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煲什麼湯,有益於養生
最好去中醫那裡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理,因為每個人天生的體質和生活環境都不一樣,而各種葯膳有的適合寒性體質有的適合熱性,而且對脾、胃等五臟的調理效果也不一樣,補錯了還不好。所謂養生就是體內陰陽和諧,陽衰補陽、陰衰補陰,補到整個身體陰陽平衡,那才是最好的狀態.
『貳』 用什麼廚具煲養生粥
紫砂鍋。
劣質砂鍋千萬別選。
電鍋,直接會破壞
『叄』 大家知道用什麼做養生湯煲很好嗎
1、蓮子百合湯
材料:瘦肉半斤,蓮子一兩,百合五顆,蜜棗四枚
功能:蓮子是有名的滋養食物,養神安寧,降血壓。百合能補中益氣,溫肺止咳;新鮮百合有鎮咳、止慢性支氣管炎、療肺病止咯血之效;百合片作粉煮食,有滋補多營養之功效。此湯滋補中氣,健肺養顏,養神平壓,而且味道相當可口。
製作方法:將上述食材洗凈,一齊放入煲,水適量,煲三至四小時,蓮子松化,百合出味。
2、無花果杏仁湯
材料:瘦肉四兩,南北杏各三錢,蜜棗五枚,無花果十粒
功能:無花果清熱、利呼吸道系統;南北杏清痰止咳,潤肺養顏;加蜜棗滋潤。
製作方法:瘦肉洗凈,成塊落煲,加放以上各食材,水適量,煲二小時已成。
說明:此湯是保健平安湯,感冒傷風、咳嗽、痰多,可以飲此湯,有益加速療效。
3、首烏八寶雞湯
功效:能調補氣血,適於長期貧血,面色萎黃,頭暈倦怠,冬天手腳冰冷者。
材料:八珍湯1付(當歸2錢、熟地3錢、川芎1錢、白芍2錢、黨參3錢、白術3錢、伏苓3錢、炙甘草2錢另加何首烏3錢、枸杞5錢、黑棗5粒);烏骨雞一隻約3斤、豬大骨半斤;生薑、米酒、鹽……適量
製作方法:1、豬大骨燙過洗凈和八珍湯葯材置鍋內,加水10碗,燒開後以小火熬約40分鍾後過濾取湯汁備用;2、烏骨雞去內臟洗凈入瓦鍋,倒入上述湯汁,加生薑、米酒再加適量水以淹雞為度;3、瓦鍋加蓋放入電鍋蒸熟再加鹽即可。(外鍋約3杯水)
4、人參糙米雞湯
功效:能大補氣血,適於貧血,疲勞倦怠,面色蒼白,稍活動則心跳快或胸口悶,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或做為手術後的調理膳食。
材料:人參須5錢、當歸2錢、枸杞3錢、紅棗10粒(去仔);土雞一隻約2斤左右、糙米1/3杯;生薑、米酒、鹽……適量
製作方法:1、將葯材1(枸杞、紅棗除外)置鍋內,加水6杯,燒開後以小火熬約30分鍾後,過濾取湯汁備用;2、土雞去內臟洗凈入瓦鍋,倒入上述湯汁,加枸杞、紅棗、生薑、米酒、鹽再加適量水以淹雞為度;3、瓦鍋加蓋入電鍋蒸熟。(外鍋水約21/2杯)
5、葯補羊肉爐
功效:能大補氣血,填髓養筋,適合血氣不足,病後體虛及腰酸膝痛者服用。對於更年期怕冷怕熱,全身筋骨酸痛及小孩發育期,促進發育增高有功效。
材料:當歸2錢、黃耆3錢、黨參3錢、熟地3錢、川芎2錢、枸杞3錢、桂枝2錢、、廣皮1錢、六汗2錢、木瓜1錢、桂圓肉2錢、大茴香2粒;帶骨羊肉2斤、豬大骨半斤;黑麻油、生薑、米酒、鹽少許。
製作方法:1、將豬大骨燙過洗凈,和上述葯材除枸杞外置鍋內,加水10碗,燒開後以小火熬約40分後過濾取湯汁備用;2、帶骨羊肉洗凈燙過備用;3、熱鍋入麻油2大匙,放入生薑爆香後,加入羊肉拌炒撈起放入鍋內,加上述湯汁及枸杞、米酒1大杯和水腌肉些許,後置瓦斯爐上煮,肉爛加鹽即可。
夏季養生湯的做法
三花清暑湯取白殘花、金銀花、扁豆花各20克,開水沖服代茶飲,具有清暑濕解熱毒之功效。七樣止渴湯取金銀花、白菊花、玫瑰花各10克,麥冬、五味子、整玉竹各9克,酸梅50克,先用酸梅加水煮爛再將上葯和入加水煮沸調入適量冰糖,涼後飲用,飲後感覺清涼無比,有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適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杭菊花6克(布包),再煮約10分鍾即成。能清熱解暑、醒腦提神。荷花冬瓜湯取鮮荷花二株,鮮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湯,湯成後去荷葉,加食鹽少許服食,對夏季低熱、口渴心煩療效較佳銀耳明目湯夏季是紅眼病流行的季節,如果經常服用銀耳明目湯則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做法:取雞肝50克、銀耳10克、枸杞5克、茉莉花24朵,料酒、薑汁、鹽、味精各適量,將雞肝切片,銀耳泡發,與枸杞加水燒沸,放入料酒、薑汁、鹽和味精,待雞肝熟後,即可撒入茉莉花裝碗食用。