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功怎麼練
修練氣功,首先是要在調息、調身、調心上下功夫。 (1)調心,就是自覺控制意識活動,這是氣功鍛煉的中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慾,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難以入靜是初練氣功的一大障礙,由於入靜與練功效果有關,所以初學者往往求靜心切,這反生急躁,越練越煩,更難入靜。 入靜,就是通過意守,改胡思亂想為靜思專想,進而做到無思無想,恬靜愉快,悠然自得。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於體內某一定部位或某種活動,或意想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用呼吸結合意守丹田。 丹田,是指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它不是一個點或一個面,而是一個球體。呼吸與意守丹田結合,叫做氣貫丹田。氣貫丹田的一般方法是:進行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膈肌下降,腹壓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氣經肺吸入丹田;呼氣時小腹回縮,好像氣從小腹經肺呼出。 (2) 調息就是自覺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細、靜、勻、長」,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 初練時,務必自然,不可勉強,慢慢做到從有聲到無聲,由短促到深長。最好是練「氣貫丹田」法,至於「大周天」、「小周天」的運氣方法,待有一定功力後再去逐步學習。 運氣是指通過深長呼吸和停閉呼吸,以意領氣,打通經脈,意隨氣行,運行周天。這在古代也稱「閉氣」、「引氣」、「行氣」、「運氣」等。若運氣攻患處,給自己治病稱「行氣」;若運氣外出,發氣給他人治病,則稱「布氣」。 (3) 調身就是自覺控制身體的姿勢和動作。調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這五種情況都必須與調心和調息配合進行。調身的總要求是寬衣解帶,舒適自然,不拘形式. 行,要平正不搖,注意道路,氣貫丹田,呼氣提肛,吸氣放鬆。 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軀干平直,含胸收腹,兩臂向前半舉,屈肘屈腕如抱球狀,兩目半閉凝視鼻端,然後調息,意守丹田,如「三圓式站樁 坐,有自由式和盤膝式兩種 自由式,選適當高度之椅、凳或床,雙腳踏地而坐,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仰掌疊放一起置於小腹前,目半睜,視鼻端,或雙手合掌如佛,目半睜視指端 盤膝坐,有單盤膝、雙盤膝和自然盤膝。單盤膝是將一側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雙盤膝是先將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兩小腿交叉,兩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盤膝是兩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兩足壓在大腿下。上身姿勢皆同自由式。行功應備軟墊,兩腿發麻時,可行自我按摩後收功。 卧,適於病弱或失眠者,可於睡前行此功。以右側卧位為佳,頭稍向前。下面的一隻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隻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處,手心按腹。腿的姿勢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 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兩個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勞作時,根據工作的性質,採取合理的不易疲勞姿勢,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實質是時時處處都意守丹田練氣功;其二是指導引、太極拳等各家各派的動功功法,其姿勢動作五花八門,學者應選其一種,認真練習。總之,調身即調整形體,使自己的身體符合練功姿勢、形態的要求。 2.練習氣功的要領 (1)松靜相輔,順乎自然 松與靜的關系密切,全身放鬆能促進入靜,而入靜後,也必然呈現全身放鬆,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鬆,這個松必須掌握松而不懈的狀態。採用卧式,全身放鬆較易實現,但在擺好姿勢以後,還應全身微微晃動幾下,達到卧之舒適。站、坐兩式的維持,都必須有一定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鬆。放鬆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意識的放鬆,首先要伴隨著全身肌肉放鬆,使整個身體有一個舒適鬆快的感覺,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過於集中,要消除緊張狀態,達到精神意識的放鬆。靜,是指相對安靜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無聲,體會悠閑自得,在意識方面強調通過意守,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總之,松靜自然是練功的關鍵,掌握得好,可以迅速獲得良效,掌握不當,往往會出偏差 (2)練意練氣,意氣合一] 氣功之氣,主要是指真氣(元氣)。練氣之初,必須由練肺氣(呼吸之氣)入手。肺氣的鍛煉,由於功法的不同,採用的呼吸方式也各異。雖然如此,但不論什麼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勻、細、長、緩」。練功有素之人、每分鍾呼吸次數,甚至可達二三次,形成緩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氣的鍛煉,必須由淺入深,由快至慢,逐漸練習,不能要求在短時間內即形成完整的深長呼吸。