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有一枚古錢幣方孔。正面是壽比南山背面的圖案好像是鳥這是什麼錢幣有收藏價值嗎、
這種是花錢,雖然不是流通的錢幣,但也是有收藏價值的,有人專門收藏花錢。壽比南山,背面圖案是什麼?鳥?龍鳳?樓閣?也分很多種,還要看大小。
價格也不等,具體要看大小,圖案,品相。
為什麼會沒有收藏價值呢?樓主給你看看,別人網上交易的類似花錢,作為參考。鏈接如下: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2967769
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3043742
㈡ 這個錢幣現在價值多少
這個錢幣現在價值多少?
字跡端莊有力,
銅綠包漿自然,
材質造工到位,
方孔字體俱正,
大開門,真品無疑!
市場參考價:小幾百元人民幣。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製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
㈢ 唐朝的圓形方孔錢值多少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銖錢。唐高祖時正式發行五銖,鑄行「開元通寶」,並迅速推行,延綿七百餘年的五銖至此結束。高宗乾封元年鑄乾封泉寶錢,以一當十,不久即廢去。開元通寶的使用,使唐代貨幣保持了長期的統一與穩定。安史之亂,是經濟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唐肅宗乾元元年發行虛價的「乾元重寶」錢,錢制漸趨混亂。中唐發行「兩稅法」,以銅錢征稅,貨幣供應不足,武宗會昌元年鑄了「會昌開元」錢後才緩解了嚴重的錢荒。唐代中晚期出現了「重寶」「元寶」等錢名,此後中國的方孔圓錢,形成了記年號,稱「寶」的錢制。開元通寶的形制不但成了後世小平錢的基本鑄式,還被沿襲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鮮及越南等國,都受到了開元錢的影響。唐
名稱書體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攻克長安,次年隋亡,他在關中稱帝,國號唐。武德四年廢通行1300年的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開元為開新朝之元,與開元年號無關。初期徑2.4--2.5厘米,重3.8--4.2克,貞觀年間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後錢文四字稍欠勻稱。德宗以後鑄制粗陋,終唐近三百年,版別,樣式繁多,另有金、銀、鐵、鉛線,由於鑄期長傳世豐富。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雙桃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月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巨星 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三月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月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同心結 7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金質 80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銀質 2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洪」 2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興」 1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京」 1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宣」 1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平」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丹」 3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大「平」 1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小「平」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永」 13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永」 15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福」 6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福」 1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福」 1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丹」 8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桂」 6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廣」 8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廣」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太平藍大王」 15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藍」三雲 18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梁」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梁」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梓」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鄂」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反「京」 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京」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昌」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益」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洛」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襄」 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藍」 4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越」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宣」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潭」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潤」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興」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兗」 8元
開元通寶隸書折十唐代 1600元
開元通寶隸書當十折三型唐鑄 無定價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唐鑄 1元
乾封泉寶隸書小平唐代 300元 高宗乾封元年鑄,以一當開元通寶錢十。錢體略大於開元錢,徑2.5厘米,重3.3----3.5克,因鑄期短,傳世少,出土多在陝西境內。常見多為贗品。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唐代 2元 肅宗乾元元年始鑄之虛值大錢,一當十與開元錢並行,後期減重大小不一,版別甚多,背有星、月、祥雲,瑞雀等。當五錢徑2.5厘米,重4克上下,當十錢徑2.9----3厘米,重10克上下。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唐代 1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白銅母線 8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背祥雲 4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瑞雀 11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洪」 16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二」 11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背「十」 10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背重輪 5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背重輪下月 2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背重輪下月 2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二背重輪 2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重輪 4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背重輪八星 1500元
大歷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500元 唐代宗大歷四年於絳州鑄造,錢文隸書,旋讀光背,徑約2.3厘米,重工業2.5克左右,因含錫,銅色昏濁,製作粗陋。大歷錢鑄期短暫,故傳世甚少。
大歷元寶隸書小平背月 650元
建中通寶隸書小平大樣 1200元 唐德宗建中元年復商州廢爐所鑄。錢文四字隸書,徑2.1--2.3厘米,銅色暗紅,錢體薄小,由於鑄期短,傳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寶隸書小平小樣 800元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光背 300元 乾元二年唐叛將史思明占魏州稱「大聖燕王」建元「應天」溶佛寺銅器得壹元寶大錢。錢文隸書旋讀,徑3.65--3.9厘米,重18.8--23克,痛月紋多種,得壹為初始、純正意,而非年號錢,行未久因惡得壹非國運長久之兆,遂改元更鑄順天元寶,故世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背月 400元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背四月 1300元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背四星一月 2000元
順天元寶隸書折十背月 120元 唐叛將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陽,自號大燕皇帝,建元順天,鑄順天元寶,形制,色澤均同於得壹元寶,錢文隸書,徑37.5厘米,重20.8克,錢背多有星,月紋,鑄行壹年有餘,故傳世較得壹元寶多。.
