可貴,買櫝還珠,邯鄲學步」。
「甩手」校長只攥緊兩件事:教學、師資
輔仁的「陳垣時代」有一個獨特的印記,那就是校長「甩手」不管校務。
輔仁作為一所教會大學,辦學權、管理權實際掌控在教會手中,因此陳垣形容自己是一個「甩手校長」,並不參與大學具體管理。但有兩件事,他卻緊緊攥在手中,絲毫不敢放鬆——教學、師資。靠著這兩個「杠桿」,陳垣將輔仁推上了20世紀初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的北平四大名校之席。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陳垣為輔仁攬賢的法寶,陳垣選拔人才,不因循守舊,沒有門戶之見,兼容並包,唯才是舉,唯才是用。
「中學生」啟功「三出兩進」輔仁的故事為人熟知。啟功曾說,在他一生當中,有幸遇到好幾位恩師,但「終生的大恩師」只有一位,就是陳垣先生。如啟功般,只受過舊學教育,沒有進過現代大學,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自學成才的輔仁教授並不鮮見。
現代著名目錄學家、古典文獻學家余嘉錫就是其中一位。他被陳垣發現並延聘為輔仁教授就有一個小故事。當時,陳垣在北大歷史系兼課,發現課堂上一位名叫余遜的學生作業甚精,一經詢問才知其家學淵源。陳垣愛才如命的「嗜好」立即發作,經過多方輾轉,1930年,陳垣終於聘得余遜的父親、在湖南老宅設館授徒的余嘉錫為輔仁講師,並不到一年升任其為教授,這在當時成為京城一段奇談。與余嘉錫經歷相仿的還有倫明、於省吾、唐蘭、溥雪齋、陸開鈞等一批舊學先賢。
據統計,1925年—1948年,輔仁聘請了總計950名教員,其中不乏語言學大師劉復、沈兼士,金石學家馬衡,歷史學家鄧之誠,語言學家魏建功、陸宗達、羅常培等一批聲名遠播的大師。曾擔任校長秘書的台靜農曾說:「因為援庵先生久居北平,結識的學人多,一旦有機會,他就將他們推薦出來。」
然而,陳垣並不是見「賢」就攬。1933年,陳垣的高足蔡尚思曾有意在輔仁執教,開設哲學史等課程,陳垣回信說,輔仁史學系所缺的是「斷代史教員」,直言弟子不太適合來輔仁執教。
他重視基礎教學,開設了在史學界開風氣的兩門課程——「中國史學名著選讀」、「中國史學名著評論」。這兩門課程對於文科研究者而言,就如同打開學習歷史大門的兩把鑰匙。90年後的今天,國內歷史教育界依然在開設這被奉為經典的「兩課」。
他對教師教學態度要求之嚴格,也讓當下校長難以企及。啟功曾回憶起陳垣對他耳提面命的九條「上課守則」,第一條就是:一個人站在講台上要有一個樣子,和學生的臉是對立的,但感情不可對立。「板書每行四五字,絕不寫到黑板下框處,怕後邊坐的學生看不見。」陳垣對教學的細致認真,從上課板書這樣的細節,可見一斑。啟功說:「老校長教導我的樣子,我現在蘸著眼淚也能畫出來。」
陳垣還把西方大學的教學方法帶到輔仁,對學生要求極為苛刻。受業弟子董鼐曾回憶說:「每次上課,必指定看十多本參考書,只這一手兒,就把系內學生逼得雞飛狗跳了;何況考試時,他絕不按牌理出牌,所出的題目,都是課外的,沒瀏覽過參考書,拿起考卷,必然不知所雲。」因此,不少學生中途被淘汰。在學界傳為佳話的陳門四翰林「南書房四行走」——余遜、柴德賡、啟功、周祖謨,就是在如此嚴格的要求下,成為各自領域的大家。
陳垣培育的人才可謂精英輩出,有科學家、實業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家,但大部分學生還都是接過了「援庵先生」的教鞭,從事教育工作。僅以歷史學家為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各著名大學歷史學的系主任,幾乎都是他的學生。大家在一起開學科研討會,就如同「師門聚會」。
許多年後,有關大學「校長職業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討論如火如荼之時,回望陳垣「甩手」校長的治校之道,其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哲意不禁讓人感慨。
2002年,有兩座銅像在北京師范大學同時落成,一座是孔子,一座是老校長陳垣。他們在地理位置上一東一西,彼此相望,在教育史書上一古一今,彼此相守。
印象:祖父的家書「函授」
■陳智超 口述 祁雪晶 采訪整理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祖父援庵先生教育子女的准則。他常說「教」和「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就是有人教,「育」就是「熏育」,不是教,而是在一種環境氛圍里自然養成。
我祖父援庵先生有子女十一人,在他的影響下,除早年去世的兩位外,全都從事教育工作,有大學教授、中學校長、中學教員,還有圖書館員。
我父親陳樂素與我都是研究歷史的,陳氏一門連續三代成為史學家,在學界傳為美談,實際上祖父從未刻意培育「接班人」,在我看來,不管是祖父對父親,還是父親對我,都從未提過自己的孩子應學習歷史,之所以三代人都走上史學研究之路,可以用6個字概括:第一是「開明」,第二是「啟發」,第三是「責任」,可以說純粹依賴開明家風的鼓勵和長輩的啟發。
對我父親,祖父以引導為主。父親7歲的時候,祖父用《三國演義》給他做學習文史的啟蒙讀物,讓他把每一回第一次出現的人名和地名寫在書眉上,還要記熟。等到父親大一點的時候,就讓我父親幫他抄寫一些相關歷史資料,通過這樣的辦法培養他的興趣和讀書方法。
我父親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太多當面接受祖父教誨的機會,我亦如此。更多時候,祖父是通過家書教育我們。在後人眼中,我們也有一個可以親耳聆聽祖父授業的「大學」——家書「函授」。
