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原來是高血壓這幾天不知道為什麼有點低血壓了
問題分析:
你好,引起血壓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體質性低血壓。可以沒有感覺或僅有輕微頭暈、無力等,有的人與遺傳體質有關。(2)體位性低血壓。從卧位驟然起立,或長時間站立時發生,可見於重病後、體質弱者。(3)繼發性低血壓。這種類型低血壓是某些急、慢性疾病引起的一個症狀。
意見建議:
建議無論是哪一種低血壓病人,都可以適當多吃些咸一點的食品,因為鹽能使血壓上升。每天多喝水、多運動能增加血容量,還可吃些桂圓肉、大棗、紅小豆等,不但能增加營養,還有利於糾正低血壓。
『貳』 高血壓患者為什麼突然變低血壓
高血壓患者往往很注意控制血壓的升高,卻不知道,在某些情況下,高血壓可能「變臉」為低血壓。這種血壓突然降低是很危險的,尤其對一些老年患者來說,低血壓可能造成心臟、腎臟、大腦等重要生命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導致危險。
北京天壇醫院心內科主任杜鳳和教授介紹說,人的血壓首先有季節性變化規律。夏天一般是人體血壓較低的季節,而秋冬季血壓則較高。
老年人對於這種血壓的季節性變化會更加敏感。老年人的腦血流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降低,如果血壓突然降低,容易出現腦缺血症狀。老年高血壓患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勤測血壓,適當調整降壓葯用量。
其次,某些降壓葯的副作用也會帶來不良影響,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如中樞降壓葯,a-受體阻滯劑等,這些葯物的降壓效果不太穩定,容易引起突發性低血壓。有些老年人,在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葯物後,也可能突發低血壓,這時候要考慮是否存在腎動脈狹窄,及時進行治療。
杜主任說,有些高血壓患者覺得降壓效果不明顯,就私自加大降壓葯的劑量,或者自己加用別的降壓葯,這些都可能導致血壓突然急速下降。此外,還有極個別的患者對某些降壓葯非常敏感,在服用降壓葯後,血壓會突然降得很低,甚至威脅生命安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患者一定不要私自換葯,在服用一種新的降壓葯時,一定要注意監測血壓變化。對於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發現血壓高時千萬不要自行增加降壓葯用量,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避免發生不良後果。
低血壓發作時的症狀一般表現為頭暈、乏力、出虛汗等,但有時卻與血壓升高時的表現相類似,讓人難以分辨。有些患者誤以為自己的血壓沒降下去,於是加大降壓葯用量,造成低血壓後還在持續降壓的情況,非常危險。當患者發現有異常情況的時候,最好自己先測量一下血壓,而不是貿然服葯,必要時及時去醫院就診。
『叄』 老年人高血壓變成低血壓了為什麼
一種是葯物的原因
有些降壓葯,作用持久,在用葯量大的時候血壓就會變成低血壓
另外一種跟,老年人身體有關,隨著年齡增長,或許合並了其他病症
建議,到醫院做正規檢查,來確定病情。
『肆』 高血壓老人突然發現血壓變低了究竟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高血壓變成低血壓可能是環境因素、疾病因素及葯物因素引起的。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高血壓患者一到冬天就要加葯,一到夏天就要減葯,就是非常明確的環境因素引起血壓變化的例子。夏天氣溫高,我們的血管會擴張,同時夏天氣溫高會引起出汗多,使血容量減少,從而引起一定程度的下降,這時如果還是按冬天的方案服用降壓葯物,就會出現血壓降得過低的情況。而有些情況下的血壓低是疾病導致的,例如急性心梗、嚴重的心律失常、嚴重的創傷導致的失血性休克、重症感染導致的感染性休克、嚴重的過敏導致的過敏性休克、腹瀉大汗導致低血容量等,這些都會威脅人的生命,是需要積極治療的。一些心梗後的患者會出現血壓偏低,在後期長期口服冠心病葯物的時候,就要慎重選擇對血壓有影響的葯物。長期消耗性疾病也會引起低血壓,這類人在治療原發病基礎上需要加強營養,補充容量。另外,降壓葯物的服用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服用降壓葯的高血壓患者,如果不監測血壓,在服葯期間也有可能出現血壓降得過低的情況。
『伍』 高血壓突然變成低血壓
老人家應該要多關注,一般情況高血壓是不會變成低血壓的,除非外力作用,比如葯物、飲食等要素導致病例改變,但一般都不會太長久,如實葯物導致的請適當減少服葯次數和量,因不能當面就診,如長時間低血壓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