順天元寶隸書折十背月星 500元
高昌吉利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2300元 南北朝時高昌國曲氏王朝鑄。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20里處,北魏太和廿三年曲嘉為王,傳世至唐貞觀十四年為唐所滅。錢文隸書有北魏氣韻,內外郭齊備,素背無文,徑2.6--2.67厘米,重12.5克,此錢傳世不多。幸阿斯塔那及陝西曾有微量出土。
㈣ 我有一枚雍正通寶方孔錢幣,背面是兩個滿文意思是寶浙,直徑有2.3厘米,請問是真品嗎現在值多少錢...
您的問題我有一枚雍正通寶方孔錢幣,背面是兩個滿文意思是寶浙,直徑有2.3厘米。
由於你沒有放圖所以無從判斷,發一個真品雍正通寶寶浙錢的圖,您自己對比下——
目前雍正通寶寶浙美品市場價值約220元左右,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謝謝。
㈤ 圓形方孔幣一枚值多少錢
最高一百萬,最低一元,
㈥ 我有一枚古錢,一面是「金玉滿堂」,背面是「龍鳳」圖案。中間是方孔,請教這是什麼時候的花錢,值幾個錢
這種錢叫花錢,是民間鑄造的錢幣,不能作為貨幣使用,有著吉祥,辟邪等寓意。具體朝代不好說。因為自從漢代其就有了。
下面是從網路裡面貼的:
花錢,以其形制類古錢,性質非流通幣而得名。歷來花錢是作為古錢幣的一個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以為古錢宮錢類、吉語類、宗教類、游戲類、特殊用途類等五大類,可作為厭勝(厭伏其人,咒詛取勝),佩飾,玩賞,游戲,撒帳,洗兒,吉慶,卜卦,殉葬,賞賜,憑信,鎮庫,紀念,祝壽,掛燈,上樑,系包裹,鎮水,性教育等方面之用途。從八九十年代開始,隨著花錢收藏的普及,人們對花錢開始重新認識。花錢以其較高的藝術價值,豐富吉祥的內涵,以及和古錢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中國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個獨特的版塊。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各具姿容,稱它為古代「銅版畫」並不過分。花錢中豐富的內容,是各代民俗民風的縮影;吉祥的內涵,代表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花錢和古錢的聯系,不但體現在它們形制的相似,而且體現在它們來源、工藝等方面的緊密聯系。正因為花錢有多種亮點,花錢收藏隊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錢收藏者,而且也包括了古文化愛好者,藝術品愛好者等等。 在中外眾多貨幣之中,中國花錢是獨特的一族。從用途上看,它們不具備任何貨幣的功能;從外觀上看,它們卻都被鑄成錢幣的形狀。眼下,花錢收藏相當熱門,部分品種的價格甚至已經超過了同檔次收藏錢幣,真可謂不是錢幣勝似錢幣!