鵪鶉去濕湯(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蓮子雞心湯原料:雞翅4隻,雞心10個,蓮子2把,水發木耳1把,蔥、姜、花椒、香葉、鹽、胡椒粉適量做法:雞翅和雞心洗凈,放冷水砂鍋中,加4小碗水,煮開後去浮沫,放入蓮子,再加入各種香辛料,小火煲1小時,加入木耳,再加入鹽,繼續煮10分鍾,最後用胡椒粉略調味,即可食用。特點:夏天燥熱,人們容易心煩,喝這個湯有利於安定情緒,也能幫助補充蛋白質、維生素B族、鐵、鋅和鹽分。[1]編輯本段秋季養生湯的做法雪梨銀耳羹材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做法: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入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奶汁百合鯽魚湯材料:鯽魚、木瓜、鮮百合、薄荷、鮮奶、蔥、姜、鹽少許。做法:清洗鯽魚,將蔥姜改刀、木瓜切小片;鍋中放少許油將魚兩面略煎。魚熱水水鍋,大火燒開,加蔥姜,後改小火慢燉;當湯汁顏色呈奶白色時下入木瓜,並加少許鹽調味,加入鮮奶稍煮即可。出鍋前,放入百合即可。菊花蘿卜湯材料:菊花6克,胡蘿卜100克,蔥花5克,食鹽適量,味精2克,清湯適量,香油5克。做法:胡蘿卜先洗凈切成片,放入盤中待用。然後把鍋放在火上,注入清湯,放入菊花、食鹽。待材料都煮熟後,淋上香油,撒入味精,出鍋後盛入湯盆即可。木瓜胡蘿卜玉米湯材料:青木瓜半斤,胡蘿卜一根,甜玉米一根,帶皮豬肉半斤(要挑瘦肉多的部分),雞爪三對,清水一千五百毫升。做法:豬肉、雞爪加清水先用瓦煲燒開,撇去浮沫,然後加進木瓜,胡蘿卜和玉米小火熬上一個半小時即可。[2]編輯本段去濕湯譜鮮桑葉燉豬腱加蜜棗薑片、雞骨草燉豬橫脷、土茯苓燉水蛇、板藍根燉豬腱、竹芋蕉芋干湯、陳皮蓮肉煲水鴨湯、淮山茨實薏米湯、粉葛煲水魚、陳皮白術豬肚湯、白鬍椒豬肚湯、桑枝鮮雞湯、莧實煲老鴨、炒扁豆淮山粥、蘿卜蓮子豬舌湯、鵪鶉湯.清熱去濕湯(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山楂養生湯夏季養生喝降溫養生湯山楂湯。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消積化滯、收斂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確記載,「梅」花開於冬而熟於夏,得木之全氣。味最酸,有下氣、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傷寒煩熱,止冷熱痢疾,消腫解毒之功效,可治三十二種疾病。白菊具有養肝明日、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黃瓜去濕湯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編輯本段清腸胃養生湯1.牛肉清湯牛肉清湯清理腸胃的效果特別好,同中國人喜歡大口吃牛肉,啃牛骨頭不同,這道牛肉清湯一般是用牛的後腿肉,加上洋蔥、胡蘿卜、雞蛋清,再加些紅酒熬煮出來的。先把肉剁成肉泥,倒入紅酒,加上洋蔥和黑胡椒粒,最後再加些雞蛋清,大火燒開後,撇清泡沫,用小火熬煮。喝起來有些甜,又帶著濃郁的牛肉味,一天都會很精神。不但能夠清理腸胃,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2.香菇黑木耳海帶湯這道湯的做法也相當簡單,少放食鹽,將海帶、黑木耳和香菇,泡軟切絲再加橄欖油、粗鹽下鍋煮就可以了。海帶含豐富的膠質能潤滑腸道,有助於清理腸胃。3.玉米須紅棗茶將玉米須和紅棗洗凈後,一同放入鍋中用中火煮上半小時,最後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味就可以喝了。玉米須除了能有通便的功效外,還有對各種病因引起的水腫效果較佳。