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道家代表性的健身功法有什麼
八個簡單道家傳統健身功法
許多的現代文明病,都是我們平時忽略了日常養生所致,在中國古典哲學當中,唯有道家重視養生,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為試驗,尋求、探索能夠使人長壽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養生之術。這個理念也是最適合現代的。道家養生中進行養氣、修身的練習,與現代人開始關注身體健康、祛病延壽的要求相吻合。本文就為您介紹幾招簡單易學的道家養生術。
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練習方法:坐於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後拍打,直到後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 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腳健身法
功效:這種方法適合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緩解久坐或久站後的下肢酸脹、乏力,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後跟離地面約1 厘米,然後用力著地,這樣為1 次,1 秒鍾內不得多於1 次,30 次為1 組,休息5~10 秒鍾。每次鍛煉1~2 分鍾,每天鍛煉3~5 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後跟不能超過1 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並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增肥,中樁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女性駐顏法
功效: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皮膚變得光滑、滋潤,對改善皮膚問題很有幫助。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上,保持1 分鍾,想像皮膚變得光滑了, 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三種道家太一導引術
1 夾
鼻
深吸一口氣後,閉口,用雙手掌緣夾住鼻部,向外出氣,待氣灌到內耳膜充滿後,將雙手突然放開,同時鼻噴氣,使氣到兩眼、兩耳、口腔、兩鼻孔,做9 次。
功效:七竅通暢,氣血流通,平衡機體,給大腦加壓,加強五官功能鍛煉,增強對外界不適氣候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清醒頭腦,治療鼻炎等鼻部疾病。
2 梳頂
十指如耙,如梳頭狀從前發際梳到後發根,路線:從前額的「上星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從後腦「風府穴」到「大椎穴」。然後左右梳頂,前後左右各9 次。
功效:可以使百脈調和,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烏發、黑發,防止發根脫落。
3 拉耳
將雙掌根用力擠壓耳部,不留一絲縫隙。然後猛然拉開,能有開啤酒瓶一樣的「砰」聲,反復9 次。
功效:可以增強聽力,治療耳鳴和中耳炎,同時對激發、開發小腦,使骨髓充足,產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時耳部裡面有隱痛,說明耳有潛在的病因,要堅持做。
② 練什麼氣功對身體好
學習太極拳吧,比較安全~~要學習太極拳心法結合打拳才好~~最好參加群體活動,這樣才能做到持之而恆~~
③ 誰能教我下怎麼學習道家氣功
道家的養生修練方法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
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
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
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7、房中養生類
中國醫學把男女的性生活稱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關醫學性保健的方法,中國古代稱之為「房中術」。古人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殺人」,所以道家比較注意房中養生的研究。房中養生類的修煉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衛生知識及鍛煉方法。圍繞著「養精、固精、保精」的過程,摸索、總結出了交而不泄,並能使精氣上行補腦。具體方法有「獨卧法」、「御女術」、「采戰術」、「采補術」、「四季節欲法」、「求子術」、「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餘家之多,不管是補救傷損,攻治諸病,還是采陰補陽,增益年壽,關鍵都是落在「還精補腦」上。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
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
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稱「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
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篆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前些年,一提掐訣、念咒、畫符,人們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聯在一起。隨著氣功科學的深入發展,隨著練功實踐的普及和增加,人們開始注意到訣、咒、符這些神神怪怪的現象裡面,居然還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發揚光大以及被人體科學界的認可,更使人們重新審視道教中的訣、咒、符。當然要擦去污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來,如「吹」、「呵」、「噓」、「呞」、「呼」、「嘻」這六字訣的治病、養生顯著效果已被公認,並普遍使用;「握固」這種手印能促使心氣歸一、辟邪毒之氣的作用,也被公認:「劍指」這種手訣在發氣和治病上的顯著作用亦被公認並廣泛使用。