祖父的家書,不外乎兩個內容。一為惦念家人的關切之情,再者就是教育我們為人、為師、為學的道理,後者更甚。因為所言的道理都是他多年的切身體驗,至今讀起來還覺得真切。
祖父在家書中多次傳授自己的經驗。他曾說:「教書之法,要充分預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不備也。又對學生多誇獎,生其興趣。……教書以誠懇為主,無論寬嚴,總要用心,使學生得益。」1939年,我父親在香港一女子中學任教。那段時間祖父與父親書信往來頻繁,家書就成了祖父給父親授課的「講堂」。
在這個特別的課堂上,大至教學理念、教學態度,小至備課、學生管理、課堂管理、課業批閱等細枝末節的事情,都有細致入微的指導。祖父常說對學生應多鼓勵、多誇獎,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學上出現問題,責任在於教師,而不在於學生。現在許多人教書教不好,總是責怪學生素質差,這是值得反思的。
我父親自1943年初到浙江大學任教後,祖父又針對大學教學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指導意見:「教大學(要自己勞)與教中學(要對學生勞)不同,亦須注意」,「教書最好能教學相長,詳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詳,而後能出色。」在祖父的指導下,父親在浙江大學的課程頗受學生喜愛,特別是具有陳門特色的「史源學實習」課。
祖父在強調教學的同時,還對教研結合有諸多叮囑。「教課之下,應自做文章,甚盼甚盼。」「『舍己芸人』一語,幸切記。總要留一點日子為自己修養之地。」
祖父對子女讀書、做學問總是大力支持,他對父親的教育,也隨著父親對我的教育沿承了下來。他對我們的教育主要是通過身教示範,在潛移默化中啟發我們的自覺性。
我選擇學歷史,也是受到父親的啟發。父親寫《宋史藝文志考證》,要先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哪些地方提到《宋史藝文志》或《宋志》,父親就讓七八歲的我和二姐兩個人去查,一人分一半,查出來就用紅筆做記號,這是第一遍。第二遍讓我們兩人交換檢查,如果發現了對方的錯誤,就給一個獎品。本來這是很枯燥的工作,由於有這樣一種競爭,激發了我們的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啟發、熏陶,培養了我對史學的興趣。
家書,在那個戰亂紛飛、新思想萌發的年代,不僅反映出了祖父與父親鴻儒間的探討,也有父子之間的談心。在這些家書中,祖父忽而是充滿殷殷關愛的慈父,忽而是嚴謹認真、充滿熱愛和激情的良師。一句句教誨、一聲聲叮嚀,無論對於專業學者、師者還是一個普通人,都有很深的啟示。(陳智超系陳垣長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對話:要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會通中西
■通訊員 祁雪晶
陳垣留給我們怎樣的精神遺產?筆者就此走訪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兩位學者——陳垣研究室主任周少川和教育學部教授孫邦華。
筆者:從教育家的角度而言,你認為陳垣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孫邦華:就校長角色而言,陳垣既不像蔡元培那樣是一個思想家型的大學校長,也不像張伯苓那樣是一個管理者型的校長。前者用西方現代高等教育思想改造北京大學,後者事必躬親,將管理藝術發揮到了極致。陳垣的教育理念體現在他教學、治校、為學、育人的方方面面。如大學教育必須堅持會通中西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培養精英人才為目標和高標准要求;大學的學術研究也應該重質而不是重量,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學術研究水平及成果;大學管理者應該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對大學的影響重在精神力,不必做一個低層次的事務性校長。
周少川:陳垣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觀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流傳依然歷久彌新。他強調基礎教育,尤其是國文教育,源自於他樸素的理念——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他致力於能力培養,讓教師、學生都動起手來,源自於教育家「知行合一」的信念;他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重視師范教育更是一個教育家的本色體現。
筆者:陳垣教育理念是否都沿承至今?
周少川:談起對陳垣理念的沿承,我重點說一些遺憾的地方。舉一例,援庵先生開設的「史源學實習」課程,開始於1938年,在近代史學轉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由於師資的問題,1948年後就不再開設此課了。1980年後,陳樂素先生子承父業,又開了這門課,其弟子也有零星地開了此門課程的,但在大多數高校的歷史專業,都沒有開設這門課程了。如今許多學者呼籲歷史教學必須有「史源學實習」課,我個人也非常贊同這個呼聲。實際上,陳垣其他很多理念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很好地實現,所以我們有必要仔細梳理他的教育理念,以供後來者借鑒學習。
筆者:陳垣的辦學經驗對當下大學改革有什麼啟迪?