鎮庫錢
[編輯本段]
這是一種官錢局在開鑄流通錢幣之前,為鎮錢庫之邪,特意鑄造的特大型超重錢幣。有的在錢幣上特地鑄上「鎮庫」字樣。存世最早的鎮庫錢當屬南唐的大唐鎮庫。此後,歷朝歷代都有鑄造,也有不鑄「鎮庫」二字的鎮庫錢。
掛燈錢
[編輯本段]
宮廷用錢一種,用作宮燈的下墜,多見於清代。史載:「錢局歲十二月例精製若干緡呈進,謂之掛燈錢。」凡是見到清代年號錢中厚重、大型、銅質、精良的,即可能是掛燈錢。
清代宮廷每逢春節、元宵節,有把錢幣掛在宮燈上做配飾的習俗,稱掛燈錢。每逢十二月,鑄局要特鑄一批精緻的花錢。乾隆以前的掛燈錢上多飾有龍鳳圖案,後來又改用文字替代。
祝壽錢
[編輯本段]
為慶祝壽誕而鑄造的吉語錢。錢文通常有龜鶴齊壽、龜齡鶴壽、福德長壽、福壽延長等,背面多為神仙、靈龜、仙鶴、瑞雲等圖案。
配飾錢
[編輯本段]
指古人佩帶於身上作裝飾或辟邪的錢形鑄品,亦稱「配錢」。配錢起源於漢代,原為錢形帶扣,後來在其上增添各種圖案或吉語,諸如「日入千金,長相勿忘」等,近代清末民初民間大量的鎖片往往也被歸入配飾錢一類。
春錢
[編輯本段]
古代民間作首飾的小錢,多為私鑄,質地多為金銀。此錢在元代已經有了記載,當時婦女首飾多為金銀小錢狀,此即春錢。另有一種「新春大吉」、背面「人口平安」的小銅錢也屬春錢一類。
撒賬錢
[編輯本段]
古時在婚嫁儀式上使用的錢形鑄品。撒賬錢上多系吉語祝詞,如長命富貴、夫妻偕老、金玉滿堂、宜爾子孫、早生貴子等,也有在流通錢表面鎏金、鎏銀的品種。
象棋錢
[編輯本段]
為古代錢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為今天的樣子。存世最早的象棋錢也出現在宋代,通常圖文並茂,極為精美,亦有後世仿製。
門神錢
[編輯本段]
春節時農村一般都貼門神。古代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郁壘,唐朝時,門神像由武將秦叔寶、尉遲敬德代替了。明清時候,兩位門神「站」在錢幣上了。
賀年錢
[編輯本段]
專門用來祝新春的。這種錢體形小,也不怎麼精良,是民間私人鑄造的。因為專門用來恭賀新春,故又稱新春錢。
吉語錢
[編輯本段]
即在錢幣上鑄有吉祥語句,這種錢幣種類很多,盛行於唐宋。如「歲歲平安」、「四季平安」錢。
壓歲錢
[編輯本段]
每逢除夕或新春歲首,長輩往往要給晚輩壓歲錢。清代史料記載:「以彩繩穿錢,編做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那時給壓歲錢有一種鎮歲、除邪、祈福、迎福的意義。民間還有用紅繩穿百枚銅錢做壓歲錢,寓長命百歲之意。
㈦ 這個方孔古錢幣那種最值錢皇宋通寶
歷代古錢幣具歷史、文物價值錢幣存世量少、版別少錢幣:古錢診稀50品金元通寶金淳化元寶九疊篆皇宋通寶、靖康通寶、元寶三孔布、齊留字刀、圜錢、楚貝幣(金質)
㈧ 方孔銅錢幣值多少啊
5) 秦半兩(徑3cm) 上 30元[6]
6) 秦半兩(徑3。1cm,重13克,大字) 美100元[1]
7) 漢半兩,漢五銖 上美 各2元[50]
8) 五銖面文「卜」;「背工」;「背王」三種 近上 共90元
9) 東漢小五銖 上 5元[6] ; 小泉直一 美 25[1]
10) 大泉五十 上美 8元[20];減重小樣 上美 10元[3]
11) 永安五銖 美 38元[3]貨泉餅錢(10.7克)美70元[1]
12) 貨泉白銅質 美80元[1];穿上半星 美20元[1]
13) 直百五銖厚重 上 80元 ;背為 中上 60元[1];常平五銖 美30元[1]
14) 大泉當千[大樣徑3.8CM,重9克] 上美480元[1];[徑 3。4CM]近上130元[1]
15) 大泉五百[徑2。95CM] 上美350元[1];上220元[1]
16) 梁鐵五銖背四齣 上12元[30],梁鐵五銖背四齣[五字內有雙星] 上50元[2]
17) 五銖上橫杠:下半點星 上各6元[8]
18) 南朝梁[兩柱五銖,上下星 ] 上美90元[1]
