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養身方可長壽前面怎麼說

養身方可長壽前面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2-02-26 23:50:41

A. 孫思邈的養生長壽方法哪幾種

根據孫思邈的《千金方》和《攝養枕中方》,從中總結出孫思邈養生長壽的13種方法,廣為流傳:

發常梳: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經常做這動,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強化眼睛,糾正用眼錯誤。

齒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耳常鼓: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復做10次。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頂住拇指,再用力彈向後腦風池穴十下,「卟卟」有聲。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復做6次。可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

腰常擺: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至100下。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鍾。揉的范圍由小至大,做36下。可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延年益壽,由雙腳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運動。

腳常搓: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B. 養生含義怎麼理解

全民養生,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養生已經成為當下一個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小到二三十歲的青年,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幾乎對於養生話題都有所了解,那麼到底什麼是養生?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養生顧名思義頤養生命、保養身體、增強體質,來達到強身、健體、長壽的目的。養生又主要分為養身與養心。
養身主要是指通過飲食、運動、日常起居等方面來調養身體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飲食養生
食物是人體所需營養最主要的來源,除了保證最基本的體內所需外,還可以通過不同食物的特性以及營養價值,針對性的食用,來保證健康、調養身體。
例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應季蔬菜以及粥類等,都是最簡單的飲食養生。
運動養生
「生命在於運動」
除了日常正常的活動之外,運動鍛煉時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式。其主要是指通過活動身體的方式來達到舒展身軀、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作用。
而運動又要根據自身體質以及狀態,選擇適合自身的方式;年輕人可以選擇運動量、幅度較大的活動方式,如跑步、籃球、健身登山等;而中老年人則不太適合,需要選擇動作比較舒緩的方式,如太極、八段錦、廣場舞等。
日常養生
除了飲食與運動的特定方式外,日常起居方面則更為關鍵。主要表現在起居睡眠、工作狀態、日常生活等方面。
比如睡眠應做到「順應四時」,如夏季晚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保證每天不少於七小時的睡眠,還有卧室的環境,睡覺時床鋪、枕頭的軟硬高低選擇等。
上班工作中應注意,避免久坐、熬夜加班、超負荷工作等。
日常生活方面,乾隆十常、拍手、搓耳等都是極為方便的日常養生,還應做到做到三餐規律、多飲水、、每日泡腳、定時大便,以及洗漱、洗澡、保暖禦寒等方面多加註意。
養心主要是指以調養心性的方式來保證健康,「相由心生」、「心態決定一切」。
多元化的社會、忙碌的工作、生活的壓力等原因,讓現在人的心態越來越浮躁,進而引起身體上一系列的症狀。
養心重在一個「靜」字,心靜則清,心情則明。就不會再為一些瑣碎之事而煩惱;這就是為何古往今來修行之人,大都會選擇進入深山之中。因為自身調節是一方面,周邊的環境也尤為重要,所以如今著繁華的都市氣息都在「渲染」著每個人的心境。生活中最適合養心的方法莫過於靜坐。
古人有雲「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意思是只有神思寧靜,才能有平和的心態,進而身體就會健康。
養心還需記住「德、仁」兩字,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方能長壽,此為德高者壽;仁是指對人友善、心境平和、寬松,此為仁義者壽。
送大家一句話:「人活一世,活的是心態,而非心情」。養得心神寧靜,卸去浮躁,思想方能遠行,身體才能健康。
結語:養生只是一個廣泛的稱呼,我們今天主要講的是養身及養心;其實要是更具體點的細分,還可分為養氣、養性、養神等,但大都包含在養身跟養心之中。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養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每天清晨起床睜開眼,白天上班工作生活等,到晚上睡覺,包括良好的睡眠。無時無刻都可以養生。大家只需要記住,保證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平和的心態。
文中所列「乾隆十常」、拍手搓耳、五色、五味以及其他鍛煉、養心、生活方式等,之前都有文章詳細的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主頁查看。

C. 關於養生的句子

1、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禁閉室。——培根

2、放情者危,節欲者安。——桓范

3、身體要過著一種有規則的、有節制的生活,方才能保持健康。——誇美紐斯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5、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蘇軾

6、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呂不韋

7、活動有方,五臟自和。——范仲淹

8、爽口物多終作疾。——李時珍

9、早起,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孫思邈

10、心安病自除。——陸游

11、飢梳頭,飽洗澡。——楊慎

12、起居之不時,飲食之無節,侈於嗜欲,而吝於運動,此數者,致病之大源也。——王國維

13、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巴爾扎克

14、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葛洪

15、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朱德

16、養生之道,至暮夜而虛其腹,元氣所以運轉不窮。——楊名時

17、養生治性,行義求志。——蘇軾

18、治身不靜則身危,養生之道在於動。——曾國藩

D. 養身與長壽

保持大腦健康---長壽養腦的3種方法

作為主管全身活動的中樞,中醫腦病專家程昭寰認為,無論是創造力、想像力、判斷力甚至記憶力、意志、行為等等都與一個人的大腦有關,因此,養腦是提高生活質量、健康長壽的關鍵。他說,要想健康長壽,保持大腦的健康和清醒是至關重要的。為此,他為人們的長壽總結出養腦的三種方法:超覺靜思法、優化飲食法和最佳作息法。