孫邦華:當下大學教育改革也存在一種「西學東漸」的趨勢。言及改革,各高校紛紛走出國門去歐美國家「取西經」,很多大學也把國際化作為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之一。在忙著取經的時候,需要冷靜地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會通中西?」多招收一些留學生,引進幾個候鳥式的「外教」,請幾位外國專家做講座就是「會通中西」了嗎?「會通中西」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之上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終極目標是「美美與共」,而不是「襲取人之皮毛,犧牲其所可貴,買櫝還珠,邯鄲學步」。我認為一流大學的建設一定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中國的一流大學要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
周少川:現今許多大學都在搞通識教育,其理念實際上與陳垣重視基礎教育,注重人格培養和能力培養相通。但在我看來,有些高校的通識教育改革是完全失敗的,其餘大部分也都流於形式,成為了功利化的通識教育。陳垣先生在人才培養中貫徹一個理念——教育是激發人性的過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健全人的仁、義、禮、智、信,讓人的真善美本性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當下許多大學的通識教育,以為有一些可以修身養性的通識教育模塊課程,就可以達到使學生「博」的目的,實際上很多課程都淪為「混學分」的課程。總而言之,通識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改革的征程依舊任重而道遠。
『貳』 怎樣在網上學習電腦知識
網路學習的方式是指通過PC和網路,在網上瀏覽網路資源,在線交流,在線講堂等方式,從而獲得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學習資源包括通用管理課程、行業課程和定製化課程,整個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架構基於「由面到點」的設計思路。
「面」是指通用管理課程,適合所有的行業,涉及的人群范圍及業務領域廣;除了崗位勝任核心課程外,還提供了辦公軟體、語言類、國學、健康養生、休閑娛樂、中國式管理、職業場人士必備經濟學常識等各種學習專題課程作為選修課,實現了面的覆蓋。
「點」是指課程的針對性,體現在時代光華的行業課程和定製課程服務上。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時代光華設計開發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解決方案。個性化課程定製服務更是把課程的針對性落實到位,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定製個性化的課程。
『叄』 北碚縉雲山在哪個地方,怎麼坐車
中國西部重慶市的縉雲山,是一座有著悠久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的養生名山。
地方誌記載,4700年前,華夏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就在此山修道煉丹,因為丹成之時天空出現非紅非紫的祥雲,軒轅黃帝遂命名為縉雲,縉雲山因此而得名。 軒轅黃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還是中華仙道的創史人。
翻開《大明正統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中記載:軒轅黃帝往,煉石於縉雲堂,於地煉丹時,有非紅非紫之雲現,是曰縉雲, 因名縉雲山。在《大明正統道藏》另一篇「廣黃帝本行記」里也說:帝煉石於縉雲之山,有縉雲之瑞,立縉雲之堂,丹丘存焉」 。
縉雲山與四川青城山、峨嵋山並稱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一山之中,同時擁有森林、竹海、溫泉、峽谷、溪流、瀑布、道觀、佛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列為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風景名勝區。
自軒轅黃帝煉丹開始,縉雲山歷來都是人文匯粹之地。道教創史人張道陵天師、陳摶老祖、張三豐祖師皆曾於此養生山修行,鑄就了縉雲山養生文化的特色。近代,佛教太虛法師也在縉雲山創建了「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發起過「人生佛教」的佛教改革運動。
縉雲山紹龍觀,因紀念軒轅黃帝在此接續「巴山龍脈」而得名,是當代道教西部地區最大的正一派道觀,也是蜚聲海內外的道教養生名觀。
紹龍觀始建於明朝成化乙已年(1485年),座西朝東,佔地七十餘畝,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元辰殿、慈航殿、財神殿等建築,在叢山峻嶺中顯得巍峨壯觀。
道觀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左側一泓清泉匯入碧池,東邊一片闊地恰似山門洞開,道觀在山巒碧水環抱之中,宛如坐落在山水構築的太師椅上,極具道家崇尚的左倚青龍,右靠白虎,上有祥雲飛馳,下在碧波盪漾的仙境氛圍,觀內銀杏、香樟古樹參天;楠竹、慈竹相擁成片;還有相思、羅漢、桫欏等珍稀植物點綴其中,為紹龍觀增添祥瑞。