如何品鑒道教的十大類修煉方法?其層次高低如何判斷?李道純在《中和集·試金石》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劃分的方法和標准,即把修煉方法分為傍門九品、漸法三乘以及最上一乘這樣三個等級。
以直接修性還虛的頓法(意念修煉法中的煉神)為最上一乘。
內丹周天為漸法三乘,三乘中又分為初乘、中乘、上乘。百日築基階段的煉精化氣修煉為人仙小成,得的是金丹為初乘層次;十月養胎階段的煉氣化神修煉為地仙中成,得的是神丹,為中乘層次;三年哺乳階段的練神虛還修煉為天仙大成,得的是大丹,為上乘層次。
11、其它各類修煉方法均屬不入乘的旁門。用現代語言來講,也就是這類方法均屬普及健身型的氣功或養生方法,還夠不上談修煉的資格,不夠檔次。
李道純的品評鑒定方法在道教中是具有代表性,也是被各家基本認可的。
④ 氣功總共有多少種
氣功分成兩種:
1)動功,那些有動作或招式的氣功統稱動功
2)靜功,那些站著、坐著、卧著不動或沒有招式的統稱靜功
也可以分門別派(也包含動功和靜功):
1)道家氣功
2)佛家氣功,
3)武家氣功
4)醫家氣功
5)儒家氣功
從種類來區分(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都練習,入手法和理論稍有不同,目標卻一致的)計有:
1)周天功,只要是練通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強調通小周天和大周天的,不管改成什麼名堂,都屬於周天功,其中包括內養功,真氣運行法,李景悟太極內功,林厚省太極氣功十八式,平甩功。。。。。。(也不管是屬於動功還是靜功)
2)硬氣功,那些能抗打的或能抗重擊砍刀的都屬於硬氣功
3)三脈七輪,不管是什麼名堂和派別,只要是強調開七輪和灌頂通三脈的都屬於這類,包括瑜伽功和佛門氣功
大概就只能這樣分種類,因為根本沒法統計,就算前幾天收集好幾百種,說不定明天又有人以周天功為基礎後另立個新的氣功名堂。
⑤ 道家氣功
」很多功友煉習道家氣功多年,卻是一直沒能收到應有的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入門,這里其實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這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道家氣功入門的方法和標准及注意事項等。供大家參考。 道家氣功 功法的特點是性命雙修,在性功和命功方面都有修有證,所以這里我們把入門分為性功和命功兩部分來探討。 那麼,性功和命功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叫入門呢?在道家養生氣功網里,我們以專修丹田的功法作為標准命功功法,不管您的所修持的功法是采氣功、丹田功或小周天功,只要最後是收歸丹田,養氣丹田的功法,那麼就必須能在丹田裡產結氣團。為什麼我們這樣界定呢?我們認為,煉功者只有正確地掌握三調(調身,調息,調心)的情況才能產結丹田氣,丹田氣是全身真氣通過意念聚煉的產物,是一種能量團,真正的命功,就是從這個能量團開始進行不同方法的煉養,從而獲得養生延壽效果。 這里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當年曾經一起煉功的幾位功友中,有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很聰明,接觸氣功很多年了,讀過不少功書,學過不少功法,每每煉功都能感受到強烈的氣感,但卻一直沒能堅持練習固定的功法,丹田中空空如也。另外一位老師姐,年紀雖大,也沒什麼文化知識,卻是煉功非常的積極,在學習班上學了站樁功和靜養功後,也還沒搞清什麼叫意念,三調,回家就蒙頭苦煉了一年多,後來全身毛病都治好了,同時丹田氣發動,自動沖關打通小周天 。一次功友聚會交流里,他們同治一位患風濕關節炎的師姐,先是小師兄發功替她治療,看到他不時變換著奇怪的手印,口裡還念念有詞的樣子,大家還以為「這下有救了」,可是完事後,那位小師姐膝關節痛楚依舊,後來那位老師姐興致正濃(其實當時她也只是知道發功治病就是用意念把功發到人家病灶而已),她私下提出試試,沒想短短十分鍾,那位小師姐的痛楚程度竟然大大的減輕,還興奮地對我們說:「一道涼氣,象空調對著吹的感覺,直透骨里,現在整個膝關節還是涼的呢,連那個增生的地方都不怎麼痛了。太感謝您了。大媽。」後來,那小師兄也不好意思地笑道:「肚裡沒氣啊。」 另外,我還認識一位練小周天功法的師兄,他煉的是意念搬運小周天,每次煉功都能感覺到任督二脈有強烈的氣感,搬運小周天後他也養氣守丹田,有一次他跟我說他每次煉功時小周天氣感都很明顯,但好像治病效果不怎麼明顯。閑聊中,我發現他在煉功中特別重點小周天的運行,雖然也養氣守丹田,但是重視度不夠,好比「大火煮空鐺」,後來我建議他把養丹田的時間加長,行小周天的時間縮短,注意培養丹田氣,幾個月後,他對我說身上幾個頑病都大大好轉,吃得香,睡得好了。而且平時只要一放鬆,氣沉丹田就馬上有充實的氣感。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能不能修出氣團,對於氣功養生健身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性功方面,我們是以煉功者能否入靜進而見光作為入門標准。煉氣功最重要的就是靜心,心尚未靜就與後天雜念狀態無異,談不上修持,當通過種種煉功方法,使心境平和,進入到一種非常安寧,平和的狀態下,氣才能隨意轉,智慧才能得到開發。氣功修煉的高層次,不是氣,也不是光,而是心。修靜就是修心的基礎中的基礎。心靜到一定程度,自性就會顯現,這就是見光,生起光明,當你通過松靜的修持能在功中見到光明時,可以說你的心境已進入到初靜狀態,入門了。光明是怎麼顯現的?它並不是你觀想出來,觀想只是一個方法,通過一念代萬念,靜觀,寂照而使自性顯光,這是本質。 這里得特別指出:修性煉心必先修德。沒有平時發善心,起善念,做善事,說善言的修養,入靜是很難達到,即使達到也不會太深的。道理將在以後的講座里再與大家一起探討。 由於性功得結合一些境界證悟才好討論,所以這里不多說了。 0.三調 1.松 2.靜 3.自然 4.修德 5.養心 6.涵養三寶7.明心見性
⑥ 氣功的氣功的分類
古稱氣功為「性命」之學,內容可分為:
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活動,《壇經》曰:「心為地,性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從煉神入手,完全集中於意識活動的鍛煉。開始多從上丹田練起(但守上丹田者並非都屬於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參禪,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萬念」等法屬此。涵養道德、陶冶性情也屬性功范疇。腦力勞動者宜練此功。
命功
