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第一批「丁克族」已退休,沒有兒孫的晚年,他們現狀怎樣了
利(一):經濟上比較寬裕。我和愛人都是教師,工資在本地不算低,且穩定,大家都很羨慕我們。雖說我們倆的身體都不好,但並沒有因為看病沒錢而犯難,這些年國家加大了醫保投入力度,我家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再說如果有個小孩的話,我們的孩子剛剛是上大學或者是剛剛參加工作,哪裡不需要錢啊?有治病的錢就沒有上大學的錢了。
利(二):精神上更要相互取暖。因為我倆的身體都不好,所以更加理解身體不好的難處,因此更容易體會對方的感受!所以我們更懂得相依為命,相互攙扶,說不上相濡以沫,但的確是相互取暖!
弊(一):有時真的覺得家裡太冷清了。他看他的平板,我玩我的手機;他看他的電視,我讀我的朗誦,彼此互不幹涉,有時候連掉到地上的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到。
弊(二):有事的時候,能幫得上忙的人太少了。真的覺得沒孩子不行啊!雖說是有孩子不一定能幫上,但沒孩子是真幫不上啊!這不么,最近我和先生都病了,只能麻煩大姑姐和我妹妹幫忙了!哎!都是一把辛酸淚啊!
㈡ 首批丁克夫妻,30年過去了,如今晚年過成什麼樣了
丁克自從傳入中國之後,一直備受爭議,因為它與傳統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相沖突。但是,在一些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較高的家庭中,曾有一段時間非常流行。
丁克指的是那些具備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的人群,除了主動不生育之外,也可能受到經濟、個人發展以及家庭的種種因素影響而被動丁克。
30年前,不少夫妻成為了首批丁克人群,而他們如今的生活,也一直令人好奇。30年過去了,他們開始步入晚年,有人對此專門進行了采訪。
首批丁克夫妻步入晚年,他們過得怎麼樣?
1)李娜(化名):生活很愜意
如今54歲的李娜,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很不錯的國企工作,當時的大學文憑還是很有含金量的。
丈夫與她同樣是大學生,一起進的國企,發展到後來已經是高管級別的了。
接觸到丁克的概念之後,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商量以後不生孩子。
3)做好養老准備
俗話說養兒防老,雖說有孩子的也不一定孝順,但丁克一族到了晚年,是沒有兒女在床邊照顧的。
因此,年輕時就要做好准備,才能不讓晚年生活困頓、孤獨。
畢竟生老病死,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不是睡一覺就能安安穩穩離開這個世界,很多人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此時沒有人照顧,也是件比較棘手的事。
㈢ 國內首批「丁克」家族已退休,無兒無孫,他們的晚年將如何度過
國內首批丁克家族已經退休,無兒無孫,他們的晚年一般都只能選擇在養老院裡面度過。面臨著沒有子女撫養的老年人就只能考慮在養老院裡面去養老,這樣能夠得到相應的照顧面對首批丁克家族,在退休了以後,每一個月都能夠領到相應的工資。每個月的工資收入都完全能夠達到住養老院的需求,畢竟老年人在老年生活時一個人會顯得非常的孤獨。在養老院裡面可以和更多的老年人在一起,相互的聊聊天,打發自己無聊的時光。
當代的一些90後在幻想自己老年生活時也都會憧憬在養老院裡面生活,因為想著每個月只要有了固定收入,能夠維持在養老院裡面生活的開銷。選擇在養老院裡面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但是如果老年人在老年時生病了,面臨著沒有子女的照顧。一個人待在醫院裡面,才能夠體會到年輕時的選擇是多麼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