縉雲山白雲觀,位於縉雲山白雲竹海之中,竹海茫茫、雲蒸霞蔚,翠竹滴露處,早有朝陽漫舞;玉葉婆娑時,更得和風奏樂,堪稱人間的洞天福地。
白雲觀始建於大周昭武元年,有軒轅黃帝殿、南北五祖殿、葯王殿、太乙殿以及道教界獨具特色的養生殿,養生殿內供奉有道教「神仙養生圖」,「養生圖」充分說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表現了從宇宙黃道對生命的干擾,到地球磁力對生命的支持,以及生命與萬物如何構成生克制化的動態整體。當代中國道教宗師陳連笙道長為白雲觀親筆題寫了「洞天白雲」的匾額,為白雲觀增添了護佑之力。
晨鍾暮鼓、早晚功課、齋醮科儀是道教日常的修行內容,齋醮的道場法事通過幫助眾生祈福消災、增壽祛病、度亡超生,表達了道教對眾生的關切與祝福。
道教的根本追求是通過圓滿的修行達到長生久視、羽化升仙的人生目的。因此,道教在「生道合一」、「養生即為養道」的理念下,不僅創立了「養生」概念,更創造了浩若繁星的養生技術。不僅對於當今的生命科學具有重要的價值,還將對提升當代人類社會的生命品質起到積極的作用。
縉雲山倡導「實證興教」,並以其傳承至今的丹道、武學、醫技、養生聞名於世,謹遵「濟世救人,長生成仙」的教旨,以「上善若水」的情操回應時代生活的要求。
紹龍觀、白雲觀以「丹道實證」貫穿道眾的修行生活,觀內道長煉養修行、身懷絕技、行醫傳道,醫術精湛、名聞遐邇。從服氣辟穀、導引按摩、道葯種植,到服氣、存思、守一、守道、服日月光華、采五方氣、直至修煉內丹、養生延壽可稱中華一絕。紹龍觀將「仙道貴生」的精神作為道眾行為標准,以道教養生為基點,形成了將實證修放在與日常科儀同等位置的養生文化型宮觀。
縉雲山擁有中國唯一的「道家絕技團」,「人體冬眠」、「在燃燒的蠟燭上赤腳行走」等多項技能成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中國中央及各省市電視台、日本NHK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等對縉雲山道家絕技做過大量報道。紹龍觀住持李一道長用道教胎息法,通過上海電視台《天下第一》欄目,在上海公證處現場公證下,以兩小時二十二分鍾,創造了「水下生存」最高記錄。
縉雲派武術精神以「內外兼修,武醫合壁,重在養生,以武闡道」為旨歸,提出了「以道為本、和諧共存」的新尚武精神,主張「取長補短,打破門戶,各派共存,共同提高」。贏得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中華絕技歸縉雲」的美譽。
紹龍觀、白雲觀還以縉雲山特色的道教醫學體系而聞名。縉雲山現存的道教醫學模式,無論是醫理或是治則,無論是臨床診治技術或是康復調攝程序,都是完完全全屬於道教自身的應用體系,與許多把道醫和中醫混淆不清或是乾脆把「道醫中醫化」的現象迥然有異。
縉雲山道教醫學啟蒙於漢代,主要興盛於明初,一直都貫徹著張道陵天師「冶雷法、丹道、符咒、僻谷、調神法訣為一爐」的醫道思想,並以他的「濟世救人、長生成仙」的大醫精神為旨歸。
近年來,隨著海外醫學機構對重慶縉雲山養生文化的關注和交流日異增強;國內外傳媒對縉雲山道教實證功夫的不斷報道;由歐美和東南亞來到縉雲山養生求醫、閉關修行、甚至服氣辟穀、學習丹道的求道者不斷增多,當地政府也開始了建設縉雲山為中國第一座養生名山的規劃。縉雲山道教文化開始逐步走向了海外。
目前,縉雲山的道教養生學院,道教養生文化博物館和全國第一座專用於閉關修行的「縉雲地宮」都已完成基礎建設。其中,縉雲山的道教養生學院,已完成了智能管理系統,有區域網、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電子閱覽室和監控系統,採用實物展示平台和投影教學,在東方文化講堂中設有多國語言同聲翻譯系統,己經具備了與舉辦國際性會議和培訓的硬體設施。
縉雲山道教養生文化與正在建設的「十里溫泉城」、白雲竹海的「華夏養生公園」,以及縉雲山自然保護區,是縉雲養生名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縉雲山華夏養生園以「縉雲四絕」的「道家宴」、「道家茶」、「道家酒」、「道家法」為特色養生產品,正在經營中國第一家養生酒店--鑒湖養生賓館和白雲道緣養生中心,貫通全山的縉雲山健康步道也是由「華夏養生園」承建。「縉雲山竹海養生公園」和「道葯種植基地」,也正在開發之中。
縉雲山風,清揚如歌,縉雲山徑,盤盤如旋,縉雲山水,宛若碧池,縉雲山竹、青翠欲滴。縉雲山集三教古風與五千年中華文明同步,奪天地造化之靈氣。山高巍巍,壯闊之餘,自有一番妙曼秀麗,表現剛柔相和;山脈綿延,龍游之餘,另顯一種婉約嫻靜,彰顯陰陽交融。
這里有傳承古東方4700年道家文化精髓,道風、道俗獨具特色;這里演示中國唯一本土宗教千古養生之秘,奇功異術奪目生輝。走進縉雲山,窺探千古生命奧秘,感悟宇宙人生至理。從軒轅黃帝結爐煉丹迄今,多少蒼海變成桑田,而縉雲道觀依然屹立。因為大德慈悲,不舍一個眾生,天尊的願力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肆』 方永飛簡介
我找了些方永飛的個人簡介以及課程介紹,希望對你有用哦!
方永飛老師的個人簡介
http://ke..com/view/1914006.html?tp=0_10
方永飛老師的品牌課程《贏在中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adb1f0100b9wz.htm
《新贏在中層》課程簡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adb1f0100bxpc.html
方永飛《頂尖銷售》課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adb1f0100b9wm.html
『伍』 高分求時代光華生產管理視頻講座!!!
