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端午養生注意什麼

端午養生注意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9 11:32:23

❶ 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粽葉飄香、龍舟賽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到了。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習俗,在這天會吃粽子,小孩會戴上香囊,門前掛上艾葉,河裡去賽龍舟……細細品味,幾乎每個習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讓我們來一起細數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吃粽子,有講究
一提到端午節,最直接的聯系莫過於粽子了。粽子含有豐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是讓人食慾大開的節日美味。中醫認為,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但粽子屬於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時要注意量的控制,過量進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貪食。對於脾胃陽虛、虛寒的人來說,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茶水,可幫助吞咽和消化。
熏艾葉,驅蚊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葯,性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同時,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凈化空氣。研究表明,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且對人無害。除了熏制,將艾葉搗成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要慎熏艾葉,以免引起過敏而使病症加重。

❷ 端午節吃什麼

粽籺: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在《易經·乾卦》的爻辭中有闡發,仲夏端午蒼龍運行至正南中天,對應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在《易經》中,以八卦為基礎又兩兩重合而構成六十四重卦。

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並不姓「屈」。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端午節

❸ 端午節時節養生吃什麼

1、吃咸鴨蛋


端午節吃咸鴨蛋也是一大習俗,俗話有雲:“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濕,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咸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2、吃茄子


茄子含有龍葵鹼,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於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因此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3、吃鱔魚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形似長蛇,是一種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稻田中的魚類。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鱔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還含有磷、鈣、鐵、維生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更是病後體虛、身體羸弱、營養不良者的上好滋補品。


4、荔枝


端午假期,正是吃荔枝的好時機。荔枝味甘性溫,入肝脾兩經,最益肝脾精血,可以說是最適合“職場精英”食用的水果。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5、甜瓜


甜瓜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據測定,與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質含量較少,但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於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熱,解煩渴,還有利於人體肝臟及腸道系統。


6、吃櫻桃


“先百果而熟”,櫻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也含有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鐵的含量,每百克高達6—8毫克,比蘋果、桔子、梨高20—30倍,維生素A的含量比蘋果、桔子、葡萄高4—5倍,食用櫻桃具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及防癌的功效。

❹ 端午節要吃什麼喝什麼

端午節應該吃:粽子、打糕、喝葯根湯、五黃餐。

1、粽子:吃粽子是一項流傳很久的習俗,傳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吃粽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小看外面這一層厚厚的外皮,無論是用荷葉還是竹葉,都具有非常優秀的清熱解毒功效。在端午節吃粽子,不但可以起到滋補養生的效果,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對身體有很好的養生價值。

2、打糕: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地區,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同胞。延邊朝鮮族的朋友,很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就是打糕。在端午節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用艾蒿與糯米飯放置在大木槽中;

用長柄的木槌反復敲打製成一種具有強力彈性的米糕,這樣做成的打糕,可以蘸紅豆沙,也可以在外麵包裹一層炒好的黃豆面,口感非常的筋道,而且還帶有濃濃的豆香味,非常的好吃。

3、葯根湯:在我國的雲南地區,當地的人民非常擅長用各種中葯來做料理的。即便是普通家庭,在燉煮的時候,也會選擇一些葯材放入水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在端午節的時候,雲南人過端午節,會選擇喝一些葯根湯。

尤其是在雲南普洱,端午節的時候,市場上會彌漫草葯的香味。每家每戶都要做葯根湯,將十數種草根搭配到一起,用來燉排骨和雞肉,這樣製作成的肉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可以起到滋補身體的效果。

4、五黃餐:在我國的某些地區,端午節的時候會吃五黃餐。端午節的桌上一定少不了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的身影。中醫認為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在這一天的中午吃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驅除邪氣,提升自己的精力。

(4)端午養生注意什麼擴展閱讀: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中益氣。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自汗也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粽葉中含有多酚類物質和鉀元素,通過蒸制時可滲入米內,有利於提高人體的抗熱機能。近年來有研究表明,粽葉的提取物還具有抗癌作用。

由於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狀,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葯等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還更有益於健康。

❺ 端午節養生食物有哪些

粽子。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 ❻ 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

    1、吃粽子,有講究

    端午劃龍舟是民間最為傳統的習俗之一,不僅有趣好玩,極具觀賞性,而且鍛煉身體的效果非常好,尤其對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更有益。專家認為,劃龍舟對久坐族改善腰肌勞損、肌肉僵硬,以及椎間盤等健康問題,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端午習俗中的養生之道