4.蘋果紅棗沙骨湯主要材料:沙骨1.5斤、蘋果2隻、紅棗十枚、大豆油一小湯匙、鹽少許烹飪方式:將沙骨先在沸水中焯過,骨頭要焯至不見血水滲出為宜,然後將所有材料清洗干凈,切好,再放進煲湯鍋內,調好煲湯時間,煲燙火候控制在3~4個小時為宜。5.清腸胃熱湯材料:西洋菜500克,紅蘿卜1條(約2000克,番薯葉20克。製作方法極其簡單:將所有材料洗凈後一齊放入瓦煲,加清水煮沸,略待紅蘿卜稔,湯成。但需注意的是若此湯煲得久了,紅蘿卜的大量維生素C及鐵質會流失及變化。編輯本段推薦六款安神補腦養生湯1.桂圓蓮子湯取桂圓、蓮子各二兩煮成湯,具有養心、寧神、健脾、補腎的功效,最適合於中
桂圓蓮子湯老年人、長期失眠者服用。2.靜心湯龍眼肉、川丹參各三錢,以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鍾服用。可達到鎮靜的效果,尤其對心血虛衰的失眠者,功效較佳。3.安神湯將生百合五錢蒸熟,加入一個蛋黃,以200毫升水攪勻,加入少許冰糖,煮沸後再以50毫升的涼開水攪勻,於睡前一小時飲用。4.酸棗仁湯酸棗仁三錢搗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時服用。酸棗仁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較恆定的鎮靜作用。對於血虛所引起的心煩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5.三味安眠湯酸棗仁三錢,麥冬、遠志各一錢,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於睡前服用。以上三種葯材均有寧心、安神、鎮靜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6.養心粥取黨參35克,去核紅棗10枚、麥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後,與洗凈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後加入紅糖服用。對於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夢者有明顯療效。編輯本段東西南北養生湯我國民間流傳各種「食療湯」。如鯽魚湯通乳,紅糖生薑湯驅寒發表,綠豆湯消涼解暑,蘿卜湯消食通氣,銀耳湯補陰等。湯可以說是「廉價的健康保險」。從地域上來說,我國東南西北,就各有不同的特色。東:宋嫂魚羹宋嫂魚羹是南宋流傳下來的名湯。它是將主料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烹制而成。其中鱖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極易消化,老少皆宜。西:胡辣湯胡辣湯擁有上千年歷史,它起源於河南,流傳於陝西。胡辣湯因其食材豐富而著稱。牛肉丸、白菜、土豆、胡蘿卜是其必要食材,這符合了食物的多樣化要求。而且,其中加入胡椒,使其具有增加食慾、健胃祛風的作用。南:花旗參烏雞湯廣東人最愛喝湯,而且講究喝老火湯,老火湯種類繁多,在此向大家推薦一款花旗參烏雞湯。烏雞被人們稱為「名貴食療珍禽」,烏雞富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它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而花旗參具有益氣、養胃、生津功效,能補益五臟,治脾胃虛弱,溫精養血。北:酸菜排骨湯東北天氣寒冷,喝湯能起到驅寒的作用。東北人愛吃酸菜,爽口的酸菜湯可以解油膩、促消化。酸菜中還含有大量乳酸菌,有保持胃腸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肆』 急求!關於養身煲湯
不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再好湯水都補不回來的。什麼是好習慣:1、早睡早起、2、戒煙限酒、3、營養均衡。什麼都可放湯!但你說的那幾種食品(葯品)偏寒涼,你朋友常喝沒好處。可用熟地、杞子、瘦肉煲湯對陰虛火旺的人有好處,不妨試試。但關鍵是上述「良好習慣」!
