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城市人口有多少
【人口】一、總人口:826.31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39.56萬人,增長5.03%。預計,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將達828.00萬人。
二、城鎮居民373.49萬人,占總人口的45.20%;鄉村人口452.82萬人,佔54.80%。與2000年比,城鎮人口比增長了5.09%。
三、性別構成。男性433.65萬人,佔52.48%;女性392.66萬人,佔47.52%。男女性別比為110.44:100
四、年齡構成。0—14歲齡段為159.89萬人,佔195.89%;15—64歲年齡段為559.69萬人,佔67.73%;65以上年齡段為70.73萬人,佔8.56%。65歲以上年齡段比重上升了1.98%。
五、民族構成。漢族人口為678.70萬人,佔82.14%,少數民族人口14761萬人,佔17.86%。其中,漢族人口增加了27.96萬人,增長4.30%,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60萬人,增長8.53%。
六、教育程度。大學及大學以上41.28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16. 37萬人;高中109.02萬人,比2000年增加10.75萬人;初中310.25萬人,比2000年增加54.54萬人;小學236.74萬人,比2000年減少33.94萬人。
七、家庭人口。全省家庭210.22萬戶,平均每個家庭3.83人。其中城鎮家庭每戶3.53人,鄉村家庭每戶4.21人。
【民族】海南省漢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餘民族是解放後遷入的幹部、職工和移民,分散於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數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瓊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縣和三亞市、通什市;漢族人口主要聚集在東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區。根據2004年戶籍人口數,漢族占總人口的82.7%,少數民族佔17.3%。
��
【方言】海南居民語言種類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種。1.海南話:狹義的海南方言,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海南話使用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全省有500多萬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大部分地區和陵水、樂東、東方、昌江、三亞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在不同地方,海南話語音和聲調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語音為標准口音。2.黎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個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瓊中、保亭、陵水、白沙、東方、樂東、昌江等自治縣和三亞市、通什市。3.臨高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比較接近壯語。約50萬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臨高縣境內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長流、榮山、新海、秀英等地區。4.儋州話:屬漢藏語系漢語粵語方言系統。4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東方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5.軍話:屬漢藏語系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系統,是古代從大陸充軍來海南島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語言。10萬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縣、東方市、儋州市和三亞市的部分地區。6.苗話: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區各市縣以及少數在其他縣的約5萬苗族居民中通用。7.村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約6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東方市、昌江縣昌化江下游兩岸。8.回輝話:目前學術界認為屬海南島語系,是語群中的一個獨特語言。據《瓊州府志》記載,回輝話是大約在宋、元朝期間從外國遷來的居民使用而流傳下來的語言,當時漢人稱之為「番語」。世居的回族居民約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市回輝、回新2個村,白沙縣、萬寧市少數居民使用。9.邁話:屬粵語方言系統,比較接近廣州話。是漢人使用的語言,但使用人數不多,分布不廣泛,目前只有三亞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帶居民使用。10.蛋家話:屬粵語方言。僅三亞港附近的漢族居民使用。此外,還有三亞市、陵水縣等沿海漁民使用船上話,港口、鐵路、礦山、國有農場職工使用白話、客家話、潮州話、浙江話、雲南話、福建話等。�
海南話使用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全省有500多萬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大部分地區和陵水、樂東、東方、昌江、三亞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在不同地方,海南話語音和聲調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語音為標准口音。2.黎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系,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個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瓊中、保亭、陵水、白沙、東方、樂東、昌江等自治縣和三亞市、通什市。3.臨高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比較接近壯語。約50萬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臨高縣境內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長流、榮山、新海、秀英等地區。4.儋州話:屬漢藏語系漢語粵語方言系統。4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東方等市縣的沿海一帶地區。5.軍話:屬漢藏語系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系統,是古代從大陸充軍來海南島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語言。10萬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縣、東方市、儋州市和三亞市的部分地區。6.苗話: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區各市縣以及少數在其他縣的約5萬苗族居民中通用。7.村話:屬漢藏語系壯侗語。約6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東方市、昌江縣昌化江下游兩岸。8.回輝話:目前學術界認為屬海南島語系,是語群中的一個獨特語言。據《瓊州府志》記載,回輝話是大約在宋、元朝期間從外國遷來的居民使用而流傳下來的語言,當時漢人稱之為「番語」。世居的回族居民約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亞市回輝、回新2個村,白沙縣、萬寧市少數居民使用。9.邁話:屬粵語方言系統,比較接近廣州話。是漢人使用的語言,但使用人數不多,分布不廣泛,目前只有三亞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帶居民使用。10.蛋家話:屬粵語方言。僅三亞港附近的漢族居民使用。此外,還有三亞市、陵水縣等沿海漁民使用船上話,港口、鐵路、礦山、國有農場職工使用白話、客家話、潮州話、浙江話、雲南話、福建話等。
