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為什麼有信仰人更長壽

為什麼有信仰人更長壽

發布時間:2022-04-19 00:37:02

Ⅰ 為什麼只有人有信仰!為什麼人都想長壽為什麼工廠企業一般都不招五十歲以上的工人人為什麼能活到七八

我居然看完了,洗洗睡吧

Ⅱ 為什麼智者都是高壽的老者,而且多是有宗教信仰的人。

所謂宗教,他們的創始人都是大智慧的人物,不管是道教的李老君,還是佛教的釋迦牟尼,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哲學家,所以跟著他們學,當然也能變聰慧了。至於高壽,多是因為心態好,有利於身體健康

Ⅲ 有信仰和沒信仰的區別有信仰有什麼好處

  1. 有信仰的人,人生就有方向,日子會過的充實。

  2. 有信仰的人,會對神明有所敬畏,不至於做太出格的事,這樣會一生平安。

  3. 正規的宗教信仰,其實包含著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對我們追求事業成功有很大幫助。

  4. 有信仰的人,心平氣和,寬容忍讓,這些心態有利於健康長壽。

    ……

Ⅳ 信佛可以長壽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信佛是可以幫助人長壽的,因為佛的很多思想都是有利於人的心境平和的。

並且佛理可以幫助人調節心情,緩解壓力,可以教會人不再那麼容易憤怒,因為憤怒是精神上傷害身體的禍根。

但是信佛只是在精神上幫助人長壽,也就是說是心裡層面的,長壽還需生理層面的,這就要多些健康知識,注意飲食營養方面。

如果你對佛理感興趣可以加我好友我們一起探討學習。

佛渡有緣人。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Ⅳ 信那些宗教信仰的人好嗎有人說能長壽,是真的嗎其實我挺討厭的。求眾好漢幫個忙!!

信宗教,本質就是學積德行善,即使學得不好,也比學壞強啊,總比貪.污.腐.敗.惡.霸.流.氓要好。
學得好自然長壽,古人說「仁者壽」是不會錯的。即使學不好不長壽也沒什麼關系,真信宗教的一般都能夠不害人、不傷天害理,這就很好啊。

Ⅵ 您好,信佛的人長壽呢還是信仰道教的人長壽呢 還需要醫學的健康知識的吧

總體來說,吃素的人長壽。不管是信佛教還是信道教,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平靜、自然、專清凈屬的心。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因為自己的內心不隨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面臨生活中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時候,都能夠泰然處之,微笑著去面對它們。這就是一份人生的處世心態啊,相信有這份心態的人,他們也會長壽的。
當然,長壽的人也來自於平時的鍛煉,心要放寬、以善存心,以德存世,這才是長壽的秘訣呀。

Ⅶ 信念,信仰,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宗教是一種信仰,但信仰並一定是指宗教。

然而我們在這里探討的僅僅是信仰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也許沒有像西方人那樣有那麼強烈明顯的宗教觀念,但我們有自己的信仰,信念及追求。

因為人不是機器,是具有靈性的動物。信仰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人類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後產生的社會現象。

不論是哪個時代,哪個民族都存在各自的信仰。信仰在我們的社會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並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一般有信仰的人都很隨和,與人為善,他們很少生氣動怒,出口傷人。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曾作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支玻璃管插入冰水容器中,收集人們不同情緒 狀態下的“氣水”。發現當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水是澄明潔凈的,悲痛時水中含有白色沉澱物,而當生氣時就會有大量紫色的沉澱物。

愛爾馬將生氣時的水注入到大白鼠身上,十二分鍾後白鼠死亡。另外他還說:如果我們生氣十分鍾,耗費的精力就相當於參加了一次三千米的急速賽跑。

不論是哪一個民族的宗教信仰,其最基本的觀點都是勸人行善,教人行善積德的。不同的民族宗教都對此有描述:

佛教講:“素懷悲憫之心,常存救度之態”;

道教講:“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天主教,伊斯蘭教講:“謙虛謹慎,慷慨助人,和睦相處”;

基督教要求大家都有一顆“仁愛博大之心”;

中國的儒家文化代表,孔子曰:“仁者壽”。何謂“仁”?孔子又曰:“仁者,愛人也”。也就是說,我們要以仁愛之心待人,並積德行善,這樣就會贏得大家對你的好感和信任。因為我們的慈心,不只是惠及於人,它還可回報於己。

現代科學家和醫學家所承認並證明:一個人行善積德,有助人的長壽。

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研究中心對近三千人進行了十四年的調查研究其結論是:善惡影響著一個人的壽命。一個樂於助人,處處行善並能與他人融和的人壽命長。而一個心懷惡意,損人利己,脾氣暴躁的人要比正常人患病死亡率高1.5倍。

以上的所有這些,都是從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說教,並成為不同人的信仰,這對社會和團結安定,對個人的修養及身心健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大衛.勞森醫生研究發現:“有信仰的人比一般人心血管死亡率低50%,肝硬化患病率低74%,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低89%。

另外在接受心臟手術或器官移植手術後不僅不易引發並發症,不易感染,而且康復期短。在美國162個醫院裡面,已有1/6開設了有關信仰與健康的課程。

科學家們認為:長壽與健康的關鍵固在生理,但更在心理。因為有信仰有信念的人,內心更安詳穩定,氣血流暢。

人的心理活動與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

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各種疾病。調查發現凡是有信仰,信念,樂觀,興趣廣泛的人多長壽。