『伍』 冬季煲什麼樣的養生湯最好
寒冷的冬季已經到來,這時晚上最好喝碗熱湯暖胃。那麼寒冷的冬季適合喝什麼湯?不同的養生湯的滋補效果不一樣,下面推薦二款適合冬季食用的養生湯。
一、小鵪鶉銀耳蘑菇湯
材料:小鵪鶉1隻,鵪鶉蛋5顆,銀耳50克,蘑菇50克,西紅柿50克,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小鵪鶉洗凈,除去內臟,用精鹽、料酒腌制半小時。銀耳用溫水泡發,去蒂撕成小朵。蘑菇冼凈,撕成小片。
2、鵪鶉放湯鍋內,加冷水燒開,撇去浮沫,加精鹽調味,繼續燉至熟爛,取出放湯碗中。原湯燒開,放入銀耳、蘑菇、鵪鶉蛋稍煮,放入西紅柿,調入味精、胡椒粉,澆入鵪鶉湯碗中即可。
功效:美白養顏,益腎補虛。
二、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材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做法:
1、豬肺洗凈切塊,放入沸水中氽燙去血水,撈起沖洗干凈。雪梨去皮和核,切成大塊;白茅根洗凈,切成小段;陳皮用水浸軟,颳去白瓢。
2、瓦煲內注入適量清水,放入豬肺、雪梨、白茅根和陳皮大火煮沸,改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中葯茅根和雪梨煲豬肺具清肺熱、潤肺燥的功效,茅根雪梨豬肺湯對於秋冬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喉痛、唇舌乾燥等有食療的作用。
『陸』 娥用什麼煲湯養生
砂鍋。
『柒』 煲養生湯用什麼鍋最好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下煲和燉兩種不同烹調方式的區別,煲是將鍋放在火里燜煮,而燉是用隔水或直接加水蒸煮,煲會使湯變少,燉原汁不動,湯比較輕爽,不管是煲還是燉,都要熬3個小時左右,當天吃掉,口感鮮美營養也好。傳統的煲湯一般都用砂鍋,燉湯現在很多家庭都用電燉鍋,有隔水燉和直燉的電燉鍋,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燉出來的湯食材雖很熟爛,但形狀卻很完整,肉質嫩又鮮美,連湯一起喝更營養,燉湯出來的食材比煲湯要原汁原味。
煲湯湯汁容易蒸發,湯的顏色也會比較混濁不清,而且食材會沒有味道,一般都是只喝湯。我試過用砂鍋燉湯,味道確實沒有燉出來的香、鮮美。
個人覺得還是電燉鍋做養生湯更合適,還可以做養生粥、甜品啥的,定好時,不用人看著,烹調時間結果,就可以享受美食,方便又省心。
『捌』 如何煲湯,煲出養生的湯
一、秋季適合用來煲湯的幾種蔬菜
1、土豆
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後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秘。新鮮土豆煮後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最常見的就是西餐中的紅菜湯,也叫羅宋湯,把土豆、胡蘿卜、紫菜頭、洋蔥、牛肉一起煲煮,酸甜開胃。此外,土豆牛肉湯也是最經典的搭配之一,其鮮味十足,還能健脾養胃。
2、山葯
山葯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山葯適合跟肉類一起煲湯,不但能使肉湯營養加倍,還有利於肉湯中營養素的吸收。常跟山葯搭配的肉類有排骨、牛肉、鴨肉、羊肉等。
3、蓮藕
中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芸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燉蓮藕,最好選用陶瓷或不銹鋼的器皿,避免用鐵鍋,也盡量別用鐵刀切蓮藕,以避免其氧化變黑。
4、白蘿卜
白蘿卜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它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其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因此,白蘿卜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不但補氣順氣,還能減輕油膩感。如果不想白蘿卜的辣味太重,煲湯時蓋子別蓋嚴。
煲湯注意三煲四燉五忌三煲四燉: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於人體消化和吸收。煲湯雖被稱作廚房裡的工夫活,但並不是因為它在烹制上很繁瑣,而是因為需要的烹調時間長,有些耗工夫。事實上,煲湯很容易,只要原料調配合理,三煲四燉(廚師俗語: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燉需要四小時),慢慢在火上煲著即可。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准,開鍋後,小火慢燉,火候掌握在湯可以開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