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如何用中葯養生保健

如何用中葯養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2-05-02 01:43:36

1.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2. 如何使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

1.進補的時間。 早在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就曾指出:年五十以上,四季勿闕補葯。認為人在中年以後,進補不分季節。一般來講,進補的時間應掌握以下原則: 季節性進補: 根據不同季節的特性,選用不同的進補葯物。如冬季以滋補、溫補為主,秋季以潤補為主因秋季較為乾燥,夏季以清補為主,春季以柔補為主,而平補則可用於一年四季。 冬令進補: 其一,冬季為封藏之令,也是生發之氣始萌之季,在冬季進補可以預防來年的春季患病,所謂冬令進補,春季打虎。 其二,冬至前後,氣候寒冷,各種活動減少,人的代謝活動相對較為低下;同時人的胃口較好,對各種物質容易吸收。因此,冬令進補有利於對補品的吸收。 其三,大多數滋補品容易變質,不宜儲存,遇熱則更易變壞。而冬至前後,氣候寒冷,一般補品易於儲存而補變質。其四, 中葯的葯品中以溫性居多,而冬季對人體的陽氣要求較高,損耗也較多,因而需要溫補。 隨時進補:有些老年人體質虛弱,但靠冬令進補顯然無法在短時內改善其虛弱狀態,必須長期進補,不分季節。 2、進補原則: 總的原則就是必須遵循虛則補之,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只要出現了虛損現象,就可進補。在具體使用時應堅持一下幾點: 長期性。 堅持少量、長期、多次、平衡的原則,做到細水長流。老年人的虛損並非短時內所致,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因疾病因素引起。因此在進補時切忌有一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想法。短時內服用大量的補益葯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有反作用。只有堅持細水長流的原則,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同時必須認識到任何一種或一類補益葯的長期使用都有可能導致機體的不平衡,因此必須綜合進補保持平衡的原則。 個體性。 堅持辨證施補,缺啥補啥的原則,做到進補用葯有針對性,因人而異。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朋友之間互相推薦某種補品,但服用以後,有的有效,而有的則無效,甚至出現副作用。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身體、體質狀況和虛損狀況不一樣,自然補益葯物的選用也應不同。也就是說,補益葯物的選用必須具有個體性。如氣虛則補氣,可用黃芪、人參類的葯物;血虛則補血,用熟地、何首烏、當歸等葯物;陰虛則補陰,用沙參、枸杞、麥冬等葯;陽虛則補陽,可用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杜仲等葯物。如是氣陰兩虛或氣血不足,則氣陰雙補、益氣補血。 多樣性。 堅持在辨證施補的基礎上,強調全面綜合的原則這其實是上面所提到的個體性、時段性、季節性的綜合。多樣性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服用內容的多樣性。因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發生變化,服用的保健品的內容也必須隨之改變,包括季節性的改變。二是服用形式的多樣性。既可以服用包裝考究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餚、食品、點心、茶水等形式。 服用保健品的個體性、時段性和季節性。 所謂個體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應因人而異。如有的人腦功能減退明顯,記憶力、學習能力明顯下降、反應遲緩、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就可以選用有一定健腦補腦作用的保健品。還有的人怕冷明顯,手足不溫。中醫認為主要屬於陽氣不足,應選用溫補性質的保健品。而有的人則面紅,怕熱、性急、煩躁、口乾,屬於陰虛內熱,應選用具有一定的養陰瀉火作用的保健品。每個人的體質、身體狀況不同,表現形式不一,自然,選用的保健品也就不一樣。切不可不加區分,隨意選用。這就是選用保健品應注意的個體性原則,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則。 所謂的時段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必須根據人體的身體狀況、氣候變化、環境改變等因素而隨時調整、停用。 這是在服用保健品期間必須遵循的原則。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發生變化。在服用某種保健品期間,如發生了感冒、發熱,或者腹瀉 ,或其他問題,就應暫時停用該保健品。即便該保健品對其很有作用,也應如此。因為在感冒期間, 治療上當以發散祛邪為主,如同時服用保健品,一則浪費,二則惟恐閉門留寇,從而不利於感冒的治療。同樣,發生腹瀉時,應以止瀉為主。待感冒或腹瀉治癒,再開始服用有關保健品。而季節氣候、地理環境的改變,同樣會引起人的身體狀況的變化,對保健品的服用也應有所調整。 所謂季節性是時段性原則的一個方面。春、夏、秋、冬,季節氣候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對人體影響也是很大的。人的養生保健也應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所調整。保健品的選用也必須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象在梅雨的夏季,一方面溫度高,氣候炎熱;另一方面,雨水不斷,濕氣很重。人居於上曬下蒸之中,非常的難受。有不少人出現所謂的疰夏,就是因為季節氣候所致的濕熱困脾,脾胃功能不和,從而出現食慾不振,神疲乏力、肢體困重、口粘乏味、舌苔厚膩等。因此,在夏季就應適當的選用具有調理脾胃、祛濕功能的保健品。如綠豆、米仁等。而在秋季,則秋高氣爽,少雨乾燥。人體往往會出現一些乾性表現,尤其是對肺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在秋季就應適當選用具有養肺潤燥作用的保健品,如百合、白木耳等。