命指腎精以及身軀有形之物與氣。命功從煉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階段。開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強壯功多屬此。欲健壯體格者宜練此功。
性命雙修功
性命雙修功(任何一種功法之高級階段都雙修):有先修性功、而後修命功以完性命雙修者;有先修命功、後修性功以完性命雙修者;有開始就上煉神慧以修性、下煉元精以修命而行雙修者(性命雙修之方法隨門派而異)。現在很少真雙修者(這是因為性與命是人體生命的兩個互相聯系、相互依存的側面,兩者不可能截然分開,只是每一種功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站功
以站式練功,又稱站庄。站功對增力、壯體、發動真氣、提高身體健康素質效果明顯。近人王薌齋、秦重三所傳是也。站庄不僅是一種氣功鍛煉方法,而且是武術的基本功,是達到武術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徑。古語雲:「要把骨髓洗,先從站庄起」。練武術,尤其練內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極拳的小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羅漢庄,長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僅適於體質較弱的病人,而且適於健康人以及體育愛好者。
坐功
以坐式練功,是練清靜法門、周天搬運法門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啟動真氣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勢,一般分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盤膝坐和跪坐三種。盤膝坐又分三種,即散盤——自然盤膝;單盤——一足抵於會陰部,一足置於另一大腿根部;雙盤——兩足分別壓於兩腿上,俗稱「五心朝天坐」。
卧功
以卧式練功,有仰卧與側卧之分。作用與坐功相似,啟動真氣稍慢。但身體極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勞時,以卧姿練功,氣機發動卻較其他方式明顯。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對一般練功者來說,卧功只作為睡前、醒後輔助的練功方法。
行功
古人未設行功,只是練功到一定程度後,要求走路也保持練功狀態。所謂「行、站、坐、卧,不離這個」,「這個」就是內在的練功狀態。武術很注重步法的鍛煉。現在所傳的行功就是從武術中某些基本步法脫胎演繹而來,它與太極拳的獅子滾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遙步、五禽戲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學、易練,有和暢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宜於慢性病人的鍛煉。 靜功
練功時形體不動。上述的坐、站、卧功即是。
動功
通過各種動作,內練氣,外練筋骨,達到壯骨強筋、神氣合一的目的。可以用之強身,可以用之制敵……內家拳均屬動功范疇,如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
動靜相兼
一指既練動功又練靜功而言,一指某些功法具有動靜兩重特點,要求外動內靜、由動歸靜。如達摩易筋經、峨嵋十二庄、蛤蟆氣,以及智能動功各功法。 硬氣功
此功多系武術、雜技中的功夫,如「裂金碎石」、「刀槍不入」、「寒暑不侵」、「力托千斤」……等各種特殊功能。
軟氣功(順氣)
軟氣功(又稱順氣)用於養生、防治疾病的各種功法。
「硬氣功」、「軟氣功是人們習慣的但非科學的稱呼。所謂硬氣功者,是氣功師把真氣運到身體某一部分,使局部組織發生暫時性的變化,從而呈現出超人的機能。實際上也是真氣功能的表現。 醫家功
與中醫理論緊密相連,對人體內之經絡、臟腑氣化反應觀察較為細膩。目的在於延年祛病,探索人體生命奧秘,是中醫學的基礎與精華。如周天功中的經脈周天即是。
道家功
其理論較中醫理論更博大淵深,以「修心煉性」為主,目的在於「葆性全真」、「長生久視」,是我國傳統功法中最豐富多彩的部分,分內丹功、清靜功、存思功(又叫存想功)、導引功、吐納服氣功等。
儒家功
著重於心性的陶冶、鍛煉,以「存心養性」為主,主張在日常生活中砥礪意志、正心誠意,養浩然之氣,以求「豁然貫通」。
佛家功
以虛無為宗旨,「明心見性」為主。目的在於「斷惑證真」、「妙契佛性」。在探討生命奧秘方面不如醫、道兩家深刻。如「參禪」、「六妙法門」、「止觀」等均是。
武術氣功
自明清以來,武術和氣功結合,形成了技擊與養生兼而有之的武術氣功。有武當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侖派、南宮派等,主張動靜雙修,內外兼顧。現在流行的硬氣功多是武術氣功的一種功用,輕功也是由此而生,尚可練出隔空點穴的絕技。 防治疾病功
中醫認為,人體患病無非是氣血乖亂,陰陽失衡,五臟失調所致,因而疾病的治療則以和暢氣血、疏通經脈、平秘陰陽為要,而這正是氣功最基本的功能,即練每一種氣功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某一功法防病治病效果明顯,其他功能較差,則稱為防病治病功。如松靜功、行功……
強壯功
如果說治病保健是氣功的初級效果,那麼練氣功的第二階段就是富力強身。通過練功,培益真氣,使臟腑、經絡、皮、肉、筋、骨的真氣充沛,宣暢通達,從而強化人體各部分的功能。這種以壯體為主要功效的功法,可稱為強壯功。如站庄功、蛤蟆氣、動功、硬氣功等。
周天功
練功後產生周天(沿身體一定的路線)氣脈運行的功法。可分為卦爻周天(內丹功)、經脈周天、意念導引周天等等。此類功法是道家傳統功法的核心,也是醫家氣功的重要內容。
智能功
指擅長於開發常態智能與超常智能的功法。我國很多傳統功法都有這方面的作用,但囿於傳統功法名稱,未被稱作智能功。現在這一名稱已成智能氣功科學的專用名詞。
⑦ 道教的養生方式有哪幾種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續。道教的最高理想:「長生不死,常欲樂生」,其內涵把長壽、最佳養生之道作為自己的道義。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飛升成仙」。其含義把精神修養,形體鍛煉,形神合一視為與養生觀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體視為「小宇宙」,把自然界視為「大宇宙」,大與小運轉要協諧,要順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違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盡享天年的人倫之樂。