初練時必須以意念誘導,練到一定程度,便可達到自然而規律的呼吸。練意:一為排除雜念,達到入靜;二為意守丹田,使整個機體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初練氣功者欲想很快排除雜念是很困難的,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使雜念逐漸減少,達到入靜的要求 練功過程中怎樣把練意和練氣結合起來?開始鍛煉呼吸時,同時也要意守呼吸,以幫助呼吸盡快練好。待深長。均勻的呼吸形成後,再注意腹部隨呼吸起落。當呼吸鍛煉得很純熟時,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達到氣貫丹田,此時,單純意守丹田即可以了。這樣練氣練意,二者就能密切結合,實現意氣合一,使真氣充沛,達到治病健身 (3)情緒平衡,心情舒暢。 在氣功治療中必須強調情緒平衡,心情愉快,這樣才能促進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後都會有舒適和欣快的感覺。 (4)循序漸進,勿急求成。 初期練功不能急於求成,練功效果都是隨著練功時間的增加逐漸顯現出來的。練功方法雖然不很復雜,但要掌握得比較熟練,也要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達到。 (5)練養相兼,密切結合。 練養相兼,就是練功和合理休養並重。只練功,不注意合理休養,對戰勝疾病將是個障礙,故練、養必須密切結合。合理休養應包括的內容為:注意適當休息、生活規律、情緒樂觀、飲食有節、適度體力活動等。這些內容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乃至一生,都應當注意 (6)固定功法,功時適宜。 當前各地流傳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臨床廣泛採用,效果不錯;也有些功法,僅限於個別人練習,尚未完全公開,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難定論。練功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體質和日常習慣等,選擇1~2種合適功法,進行鍛煉,這樣既便於掌握,又易獲效果 (7)總結經驗,避免偏差。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練功要求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大都不能一帆風順,嚴重者可產生偏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用力過大,一味追求深長緩慢,或意守強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覺,結果造成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則呼吸紊亂,頭痛頭昏,精神緊張等。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顯,由輕到重,當開始有所表現時,糾正比較容易,需時也短,如果偏差已經形成,糾正起來就比較費力。因此練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細致地體會,總結經驗,找到不足,及時糾正,以免形成偏差。 3.練功注意事項 首先,要選擇適宜的練功場所。 環境安靜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在室外練功,最好能選擇樹林、草坪、花圃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在室內練功,也應保持空氣流通。練功場所的光線宜暗些,有利於較快入靜。但無論室內室外,都不宜讓風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後頸、後背等部位。 其次,功前要擺脫煩惱,心情愉快。 在練功前20分鍾即應停止較劇烈的體力和腦力活動,以保證練功時全身肌肉放鬆、心情平靜,這也有益於調整呼吸和意守入靜。練功前要寬衣松帶,以便於全身肌肉放鬆和呼吸通暢。若採用卧式,應脫掉外衣,安卧床上。練功之前還要排除大小便。 最後,要注意練功的次數和時間 初學者每天練功一次,可在自己最為清醒之時練習。練習時間15~30分鍾即可;練功熟練者,可增加幾次練功時間,每次延長到30~60分鍾。在練功期間,生活要有規律,飲食上可適當增加營養,去掉煙酒嗜好,同時,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擾,保持情緒穩定。練功完畢後,不要匆忙站起,應該先用兩手擦面,輕輕揉揉兩眼,然後再緩緩起立,活動活動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飢餓和飽食之後,都不宜練功;發熱腹瀉、重感冒或身體過度疲勞時,均應暫停練功。
2. 氣功養氣方法
1、吐納
「吐納」一詞常出現於冥想和氣功等傳統養生方法中對於呼吸的一種稱謂,是一種調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釋為呼氣、釋放、同化;「納」解釋為吸氣、吸收、內斂;按各家流派不同細分為按照疾緩、深淺、次數、有意、無意等各種方式相結合的修煉方法,是氣功的入門必修課程,氣功中所指的吐納不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層次講是人與自然界交融、溝通的一種方式,可理解為生物磁場同宇宙磁場同步的一種方法。
氣功怎麼運氣
2、存想
「存想」是調心的一種方式,意念想像一個場景畫面並意守這個畫面,在融入感受這種境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性,是強化精神力的一種方式,也是冥想、坐禪、練氣前平靜心情的一種方法。
3、調形
「調形」可理解為通過系統的方法對身體的一種良性調節,通過一定的動作配合意識去引導體內肌肉、臟器、血脈、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規律要求運動,主要分為動靜二大類,是氣功入門必須課程之一。
氣功禁忌
1、忌「假」
氣功講究練「真氣」,忌諱假的意念和行為。因此,學習氣功養生首先要學會做真人,說真話,只有真心、真誠的人才可能練出「真氣」。
