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蕭龍友的長壽之道
著名中醫蕭龍友,是中國「四大名醫」之一,以擅長治霍亂而揚名。1960年,他以91歲的高齡辭世。他的生活和飲食很有規律。
龍友老人是四川三台人氏,早年食物偏辣,晚年逐漸減少,但在外面用飯,還是習慣到「川菜」的飯館用餐。他的飲食無什麼偏好。早餐固定是牛奶和甜味的糕點。正餐多以米飯為主食,菜則一葷一素,葷菜以少量的肉佐以多量的菜。他飲食偏好清淡,菜多肉少,不大喜歡魚蝦類的海產品。
他喜歡酒,但從不過量,一年三季(春、夏、秋)飲用家中自釀的果子酒。這是一種分別用佛手、葡萄、桔子、蘋果等水果浸泡而成的不同類型和口味的酒。冬季,龍友先生則飲用一小杯補酒。這是用人參、鹿茸等名貴中葯浸飽的白酒。「燕窩湯」、「蒸銀耳羹」等食品是先生晚年常用的補品,但從不專一。
B. 談家楨的長壽之道
作為中國遺傳學的開拓者,晚年的談家楨,雖年事已高,卻思路清晰,內臟完好,每天都要看1至2小時的書報與雜志,了解世界最新科技動向與成果。
其實談家楨的健康長壽經並不復雜,一條是遵守生物鍾,生活追求規律。對談老來說,每天何時起床,何時看書,何時鍛煉,何時吃飯都有極嚴格的時間表,從不打亂與違背。一條是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作為腦力勞動者的談老從不吸煙,在他看來,煙不僅對人體氣管與肺部有損害,還會引發其他疾病,每年中國死於吸煙的患者有近百萬,所以,要想健康,一定要遠離煙草。談老愛飲綠茶,一年四季不斷,他說:綠茶含有茶多酚、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有抗衰老與抗癌作用。中國有個綠茶之鄉,那裡的老人都很長壽。一條是和氣待人,心胸開闊大度……
畢生在生命科學的教學與研究領域里辛勤耕耘的談老桃李無數,他是一個種樹者,也是一個造星者,當談老在養生方面的觀察、實踐和思考被更多的人認識後,他除了用他那曾經的耕耘繼續為我們打造「科星」之外,他在養生方面的探索就會為我們的社會打造更多的大度之星、健康之星,長壽之星。
因病於2008年11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
C. 有人說長壽之道是:多吃肉多喝酒,多和異性交朋友!你覺得有道理嗎
多吃肉多喝酒,多和異性交朋友!這句話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說的。而且,文懷沙也是一位非常長壽的老人,他是1910生的,直到2018才去世,活了108歲。一個長壽的著名學者的話,當然是有人相信的。其實,養生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不存在做什麼事情一定好,做其它事情一定不好。這里首先涉及一個體質的問題。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所以,養生的方法也是不盡相同的。
註:圖片來自網路
D. 許哲的長壽之道
許哲居士:有愛不老
見過許哲的人,都說她的外表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三十歲,健康狀態則遠遠勝過許多年輕人。110歲的她,精神奕奕,絲毫未見老態,令人嘖嘖稱奇。何以如此長壽?何以如此健康?何以如此年輕?