超覺靜思法
是指人端正姿勢,調整呼吸,閉目養神,控制自己。就是以自我意識為中心,調節情志,舒通氣血,達到延年祛病的目的。其實,超覺靜思的實質就是中醫氣功的「觀想」,即清除雜念,使頭腦處於一片空白,並用「超意識」守住這種狀態,並向其輸入優化指令。
超覺靜思要注意三個要素:靜坐、調整呼吸、默念關鍵詞。具體說來,靜坐就是上身脊樑挺直,上肢下垂,兩腿自然彎曲,穩坐在椅凳上,做到全身放鬆;調整呼吸主要是雙目微合、採用腹式呼吸進行調息;默念關鍵詞即將雙手位於胸前,手指向上,默念能代表自己願望或信念的真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保持安靜無欲的心態,避免過度的思想憂慮和精神負擔以傷神傷腦,無疑是養腦的一個基本法則。

優化飲食法
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營養不良對大腦的智力發育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營養不良不僅可使腦細胞變小,腦細胞的觸突減少,觸突分支的形式改變,造成腦發育缺陷,而且由於腦損害出現智力障礙,感情淡漠,不能自主運動,嚴重時可出現昏睡狀態。大腦需要糖、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脂肪等物質,合理攝入穀物、蛋類、瘦肉、大豆、蔬菜、水果等,就能增加必要的成分。這種優化飲食,有益於營養大腦。此外,根據腦消耗能量的不同情況,一日三餐之中,按照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做到飲食有節,適量適度,有利於腦能量消耗的補充。

最佳作息法
由於人體的睡眠和覺醒有明顯的晝夜節律,通常稱為「生物鍾」現象。有趣的是,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在夜間睡眠狀態下產生,副腎皮質激素促進人體能源的糖類代謝卻只在黎明至清晨這段時間才大量分泌。因此,合理的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僅有利於養腦健腦,還有利於大腦工作效率的提高。
此外,勤於思考的人,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張狀態,會使神經細胞得到良好的營養,大腦功能不會早衰。所以,勤用腦既延年益壽,還可以開發大腦的潛力。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保持積極樂觀情緒也是養腦不可或缺的方法。

E. 孫思邈是如何養生長壽的呢

在中國歷史上的神醫貌似不少,有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不過放在五千年歷史來言,神醫其實還是太少。因為能配得上神醫稱號的,除醫術精湛,醫德無雙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長壽。(華佗是被曹操所殺,屬例外)

這一條就把許多有潛質的神醫,擋在門外了。孫思邈號稱葯王,主要事跡都出自《新唐書》、《舊唐書》等,至於具體活了多大?沒有定論,但公認的卻是一百歲以上。這在古代時期已經稱為奇跡了。


總的來說,這五難關,都是在講究一個“節制”,要求不可走極端。其實這便是養生長壽的關鍵吧,等於又繞回到咱的“中庸之道”上了。

天下事,即人事,養生長壽也是如此,其實從孫思邈談養生長壽來看,還是一個做人的問題。

F. 怎麼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1、飲食原則

養生分為內在養生和外在養生,內在養生其實說的就是飲食方面的調養。只有吃的東西有益於身體的健康,才會促進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主要的飲食原則有以下幾點,一是平時要少吃肉,多吃富含粗纖維的粗糧,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促進排泄。平時做飯時,最好少鹽多醋,因為鹽分進食過多會加重肝臟的代謝,很有可能造成水鈉瀦留。現在有些商家打著養生的名頭,推行各種葯膳,雖然有一定的養生作用,但是是葯三分毒,最好少吃葯。日常生活中要少喝咖啡等功能性飲料,多喝茶類可以促進刮油刮脂。

2、飲水原則

由於現在生活方式越來越趨向於快節奏,所以很多人只有到了口渴時才會想起來要飲水。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身體向大腦傳導缺水的信號時在補水已經有些晚了。最後每天早晨起床時喝一杯溫開水或者淡鹽水,促進腸胃蠕動。平時可以多喝一些加入檸檬汁或檸檬片兒的水,有利於新陳代謝。要保證每天充足的飲水量,但是不要過度飲水,睡前不要喝水,否則第2天會形成水腫。

G. 怎樣簡練地概括老子的養生長壽思想

總結《道德經》中關於養生長壽思想的論述後,可以把老子養生長壽的思想簡練地總結為四個字:適可而止。就是說,如果能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做到適可而止,就可以做好養生得到長壽。

下面選取《道德經》中關於養生長壽方面的主要內容加以分析,說明這個結論。

道德經

六,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就是說,如果能夠知足和適可而止,不過分與別人爭奪利益,就不會受到侮辱,也不會遇到危險,可以獲得長壽。

總結老子《道德經》的以上論述可以說,如果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能做到適可而止,就可以做好養生達到長壽。適可而止可以說是老子養生長壽思想的根本。

閱讀全文

與養身方可長壽前面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
體檢結果紅黴素偏低怎麼辦 瀏覽: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話 瀏覽:532
近水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瀏覽:6
社會實踐孝順父母 瀏覽:778
孩子敬老院慰問 瀏覽:85
寶雞老年大學學費是以 瀏覽:284
老婆出軌孝順 瀏覽:685
老年人說話聲輕怎麼回事 瀏覽:287
養生店泡腳多少錢 瀏覽:27
長壽習慣是什麼意思 瀏覽:754
中年人上老年大學條件 瀏覽:957
鹽城市養老保險處 瀏覽:304
又什麼枸杞養生 瀏覽:662
重慶長壽老賴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