道家養生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最上乘者是先秦時代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中乘者為秦漢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東漢末期的張道陵等。明、清以來,道家的養生學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體、食物等修煉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許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作為道教的精華傳習至今。
道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把「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作為養神的核心。道家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名利,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須「去物慾,簡塵事」。
道家所提倡的這種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靜無為」,雖是不現實的,但對生活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如若在緊張喧鬧的現代生活中,有那麼片刻的時間,使整個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進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對消減疾病、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恐怕會有裨益的。道家養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煉。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的調息、吐納、內視功法、內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辰的精氣,就可以長生。結合呼吸修煉,道家也很講究形體修煉。其主要內容有按摩、導引、拳術。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經穴,用按壓、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導引、拳術則是引導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道教的養生,以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為最終目標。這種對於長生不老嚮往的思想,早在老莊著作中就有闡述。在《莊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等篇中,有關於神仙的描述:「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膚光滑潔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麗婉轉得如同少女。不吃五穀,只是吸風飲露。乘著天上的飄浮的雲氣,駕馭著飛龍,行游在四海之外。《莊子》還說到這些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得熱,江河冰著不感到冷,雷電颶風打著它也不會驚慌。《戰國策·楚策》中有奉獻不死之葯的故事,盡管它是諷刺楚王、揭露進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們祖先早就在尋求長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奧秘了。
《史記·始皇本紀》和《漢書·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於尋求仙葯的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攜帶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長生葯。漢武帝時,方士又以煉制黃白葯作為獲取長生之葯的手段。
綜觀道教的養生方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於「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約在東漢時就廣泛流行過。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環節。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廣泛流行。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位,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類文獻,一般有較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
(3)導引之道
導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其後,導引之法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一個內容。
(4)吐納之道
吐納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長生延年。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後來的內丹功法也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之狀,成為後來內丹功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葯物來求長生成仙。戰國時期就已流傳,魏晉和唐代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對象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葯和金石葯。草木葯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治療疾病的意思。金石葯因為來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葯即可長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制不死丹葯,以求長生。大約成於西漢時,到唐代達到鼎盛。由於服食丹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評,唐以後即衰微。從歷史實際和現代科學的角度審視,礦物燒煉的丹葯,對於人的長壽延年是沒有意義或者意義極微,有些丹葯則是有害的,過量即導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養生方式的發展史上卻是一項有影響的客觀存在,並在客觀上對於中國古化學史和古醫葯史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8)內丹之道
