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養生才是正確的呢
收藏!24小時長壽時間表,照著上面做,不會有錯
其實我們吃飯和鍛煉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在合適的時間飲食及鍛煉,有助於增強人體細胞的活力,延緩衰老過程,達到長壽的目的。[2]下面的這個「長壽時間表」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奧茲教授總結制定。
● 早上6點,進行瑜伽練習,減輕壓力,有助於開展新一天的工作與生活。
● 早上7點,吃早餐,避免攝入過多甜食,以高蛋白的燕麥片和雞蛋為佳。
● 上午10點,進食一些漿果作為零食,漿果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能夠減少體內炎症,提高身體免疫力。
● 中午12點,進行戶外散步,在陽光下活動活動一下能夠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幫助鈣質吸收。
● 下午3點半,喝一杯黃芪茶。有研究表明,黃芪所含的物質能夠促進細胞活力。
● 傍晚6點,吃晚餐。奧茲博士建議晚餐多吃魚類,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少吃香腸、熱狗等加工食品,因為其中含有亞硝酸鹽。
● 晚上8點,可以進行適當的性生活。適當的夫妻生活能夠促進心腦血管的活力,有利於長壽。
● 晚上10點,睡覺。早起早睡,形成規律的生物鍾,也是養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養生,即保養身體,增強生命力。大部分人養生都是為了規避疾病的發生,達到長壽的目的。其實養生並不難,只需要從日常的吃、喝、睡方面入手,形成良好的習慣就可以做到。
『貳』 如何養生
一年四季,暑來寒往,人要遵循自然規律,安排起居飲食,注意養生。《黃帝內經》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要適應天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季節萬物生機勃勃,陽氣上升,人要藉助天力來養自己的陽氣;秋冬季節,天氣漸寒,萬物成熱,陽氣開始收斂,直至寒冬儲陽,人趁此良機將陽儲藏,此為養陰。陰足,陽也就在其中了。
春天養陽,應吃一些偏陽性的東西,如青椒、韭菜、蒜苗、蔥頭、豆芽等。冬天滋陰,可多吃些養陰的食物,如柿子、紅棗、花生、蓮藕、山葯、芋頭,尤其山葯和芋頭,應經常吃。山葯補腎健脾,芋頭潤肺、滑腸、補血。根據時令,滋陰養陽尤為重要。
春三月,應早起,到室外、曠野去散步,多吸收大自然的陽氣。夏三月,黎明即起,炎熱時在樹下蔭涼處散步,讓身子里的陽氣從里向外抒散。秋三月,萬物成熟,風急天高,應早睡早起,避風禦寒,將陽氣收回。冬三月,天寒地凍,萬物閉藏,應早睡晚起。有太陽時方出去散步、鍛煉,無太陽時則不出室鍛煉,應避寒就溫,以免陽氣跑掉,此謂之冬天藏陽。只有冬天保住陽氣不外泄,春天才會精力旺盛。
同樣,一天也有四季。凌晨是春,中午是夏,黃昏是秋,深夜是冬。人要順應天時,白天養陽,夜晚養陰。特別是晚上9點至10點要睡覺。因為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通百脈,百脈休養生息,對健康極為有益。同時,深夜時分地球背向太陽,屬陰,是養陰的最佳時期。所以,我們要跟著太陽走,天醒(亮)我醒(起床),天睡(黑)我睡,違背天時對健康極為不利。
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還必須合理膳食。新鮮食物有生發之氣,食之補氣。淡生陽氣,濃傷陽氣,所以飲食以清淡為宜。過飽傷陽氣,適量進食可生陽氣。同時,食物屬性分寒、熱、溫、涼、平,大多數水果及生冷食物偏涼性,脾胃虛弱者食之傷陽氣,所以,應根據自身體質適當進食相應的水果。青少年陽氣足,適當食用肉食有益健康。老年人陽氣不足,動物蛋白難以消化,故應少葷多素。各種谷類屬陽性食物,而種子則是食物之精華。種子孕育生命,其營養是全息的,內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包括各種維生素),多食種子類食物對健康大有裨益。
『叄』 年輕人該如何養生、最好具體一些
一般情況下來說,年輕人如果想入門養生,那麼功課就需要備足,所以剛開始可以看一些養生類的書籍或者是綜藝類節目,了解養生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也要讓自己更加註意身體健康的養生狀態,一方面要養成注意身體的思維,另一方面要對各類的保健食物有大體的了解,所以說,剛開始入門養生的時候,一定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養生的時候,不僅僅是自己的日常習慣,而且還要從飲食方面出發調理自己的飲食,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初步的了解,而且也明白適應自己的身體的調養方式。