3. 中葯養生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古人將養生之道授於今人,寄希望今人領悟養生精髓,並將養生之道完美地詮釋到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能做到頤養身心,達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進而延年益壽的養生境界。
中醫養生講究個體化的養生和保健。因為並非每種養生方法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並非人人都適合所有的養生手段,必須根據不同的年齡、體質、季節及所患疾病的性質等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
中醫學一個大的特色就是因人而異,辨證論治。比如兩個糖尿病患者,西醫檢查一樣,在西醫治療基本一樣,但在中醫可能就大不一樣了,一個人屬於陰虛,就應該補陰,用的是枸杞子、百合、知母、黃精、山萸肉等養陰的東西;另一個人屬於濕熱,就該清熱利濕,用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藿香、柴胡、黃芩等等。這就叫「同病異治」,就是一樣的病不一樣的治療方法。有人說中醫太靈活了,太個體化了,不好重復,其實這是她的優勢呀,也符合哲學的大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 怎樣用中醫養生

目前,養生是一個非常熱門話題。五花八門的養生學說及養生節目、書籍充斥市場。重視養生當然不是壞事,然而如此琳琅滿目的保健食品和花樣百出的保健手段,又有如此多的信徒盲目地迷信這些手段,可是養生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很多人還是飽受病痛和早衰的痛苦。我年齡尚輕,談養生本當為老中醫的專利,但是每當見到痛苦掙扎的病人,心中實在不忍,勉強為養生略述己見,如有疏漏及偏頗之處敬請見諒。
綜觀長壽老人,其養生手段各異,有的每日食某些特殊的食品以長壽(如枸杞、五穀粥、首烏、三七等),有的什麼保健品都不吃只是粗茶淡飯也長壽;有的每日勤勤懇懇鍛煉身體以長壽,有的終日靜坐也能長壽。養生手段各異,而且有些手段截然相反,為何都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同樣一種養生手段,很多人都在模仿,為何只有少數人長壽?中醫講求治病求本,養生亦當求本。本就好比一棵大樹的根,而末則是這棵大樹的枝葉,只有本堅固才會有末的繁榮,因此養生一定要找到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之處,而非他們不同的生活習慣這些末節之處。
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之處其實就是一個字「愛」,他們愛自己的身體,熱愛生命,由於愛自己則使其身邊充滿了愛,他們會將這份愛在無形之中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因此沒有一位長壽老人是不慈愛的。因為愛,他們會選擇對身體有利的一些方式,這些方式很多,吃或不吃養生食品,運動或是不運動,所有一切養生的手段只有在愛自己的前提下才會發生作用。如果你滿懷憎恨,對自己身體沒有關愛,縱使神仙在世也很難讓你長命百歲。這種愛並非自私,一個人只有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儒家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幫助別人。如果一個人恨著自己卻表現出愛著別人,那這個人一定是個虛偽的人,如果你愛自己同時又將這份愛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你就是個無私的人;如果你愛自己卻剝奪了身邊人的愛,那你就是自私的人。
有了愛在自己身邊,那麼就要處處愛護自己的身體,不可使身體受到損害,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損傷。《莊子-養生主》里記載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通過欣賞庖丁解牛的過程而明白養生之道。庖丁解牛所用之刀分割數千頭堅硬而強壯的牛,十九年刀刃未有絲毫的損壞,只因為他的刀順著牛的紋理走。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要想使身體不受天地的毀壞,就必須順應天地的紋理,不與天地對抗。而現在很多人往往自豪於自己在短時間內戰勝大自然的功績,殊不知短時間的勝利換來的將是最終徹底的失敗,醫聖張仲景形容這種對抗為「持實擊強,痛還自傷」,就是說只要是對抗,無論最後勝利與否都會傷害自己。只有和諧方能不受損壞,心中充滿了愛,所做的事都是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5. 中醫有那些養生保健方法