氣功怎麼運氣
2、忌貪念
貪,六根不凈之禍也。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忌貪,貪則心不凈,就會招來許多麻煩,無法進入練功的狀態。
3、忌心浮氣躁
人體很多病症皆因情緒所致,原因在於人的情志可以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調紊亂,就會引發疾病。因此,練氣功者,應保持平和的心態,不應動氣,不然會導致練習功虧一簣。
4、忌自吹自擂
練習者應禁忌自吹自擂,說話、辦事都應留有餘地,切忌因此干擾了自身的修煉,引起不良後果。
5、忌房事過頻
人體精、氣、神旺盛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節欲,必然損精,引起腎氣不足,所以練習氣功應減少房事為宜。
氣功的步驟
1、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於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並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於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後,則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3、收功
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鬆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周,使精神恢復常態後,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3. 氣功養生小常識 氣功應該怎麼練習
氣功都離不開三調:即調心、調息(調氣)和調身。
調心:
首先應做到調整、控制意識思維活動。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雜念,做到「清心寡慾」,以達到入靜狀態。
調息:
就是調整和控制呼吸,以幫助調心和意守入靜。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細、靜、勻、長」,以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鍛煉時要順其自然,不可急於求成,以免出現偏差。
調身:
即調整控制身軀,保持一定的姿勢,以幫助入靜。長時間維持靜態姿勢,可以調整全身血液的分配。氣功調身一般包括行、走、坐、卧、做5種情況,也就是5種練功姿勢,任何一種姿勢都要配合調心和調息。
總之,練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靜,身要松(放鬆)」,並靈活調整動靜、快慢、松緊等。
4. 氣功呼吸正確方法
其實有很多種方法,因為練氣功,鼻子不是呼吸,而是吸氣,口呼,這樣說才是正確有,鼻子吸氣,一是可以讓練氣功者心平靜,二是對氣功運氣的作用十分大,當然,還有其它的方法,下面就是一些調息的方法,供你參考。
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調息
調息是自覺地意守呼吸或調控呼吸,以達到和氣養生的目的。它是練功的重要環節和方法。就其實質而言,就是應用意念,去改變呼吸的節律、頻率和深度,從而來調和陰陽,協調臟腑,疏通經絡。
調息的重要性
初步的實驗研究已經證明,調息對機體植物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呼吸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影響呼吸中樞,進而調整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最終達到調整相應內臟器官(組織)的功能。調息的重要意義還在於作為調心的重要手段,可寄心於息,使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氣血調暢,五志舒和。如此則氣機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養氣保精養神。
調息的方法
氣功調息方法很多,概括起來不外口鼻的運用,呼吸肌的運用,意念的配合,動作的配合,讀字的配合,呼吸時相和呼吸速度的調節等。應用時可根據功法和練功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
1、自然呼吸法
由於人們的習慣不同及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自然呼吸可分為胸式、腹式及胸腹混合式三種形式。成年男子以腹式呼吸多見;女子以胸式呼吸較多;運動員、演員、歌唱家則多是腹式呼吸。初練氣功者,一般採用自然呼吸。即在平時習慣的自然呼吸的基礎上,身體放鬆入靜,然後將呼吸調整得柔細、勻暢、自然。開始調息時,可採用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以助調息入靜。
2、鼻吸口呼法
有口吸鼻呼法、鼻吸鼻呼法、口吸口呼法。在練功時多採用鼻吸鼻呼法或鼻吸口呼法。鼻吸鼻呼法多用於靜功,太極氣功、行步功等多採用鼻吸口呼法。有少數練功者,因鼻病、感冒及其他疾病時,偶然以口代替鼻呼吸,但口宜微張。除此之外,口吸鼻呼與口吸口呼法均不宜提倡。
3、大呼大吸法
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每一呼一吸要求盡量延長時間,並且還要求發出呼吸聲,以達到「出入有聲」。該法對增強體質,調動機體內氣,以及對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學練此法時,聲音應從小到大,並注意在空氣新鮮的曠野地帶鍛煉。
4、練呼練吸法
古人講「凡入氣為陰,出氣為陽」,因此『陽微者不能呼,陰微者不能吸」。說明應用練呼法或練吸法要注意陰陽辨證。一般而言,練呼對上實下虛的高血壓、肺氣腫、青光眼以及頭痛、頭脹、胸腹脹滿者較為適用:練吸對某些胃腸功能差、陽虛怕冷者較為合適。練呼可採用延長呼氣,呼——停——吸,呼後念字等法,以加強呼氣,延長呼氣時相;練吸時,可採用延長吸氣,吸——停——呼,吸後念字等方法,以突出吸氣。
5、腹式呼吸