內丹之道指的是人體作為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轉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內丹與外丹相對。內丹之說約起於南北朝的後期。在外丹術衰微以後,內丹術逐漸成為道教養生主要方法。從元直至明清,道教內丹術內容逐漸豐富,融會貫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導引、吐納和胎息等種種方法,並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側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中方法,以求長生。戰國時期,房中術已形成。西漢時就有較系統的理論。早期道教並不禁慾,遂將房中術納入道術之中。後流於淫靡,在南北朝時期被排斥出道術。從現存少量文獻看,其中包含的性衛生的內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利,以求健康長生。上述幾個方面的養生術是整個道家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主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高度評價說:
「道教思想中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道教的養生方式就成了世界傳統養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寶貴財富。
⑧ 氣功 動功怎麼練有哪些種類
氣功的練習:
1、呼氣注意心窩部。
練功准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鍾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
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鍾。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齶不習慣等。
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2、意息相隨丹田趨。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
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3、調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鍾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
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4、通督勿忘復勿助。
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
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於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後「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視頭頂法,一般即可沖過玉枕關。本步是關鍵的一步。
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氣流即可沖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次;慢者需數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
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松愉快。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慾低下、月經不調、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證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5、元神蓄力育生機。
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時左右。
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後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或痊癒。
動功的練習:
1、人樹雙修
找一棵大樹距離約30公分,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寬,雙手抱樹狀。意想樹的白色氣體吸入左臂外側過背從右臂外側呼吸入樹,吸呼配合,和樹組成閉合循環氣場,36次為陽數。再從左手臂內側吸入樹氣場進胸,右手臂呼吸入樹,循環24次為陰數。
2、兩手抱樹上下移動9次,測樹氣場,體驗樹高端、低端不同氣場。經過一段時間熟練,明顯感覺樹高端低端,由於密度差異,出現不同氣感。
這樣久之熟練,大大提高了兩手掌測氣靈敏度。可以有手測感各個臟腑的病灶,用自己強大的氣場為人治病,給患者帶來福音。站立樹前約50公分,吸氣意想白色氣體,進入肺部停留少許時,呼出,呼吸36次。
3、兩臂曲肘下沖9次,曲肘左右沖9次。然後彎腿左轉18次,右轉18次結束。這一動功利用樹的強大氣場,納樹補己。增加練者的五臟六腑功能,調節內分沁系統免疾功能,取得不可估量的效果。
分類:
1、以靜為主
靜立、靜坐或靜卧,使精神集中,並且用特殊的方式進行呼吸,促進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功能。