19) 南朝五銖上巨星 美80元[1]
20) 北周布泉大樣 美100元[2]
21) 隋曲筆五銖 美 35元[5]
22) 乾元折五重輪[花穿] 美140元[1]
23) 乾元小平重輪 上45元[1];乾元折二型 上美 15元[6]
24) 大歷元寶小樣 上 250元[1]
25) 建中通寶 近上 200元[1]
26) 大唐通寶(中大樣,徑2.3CM) 傳世美 280元[1]
27) 開元通寶[官版微型徑2.2CM] 美 40元[1]
28) 唐國通寶真書 美80元[2]
29) 唐國通寶真書小樣[徑1。9CM]美 50元[3]
30) 唐國篆書大字 美 70元[1]
31) 開元通寶白銅質 美25元[2]
32) 開元通寶特厚型(徑2.4CM 重7.9克) 上280元[1]
33) 南唐篆文開元 上10元[5]唐國通寶篆文 美15元[8]
34) 會昌開元背雙月、潤 ;洛; 上美 各7元[5]; 背京下月、越 ;興;蘭上美 各18元[4];背『廣』上35元[1];會昌開元背梓 上 45元[1]
35) 乾享重寶鉛錢 上18元[3]
36) 周元通寶 上美15元[8];背上月;下月;右月 美各28元[5]
37) 乾德元寶 上美 30元[2]
38) 宋元通寶背上星 美20元[1]
39) 紹聖通寶小平 美80元[1]
40) 大觀通寶折十 美130元[1];[大字版]上80元[1]小平 上美6元[3]
41) 崇寧重寶折十「小字寶極美」寶字高0.95CM」 [美勝母錢]120元[1]
42) 崇寧重寶折二私鑄「徑2.8CM」上 25元[1]
43) 慶歷重寶 美28元[2]; 寬邊 美30元[1];慶歷旋讀 上 25 [1]
44) 宣和通寶背「陝」鐵錢 近上18元[1]
45) 建炎小平 [川字版 ]上品 80元[1]
46) 建炎折三楷書 [篆、楷書]折二 上各 7元[3]
47) 紹興通寶折二楷書 上 8元[1]紹興元寶折二篆、楷文 上 各 7元[3]
48) 隆興通寶折二[小楷,花穿錢] 上美100元
49) 乾道折二揩文 美20元[1]篆書 近上 12元[1]
50) 淳熙小平背星月,捌、十一 ,十六上 各10元[4]
51) 淳熙折二背星月,七、捌、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十五,十六 上各8元[8];小字折二星月 上美20元[1];光背小字 上20元 [1]
52) 紹熙折二背三,四,五 上 各8元[8]
53) 慶元小平背元,二 三 上各12元[4]
54) 慶元折三背四、五 上美 各45元[4] ;「五「近上20元;背」六「上40元[1]
55) 嘉泰折二背元,四 上 各10元[6]; 小平二;三 上美各15元[1]
56) 嘉泰折三 美 260元[1]
57) 開禧折二背元、二 上 各 12元[2] ,小平「三「 上各18 元
58) 嘉定折二背二,三、五、六,九,十三 上 各9元[20];小平元、二、十 上各16元[2]
59) 大宋小平背三 美65元[4];
60) 紹定折二背三、四、五、六上 各10元[8]
61) 端平通寶折十』長寶』 美50元[6];短寶』 美65元[6];
62) 嘉熙折二背元、二上各9元[3];;小平「四」上 15元[1]
63) 淳佑小平背十一 上美 70元[3];背二、三、四 上各 15元[6]
64) 淳佑折二背元、二、三、九、十 、十一 上各12元[3];
65) 皇宋折二背元,三、四,五,六 上各8元[8];小平 「三」「四」、「六」 上 各 18元[3]
66) 開慶折二「元」 美45元[5]
67) 景定折二背元 ,二、三,四、五 上 各10元,景定小平背元 ;二 、三 上 各14元
68) 咸淳折二背元;二,四上 各10元[6];背八 美25元[1]
69) 天盛元寶 上美 35元[6]
70) 大定通寶 美15元[1];寬邊異邊 上美35元[1]背上酉 美28元[20];上申小字異版 上美45元[1];背下酉 上美60元[2]