    ❼ 節日說:端午節適合的養生運動有哪些

    端午話養生:注意五個方面 端午節前後有季節轉換的特點,長江流域將進入梅雨時節,暑氣加濕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

    ❽ 端午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1、吃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將粽子加熱後再吃,既安全衛生,又減輕消化負擔。



    2、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3、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4、喝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

    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

    一般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5、吃油糕

    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6、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❾ 端午節不能吃什麼:端午節飲食禁忌有哪些

    即將來臨的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在端午節,市民不僅會進行劃龍舟和掛艾草等節日活動,還會食用粽子、打糕、雄黃酒等節慶食物。每逢過年過節,因為飲食問題(包括飲食不潔、飲食過量)而導致胃腸不適的患者就會增多,因飲食問題就醫的患者在端午及中秋尤其多。在端午節期間,較為常見的病種有急性胃腸炎(多由於吃蒸熟後放置時間長或保存不當粽子引起)、急性胰腺炎(多由於大量飲酒及暴食引起)、化學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風俗或傳言誤服有毒的飲食引起,如雄黃酒)以及消化道出血(平時有潰瘍病史,節日暴飲暴食引起出血)。



    端午吃粽子有哪些好處

    從中醫角度看,端午吃粽子,實際包含中醫養生及治未病的理念。端午時節氣候轉熱,雨水多,人體易產生濕熱,包粽子用的棕葉有清熱利濕的作用;而少量糯米蒸熟則有養胃氣的作用。因此適量吃粽子有養脾胃、清濕熱的作用。這符合中醫養脾胃治未病的思想。但是也要注意,一方面大量吃糯米傷胃,另一方面,現在粽子種類繁多,有加肉、加紅豆、加糖等,要根據自身體質選吃粽子。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加糖的粽子,腸胃脹氣的人則不宜吃含豆類的粽子,血脂高、血壓高的人則盡量不吃含肥肉的粽子。



    雄黃切勿亂飲

    因為傳說雄黃酒能避鬼邪、殺百毒,因而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雄黃四硫化四砷(As4S4)含砷,是有毒化學物質,中醫認為有燥濕除瘡的作用,但一般外用。雄黃容易氧化變成三氧化二砷,就是我們說的砒霜,有劇毒,因此不提倡飲雄黃酒,尤其是小孩。

    端午節食品 安全小貼士

    1購買節慶食物請至正規商店購買,注意觀察保質日期,不要食用過期食品。

    2吃粽子忌未熟先吃。按照標識的儲存方式保存。吃時亦要再次加熱。

    3喝雄黃酒容易引發中毒,兒童切勿飲用雄黃酒。

    ❿ 端午避五毒是哪五毒當天該如何養生

    我國法定假期並不多,端午節是一個,在2021年它也是唯一一個不用調休的假期。端午節大家可以度假,也可以選擇和家人或者朋友團聚,更可以選擇一個人度過安靜的假期,我們還可以在端午節吃美味的粽子。而端午節正是初夏時節,是夏至前期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非常熱,也是養生的重要時間段。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指五種動物,分別是蛇、蠍、蜈蚣、蟾蜍、壁虎,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它卻被認為是劇毒物。

    雖然夏天溫度很高,但是人們也應該注意不要經常食用冰冷、生鮮食物。如果人們經常居住在空調屋裡面,也應該注意保暖。

    閱讀全文

    與端午養生注意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迷路了 瀏覽:60
    長壽怎麼到涪陵李渡考場 瀏覽:251
    七旬老人在客廳小便怎麼處理 瀏覽:792
    福建農村新型養老保險檔次 瀏覽:642
    商業養老保險20萬 瀏覽:658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員死亡 瀏覽:303
    逾期交養老金為何要收利息 瀏覽:42
    老年大學提供二胡嗎 瀏覽:181
    東明縣老年大學網站 瀏覽:307
    中學生表格填寫父母經商怎麼填寫 瀏覽:650
    浙江省2021年退休養老金領多少 瀏覽:666
    7旬老人問什麼時候生活會變好 瀏覽:506
    關於4050養老金補貼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533
    老人應多吃什麼食物好 瀏覽:822
    十堰市老年大學管網 瀏覽:428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