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季養生進補的長壽粥譜有什麼
桂圓良姜粥
大米75克,黑豆40克,桂圓25克,鮮姜20克磨汁,熬煮成粥。這道桂圓良姜粥含有豐富的糖類、姜黃素、多種維生素及蛋白質,可補充體力,消除疲勞,還具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補養心脾的功效。
❷ 五穀雜糧長壽粥功效
營養價值
健脾益胃助消化 滋腎益精 降低血糖 延年益壽
補腎養血 滋陰潤燥
用於消化不良,有理氣的作用
防治呼吸道感染、促進人體生長發育
❸ 國葯大師朱良春的長壽粥是把五天的量一起煮熟,然後再每天熱熱那已經熟了的吃嗎要是這樣就方便多了啦!
黃芪250g適量水泡20分鍾,將黃芪加2碗水煮15分鍾,瀝出湯水,然後再加一碗水煮15分鍾,瀝出湯水兩部分湯水合並用來煮粥。
前五味(綠豆 50g 、薏仁50g、蓮子50g、扁豆50g、大棗30g )洗凈入鍋(不要採用金屬的鍋,用陶瓷炊具最好),加黃芪水,急火煮沸後慢火燉40分鍾再加入枸杞10g,一起再煮10分鍾。
以上粥量一人五天服用。當天吃一份另四份分裝密封好(避免串味),放在冰箱保鮮層,每天微波爐加熱就行了,我也在吃。
❹ 長壽粥的做法
熬制方法:黃芪浸泡20分鍾,倒進砂鍋,加水2碗(普通飯碗),煮15分鍾,倒出,再加1碗水,專濾屬出去渣,備用。
將紅棗,蓮子,綠豆,薏仁,扁豆漂洗,放入砂鍋,倒入煎好的黃芪水,大火煮開,調到小火煮40分鍾後放入枸杞,再熬10分鍾即可關火。
將已熬好的粥分為5天的量,存入冰箱,食用時取出加溫即可。
❺ 每個人都想長壽,那長壽有什麼小竅門嗎有什麼注意事項
經常運動運動是可以讓長壽的一個行為,因為經常運動的人,其身體的素質都是比較好的,並且抵抗力也是比較強的,可以預防疾病的出現。再加上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所以說每天堅持半個小時的運動,是可以起到長壽的作用。
我們會發現,長壽的人往往是比較豁達的人,所以心情對於長壽很重要,也很關鍵。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人,總是不能長壽的。所以想要長壽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放開自己,不要想太多,做自己。對於別人要寬容,只有寬容了別人,才能讓自己更加的輕松。
❻ 國葯大師朱良春的長壽粥做法
長壽粥
成分:【下為5天的量】
綠豆 50g(入心經,清熱解毒益肝)
薏仁50g(健脾、補肺,清熱化痰、入腎經)
蓮子50g(清心養心、入腎經)
扁豆50g(健脾、烏發)
大棗30g(健脾、補血)
枸杞10g(入肝經、腎經)
黃芪250g(補氣)
煮粥湯水的製作:
a. 黃芪250g適量水泡20分鍾,煮15分鍾,瀝出湯水。
b. 然後再將黃芪加2碗水煮20分鍾,再加一碗水煮15分鍾,兩部分湯水合並用來煮粥(以上配料)。
c. 前五味洗凈入鍋,加黃芪水,急火煮沸後慢火燉30分鍾再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鍾。
d. 以上粥量五天服用【材料是五天的量,黃芪每天的量是50克 】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❼ 什麼粥比較養胃。對身體好
胃不好,不喜歡吃干硬的東西時,推薦主食以吃粥為好:記住主食是粥,不是稀飯,胃不好的人吃稀飯並不好,稀飯中的水太多,胃不好的人,往往腸胃的運水功能也不強,以稀飯當主食,反而增加了胃腸的負擔,不好。有的胃不好的人吃稀鈑,還會出現嗝酸、胃脹、難受等不良反應。
比較養胃的粥:
1、芡實山葯粥
山葯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聰明,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濕痰,即生腎中之真水。所以說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山葯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和芡實搭配更是補脾養胃的上好食品。芡實山葯粥補脾胃,滋肺固腎。適用脾虛腹瀉,腎虛遺精,慢性久痢,虛勞咳嗽。
做法:芡實、干山葯各30克,糯米50克,沙糖適量。芡實、山葯、糯米洗凈後加沙糖,同煮成粥。
2、鮮蘆根粥
蘆根清熱養陰,青皮行氣止疼,生薑和胃止嘔,粳米養胃益脾。以上諸葯配伍得當,共達泄熱和胃,養陰止痛之功效。該粥適應於消化性潰瘍病中醫辨證為肝胃積熱型者,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乾。若胃脘痛畏寒喜暖,大便溏泄,則不宜服此粥。