2、以動為主,一般用柔和的運動、按蹺等方法,堅持經常鍛煉以增強體質。
⑨ 道教的養生之道有哪些
儒家的著眼點在於入世,佛家的著眼點在於出世,道家的著眼點在於加強自身修煉以求長生不死。由於道家這一異於儒、佛的獨特著眼點,決定了在傳統養生、長生的修煉方法方面,道家的地位是最為重要的。較之以治病為根本宗旨的醫家以及以技為根本宗旨的武術氣功,道教氣功更富高層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統的理論。在中國的佛、道、醫、儒、武等諸家中,道教被公認為最擅長於養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許多帝王奉為教條。道教養生之道大致可分為十大類。道教養生之道 道家的養生方法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周身拍打等等。
2、 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食氣、閉氣、煉氣、胎息、調息、布氣、六字訣等。
3、意念修煉類
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以意念修煉為主,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
4、 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5、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6、 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適量的服食靈芝、茯苓、枸杞、大棗、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胡麻、五加皮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7、香湯沐浴類
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
8、起居攝生類
攝生類修煉法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房中養生類
有關醫學性保健的方法,古代稱之為「房中術」。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殺人 」,所以道家比較注意房中養生的研究。房中養生類的修煉方法圍繞著「養精、固精、保精」,摸索總結出了交而不泄,並能使精氣上行補腦。具體方法有「獨卧法」、「御女術」、「采戰術」、「采補術」、「四季節欲法」、「求子術」、「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餘家之多,不管是補救傷損,攻治諸病,還是采陰補陽,增益年壽,關鍵都是落在「還精補腦」上。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稱「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召神制鬼,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密宗三密的發揚光大以及被人體科學界的認可,更使人們重新審視道教中的訣、咒、符。
小結:道家養生是非常的講究的,他們的講究的非常的細致。很多不論是天時地利或者是位置都是非常的講究的,還有在飲食起居上,這些都是道家養生的精髓,所以道家養生是屬於非常的細致的。
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練習方法:坐於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後拍打,直到後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腳健身法
功效:這種方法適合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緩解久坐或久站後的下肢酸脹、乏力,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後跟離地面約1、厘米,然後用力著地,這樣為1、次,1、秒鍾內不得多於1、次,30、次為1、組,休息5~10、秒鍾。每次鍛煉1~2、分鍾,每天鍛煉3~5、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後跟不能超過1、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並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增肥,中樁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女性駐顏法
功效: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皮膚變得光滑、滋潤,對改善皮膚問題很有幫助。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上,保持1、分鍾,想像皮膚變得光滑了,、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三種道家太一導引術
1、夾鼻
深吸一口氣後,閉口,用雙手掌緣夾住鼻部,向外出氣,待氣灌到內耳膜充滿後,將雙手突然放開,同時鼻噴氣,使氣到兩眼、兩耳、口腔、兩鼻孔,做9、次。
功效:七竅通暢,氣血流通,平衡機體,給大腦加壓,加強五官功能鍛煉,增強對外界不適氣候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清醒頭腦,治療鼻炎等鼻部疾病。
2、梳頂
十指如耙,如梳頭狀從前發際梳到後發根,路線:從前額的「上星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從後腦「風府穴」到「大椎穴」。然後左右梳頂,前後左右各9、次。
功效:可以使百脈調和,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烏發、黑發,防止發根脫落。
3、拉耳
將雙掌根用力擠壓耳部,不留一絲縫隙。然後猛然拉開,能有開啤酒瓶一樣的「砰」聲,反復9、次。
功效:可以增強聽力,治療耳鳴和中耳炎,同時對激發、開發小腦,使骨髓充足,產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時耳部裡面有隱痛,說明耳有潛在的病因,要堅持做。
小結:道教的養生術比較出名的就是這八個,這些養生術都是要持之以恆的進行鍛煉。但是你具體的效果都是沒有直接的一個結果,或者是直接的有人做實驗,這些都只是傳聞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