這是氣功調息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它有利於內氣的聚集、貯存與調動。腹式呼吸一般分為自然腹式呼吸和深長腹式呼吸,後者由前者過渡而來。深長腹式呼吸又可分順式和逆式兩種。吸氣時腹肌放鬆,隨著橫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漸鼓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凹進,橫膈也隨之上升到原來水平,此為順式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等容呼吸)。逆式腹式呼吸(也稱變容呼吸)則相反,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呈凹狀,加之橫膈收縮向腹腔下降,使腹腔容積變小,呼氣時腹肌放鬆,腹部隆起,橫膈也上升,使腹腔容積變大。故逆式腹式呼吸對腹部臟器的壓力影響較大,因而對促進氣血運行,提升陽氣,改善腸胃功能有較大的幫助,適用於內臟下垂、腸胃功能失調者。但對年老體虛及高血壓患者,各類心臟病患者和孕婦均應慎用或禁用。另外,逆式腹式呼吸難度較高,初練者不宜馬上應用。
5. 氣功養生的方法
1.調息、調身、調心
控制意識活動,所謂氣功鍛煉的中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慾」,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難以入靜是初練氣功的一大障礙,由於入靜與效果有關,所以往往求靜心切,反生急躁,越練越煩,更難入靜。所謂「入靜」,就是通過「意守」,改「胡思亂想」為「靜思專想」,進而做到「無思無想」,恬靜愉快,悠然自得。所謂「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於體內某一定部位或某種活動,或意想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結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意守呼吸與意守丹田結合,就叫做「氣貫丹田」。氣貫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氣時膈肌下降,腹壓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氣經肺吸入丹田;呼氣時小腹回縮,好像氣從小腹經肺而出。這種氣貫丹田法是氣功產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腎。
所謂調息就是自覺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細、靜、勻、長」,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練時,求其自然,不可勉強,慢慢做到從有聲到無聲,由短促到深長。最好是練「氣貫丹田」法,至於「大周天」、「小周天」等運氣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後再去學習。
運氣是通過深長呼吸和停閉呼吸,以意領氣,打通經脈,意隨氣行,運行周天,這在古代也稱「閉氣」、「引氣」、「行氣」、「運氣」等。若運氣攻患處,給自己治病稱「行氣」;若運氣外出,發氣給他人治病,則稱「布氣」。
調息的意義首先在於提高了呼吸效率,雖然每分鍾通氣量下降,但潮氣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氣與肺泡氣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氣減少,說明消耗最少的能量,獲得最多的氧氣。更由於緩慢的呼吸運動,有節奏地改變著胸腹腔的壓力,對內臟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從而改善了內臟的血液循環。
所謂調身就是自覺控制身體的姿勢和動作。調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種情況都必須與調心和調息配合進行。調身的總要求是寬衣解帶,舒適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搖,注意道路,氣貫丹田,呼氣提肛,吸氣放鬆。
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軀干平直,含胸收腹,兩臂向前半舉,屈時屈腕如抱球狀,兩目半閉凝視鼻端,然後調息,意守丹田,此所謂「三圓式站樁」。
坐,有自由式和盤膝式兩種:自由式,選適當高度之椅。凳或床,雙腳踏地而坐,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仰掌疊放一起置於小腹前,目半睜,視鼻端,或雙手合掌如佛,目半睜視指端。盤膝坐,有單盤膝、雙盤膝和自然盤膝。單盤膝是將一側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雙盤膝是先將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兩小腿交叉,兩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盤膝是兩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兩足壓在大腿下。上身姿勢皆同自由式。行功應備軟墊,兩腿發麻時,可行自我按摩後收功。
卧,適於病弱或失眠者,可於睡前行此功。以右側卧位為佳,頭稍向前。下面的一隻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隻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處,手心按腹。腿的姿勢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兩個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勞作時,根據工作的性質,採取合理的不易疲勞姿勢,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實質是時時處處都可意守丹田練丹功;其二是指導引、太極拳等各家各派的動功功法,其姿勢動作五花八門,學者應選其一種,認真實行。
總之,調身即調整形體,使自己的身體符合練功姿勢。形態的要求。
6. 如何調息、練氣(不詳細、無效的不要!)