71) 正隆元寶 美 8元[20]
72) 巴思八文大元通寶 美180元[2];美品邊有一裂 70元[1]小樣廣穿[徑3。9CM;穿徑1。2CM ] 上美130元[1]
73) 至大通寶 上35元[5];大字 上60元[1]
74) 至正通寶背三 [ 細字大樣,稀見 ]美品300元[1]
75) 大中通寶小平 上 28元[2];「大字」版 上30元[1];瘦金體 上美 45元[1]
76) 大中通寶折三 上 120元[1]
77) 大中通寶小平背浙 美80元[2]
78) 洪武通寶小平八種版 美 各5元[4]
79) 洪武背浙 上 8元[8],單點通背浙 上美60元[1]
80) 洪武通寶背二福??[ 徑2。8CM??邊略有腐缺,聲音較好] 上 3800元[1]
81) 洪武背北平 近上12元[1]
82) 洪武一錢 上 10元[9];
83) 洪武二錢 [三種版式] 美各80元[8];近上28元[9]
84) 永樂通寶 上8元[9];嘉靖通寶 上18元[1],「斜立「 美30元[1]
85) 萬曆通寶六種版式 美 各5元[40]
86) 萬曆 [直廠歷小字厚型] 美20元[3];萬曆折二 上80元[1]
87) 宣德通寶 美 28元[15];泰昌通寶 美 28元[1]
88) 鬼天啟小平 美 20元[1]
89) 天啟小平 上 10元[1]
90) 天啟背工、戶 美各25元;背雲 美 30元
91) 崇禎背季,新,貴,局,滬 美 各 15元[18]
92) 崇禎背 「下滬上星」、青、下工、下季、廣、二、捌 上美各25元[15]
93) 崇禎背「戊」, 「江」 「下工上星」「下日孕星 」「背星折二型」 上美 各35元[8]
94) 崇禎背』戶日』』 官』』官異版』上美 各60元[6];福建版[示禎]徑2.7CM70元[1]
95) 崇禎通寶[微型減重錢,徑1.8CM] 美 8元
96) 隆武通寶 上 15元[12];背星 上18元[8]
97) 隆武通寶背戶 上 35元[2]
98) 隆武通寶折二錢??徑2.82CM?? 上200元
99) 永曆珍寶 美 45元[5]; 二厘 美50元[2]
100) 永曆背明、上工、下工 美各35元[8]
101) 永曆背戶 上30元[1];背留 上130元[1]
102) 永曆背督[大隸書] 上 80元[2]
103) 永曆背右工 上 100元[1]
104) 永曆背壹分 (三種版式) 美 各35元[9]
105) 永曆背壹分大樣[異書小字江浙版] 上美90元[1]
106) 永昌小平 上美90元[3]
107) 大順通寶背工;光背 美各35元[5]
108) 大順通寶背戶 生坑美85元[20]
109) 弘光背星二種版 美各18元[5];鳳陽版上美30元[1];行書 上35元[1]
110) 利用通寶 上6元[4]
121) 利用通寶背厘大樣 美20元[8];』三角通』美28元[1]; 背厘寬邊大樣 美40元[1];背厘小樣;背貴 美 25元[4]
122) 利用背雲美28元[5];背左厘 美 40元[3]
123) 裕民通寶光背 美60元[5]
124) 洪化通寶 美6元[1],洪化小平異版[孩兒體]美30元
125) 昭武背工,洪化通寶背工戶美各15元[8]
126) 昭武通寶「壹分」 篆書 上美200元[2]
127) 大明通寶背上「戶」 美 850元[1];上500元[1]
128) 興朝通寶背工大樣 上美 35元[3];
129) 清滿文天命汗錢 厚重]生坑美品280元[1]
130) 順治缶寶光背私版小錢[徑2。2CM ] 上20元[1]
131) 順治宣一厘;上 45元[5];上昌 美 70元[1]
132) 順治上福 美180元[1];上 110元[1]
133) 順治薊一厘 ;陽一厘 ;上原 上美各60元[3]
134) 順治單漢字:上浙、爾寶光背、右工、右同、右河、右戶、右宣、寧一厘、浙一厘、工一厘、昌一厘、東一厘 、雲一厘、臨一厘、光背 上 各25元[20]
