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長壽帝王墓在哪裡

長壽帝王墓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19 19:50:39

① 我國已發現的歷代帝王墓有哪些在哪裡

秦始皇的在陝西的咸陽,現在還沒有能力開發,秦以前的都是戰亂無法考證 ,據說秦始皇時期,秦始皇要挖斷國內所有的龍脈,所以毀了很多,他的陵墓據說就是佔了周武王的陵墓,現在沒開挖誰也不知道,漢朝的漢武帝的陵墓。茂陵位於興平縣東北約9公里的茂陵村,東距西安市約4O公里。漢末年,曹操是個盜墓的頭頭,也毀了很多 。曹操的陵墓最近報道在河南安陽發現了,已經被盜的沒什麼東西了,東西漢之後一直沒有統一的國家,戰亂中,到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文帝楊堅的陵墓位於咸陽城西75公里處三畤原上,楊陵區五泉鄉雙廟坡村。(楊陵埋葬的是隋代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其陵為泰陵,楊陵由此而得名),到唐朝,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從李淵建立唐王朝到滅亡,前後經歷了三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共有二十一個皇帝,包括武則天在內。這二十一個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陝西省的關中盆地、黃土高原和北山嶺的頂部。這種依山背原、兩翼展開、面臨平原、並且隔渭河與都城長安相望的布局,體現了唐王朝的博大氣勢。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氣勢更是雄壯異常。宏偉孤聳回絕的陵園主峰,廣闊浩大的陵園區域,龐大的皇親勛臣陪葬墓,威武雄壯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樣,在中國皇陵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稱它為中國皇陵繼秦漢以後的第二次發展。
關中唐十八陵:
高祖(李淵) 獻陵:三原縣東20公里的徐木原上
太宗(李世民)昭陵:禮泉縣東北20多公里的九鬃山上
高宗(李治、武則天合葬墓)乾陵:乾縣西北的梁山主峰上
中宗(李顯)定陵:富平縣被10公里的龍泉山上
睿宗(李旦)橋陵:蒲城縣西北15公里的豐山上
玄宗(李隆基)泰陵:蒲城縣東北15公里的金栗山上
肅宗(李亨)建陵:禮泉縣北12公里的索山石馬嶺上
代宗(李豫)元陵:富平縣西北14公里的檀山上
德宗(李適)崇陵:涇陽縣雲陽鎮東北15公里的槎峨山的主峰東側
順宗(李誦)豐陵:富平縣東北20公里的金翁山上
憲宗(李純)景陵:蒲城縣西北13公里的金積山上
穆宗(李恆)光陵:蒲城縣被15公里的堯山南側
敬宗(李湛)庄陵:三原縣陵前鄉紫家窖村東側
文宗(李昂)章陵:富平縣西北15公里的雷村鄉西嶺山上
武宗(李炎)端陵:三原縣徐木原西側
宣宗(李忱)貞陵:涇陽縣雲陽鎮西北白王鄉黃村北的仲山上
懿宗(李璀)簡陵:富平縣西北18公里的紫金山上
僖宗(李擐)靖陵:乾縣東北5公里的鐵佛鄉南陵村

追封的唐王朝帝王陵:
太祖(李虎)永康陵:位於西安
元皇帝(李興)寧陵:咸陽渭城區紅旗鄉後排村北側
讓皇帝(李憲)惠陵:蒲城縣西北4公里的三合鄉三合村
武則天母(楊氏)順陵:咸陽渭城區底張鄉陳村南側

到宋朝。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鞏義市),北宋9帝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客死異鄉外,其餘7帝均葬於此。北宋滅亡以後,河南地區為金朝控制,宋帝當然不能繼續葬在奉先。紹興元年(1131),哲宗皇後孟氏去世,遺命先擇地「攢殯」,待恢復中原以後,再歸葬河南。後葬於紹興府會稽縣寶山泰寧寺。後來此地就成為南宋的皇家陵園,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宮均葬在這里。

到元朝,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性還有很多不為外界所了解。所以現在還沒有發現一座元朝的陵墓,這也是一個歷史的迷,

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之陽稱「明孝陵」。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清朝。清東陵在北京的東北方向,距離北京大約120公里,從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起,清朝統治者先後在這里修建了九座皇帝、皇後的陵園和五座妃子們的陵墓,分別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及眾多的後妃們。宣統就是溥儀 沒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寶山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八寶山。