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調息
調息是自覺地意守呼吸或調控呼吸,以達到和氣養生的目的。它是練功的重要環節和方法。就其實質而言,就是應用意念,去改變呼吸的節律、頻率和深度,從而來調和陰陽,協調臟腑,疏通經絡。
調息的重要性
初步的實驗研究已經證明,調息對機體植物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呼吸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影響呼吸中樞,進而調整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最終達到調整相應內臟器官(組織)的功能。調息的重要意義還在於作為調心的重要手段,可寄心於息,使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氣血調暢,五志舒和。如此則氣機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養氣保精養神。
調息的方法
氣功調息方法很多,概括起來不外口鼻的運用,呼吸肌的運用,意念的配合,動作的配合,讀字的配合,呼吸時相和呼吸速度的調節等。應用時可根據功法和練功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
1、自然呼吸法
由於人們的習慣不同及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自然呼吸可分為胸式、腹式及胸腹混合式三種形式。成年男子以腹式呼吸多見;女子以胸式呼吸較多;運動員、演員、歌唱家則多是腹式呼吸。初練氣功者,一般採用自然呼吸。即在平時習慣的自然呼吸的基礎上,身體放鬆入靜,然後將呼吸調整得柔細、勻暢、自然。開始調息時,可採用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以助調息入靜。
2、鼻吸口呼法
有口吸鼻呼法、鼻吸鼻呼法、口吸口呼法。在練功時多採用鼻吸鼻呼法或鼻吸口呼法。鼻吸鼻呼法多用於靜功,太極氣功、行步功等多採用鼻吸口呼法。有少數練功者,因鼻病、感冒及其他疾病時,偶然以口代替鼻呼吸,但口宜微張。除此之外,口吸鼻呼與口吸口呼法均不宜提倡。
3、大呼大吸法
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每一呼一吸要求盡量延長時間,並且還要求發出呼吸聲,以達到「出入有聲」。該法對增強體質,調動機體內氣,以及對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學練此法時,聲音應從小到大,並注意在空氣新鮮的曠野地帶鍛煉。
4、練呼練吸法
古人講「凡入氣為陰,出氣為陽」,因此『陽微者不能呼,陰微者不能吸」。說明應用練呼法或練吸法要注意陰陽辨證。一般而言,練呼對上實下虛的高血壓、肺氣腫、青光眼以及頭痛、頭脹、胸腹脹滿者較為適用:練吸對某些胃腸功能差、陽虛怕冷者較為合適。練呼可採用延長呼氣,呼——停——吸,呼後念字等法,以加強呼氣,延長呼氣時相;練吸時,可採用延長吸氣,吸——停——呼,吸後念字等方法,以突出吸氣。
5、腹式呼吸
這是氣功調息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它有利於內氣的聚集、貯存與調動。腹式呼吸一般分為自然腹式呼吸和深長腹式呼吸,後者由前者過渡而來。深長腹式呼吸又可分順式和逆式兩種。吸氣時腹肌放鬆,隨著橫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漸鼓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凹進,橫膈也隨之上升到原來水平,此為順式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等容呼吸)。逆式腹式呼吸(也稱變容呼吸)則相反,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呈凹狀,加之橫膈收縮向腹腔下降,使腹腔容積變小,呼氣時腹肌放鬆,腹部隆起,橫膈也上升,使腹腔容積變大。故逆式腹式呼吸對腹部臟器的壓力影響較大,因而對促進氣血運行,提升陽氣,改善腸胃功能有較大的幫助,適用於內臟下垂、腸胃功能失調者。但對年老體虛及高血壓患者,各類心臟病患者和孕婦均應慎用或禁用。另外,逆式腹式呼吸難度較高,初練者不宜馬上應用。
7. 怎樣修煉氣功
這話說得太籠統了,無從下手。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強身健體的技術,源自古代,屬於道家。所謂佛家氣功也是改變道家氣功的宗教含義而成的,本質上差別不大。
所以練功要動(導引)靜(吐納)相合、陰陽相成,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才是正道。
「道法自然」啊!
如果想學氣功,想出功夫,第一步必須清除身體內部的病濁之氣,不會清除病濁之氣,想通小周天,出功都是不可能,就是通了,也會壞事。所以建議氣功愛好者,一定要學《頂天立地》,本派《頂天立地》是真正的「排毒養顏膠囊」。我常到公園,大學去玩,看到許多專家教授,有人是極力反對氣功的(反對很正常,氣功流弊多,而他本人又以為氣功就是書上學的那麼回事,煉不出成就,當然就反對了),也煉氣功,煉的很辛苦。心裡嘆息,煉什麼功呢,治病都難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改一下:書上得來終膚淺,絕知此事要師傳!