做法:新鮮蘆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薑2片。將鮮蘆根洗凈後,切成一厘米長的細段,與青皮同放入鍋內,加適量冷水,浸泡30分鍾後,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鍾。撈出葯渣,加入洗凈的粳米,煮至粳米開花,粥湯粘筒。端鍋前5分鍾,放入生薑,一日分2次溫服。該粥粳米的醇香與蘆根的清香結合,食起來滑利可口,另有一番滋味。
3、板栗冰糖粥
板栗冰糖粥具有養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胃納不佳、脾胃不健、腰膝軟痛、四肢乏力、多夢失眠、夜尿增多等病症。
做法:板栗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板栗仁切碎與粳米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放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
❽ 哪些粥可以長壽
仙人粥
【配方】制首烏30克,粳米100克,紅棗5個。
【製法】
(1)何首烏切片,濃煎取汁。粳米、紅棗洗凈煮粥,粥成時加入首烏汁,稍煮片刻即成。
(2)每日早晚各服1次。而酌加紅糖。連服7天~10天後,間隔3天~5天再服。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適用於肝腎虧損,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大便干結,以及高血脂症,冠心病,神經衰弱及高血壓病。
枸杞子粥
【配方】枸杞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
枸杞子、粳米均洗凈。先將粳米煮至半熟,放入枸杞子一同煮熟。
【功效】補肝腎,明目。適宜於頭暈眼花、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症。
海參粥
【配方】水發海參100克,粳米100克。
【製法】
水發海參剖洗干凈,切成小丁,與洗凈的米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適用於精血虧損、體質虛弱、性機能減退、低熱盜汗、腎虛尿頻等症。
豬肚粥
【配方】豬肚一隻,白術60克,檳榔一枚,生薑45克,粳米50克。
【製法】
(1)先將豬肚洗凈除去涎脂。
(2)再將白術、檳榔、煨過的生薑研為粗末,放入豬肚中縫口。
(3)加水,豬肚煮熟,取汁加入粳米及調味佐料(如茴香、胡椒粉、鹽、蔥等)煮粥。
【功效】健脾和胃。
羊肝胡蘿卜粥
【配方】羊肝150克,胡蘿卜100克,大米100克,蒜頭數瓣,黃酒、蔥、姜、精鹽、味精適量。
【製法】
(1)羊肝和胡蘿卜均切成5毫米見方小丁,肝丁用黃酒、薑汁漬10分鍾。
(2)用熱油爆香蒜茸後,倒入肝丁,略炒盛起。
(3)將大米熬成粥後加入胡蘿卜丁,燜煮15~20分鍾,再加入肝丁並調味。
【功效】有明目、護眼及治夜盲的功用。
山葯桂圓粥
【配方】鮮生山葯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三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
【製法】
(1)將生山葯去皮切成薄片。
(2)將山葯片、桂圓、荔枝肉(鮮者更佳)、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腎。
山葯扁豆粥
【配方】鮮山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
【製法】
(1)將鮮山葯去皮,切片。
(2)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煮粳米和扁豆,燒沸後,再加入山葯片同煮,煮好後加適量白糖即成。
【功效】能消暑益氣,健脾止瀉。
藕粉粥
【配方】藕粉25克,白粳米25克(或麥片亦可),白糖適量。
【製法】
將粳米放入鍋煮粥,將熟時放入藕粉調勻,加糖即成。或用水煮麥片,數沸後將藕粉打糊調入和勻,加糖即成。
【功效】能補益心脾。
核桃肉糯米粥
【配方】糯米100克,核桃15隻。
【製法】
(1)將核桃敲碎取出核桃肉。
(2)核桃殼加清水煮20分鍾後,棄殼留湯。
(3)將核桃殼湯加核桃仁、糯米煮成粥。
【功效】能防治孕婦妊娠嘔吐。
紅棗山葯粥
【配方】紅棗15個,山葯25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