② 不光埃及有金字塔,吉林也有座金字塔,其墓主人是誰

作為世界上七大奇跡之一,金字塔的秘密數不勝數,古埃及、蘇丹、南美洲等地均有它的存在。它完全靠石塊疊壓而成,沒有任何黏著物,但是卻可以做到幾千年不倒,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人類創造的奇跡。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中國東北,居然也有一座金字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一座高句麗君王的墳墓,居然被修築成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這背後的真實原因,一直被後人猜測,有人認為這是王爺生前崇敬古埃及文化的體現,也有人認為,這只是為了保護墓主不被盜,而製成的「陵墓碉堡」,至於樣子長得像埃及金字塔,只是一個意外,但究竟真相是什麼樣的,答案就不得而知了,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相關線索,為我們揭開中國金字塔的種種謎團。

③ 中國現存保存完好的皇帝陵墓有哪些

明長陵、明永陵、清孝陵、清惠陵、清泰陵等。

1、明長陵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後徐氏的合葬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

明長陵建於永樂七年(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明永陵

明永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

朱厚熜的年號「嘉靖「史稱嘉靖皇帝,在位時間45年,是明朝皇帝在位時間最長者之一,僅次於神宗皇帝朱翊鈞的在位時間48年。由於朱厚熜在位時間長,所以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規模僅次於明成祖的長陵,迄今保護較好。

永陵建築獨特、規模宏大,是明十三陵中的代表陵墓。永陵因可能有《永樂大典》陪葬而聞名於世。

3、清孝陵

清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築。位於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孝獻皇後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後佟佳氏、順治原配皇後(靜妃)博尓濟吉特氏的合葬陵墓。

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製成的。上面浮雕著「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牆迤儷,肅穆典雅。門前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石碑。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寢中比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兩位皇後全部採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宮中僅留有三個骨灰壇,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確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宮的防禦嚴密,這使得清孝陵成為在民國時期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

4、清惠陵

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後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載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寢。

死後,於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確定陵名為惠陵。

自光緒元年八月初三動工,至光緒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歷時三年零一個月,共耗銀4359110.89兩。承修大臣醇親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該陵雖是清晚期營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因而大木構架至今保存完好。

5、清泰陵

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後的合葬陵墓。位於距易縣15公里的永寧山下,海拔382米,始建於1730年(雍正八年),佔地8.47公頃,內葬世宗雍正帝、孝敬憲皇後、敦肅皇貴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泰陵主體建築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樓開始,過一座五孔石拱橋,便開始了西陵最長的神路--2.5公里長的泰陵神路,沿神路往北至寶頂。

依次排列著石牌坊、大紅門、具服殿、大碑樓、七孔橋、望柱、石像生、龍鳳門、三路三孔橋、謚號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和啞巴院、寶頂等建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長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永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孝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惠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泰陵

④ 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在哪裡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於臨潼以東5千米處的下河 秦始皇陵全景村。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層疊嶂之中,山林蔥郁;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卧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邯鄲,公元前246年13歲即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歷史,在血與火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王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趙政即位的次年即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另兩資料:一、他在位37年,而為其修建陵墓的時間就長達36年;二、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之久)。當時的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由大將軍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由於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一資料:陵園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後經風化侵蝕及人為破壞,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建築材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止河流沖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
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現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調查發現,整個墓地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195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2002年秦始皇陵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 ,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⑤ 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為何至今還沒找到他的墓地呢

在中國歷史上,自秦始皇開始到清朝溥儀退位,共有400多位皇帝。大部分皇帝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其實也是很辛苦的,開明的皇帝努力治理國家,憂心天下,鞠躬盡瘁;昏庸的皇帝天天享樂,精力早就被榨乾,還有可能被權臣篡權奪位,遭遇亡國等事情。他們大多數都活不過50歲,超過80歲的只有5位。



趙佗稱帝的時候,已經是54歲,稱帝之後沒過多久,就將國家大事交給兒子,結果他日夜操勞不久就離世了。趙佗無奈之下又重新執政,直到101歲壽終才由孫子趙昧繼位。

在趙佗101歲離世的時候,他的孫子也有60多歲了。趙昧在繼位之後,又管理了南越國15年,最後才離世。

最離奇的是,南越國共有5位皇帝,其餘的皇帝墓都找到了,就只有趙佗墓沒有找到,只知道趙佗墓在廣州,但就是怎麼也找不到。這位皇帝也堪稱是歷史上的傳奇了

⑥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活了103歲在位69年,為什麼陵墓位置至今下落不明

中國歷史上長壽的人很多,但是長壽的帝王卻是很少的,從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一統六國到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一共有400多名皇帝,但是能稱得上長壽的也只有15位活到了60歲以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南越武帝趙佗,他活了103歲,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在位69年,但是直到今天都沒有找到他的陵墓所在。