8. 練氣功可以幫助人們修身養性,練氣功的要領有哪些
雖然沒有多少體育鍛煉,但是渾身充滿力量!身體抵抗力也比普通人強了不少!這里只說是強化了,沒說不得病,請正確理解!練習養生氣功十年以上,懂得氣的運用,可以軟硬切換,把軟氣功練成硬氣功,例如鐵砂掌等等一些功夫可以信手拈來氣功我個人人為分兩種,一種是硬氣功,就是大家在電視電影看到的那種,可以劈磚,酒瓶可以用頭頂碎!另一種就是養身攻,用來健體的,不是用來打架的,打架的硬氣功可以,這種不行!
我練了十多年的氣功,先是每天先站二十分鍾以上的無極樁,然後練氣功百把抓。結果是丹田氣十足,硬如充足氣的氣球,每天感覺很好。但練氣功只能防病而不能治病。有病還需早點去醫院治療。
9. 氣功怎樣調身
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向全國試行推廣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和八段錦四種健身氣功的新功法。健身氣功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堅持鍛煉有益於身心健康,它通過身、息、心的自我調節,達到三者的和諧統一,從而促進整個機體保持平衡協調。 「三調合一」的精髓 據市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主任忻寧介紹,和一般的體育運動有所不同,健身氣功的主要形式包括:調身、調息、調心。如能做到「三調合一」,即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密切結合的氣功狀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調身又稱煉形,是指自覺地調整身體的姿勢和動作,調身是練功的基礎。調身的方法主要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類。凡是練功過程中肢體基本不動的功叫做靜功,凡是練功過程中肢體活動的功法叫做動功。目前推行的這四種健身氣功新功法就是動功。 調息又稱煉氣,是指自覺地調整呼吸的節律、頻率和深度。調息的方法主要採用自然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 調心又稱煉意,是指自覺地調整心理狀態。要求在練功過程中,不斷排除私心雜念,逐漸建立良好的心態,把心理調整到最輕松、最自然、最舒適的狀態。 四種功法各有所長 健身氣功·易筋經動作舒展連綿,剛柔相濟,以形導氣,易學易練。它突出「伸筋」、「拔骨「,注意脊柱的扭轉屈伸鍛煉。由十二個動作構成的整套功法,可以促進活動部位關節、韌帶、軟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健身氣功·五禽戲按照傳統五禽戲的風格、特點,不僅體現「五禽」的形神,姿勢優美大方,而且動作簡單,易學易練。它的動作包括身體軀乾的全方位運動,能對頸椎、胸椎、腰椎等部位進行有效的鍛煉。此外,它特別注意手指、腳趾等關節的運動,以達到加強遠端血液微循環的目的。 健身氣功·六字訣在呼吸吐納的同時,通過特定的讀音口型來調整與控制體內氣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別與人體肝、心、脾、肺、腎、三焦相對應的特定吐氣發聲方法,進而達到調整臟腑氣機平衡的作用。 健身氣功·八段錦的運動強度和動作編排次序符合運動學和生理學的規律。「錦」為精美華貴之意,體現此套功法如絲錦那樣連綿不斷。松緊結合是其特點之一。松,是指習練時肌肉、關節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的放鬆。緊,在動作中只在一瞬間,而放鬆須貫穿動作的始終。松緊配合適度,有助於平衡陰陽、疏通經絡、活血化淤、增強體質。 長期練習防治「未」病 由於健身氣功易於開展,活動量適中,且每套功法都配以優美的音樂,深得中老年人的喜愛。不過,對於一些人認為氣功可以包治百病的說法,忻寧並不贊同。他說:「練習健身氣功其實是治『未病』,即於病未成時進行防護調解。」 從中醫學來說,人體患病是由於氣血不足或氣血運行失常而招致各種生命功能失衡。通過練習健身氣功一方面可使氣血充足,一方面可促進氣血暢通,達到「氣血流通,百病不生」、「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目的。
10. 氣功中的調身、調心、調息,怎麼做怎樣收功
調身是調整身體架勢,可以看看我的《肢體姿勢與能量》了解的更多。
調心是要求調整練功時的注意力,平時的調心是要大家放下心理包袱,看看我的《放鬆》會了解的更多。
調息是調整呼吸,有順腹式、逆腹式、停頓式、閉氣式、自然式、爆發式、噴氣式、吞氣式等等。
收功,一般要專注腹腔,使能量停留、保存到腹腔內。當然,還有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