給你個網址自己去下!www.so138.com 在那搜時代光華就有很多的下載課程了!
『陸』 當代中國有哪些國學大師
1、熊十力
熊十力(1885.2.18—1968.5.24),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漢族。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
與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和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1949年以後,以特別人士身份邀請參加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後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委員。因文革期間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醫院病逝,享年84歲。
『柒』 台灣大學,曾仕強教授的資料!他在《百家講壇》講的內容很好!
人物生平
曾仕強,男,1934年8月28日出生,祖籍福建省漳州市,現居台灣省。中國式管理之父,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
社會職務
中華企管網集團首席顧問
北京時代光華公司特聘高級培訓師
北京華夏智業管理學院院長
台灣興國管理學院首任校長
台灣智慧大學校長
台灣交通大學教授
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成功雜志首席顧問
中國統一促進會理事長
無憂培訓大師首席顧問
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
現任於易學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曾仕強教授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和《胡雪岩的啟示》。2009年10月7日-10月12日,他攜新作《易經的奧秘》重登百家講壇。得到中國風水協會主席陳帥佛的高度評價。
學歷
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 榮譽 博士
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
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國立台灣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
兼任
國立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統一建設促進會理事長
人力資源發展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管理基礎會董事
美國東西方大學管理學教授,成功雜志首席顧問
管理雜志、統領雜志特約撰述,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專欄作家
經濟部專業人員研究中心、外貿中心、生產力中心講師
中、美、日企業及管理顧問公司內、外訓講師
法界衛星電視跨越21世紀經營管理座談會主持人
曾任
中學校長、交大統務長、空大教務長
經濟部專業人員研究中心中國式管理課業輔導長
專研
中、美、日管理比較
易經管理
中、西管理思想比較
人際關系與溝通
中國人的民族性與管理
人倫關系與企業倫理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台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台灣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專研中、美、日管理比較;易經在管理上的應用;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人際關系與溝通;中國人的民族性與管理;人倫關系與企業倫理;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二十一世紀易經管理法》、《胡雪岩成功秘笈》等百種管理著作。
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統一建設促進會理事長,人力資源發展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管理基礎會董事,美國東西方大學管理學教授 。
論文有
-儒家管理哲學(1984)
- 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價值觀及其現代詮釋(1991)
- 道與高階管理(1987)
- 易經三才之道在管理上的應用(1990)
- 倫理可以補管理民主化之不足(1994
陳帥佛認為曾仕強校長開創的中國式管理,對咨詢業觀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曾仕強教授的大師風范,對咨詢業行為模式的影響是革命性的;曾仕強教授的演講風格,對咨詢業表達水平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大智若愚、厚積薄發、化腐朽為神奇是曾教授的三大風格,曾仕強是少數可稱為大師級的人物之一,曾仕強是咨詢業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 - 李朝曙
曾仕強是民生報調查為交大最受學生歡迎教授之一,曾仕強是台灣生產力中心調查為最受企業界人士歡迎十大名嘴之一,曾仕強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中國大陸演講企業管 理,在台灣主講千次以上。
曾仕強
◆被業界稱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
◆民生報調查為交大最受學生歡迎教授之一
◆台灣生產力中心調查為最受企業界人士歡迎十大名嘴之一
◆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中國大陸演講企業管理,在台灣主講千次以上。
研究領域
易經管理
中、西管理思想比較
人際關系與溝通
中國人的民族性與管理
人倫關系與企業倫理
[編輯本段]作品集
《中國式管理寶典》主講:曾仕強 機構:北京大學音像
《胡雪岩的啟示》主講:曾仕強 機構:CCTV百家講壇
《中國式管理之組織行為學》主講:曾仕強 機構: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
《中國式團隊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東方音像電力出版社
《家庭教育》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愛情與婚姻》主講:未登記機構:中華企管
《超世紀大易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中道.齊家三步曲—愛情、婚姻、家庭、孩子》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中國式管理六:領導溝通藝術》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人生只做三件事》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中國式管理:管理VS領導》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情緒管理—名家論壇第二十八部》主講:曾仕強機構:名家論壇
《親子關系-名家論壇第十八部》主講:曾仕強機構:名家論壇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讓員工自動自發的管理本事》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中國式管理:成功總裁的三大法寶》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中國式管理分層授權VS分層負責》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總裁隨身學之中國式管理影視教程全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