(l)紅棗用沸水漲發後去核切丁,山葯去皮切丁,紅棗丁和山葯丁都加糖漬半小時。
(2)將大米熬成粥後,加入紅棗丁、山葯丁燜煮20分鍾。
【功效】能治老年性消化不良。
黃芪山葯粥
【配方】黃芪30克,山葯60克。
【製法】
(1)將黃芪、山葯研粉。
(2)先將黃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葯粉攪拌成粥。
【功效】能益氣生津,健脾固腎,還可以降低血糖,用生黃芪15克、山葯30克,煎湯代茶,效果更佳。
紫蘇麻仁粥
【配方】紫蘇子10~15克,麻仁10~15克,粳米100克。
【製法】
(l)先將紫蘇子、麻仁搗爛如泥,然後加水慢研,濾汁去渣。
(2)葯汁再和粳米煮為稀粥服食。
【功效】潤腸通便,適用於老人、產婦、病後體虛的患者,但脾虛腹瀉的病人忌食。
百合蓮子綠豆粥
【配方】百合50克,湘蓮子50克,綠豆200克,白米100克,片糖100克,陳皮500克。
【製法】
(l)百合用清水浸泡備用。
(2)湘蓮子浸開,去皮,綠豆、口米洗凈,陳皮浸軟刮洗凈。
(3)水滾後下蓮子、綠豆、米、陳皮同煮。
(4)將煮好的時候下百合,用片糖調甜味,待再滾起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養神益脾、解熱毒、厚腸胃。
苡蓉羊肉粥
【配方】肉苡蓉10~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兩根,生薑三片。
【製法】
(1)分別將肉苡蓉、精羊肉洗凈後切碎。
(2)先用砂鍋煎肉苡蓉取汁去渣,加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後,再加入細鹽、生薑、蔥白煮為稀粥。
【功效】補腎助陽,健脾養胃,潤腸通便。屬溫熱性葯粥,適於冬季服食,夏季不宜食用。
沙麥粥
【配方】沙參20克,麥冬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
(1)將沙參、麥冬去凈灰渣,用溫水洗凈,沙參切片,將沙參、麥冬煎取濃汁。
(2)將粗米淘洗凈,與葯汁煮成稀粥,加冰糖即可。
【功效】潤肺清胃,養陰生津。
白木耳冰糖粥
【配方】白木耳2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
(1)白木耳用冷水浸發後,去蒂加水燜煮至六成酥。
(2)倒入洗凈的大米和適量水,微熱熬成粥,加冰糖食用。
【功效】常食可治體虛肺燥,咳痰帶血,但外感風寒、感冒發熱及一切實熱症者不宜服食。
川烏粥
【配方】生川烏頭3~5克,粳米50克,薑汁約10滴,蜂蜜適量。
【製法】
(1)把川烏頭搗碎,碾為極細的粉末。
(2)先煮粳米粥,煮沸後加入川烏粉改用小火慢煎,煮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兩沸即可。
【功效】祛散寒濕,通利關節。可治風濕性關節炎,孕婦忌服。
柏子仁粥
【配方】柏子仁10~15克,粳米約100克,蜂蜜適量。
【製法】
先將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稍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煮成時,兌入適量蜂蜜,稍煮一兩沸即可。
【功效】潤腸通便,養心安神,屬補益性葯粥。對年老體弱者,可將蜂蜜換為胡桃肉煮粥,同樣具有潤腸功效,而滋補強壯作用更好。
附子粥
【配方】附子3~5克,乾薑1~3克,粳米約100克,蔥白兩根,紅糖少許。
【製法】
將附子、乾薑研為極細粉末,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後,加入葯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乾薑煎汁,去渣後,下米、蔥、糖一並煮粥。
【功效】溫中,補陽,散寒,止痛。但附子有毒,應慎用,熱症實症的病人不可服食。
荊芥防風粥
【配方】荊芥10克,防風12克,薄荷5克,淡豆豉8克,粳米80克,白糖20克。
【製法】
(l)將荊芥、防風、薄荷、淡豆豉去凈灰渣,放入砂鍋煎沸6~7分鍾,取汁去渣。
(2)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鋁鍋加清水煮粥,快熟時,倒入葯汁,同煮成稀粥,加白糖即成。
【功效】可治感冒,適於老幼體弱者服用。
發汗豆豉粥
【配方】淡豆豉15克,粳米100克,荊芥3克,麻黃3克,葛根10克,山梔3克,生石膏50克,生薑三片,蔥白兩根。
【製法】
(l)將淡豆豉、荊芥、麻黃、葛根、山梔、生石膏、生薑、蔥白去凈泥沙,放入砂鍋,加600克清水,燒開後改用小火煎15分鍾取汁。