總的來說,年輕人要想入門養生都是不容易的,一方面需要身心學習,另一方面還要從自己的身體方面出發,主動改善自己的作息規律,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調節自己的身體,其次更需要注意的,不僅僅是身體方面的,還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養生習慣。
『肆』 如何正確看待養生
其實,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存繁衍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希望健康,都希望長壽。在歷史的前進的滾滾大潮中,養生,一個恆久的話題,也是多少年來,人類持之以恆的追求。
但終究,人類都不會被自然規律所收容,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轉盤流逝。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通過合理膳食、適當運動、調節情緒、規律生活,使自己的身體機能得到有效的保持,促進身體的健康和生命適當延續。
一、合理膳食:營養是維持生命的基礎,營養的均衡是生命健康的基礎,所以生命的延續是通過脾胃的功能,從自然界中汲取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食物纖維、微量元素、水這七大基本營養素,來供給人體延續所需的基本材料。這些營養都是從我們的一日三餐或基礎飲食中攝取的,要保證種類齊全,又不能任何一種過量,這就是現在經常講的膳食平衡。所謂平衡,就是各項營養素達到均衡,所以要適量合理的進食,飲食要有節制,禁止暴飲暴食,盡量少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飲食就餐衛生,切記勉強進食、怒後進食,忌生冷及過鹹的食物。在清代宮廷,尤其是乾隆時期,非常留意飲食養生,除了基本膳食以外,還要有蜂蜜、人參、松仁、枸杞、蜂膠等食葯兼備的養生物品,已達到無病能補,有病能治的功效。點擊查看源網頁二、適當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常流的水不會出現腐臭,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人體也一樣,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始終受自然規律的制約,所以,要適當運動,才會促進健康,受益身心。我們的骨骼隨著年齡增長,到23歲就會定型,各種機能也相應完善,但到中年(一般在35歲以後)骨骼就會出現萎縮變化,骨皮質變薄,隨著鈣質的流失,骨質也會出現疏鬆現象。所以,要適當運動,通過運動疏鬆筋脈,使營養通道輸送功能順暢,用臟腑送出的營養物質濡養骨骼,增強骨骼鈣質和活性,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點擊查看源網頁三、調節情緒「病由心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醫學證明,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壽終而死,76%的疾病都是情緒病。不良情緒會讓你罹患各種疾病,不良情緒會導致肌肉緊張,緊張情緒可以放大任何一個輕微的痛感,不良情緒導致內分泌失衡,不良情緒給內分泌系統帶來的破壞最嚴重,不良情緒也會阻礙的身體發育……老子雲:上善若水。幾千年前,老子便用水的各種特點來描述聖人謙退不爭的品格,他認為,聖人努力學習水的品格,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淵」,即心胸要善於保持沉靜,不可大喜大悲,這樣就符合養生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曾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見古人十分講究保持平靜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是一種恬淡灑脫、氣定神閑的心態,它既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愜意,也是「竹仗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人生觀,是我們在紛紜變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最難得到的。點擊查看源網頁生命的過程就像一次旅程,你攜帶的東西越多,行李越重,旅途便越感吃力。原本輕松的旅途,或許會變成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保持良好情緒,是健康的根本。