《人力資源管理VS組織人員發展》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人力資源管理VS組織人員發展》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為本的管理要領》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中道管理-M理論及其運用:易知易行的中國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如何分層授權》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如何從管理走向領導》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如何實施中國式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如何打造堅實的基層團隊》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管理思維》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中國式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組織三階層的高效運作》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人際關系學》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組織行為學》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總裁領導學》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人性管理—名家論壇第十三部》主講:曾仕強機構:名家論壇
《管理VS領導—卓越經理人必修課》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大易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為本的管理要領》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中道管理-M理論及其運用:易知易行的中國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如何分層授權》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如何從管理走向領導》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如何實施中國式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如何打造堅實的基層團隊》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管理思維》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組織三階層的高效運作》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人性管理—名家論壇第十三部》主講:曾仕強機構:名家論壇
《管理VS領導—卓越經理人必修課》主講:曾仕強機構:時代光華
《大易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出色的中層主管》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胡雪岩的經營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卓越的高層經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胡雪岩的經營管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中國式管理:卓越的高層經理》主講:曾仕強機構:中華企管網
《剖析胡雪岩商道》主講:曾仕強機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主講:曾仕強機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圓通的人際關系》主講:曾仕強機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易經的奧秘》主講:曾仕強 機構:CCTV百家講壇
《總裁領導學》
《21世紀易經管理法》
《點評胡雪岩成功之道》
《人性管理》
《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
《卓越經理人的必修課》
《胡雪岩的啟示》
《曾仕強剖析胡雪岩商道》
《中國式管理》
《中道管理》
《圓通的人際關系》等百種管理著作。
《易經的奧秘》
[編輯本段]相關評價
曾仕強校長開創的中國式管理,對咨詢業觀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曾仕強教授的大師風范,對咨詢業行為模式的影響是革命性的;
曾仕強教授的演講風格,對咨詢業表達水平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大智若愚、厚積薄發、化腐朽為神奇是曾教授的三大風格,
曾仕強是少數可稱為大師級的人物之一,曾仕強是咨詢業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
——李朝曙(深圳市管理咨詢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編輯本段]中國式管理語錄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歷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應用以求圓通
3、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盡量減少後遺症
4、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使命,立業才有價值。
8、計劃的目的,在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9、組織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協同一致。
10、領導的意義,在發揮安人的潛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證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無一不與安人密切相關。
13、只有組織成員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為一,產生強大組織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個整體,並且促使整體大於部份,和透過已安和人安增進和諧的效果。
15、安人的歷程,是由開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關心,然後產生同心的一連串心與心的變化。
16、中國人擅長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
17、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
18、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
19、經是方的,規規矩矩,實實在在。權是變動的意思,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
20、美國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日本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集體主義,中國式管理則是我們常用的交互主義。
21、日本人拿中國的管理哲學,來運用西方的管理科學。
22、中國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軸,那就是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以及依理應變。
23、中國人相信事在人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管理應該以人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為主而又能夠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國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為謀,力求因道結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夠同心協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於人心善變,不久之後,可能變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種內外環境的變數,更是隨時出現。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凡事依據原則,則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應變,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樣變動都可以