(2)失將粳米用水淘洗干凈,用溫水發脹,倒入葯汁同煮成稀粥。
【功效】解表發汗,宣肺清熱,可治感冒發熱。
肉苡蓉粥
【配方】肉苡蓉15克,羊肉100克,粳米100克,食鹽、蔥、生薑適量。
【製法】
羊肉洗凈切片,肉苡蓉煎後去渣留汁。羊肉、肉苡蓉汁、粳米、食鹽、蔥、生薑、文火熬煮即可。冬季經常服用。
【功效】益肝腎、補精血。適用於腎虛陽痿、腰膝冷痛、筋骨痿軟、便秘、性機能減退等症。
黃芪粥
【配方】制黃芪30克,粳米100克。
【製法】
(1)黃芪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洗凈,與汁同煮。
(2)早晚服用為宜。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用於脾肺氣虛,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氣短懶言,自汗等症。
八寶粥
【配方】芡實、山葯、茯苓、蓮肉、薏苡仁、白扁豆、黨參、白術各6克,大米150克。
【製法】
(1)上八葯煎煮40分鍾,撈出黨參和白術葯渣,加入淘凈的大米,煮爛成粥。
(2)分頓調糖食用,連吃數日。
【功效】補氣健脾,化濕和中。應用於體虛乏力、虛腫、泄瀉等症。
木耳粥
【配方】銀耳(或黑木耳)5克,糯米50克,大棗3枚~5枚,冰糖適量。
【製法】
(1)將銀耳(或黑木耳)浸半天,糯米、大棗洗凈同煮,煮沸後加入木耳、冰糖,共煮成粥。
(2)可供早晚餐或作點心食,以每日晨起空腹溫熱食之為佳。
【功效】益氣補虛,滋補肺胃,止血。用於氣血虧虛,中老年人體質衰弱,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肺癆陰虛內熱,以及慢性便血,痔瘡出血等症。
荷葉粥
【配方】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製法】
(l)荷葉洗凈煎湯,用湯與粳米、冰糖煮粥。
(2)可當夏季解暑飲料,做點心服用、或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解暑熱,散瘀血,降壓降脂,並能減肥。適用於高血壓病,高血脂症,肥胖症,以及夏季感受暑熱,頭昏腦脹,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症。
山楂粥
【配方】山楂30克~4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
(1)先將山楂在鍋內煮取濃汁,然後加入淘凈的粳米,熬製成粥。食前酌加白糖。
(2)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瘀血。用於食積停滯,肉積不消,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酸棗仁粥
【配方】酸棗仁30克~45克,粳米100克。
【製法】
(l)酸棗仁搗碎,濃煎取汁。粳米煮粥,待粥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汁,同煮成粥。
(2)早晚餐常服。
【功效】寧心安神,止汗。主治老年人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盜汗等症。
❾ 胃不好難長壽,喝小米粥也沒用,做哪些事能養胃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和食一樣重要的還有我們的胃,養胃和養生一直都是掛鉤的,胃養好了人就有了血色,有了精氣神,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養胃的方法。
飲食規律
吃飯切記暴飲暴食,突然的暴飲暴食會加重胃的負擔,也不要吃得過飽,八分飽就可以,太飽會消化不良,讓胃很不舒服,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給胃減少負擔,比如麵食和粥,吃飯的時候盡量吃熱氣騰騰的食物。
心情要好
我常聽別人講到一句話就是「氣到我胃疼」,心情不好確實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不止是對胃,對於其他器官也是有著沉痛的負擔,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對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會讓身體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