養生方法分為三種,一為中草葯,二為針灸,三為火罐,但常首選艾灸。古書記載灼艾第一,選擇優質艾草、專業醫生、合適手法,搭配正確穴位,可使生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臨床治療疾病時,葯物無法解決的問題可用針,針無法解決的問題可用艾灸。灸法中包含穴位貼敷療法即天灸療法,也可起到強生健體的作用。

6. 中醫養生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方法有多種,可以嘗試艾灸養生。
原因: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運行,營養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功效,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
3、行氣活血。氣是人的生命之源,血為人的基本物資,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疏理氣機,並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4.散寒驅邪。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認為,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功效,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植物加上火的熱力滲入陽氣驅出陰邪,艾灸療法對濕寒之證特別有效。
5.防病保健 。艾灸還具有防病保健、強身益壽的功效,體質不好,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的人群特別適合做艾灸,這樣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同時灸法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於多種疾病的康復,對現代的亞健康有很好的調節功效。
知識拓展:中醫養生一般還包括食材養生,運動養生、睡眠養生等等。

7. 中葯養生保健是我國最難熟悉的養生保健方式之一,你知道哪些保健知識

作為我們的傳統醫學,中醫在治病的過程之中其實最講究的是拔除病根。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中葯的養生保健知識來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在我們身體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些保健的知識來緩解自己的疼痛。

其實很多的感冒在還沒有開始萌生之前,如果是淋雨著涼所引發的感冒的話,那麼就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症狀。除此之外在你感覺自己出現了上火渾身冒痘的狀況的時候,可以選擇喝菊花茶。菊花茶有著很好的發熱作用,在炎熱的夏季喝一杯菊花茶的話,能夠起到靜心安神的效果,幫助我們驅除身體里的火氣。對於經常便秘的人來說,如果經常感覺自己在排便的時候比較困難的話,那麼可以把冬瓜皮放在開水裡面煮熟。將它煮開之後的水喝下去,這樣的話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潤通腸道,這些中醫養生保健小知識可以很好的改善我們的生活。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中葯養生保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醫保如何添加子女 瀏覽:110
重陽節還能叫什麼節 瀏覽:998
如何與父母交流300字 瀏覽:486
孝順之詩 瀏覽:634
生物電細胞養生治療多少錢一台 瀏覽:372
淮南女工22年工齡退休金 瀏覽:125
教老人如何使用拼多多澆樹 瀏覽:59
社區迎重陽節乒乓球活動方案 瀏覽:915
球員喜歡去哪個聯賽養老 瀏覽:973
越來越多老年人得腫瘤的原因 瀏覽:926
截止2015年中國養老機構數量 瀏覽:455
一般入職體檢去長春哪個醫院 瀏覽:918
陽城老年活動室被砸 瀏覽:335
養老保險欠交跟斷交有什麼區別 瀏覽:701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