27、中國式管理,重視把人際或人群和倫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差別性的關系,稱為人倫關系。
28、中國式管理的交互主義,秉持二合一的態度,將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兩種極端的說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體中完成個人的合理主義。
29、人倫關系,便是以倫理的觀點來建立合理的人際關系。
30、對上要有禮貌,但是不能夠討好。以下不宜太嚴,也不能夠過份寬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應該過份熟不拘禮。
31、大同必須包容小異,世界大同並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當獨裁。這種把民主和獨裁合起來想,稱為專制。
33、法是過去的產物,情是未來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按照現在的情勢做出合理的調整。
34、中國式管理重視樹狀的組織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斷供應樹干;樹干也毫不保留地讓枝葉予取予求。這種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國人你辦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職,妨害員工的學習、成長,更破壞上司與部屬之間的合理關系。
36、決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決策。
37、決策以止定靜安慮得為過程。
38、至誠可以前知,預測未來才能做好計劃。
39、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
40、全面無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標準是錯不可以而對並沒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殺人的心態來考核。
43、溝通以不明言為基礎。
44、有效地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45、領導比管理更重要。
46、老闆做好人,幹部做壞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勸合不勸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場來分。
48、用情理法來領導,最為合理。
49、有本事來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勵的基本原則。
50、先求忠誠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編輯本段]與百家講壇的關系
在百家講壇講《易經》、《胡雪岩的啟示》深受觀眾歡迎
人生只做三件事,知道此生為何而來,這是目標,知道如何完成,這是方法,知道如何做得更好,這是改善。三件事聽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需要付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曾仕強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教授,美國東西方大學管理學教授,成功雜志的首席顧問, 專研中、美、日管理比較,易經管理,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人際關系與溝通,中國人的民族性與管理。
在中國社會想要取得成功,必須先要悟透中國人獨特的民族習性。
從出發前的自我准備、到人際關系的巧妙運用、社交圈的拓展要領、自身情緒意志力的自我控制,甚至如何與同事搞好關系,與上級相處的分寸等等,這些都是中國五千年來的社會文化精髓,是邁向成功的必修課程。曾仕強教授在亞洲可謂是大師中的大師,他將超過10個簡單口訣式的歸納,來分別介紹中國人獲得成功的10個要素。
一表人材
一個人長成什麼樣是父母給的。18歲之前不要挑剔自己的長相,不要對美有固定的標准。別用第一印象去論定別人,但別人卻用第一印象來論斷你。不管父母生我什麼樣,我要讓別人很樂意跟我交朋友。「要使自己從內心來改變外貌」。將自己練成一個強有力的磁鐵,吸引許多人來和你在一起,那你就成功了。
二套西裝(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
跟別人配合是成功的基礎之一。隨和一點,人生別太自我設限,給自己更大的彈性空間。讓別人對我們有好的印象。
三杯酒量(互動的原則)
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做任何事都有要適量且量力而行。從人際交往中了解別人的個性。
四圈麻將(現代社交活動)
一個人要培養一些適當的社交活動,但不要變成嗜好,贏的要裝作沒贏,讓對方輸得有面子,輸了裝作沒輸,增加互動的樂趣。常做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動,娛樂自己,又可以增廣人脈。
五方交遊:五方(東南西北中)
一個人不要故步自封,多結交各種行業的朋友。一個人想要成功,則須建立廣闊的人脈,多和異業交流,增廣見聞。
六齣祈山(運作的技巧)
諸葛亮為滅魏國六次出師,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屈不撓,經得起打擊。做人不須常常承認失敗或是認輸,而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力求改進與補救。因比較重要,只要努力,盡力的去做,至於結果是如何,則不需太計較。經不起風吹草動,流言中傷的友誼不是真友誼。成功網
七術打馬(誠心的贊美別人)
拍馬屁的哲學,讓別人不易察覺則可盡力去拍,人人皆看得出則不可為之。術——是一種技巧,要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常常贊美別人,常利用向人討教的機會達到贊美別人的目的。一個人要能夠常常欣賞別人的長處,贊美別人。
八口吹牛
適當的出風頭,多為自己營造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英雄不提當年勇,別老吹同樣的牛,否則反遭人貽笑。不會贊美別人的人,則別人也不願意聽你吹牛。先看得起別人,然後才看得起自己,先把人做好,然後才把事情做好。
九分努力(做事的態度)
把事情做好是最基本的條件,做人是做給別人看,做事是做給自己看。一個人努力不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是不知道的。做人不以成敗論英雄,做事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好好做人,是為了好好做事。
十分忍耐(做事的態度、持續忍耐方可成功)
心上一把刀,體會忍耐的真義,忍人所不能忍,才是能成功的人。將忍耐培養成習慣。別人讓你難堪,則需要先檢討自己。
[編輯本段]其他信息
視頻講座全集
01. 曾仕強-中道管理-M理論及其應用-易知易行的中國式管理 視頻 23講
02. 曾仕強-中道管理-經權之道篇-合理應變的管理功夫 視頻 11講
03. 曾仕強-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讓員工自動自發的管理本事 視頻 13講
04. 曾仕強-中道管理-安人之道篇-以人為本的管理要領 視頻 11講
05. 曾仕強-情緒管理 視頻 24講[1][2][3]
06. 曾仕強-老闆特別班 視頻 6講
07. 曾仕強-組織行為學之一組織三階層的高效運作 視頻 8講
08. 曾仕強-組織行為學之二-優秀的基層幹部 視頻 2講
09. 曾仕強-組織行為學之三-出色的中層主管 視頻 3講
10. 曾仕強-組織行為學之四-卓越的高層經理 視頻 2講
11.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之總裁領導學 視頻 12講
12. 曾仕強-總裁魅力領導與激勵 視頻 2講
13. 曾仕強-《中國式成功的激勵》(08.06新增加) 視頻 2講
14. 曾仕強-人性管理 視頻 22講
15.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 視頻 12講