135) 順治上河 、河一厘 、「上東」「寧一厘雙點通」、右原一厘;原 上美 各35元[2]; 順治滿漢文』江』 上美 20元[8]
136) 順治背陝; 薊 上美 各12元[4]
137) 康熙背漳,桂 美 各25元[8];
138) 康熙背大南 上 70元[1],瘦楷 上美100元[1]
139) 康熙背雲,陝,薊, 上美 各 6元[8]
140) 康熙背江,蘇,大雲 上美 各 10元[5]
141) 康熙背福 美 12元[8];雙點通 美 18元
142) 康熙羅漢錢 美28元[1]
143) 康熙背臨[柵欄臨] 美 80元[1],
144) 雍正寶昌 美 55元[1]
145) 雍正寶安、寶鞏、寶浙 、寶蘇 美各 25元
146) 雍正寶浙「三角通」 美 30元[1];
147) 雍正寶浙「小方頭通滿文小浙」美 30元
148) 雍正寶濟、寶河 美 各35元[9];寶晉 上美45元[2]
古錢幣(第2頁)
149) 乾隆寶浙局「正字隆」 美 180元[1]「生字隆」上100元[1]
150) 乾隆寶蘇局小平六種版式 美 共50元
151) 乾隆寶蘇局「生字隆」 美 150元[1]
152) 乾隆寶昌局小平六種版式 美共50元[2組]
153) 乾隆寶浙局小平八種版式 美共80元[2組]
154) 乾隆寶伊 美30元[1]
155) 乾隆寶黔[缶隆] 美20元[1]
156) 乾隆寶濟 美68元[1]
157) 乾隆大樣 (2.7cm) 上美 15元[2];寬邊大樣 美25元[2];寬邊滿文出頭寶 美40元[1];『山隆』 大樣[2.7CM] 美 30元[1];『山隆』小樣 美6元[5]
158) 乾隆通寶烏什局 美15元;乾隆阿十美35元
159) 乾隆通寶阿克蘇背上日 上美25元[3]
160) 乾隆通寶阿克蘇局 美18元[1]背[上下局名]上美40
161) 乾隆通寶庫車局 美50元[1];乾隆庫十 上美50元
162) 乾隆通寶背龍鳳〔寶蘇局開爐錢〕 徑2。9CM 美品罕見 價格:3000元[1]
163) 嘉慶寶源背下星 美 8元[2];嘉慶寶武背仰月 上30
164) 嘉慶寶泉大樣(2.85cm)三種版式 美 各28元[5]
165) 嘉慶通寶阿克蘇局 美12元[3]
166) 嘉慶通寶背四決 上美20元[1]
167) 嘉慶通寶寶蘇局寬邊大樣 徑2.89cm 重8克 上美1200元[1]
168) 道光寶泉大樣(2.8cm) 美 30元[2]
169) 道光寶源小平白銅質 上美 40元[1]
170) 道光寶蘇厚版[徑2。2CM;厚0。23CM ] 美 30元[1]
171) 道光通寶阿克蘇八年當十 上美 12元[10]
172) 道光通寶阿克蘇八年當五 上 24元[5]
173) 道光通寶寶黔上日 上美18元[2]
174) 咸豐寶雲小平背上月孕星(2cm) 上美 80元
175) 咸豐寶浙當十 美 18元[15];寬緣小字 美 30元[3]
176) 咸豐寶浙當十[滿文長浙] 美 30元[1];
177) 咸豐寶浙當十[撇重] 美 25元[3];細字精楷 美80元;咸豐寶浙當十[小咸撇重] 美 60元[1]
178) 咸豐寶浙當十[12種版式不同] 上美 共220元[1組]
179) 咸豐寶浙當十[細字樣錢《咸豐泉匯》14-3-24有載] 美 250元[1]
180) 咸豐寶源當五 美 45元[4];寶源當十 美28元[1]
181) 咸豐寶源當五十[精製大樣式,徑5.6CM,厚0.38CM,地張平整] 美 380元[1]
182) 咸豐寶泉當十[大小四種] 美各28元[4]
183) 咸豐重寶寶泉當十母錢[徑3。7CM內穿有二裂] 美200元[1]
184) 咸豐寶鞏當十 美35元[2],寶桂當十 美45元[1],
185) 咸豐寶桂開爐特大樣寬邊[徑4。05CM 重26克]美600元[1]
186) 長發其祥寶福局開爐錢[咸豐爐]徑2.55CM系<中國花錢目錄>圖拓原物 美品2500元[1]