宗教信仰,信念對健康的影響是存在的。它使人們具有安全感,平等感,善意感,使人的情緒穩定,內心安寧,讓人的生理心理起到健腦,疏導,宣洩,暗示及禁忌等作用。

能夠提高激發人體免疫力,抵抗力,提高身體的承受能力。當然,凡事都有兩面,一些不好的宗教信仰活動也有麻醉,迷信,愚弄等對人不利的一面。

很多研究資料表明:具有信仰的人,不論男人女人,其平均壽命均比其他人要長;他們的免疫系統功能也比其他的好;他們的血壓比其他低;他們患中風、抑鬱症、心臟病和產生焦慮不安情緒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小;他們自殺的可能性更是遠小於普通人。

擁有正確的信仰,信念的人,不但止能夠增加身體的正能量,有利健康,且也有利於工作與生活。

Ⅷ 有宗教信仰的必要嗎

人生的支柱啊,精神的寄託啊.宗教無必要性因人而已咯但我們需要信仰,無論你信仰科學、神話還是什麼別的,這都是你心靈的支柱.了解不? 人生拉.如果啊

Ⅸ 信仰宗教有益於健康嗎

現代社會的諸多小秘密之一就是並非只有虔誠的教徒才禱告。世界著名的大氣物理學家、全球變暖理論的主要支持者約翰·霍頓(John Houghton)就經常做祈禱,他還撰寫了許多文章論述祈禱的重要作用。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激光光束的主要發明者查爾斯·托內斯(Charles Townes)說他每天都要祈禱。 也許博學的權威們聽後會嗤之以鼻,但是如果有規律的禱告真的能使人心態平和並給人的身體帶來益處,那麼無論各種宗教有多少真實性可言,禱告者的所作所為則完全是明智之舉。
另一種長壽與信仰之間的可能聯系則與人的精神健康狀況有關。科尼格猜想,許多宗教活動對身體的益處源自於信徒們所說的舒適感或者「感覺人生有目標"的自我體驗:他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一般比其他人較少受到抑鬱症的折磨,而且即使確實出現心情抑鬱的情況,他們也能很快地調整過來。從這種意義上講,宗教不僅可以發揮有益的精神安慰作用,而且還能幫助信徒們掌握擺脫壓力和焦慮的辦法,精神壓力的減輕反過來促進了身體健康。艾瑟·斯特恩伯格(Esther Sternberg)博士是全國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一名研究人員,他出版了一本很不錯的新書《脆弱的平衡》(A Dedicate Balance)。斯特恩伯格在書中用實例證明人只有通過培養一個堅定自信的感情世界,相信自身存在真正具有意義且目標明確,才能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斯特恩伯格並非從一種超然環境中得出了他的精神健康狀況論。畢竟,斯特恩伯格觀點的前提基本上並未與認為後現代主義對健康有害的看法相去甚遠。學術界許多人對信仰宗教能使人精神更加健康的實例頗感不安,因為這意味著在信教與不信教二者之間,前者是應該遵循的准則。
"信仰與健康」關系論與目前正在心理學領域中興起的「美好生活」運動有著相同的基礎。戰後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界一直將重點放在對機能障礙的研究之上,即探索究竟是什麼使人異化或變得反社會。與之相反,"美好生活」運動則致力於強調是什麼使人們變得高尚、無私。從這種意義上講,"美好生活」運動就意味著選擇一條理想的生活道路。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馬丁·塞列格曼(Martin Seligman)是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現任主席,他是這一正在發展的學科的領袖人物。塞列格曼說,學者們「應該多看到生活中美好的地方。」
目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觀點是:當人們被逼得發狂時社會便會暴露其猙獰且真實的面目。「美好生活」運動則宣稱,當人們都變得無私時,社會閃光的一面就會大放異彩。但是當今的學術界只會對社會的醜陋性發出哀嘆而不願去贊美人間的美德。
在這里,"美好生活」心理學與「信仰與健康」關系問題之間存在一個明顯的推論。如果心理學應重點探索道德觀的根源,而且如果主流教派可以培養美好的道德和促進精神健康,那麼我們就有了一個為什麼要嚴肅地對待信仰問題的新的根據。由於戰後對宗教的懷疑在知識界深深地紮下了根,所以直到1994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仍將強烈的宗教信仰定性為「精神錯亂」。現在信仰看起來似乎可以造福於人類。這是觀念上的巨大改變。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醫生有義務向病人提供一些研究發現的、有益於延年益壽的建議,比如不要吸煙。所有人都認為醫生可以與其病人討論諸如性生活這些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所以,如果信仰宗教能使人更加健康,這是否意味著醫生有責任建議人們信仰宗教呢?哥倫比亞大學的斯隆擔心醫生們很快會迫於這樣的壓力而提出此類建議。斯隆反駁說,雖然研究表明結婚與健康之間存在正面的相關關系,但卻未因此導致醫生建議其病人去教堂火速完婚。這一推論的關鍵在於同病人談論婚姻是毫無用處的,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從另一方面來說,向他人推薦一種宗教是一個很實用的建議。任何人均可以信仰宗教,參加宗教儀式遠比戒煙容易得多。
然而"信仰與健康」的支持者拉爾森說,"即使研究表明宗教對健康有益,這也不意味著醫生就應將其當作抗生素來使用。」科尼格認為,研究僅僅表明醫生應「詢問病人是否信仰宗教;如果信仰宗教,醫生可以給予什麼樣的幫助。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有足夠多的研究可以證明這一點,這的確是臨床上的一劑良葯」。雖然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可使人受益匪淺,但是醫生只行醫,而不同時兼任神職人員。

Ⅹ 3 、 信仰佛教的人一般能夠長壽。 ( 2.0 分) 是 否

因人而議吧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有信仰人更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