『伍』 養生專業知識 什麼是養生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養生yǎngshēng,意為保養身體。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
(5)怎麼講養生擴展閱讀: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四季養生:
1、春季: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2、夏季: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3、秋季: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4、冬季: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
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養生竅門:
1、睡覺前口含桔皮一塊,含十五分鍾後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2、如果嗓子、牙齦發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塊,沾著鹽吃,記得一定要是晚上,當時症狀就會減輕,第二天就好了。
3、除面部皺紋:鮮黃瓜汁半兩,加入等量雞蛋(約一隻蛋)攪勻,每晚睡前先洗臉,再塗抹面部皺紋處,次日晨用溫水洗凈,連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膚逐漸收縮,消除皺紋有特效。
4、牙出血(經常出血或刷牙引起)花椒10粒,醋三兩,浸2天後口含,一次3分鍾,一日2次,連用5天有特效。
5、洗頭時,在水中放少許鹽,也可預防脫發。
『陸』 如何養身
1、多與朋友溝通保持友誼
人類與外界的聯系越少,越容易得病。因為大腦中會產生引起焦慮的化學物質,壽命就會比其它愛社交的人群的壽命縮短。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對276名年齡處於18歲到55歲的人進行研究後發現,和外界有6種以上聯系的人抗擊感冒病毒的能力是幾乎沒有什麼朋友的人的四倍。
2、睡好8小時
睡眠質量低下和免疫系統功能降低、抗擊病毒的細胞數量減少有關。我們發現,持續一周每晚只睡四個小時的人,血液中產生的流感抗體數量(由流感引起)比每天睡七個半到八個半小時的人減少一半。
3、放鬆心情保持樂觀
在面對生命中的災難時,如果樂觀的對待,壓力就會減少,健康也不會因悲觀的情緒下滑。這是因為,樂觀者能更好的照顧自己。也可能是因為樂觀的人壓力小,免疫系統的損害較小。
4、多和伴侶溝通
但要注意的是你必須把握好爭論的度:常常諷刺、侮辱和打擊配偶的夫妻,其抗病毒自然殺手細胞較少,應激激素成分較高,受傷害後需要癒合的時間比那些在爭吵中傳遞正能量的要長出40%。
5、緩解壓力
科學研究證據表明,慢性壓力(和偶爾的工作不順心帶來的壓力或孩子大叫帶來的壓力相反)能大大降低免疫系統抗擊疾病的能力。如果長期處在極端壓力下,會導致自然殺手細胞數量降低,殺手T淋巴細胞活躍性降低,巨噬細胞活動降低,免疫反應弱化。
6、多多運動
研究人員將不愛運動的人和每天散步的人進行比較發現,在四個月內,不怎麼運動的人得病的天數是每天堅持散步的人的兩倍。
好處:
從大體上講,是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能力,不生病。而從細致上講,養生具有很多的好處,其中涵蓋很多內容,從身體上,可以調陰陽,可以安臟腑,祛外邪,也就是當身體自身的陰陽不平衡,或者臟腑出現機能的亢進或者衰退,甚至是有外邪來侵襲機體的時候,那麼經常養生的人就會自己來調節陰陽平衡,通過自身的臟腑功能恢復原來臟腑應有的能力,調整臟腑陰陽、氣血,並且能夠增加正氣,抵抗外邪,不生病。
經常養生的人,會有自己的精氣神,自己精氣神一旦到達一定程度,就會提升個人的魅力,對於社交、工作、社會生活都會有極大的好處。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養生:如何提高免疫力? 10個好習慣增強抵抗力
『柒』 怎麼講好養生課
一、講授養生保健課要做好以下五大基礎:
1、 扎實的醫療健康、營養保健方面的知識;
2、 形象外表健康陽光。
3、 談吐詼諧幽默、邏輯嚴密,思維調理,並有深入淺出旁徵博引之口才。
4、 課件製作標准、形象,形成個人風格。
5、 學海無涯,每日學一點不斷加厚知識儲備,善於探索與理解養生新理論、新發現 。
二、基礎打好了,講課技巧如下:
1、每堂課重點內容不要超過3個分類,結構簡單易於記憶;
2、專業知識口語化如:栓塞疾病比作交通堵塞;血脂過高比如水管內垃圾物質過多。