許哲說:「保持健康,是因為不想生病,麻煩別人;關於長壽,那不是我求來的,是上天要我做事情;至於年輕,因為我不想老,所以年輕。」
身心清凈的她,不煩不憂,喜樂自在。她說:「我不吃不好的東西,不說不好的話,不想、不做不好的事。」
「素食主義」的她,日食一餐,基本上是吃生機蔬果。如果食物需要烹調,也不猛火煮食,以免養分喪失。
除了不吃熟食,她也不喝茶、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吃糖、不吃菇蕈類食物。
因為酒、茶和咖啡會刺激神經,糖和菇蕈類是惰性食物,影響靜坐。除了清靜飲食,每天的靜坐、瑜珈、散步,也是她的長壽秘方。每天清晨四時起床,起床後先靜坐一兩個小時,讓身體進入絕對的安寧;
之後再做瑜珈,保持身心的柔軟。瑜珈之後是散步,與大地親近。散步後,她會想想今天有什麼事要做,開始一天的行程。
如果沒事,她就看書,活到老學到老的她,總是透過書籍不斷吸收知識。
她說:「看書是我最喜歡的事,有好書看,我不睡覺。我喜歡看哲學的書,哲學書能開闊我的視野。」
許哲一生獲獎無數,大愛行動仍在繼續。許哲居士博愛的精神得到全世界多個機構的獎勵與表彰,被邀請在多次研討會上發言,為接受許多的采訪。面對這些榮譽,許哲平和地說:「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象當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給他喝。這是一種本能,我從不把它看成是一種成就!」
一世紀的漫長歲月,她無私地奉獻,無條件地愛人,尤其是窮、病、老、苦的人,更是她心裡最關心的對象。她說:「我不是單獨來此世界,我有許多同伴,幫助他們是我的責任,我愛他們,沒有條件,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E. 紀曉嵐活了81歲,有哪些長壽之道,為什麼他會讓小妾們叫苦連天
紀曉嵐活了81歲,在當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煙鬼還有每頓飯都要吃肉,而且生性非常的風流,幾乎是離不開女人,正是他的這些所謂的「長壽之道」,讓他活到了81歲高齡,而且也因為他的風流,使得他的小妾們苦不堪言。
雖然紀曉嵐有這三個方面的愛好和他的長壽有矛盾的點存在,但是可能也正是因為他有這三個和別人不一樣的愛好,才使他可以活到81歲,必將每一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而且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有很多事是解釋不通的。
F. 最簡單的長壽之道是什麼
保持心情愉快,做適當的運動,保持飲吃健康。
G. 康熙和乾隆皇帝為什麼能活那麼久他們有什麼長生之道
皇帝是封建社會地位最高的人,人人做夢都得到這個職位,這個職位權力高、待遇好、自由、美食美色應有盡有,享受著當時最好的物質生活與最先進的醫療條件。
當皇帝是個高危職業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劇中女人能夠從剛入宮的秀女一路熬到皇後,再到太後,再到太皇太後,而皇帝多半英年早逝?你以為這是電視劇為了拍攝大女主戲份刻意製作的情節?不,歷史上確實如此。
縱觀歷史,據統計,我國封建社會一共出過493位皇帝,史書上有著明確年齡記載的共206位,他們的平均壽命為39.2歲,這個年齡對於皇帝來說簡直是英年早逝了。皇帝為什麼會成為高危職業?除了與政治上的爭權奪位有關以外,還和他們的一個嗜好有關。
皇帝們的長壽之道現在有賣各種保健品的商家,打著葯物能夠返老還童、包治百病的口號,欺騙老人們的錢財。你以為這種虛假商家是現代社會的特產?古代也有,只不過他們有一個聽起來十分高大上的名字—煉丹術士,他們一生追求練出長生不老葯、得道成仙,鼓勵他們不斷追求夢想的,除了前人們留下的成仙故事以外,還有皇帝對他們給予的厚望。
但是康熙的孫子乾隆比他更長壽,是中國皇帝中最長壽的一位。乾隆一直崇拜自己的爺爺康熙,康熙生前的許多行為都被他奉為圭臬,康熙不抽煙,乾隆作為一個老煙民也在他人的勸導下學習康熙的自律戒煙了。康熙不信方士之術,乾隆也不信方士之術,爺孫兩都活得長久。
為什麼說康熙乾隆能活的長久與方士之術有關呢?他們中間的雍正就是很好的例子,雍正的壽命與康熙乾隆相比,可謂是英年早逝,有專家發現,雍正可能是死於丹葯,不過雍正一直不願承認自己服用丹葯,而兒子乾隆也幫著否認,我們就不做過多評價。
生老病死乃正常的自然現象,什麼得道升天,長生不老都是煉丹師為謀取錢財編的故事,不然真有這葯,自己吃不好嗎?康熙乾隆能夠打破前人對丹葯的迷信,做到坦然面對生死,這就是他們的長壽秘訣。
H. 長壽之道是什麼
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健康的思想、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你上面所說的那些、
I. 壽命堪比張三豐的周伯通,究竟有何長壽之道
周伯通也被稱為老頑童,也正是應了他這個名字,他一生都如同一個孩童一般,他胸襟開闊,心中無半點塵埃,不追逐名利,一生逍遙,也許這才是他長壽的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