公元前179年,呂後去世,漢文帝劉恆即位,漢朝又開始派使臣出使南越,再次修復了漢朝和南越的關系,一直到漢景帝時期,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皇帝,像諸侯王一樣接受漢朝皇帝的命令,然而在南越國內,趙佗仍然用著皇帝的名號。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享年103歲,由於他在位時間太長,只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輩。他的墓地是自己親自選的,由第二代南越王趙胡安排殯葬,但是直到如今還沒有找到趙佗的墓地方位所在,可以說趙胡花費了不少的心思。

⑦ 中國最長壽的皇帝,比乾隆多活了十幾年,他是誰

皇帝看似風光好,其實卻是高風險,能活到古稀之年的皇帝,實在不多,在位時間很長,活了很久的乾隆皇帝,其實也才89歲;至於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其實也只有69歲。那麼最長壽的皇帝是誰呢?

果然,趙佗死後,南越國被大漢所滅,不過這個長壽的皇帝,開掛的人生,卻讓後人記住。

⑧ 乾隆皇帝的墳墓在什麼地方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位於河北唐山遵化馬蘭峪。

以順治的孝陵為軸心,清孝陵以西的勝水峪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歷繼承父祖之業,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武功十全,拓疆兩萬里,使清王朝達到了極盛時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麗堂皇,雄偉與豪華程度已不必多言。

且不說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數量超過了康熙的景陵,單是這座陵寢門前小小玉帶橋的奢華與精美,在歷代皇陵中可謂獨樹一幟了。始建於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 )告竣,歷時9年,耗銀203萬兩。

清東陵地宮對外開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餘三座都在裕陵體系中。這就使我們有可能進入乾隆的葬身之所,去探究他在人生旅途的終止處所表現出的對生命的理解與追求。

(8)長壽帝王墓在哪裡擴展閱讀:

乾隆的豐功偉績:

乾隆帝即位初,屢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歸流",限制土司勢力。

乾隆帝晚年乾隆帝晚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十四年春,平定了人口一共數萬的大小金川。

乾隆二十年平定衛拉特蒙古准噶爾部內訌,剪除達瓦齊割據勢力。

二十二年,平定衛拉特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叛亂。

乾隆二十三年,平大、小和卓叛亂。

乾隆二十四年事平後,設伊犁將軍,統轄天山南北兩路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統治。

乾隆二十九年,遣副都統扎拉豐阿率兵拆毀沙俄先前於准噶爾地所築的全部設施,消除其威脅。

規定每年派兵至格爾必齊(今屬俄羅斯)及額爾古訥河(在今黑龍江省與俄羅斯交界處)一帶邊界巡邏。

乾隆三十二年,派軍入緬,乾隆三十四年,遣大學士傅恆督師1.3萬餘人再入緬甸,交戰數月,迫緬王猛駁請和。

三十六年,命伊犁將軍伊勒圖接待安置自俄羅斯額濟勒河(伏爾加河)回歸的土爾扈特部。

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一年春事平後,遂命廢兩金川土司制,設廳委官管轄。

乾隆五十一年到五十二年,派兵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

五十三年,應安南(今越南北部)國王黎維祁之請,入安南平定內訌。

同年,廓爾喀(今尼泊爾)軍進攻中國西藏,命理藩院侍郎巴忠等率軍援藏。

五十六年,廓爾喀軍再次進攻西藏,命福康安為大將軍統兵1.3萬余抗擊,次年將廓爾喀軍逐出藏境,乘勝追入廓境,迫廓爾喀言和。

⑨ 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曾熬死了兒子,至今還沒找到他的墓地嗎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群體,表面上看他們權力無比巨大,光鮮無比。實際上,這個群體是古代最不幸的群體,他們就是皇帝群體。據統計,古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能達到57歲,而皇帝平均壽命僅39歲。

凡事皆有例外,有人說乾隆是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壽命最長的,活了89歲。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南越王趙佗才是最長壽的皇帝,活了104歲。趙佗,公元前240年生,恆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

上面這段關於趙佗墓地的記載,沒有提到具體位置。唐朝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里曾記載,“禺山在縣西南一里,尉佗葬於此。”但是,禺山究竟在哪裡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1983年6月,考古人員在廣州北象崗發現一座南越國時期大型石室墓,最終確認墓主竟然是趙佗之孫,南越文王趙胡。

閱讀全文

與長壽帝王墓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