3、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控制課堂,你的課堂你做主;
4、 調動積極性,與學院現場互動養生操、保健問答等;
5、 學會西醫、中醫、營養學綜合知識結構。
三、 養生課個人經驗小貼士:
1、准備些異地特效小偏方。
2、將課程分為幾個部分並在每個部分連接處設計互動小游戲。
3、少講道理,多講故事。
4、經常考考他們。
5、請讓學員開口。
『捌』 如何保健養生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
『玖』 養生含義怎麼理解
全民養生,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養生已經成為當下一個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小到二三十歲的青年,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幾乎對於養生話題都有所了解,那麼到底什麼是養生?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養生顧名思義頤養生命、保養身體、增強體質,來達到強身、健體、長壽的目的。養生又主要分為養身與養心。
養身主要是指通過飲食、運動、日常起居等方面來調養身體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飲食養生
食物是人體所需營養最主要的來源,除了保證最基本的體內所需外,還可以通過不同食物的特性以及營養價值,針對性的食用,來保證健康、調養身體。
例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應季蔬菜以及粥類等,都是最簡單的飲食養生。
運動養生
「生命在於運動」
除了日常正常的活動之外,運動鍛煉時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式。其主要是指通過活動身體的方式來達到舒展身軀、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作用。
而運動又要根據自身體質以及狀態,選擇適合自身的方式;年輕人可以選擇運動量、幅度較大的活動方式,如跑步、籃球、健身登山等;而中老年人則不太適合,需要選擇動作比較舒緩的方式,如太極、八段錦、廣場舞等。
日常養生
除了飲食與運動的特定方式外,日常起居方面則更為關鍵。主要表現在起居睡眠、工作狀態、日常生活等方面。
比如睡眠應做到「順應四時」,如夏季晚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保證每天不少於七小時的睡眠,還有卧室的環境,睡覺時床鋪、枕頭的軟硬高低選擇等。
上班工作中應注意,避免久坐、熬夜加班、超負荷工作等。
日常生活方面,乾隆十常、拍手、搓耳等都是極為方便的日常養生,還應做到做到三餐規律、多飲水、、每日泡腳、定時大便,以及洗漱、洗澡、保暖禦寒等方面多加註意。
養心主要是指以調養心性的方式來保證健康,「相由心生」、「心態決定一切」。
多元化的社會、忙碌的工作、生活的壓力等原因,讓現在人的心態越來越浮躁,進而引起身體上一系列的症狀。
養心重在一個「靜」字,心靜則清,心情則明。就不會再為一些瑣碎之事而煩惱;這就是為何古往今來修行之人,大都會選擇進入深山之中。因為自身調節是一方面,周邊的環境也尤為重要,所以如今著繁華的都市氣息都在「渲染」著每個人的心境。生活中最適合養心的方法莫過於靜坐。
古人有雲「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意思是只有神思寧靜,才能有平和的心態,進而身體就會健康。
養心還需記住「德、仁」兩字,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方能長壽,此為德高者壽;仁是指對人友善、心境平和、寬松,此為仁義者壽。
送大家一句話:「人活一世,活的是心態,而非心情」。養得心神寧靜,卸去浮躁,思想方能遠行,身體才能健康。
結語:養生只是一個廣泛的稱呼,我們今天主要講的是養身及養心;其實要是更具體點的細分,還可分為養氣、養性、養神等,但大都包含在養身跟養心之中。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養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每天清晨起床睜開眼,白天上班工作生活等,到晚上睡覺,包括良好的睡眠。無時無刻都可以養生。大家只需要記住,保證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平和的心態。
文中所列「乾隆十常」、拍手搓耳、五色、五味以及其他鍛煉、養心、生活方式等,之前都有文章詳細的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主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