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具體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過如下一段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意思是說,作為一位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對三件事情加以警惕和戒備:年輕的時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迷戀女色;等到壯年的時候,體魄強壯,精力旺盛,不能爭勝好強;老年,身心逐步疲憊衰弱,不能貪得無厭。在這里,孔子提出了按少、壯、老三個年齡階段進行養生的理論。
孔子的養生思想表現了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提高國民素質的倡導以及對休閑健身的追求,展示了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提出了具備鮮明儒家特色的養生方法,有著不容忽視的啟發意義與現代價值。
㈡ 晚年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到了老年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得,勉強解釋為貪求。老年血氣已衰,體力不濟,如貪求事功,希望有所得,不但身體不能適應,而且事情也辦不好,所以要戒得。禮記曲禮說:「七十曰老,而傳。」而傳,就是要把事情交代出去,這就有戒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