16.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之領導溝通的藝術 視頻 6講
17. 曾仕強-如何打造堅實的基層團隊 視頻 6講
18. 曾仕強-中層領導幹部如何承上啟下 視頻 6講
19.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分層授權VS分層負責(成功總裁三大法寶之二) 視頻 6講
20. 曾仕強-管理VS領導-卓越經理人必修課(成功總裁三大法寶之三) 視頻 5講
21. 曾仕強-管理者必修課程 視頻 12講
22. 曾仕強-有效的領導與協調 視頻 2講
23. 曾仕強-無為才能夠無不為 視頻 1講
24. 曾仕強點評胡雪岩的經營管理第一部創業維艱 視頻 16講
25. 曾仕強點評胡雪岩的經營管理第二部宏圖大展 視頻 16講
26. 曾仕強點評胡雪岩的經營管理第三部守成不易 視頻 16講
27. 曾仕強-在團隊中完善自我 視頻 1講
28. 曾仕強-發揮潛能超越自我 視頻 1講
29. 曾仕強-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 視頻 7講
30. 曾仕強-人力資源管理VS組織人員發展(成功總裁三大法寶之一) 視頻 6講
31. 曾仕強-人際關系學 視頻 8講
32. 曾仕強-中國人的成功寶典 視頻 1講
33. 曾仕強-六字真訣 視頻 1講
34. 曾仕強-管理思維 視頻 12講
35. 曾仕強中道系列三部曲之二家庭教育 視頻 24講
36. 曾仕強中道系列三部曲之三親子關系 視頻 24講
37. 曾仕強中道系列三部曲之一愛情與婚姻 視頻 24講
38. 曾仕強-做有世界觀的中國人 視頻 2講
39. 曾仕強-中國人的唯一出路-自愛 視頻 1講
40. 曾仕強-中國式教育 視頻 1講
41. 曾仕強-人生只做三件事(08.06新增加) 視頻1集
42. 曾仕強-如何實施中國式管理(08.06新增加) 視頻2集
43. 曾仕強-21世紀中國人的遠景(08.06新增加) 視頻2集
44. 曾仕強-《人人都能心想事成》(08.06新增加) 視頻2講
45. 曾仕強-21世紀大易管理 (08.06新增加) 視頻6集
46. 曾仕強-易經與人生(百家講壇)(08.06新增加) 視頻1集
47. 曾仕強-胡雪岩的啟示(百家講壇)(08.09新增加) 視頻15集
48.曾仕強-中國式團隊管理(08.09新增加)
49.曾仕強-圓通的人際關系
50.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一)何為易經
51.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二)何為陰陽
52.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三)何為太極
53.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四)何為八卦
54.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五)八卦成圖
55.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六)易有三義
56.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七)善易不卜
57.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八)卦有何用
58.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九)解讀乾卦
59.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十)解讀坤卦
60.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十一)乾坤人生
61.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十二)破解命運
62.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十三)易經與家庭
63.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十四)卦的象數理
64.百家講壇曾仕強易經的奧秘(十五)超越吉凶
圓通的人際關系目錄
第一章 首先要了解中國人的特性
言——模稜兩可,言不由衷
聽話不如「看」話
「隨便」並不隨便
不反對並非贊成
行——謹慎小心,反求諸己
先弄清對方是誰
小心才不會上當
凡事都追求合理
心——追求圓通,善於自保
圓通而不圓滑
遇事先求自保
性——愛佔便宜,死要面子
就怕吃虧上當
只愛佔小便宜
自私又愛面子
第二章 建立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正視自己
確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
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系
以實實在在為做人的准則
善待他人
待人需要誠心
待人需要友善
待人需要禮貌
待人需有差別
三大禁忌
第三章 十大要領是人際關系的催化劑
一表人才
不要以貌取人
提升第一印象
正確認識自己
兩套西裝
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同樣重要
人的外表應符合社會文化背景
三杯酒量
愛好並非是壞事
凡事要適可而止
酒桌交際的技巧
四圈麻將
贏到後來總是輸
人際關系要經營
五方交遊
多個朋友多條路
嚴於律己獲益多
六齣祁山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朋友之間可以通財
七術打馬
多說恭維話
少去討好人
八口吹牛
要自己肯定自己
讓別人來贊揚你
九分努力
努力沒有用
運氣很重要
十分忍耐
會忍才能贏
欲速則不達
第四章 良好溝通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溝通的作用
溝通的現象
先說先死
不說也死
說到不死
溝通的藝術
使對方聽得進去
要學會察言觀色
站在對方的立場
溝通的層次
不溝不通
溝而不通
溝而能通
不溝而通
溝通的原則
溝通的方向
向上溝通
向下溝通
平行溝通
第五章 如何處理內部工作關系
老闆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老闆對自己要嚴格要求
老闆對幹部要恩威並施
老闆對員工要關懷照顧
幹部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不要不三不四
建立主伴關系
要讓老闆放心
要讓員工舒心
要讓平級安心
員工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成為受歡迎的員工
學會如何應對上司
要和同事和平相處
第六章 如何處理外部工作關系
老闆的個人公關
注意自身的形象
構建互惠的網路
凡事以義氣為重
企業的分工合作
合並不如合作
分工為了合作
委曲才能求全
安顧客為了生存
了解顧客的需要
和顧客搞好關系
保持定期的接觸
安社會為了發展
善盡責任帶來良好印象
為社會增加就業的機會
在社區營造良好的風氣
第七章 家庭關系是終生學習的必修課
重視家庭
成家是生命意義的傳承
家人是生活幸福的源泉
子女是成家立業的動力
夫妻和諧
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基礎
夫妻和睦是教養子女的良方
孝敬長輩
孝是傳統美德
順並不等於孝
敬是孝的根本
適時回報父母
心中牢記父母
教養子女
親子關系其實是教養關系
教養子女從改變觀念開始
父母是親子關系的主導者
教育子女要從其立場出發
養育子女別追求物質奢華
09年講座課程信息
曾仕強09最新講座內容介紹:
第一集 何為易經
第二集 何為陰陽
第三集 何為太極
第四集 何為八卦
第五集 八卦成圖
第六集 易有三義
第七集 善易不卜
第八集 卦有何用
第九集 解讀乾卦
第十集 解讀坤卦
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
第十二集 破解命運
第十三集 易經與家庭
第十四集 卦的象數理
第十五集 超越吉凶 ……
『捌』 國學大講堂在哪
好多啊,長春,北京,福建都有,可以問得具體些嗎?
『玖』 企業的培訓直播用什麼直播平台比較好求推薦
強烈推薦歡拓雲直播,歡拓一直致力於提供行業領先的互動直播SaaS雲服務,更是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和科技創新小巨人認證。從2010年開始,歡拓就專注於音頻、視頻的采樣、編碼、後處理及智能傳輸等直播核心技術的研究,其產品線涵蓋教育、金融、電商、會議、培訓、大會、醫療等全行業直播場景。除提供標准化的直播管理系統外,歡拓還能根據企業需求,打造高度契合企業自身品牌化戰略的直播系統,幫助客戶實現業務高速增長。點擊看看微信培訓直播系統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