187) 咸豐 寶迪當十 上 28元[1]
188) 咸豐 寶迪當八;寶陝當十 上 各 40元[4]
189) 咸豐寶陝當十[白銅] 上美 120元[1]
190) 咸豐寶直當十 ;寶川紅銅當十 上各35元[3] ;寶雲當十 上25元[1];咸豐寶鞏小平 上 12元[2]
191) 咸豐通寶寶福鐵錢四種版上 各18元[8]
192) 咸豐通寶寶泉鐵錢 上 10元[8]
193) 咸豐阿克蘇當五 ;阿克蘇當十 上美 各25元[8]
194) 咸豐寶蘇小平扁字異版 撇重揩字上50元
195) 咸豐寶蘇當十缶寶小字 上美300元[1]
196) 咸豐寶蘇當十 上 18元[2];大字 美30元[1]
197) 咸豐寶蘇當十[勾咸] 上 35元[1]
198) 咸豐寶蘇當五十 美 220元[1],
199) 咸豐寶河當百 上美150元[1]
200) 咸豐寶昌當五十 上美100元[1];寶昌當五十「白銅」美280元[1]
201) 咸豐寶台小平 上美 55元[1]
202) 咸豐寶福鐵范銅版小平[徑2。5CM] 上美 100元[1]
203) 同治寶泉當十 上美35元[3];缶寶寬邊大樣[徑3CM]上美50元[4];缶寶窄邊大樣[徑3CM,邊0。25CM] 美60元[1]爾寶寬邊大樣[徑3。1CM] 上美70元[1]
204) 同治寶源當十大樣「缶寶[徑3。1CM];爾寶[徑3CM] [一對] 美 共120元[2]
205) 同治寶川 上 20元[1]
206) 同治寶福[徑2。3CM] 美200元[1]
207) 同治寶鞏小平 上 10元[4];同治寶浙;寶蘇 上各8元[1]
208) 同治通寶庫車當十 上 40元[2]
209) 同治通寶新十 美30元[1]
210) 同治通寶寶台局 上40元[1]
211) 同治寶州上「王」 上 60元[1]
212) 同治寶昌大樣{2.4cm}上美18元[1]
213) 同治寶晉小平 美品 價:80元
214) 同治寶蘇精製寬邊{2.2cm}美30元[1]
215) 同治重寶寶伊當四[小字版] 上 450元[1]
216) 光緒寶福小平背倒滿文 美160元[1]
217) 光緒寶福小平背上星樣錢 美260元[1
218) 光緒寶蘇當五 上美75元[2]
219) 光緒通寶寶直小平異版[精銅鑄,極美,疑樣,2。38CM] 220元[1]
220) 光緒寶蘇小平鐵錢背倒滿文[出譜官版,徑1。9CM] 上400元[1]
221) 光緒寶蘇小平背上巨星[徑1。8CM ] 上100元[1]
222) 光緒通寶背寶蘇[寬邊精製 徑2。3CM] 美40元[1]
223) 光緒通寶背寶蘇局[背滿漢文異書] 全品相 徑2。55CM 價:2000元[1]
224) 光緒寶雲上仰月[徑2CM ] 美50元[1]
有些價格低的方孔圓錢沒有列在上面
㈨ 古錢方孔幣鎏金的錢幣值錢嗎
古錢幣方孔鎏金幣一般還是值錢的。
如果是老錢新鎏金那麼價值不高,
新鎏金的話和錢幣本身價值差不多,
如果是老鎏金或者金幣價值就非常高。
㈩ 圓形方孔錢在現在值多少錢
戰國時期「明四」
拍賣
2012-05-18
¥
40,000--50,000
戰國「宜君特半」
拍賣
2008-11-10
¥
33,600
戰國「宜君特半」
拍賣
2008-11-10
¥
33,600
戰國「兩甾」圓形
拍賣
2008-04-29
¥
5,040
戰國「兩甾」圓形
拍賣
2008-04-29
¥
5,040
戰國·燕國「明四
拍賣
2006-06-04
¥
44,000
戰國·燕國「明四
拍賣
2006-06-04
¥
44,000
戰國·燕國「明四
拍賣
2006-06-03
¥
44,000
公元前221年至
交易
2010-12-01
¥2,000
12個光緒機制寶
交易
2011-10-26
¥
協商價
古代銅貔貅(帶印
交易
2009-07-15
¥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