B. 青島百歲老人補貼多少
市北區發放標准
1、80-89周歲老人每人每年發放200元
2、90-9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
3、100周歲以上(含100周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400元
市南區補貼標准
1、60-79周歲低保老人補貼標准為100元/月/人,補貼隨低保金發放
2、80-89周歲老人補貼標准為50元/月/人(低保老人補貼標准為120元/月/人)
3、90-99周歲老人補貼標准為100元/月/人(低保老人補貼標准為220元/月/人)
李滄區發放標准
1、年滿70-79周歲的(1942年1月1日-1951年12月31日出生)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150元。
2、年滿80 -89周歲的(1932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出生)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200元。
3、年滿90-99周歲的(1922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出生)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
4、年滿100周歲及以上的(1921年12月31日前出生)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400元。
嶗山區補貼標准
1、80-8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20元。
2、90-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20元。
3、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長壽補貼標准,每人每月800元。
西海岸新區補貼標准
1、80—89周歲的老年人高齡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100元;
2、90—99周歲的老年人高齡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200元;
3、百歲老人高齡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700元(含青島市300元)。
城陽區補貼標准
1、百歲以上老年人長壽補貼每人每月1600元,老年節為百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節日補助,標准為每人700元。凱粗旁
2、90-99周歲老年人高齡補貼每人每月300元。
盯橡3、80-89周歲老年人高齡補貼每人每月200元。
4、河套、紅島街道繼續按原標准為75-79周歲老年人發放補貼。
即墨區發放標准
1、年滿80至89周歲老年人每人每年200元。
2、年滿90至99周歲老年人每人每年1200元。
膠州市補貼標准
1、對80歲至89歲的膠州戶籍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
2、對90歲至99歲的膠州戶籍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百歲以上的膠州戶籍老年人每月600元
萊西市發放標准
1、80-84周歲每人每年200元
2、85-89周歲每人每年600元
凳跡3、90-99周歲每人每年800元
平度市發放金額
平度市百歲以上高齡津貼為每人每月500元。(具體政策請咨詢所在鎮、街道或衛生健康部門。)
C. 山西2022年百歲老人有多少
大約有700人。
百歲老人是指年齡100歲或者以上的老人。
長壽的要素:但凡長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生愛動,包括各種勞動、體育運動等,據我國100多壽星的長壽資料,他們有一條共同的長壽秘訣,那就是熱愛勞動、堅持勞動和體育鍛煉。要想長壽決不可產生懶惰心理,尤其是那些閑適在家的老年人,要力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適當的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使精神旺盛,延緩衰老。
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堅果、谷類;烹飪時提倡用橄欖油或動物油;食物要新鮮,做菜講究原汁原味,通常採用涼拌、燉煮等方式;每天食用少量乳酪或酸奶;每周食用少量魚、禽肉和蛋;甜食每周只食用幾次;成年人通常飲用紅酒;每月只食用幾次紅肉。西紅柿、青椒、洋蔥、茄子、大蒜等蔬菜都是地中海地區的人們常吃的,這些蔬菜具有抗癌與抗氧化功能,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另外還經常吃具有護腦作用的菠菜、胡蘿卜、花菜、豆角、小青菜等。專家認為,這種飲食習慣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症。
D. 中國現活著的百歲老人有多少
不同的地區,百歲老人的數量不一樣,以山東省為例。作為全國第一老年人口大省,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山東省百歲以上老人達6491人。
而從全省來看,菏澤市百歲以上老人最多,共1113人;其次是青島市,共1046人;再者為濰坊市,共614人。
(4)保亭百歲老人多少擴展閱讀: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山東省不斷探索推進醫養結合,率先突破政策障礙,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不需另設法人。發展老年醫療與康復護理服務,全省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病科比例達59.5%,945家醫療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在全省76個社區開展老年心理關愛項目試點。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建設健身站點6萬余個。
目前,山東省在6個市80個縣開展先行示範建設,全省醫養結合的機構已達到1700多家,792萬老人已進行家庭醫生簽約,建設智慧醫養社區300多個,57萬多名老人享受到智慧化社區居民醫養服務。
E. 海南哪裡買房子適合養生度假
北方冬季嚴寒的天氣,不少老人都有關節炎風濕等疾病,過冬養病是「候鳥」來海南的主要目的,其中不少「候鳥」都選擇來海南島買房過冬。
海南三亞和海口是許多人的首選,因為一個是度假勝地,一個是省會城市。但是,三亞房價太高,海口冬天太潮濕。海南雖然不大,但是有明顯的地理分界線,即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大致穿越萬寧-五指山-樂東;這條分界線以北的不宜選擇,而西線因開發晚又相對落後,因此東部偏南是比較靠譜的;以萬寧,陵水,保亭為宜,而保亭和陵水因毗鄰三亞,房價也不低;相較之下,萬寧房價相對合理,興隆則是萬寧買房的首選。 豐富的旅遊度假資源:北緯18°黃金緯度線
興隆是海南省萬寧市東南海岸線上太陽河畔的一個小鎮。興隆位處北緯18°,是世界上知名的黃金度假帶,是世界上最佳氣候所在地,是海南黃金中線的中心點。
萬寧興隆素有中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咖啡之鄉、檳榔之鄉、溫泉之鄉、書法之鄉、華僑之鄉、海南美食天堂、中國沖浪之都等美譽。
1.長壽之鄉
有百歲老人200位,65歲以上老年人多達5260人,90歲老人超過2000人,平均壽命達到82.5歲,高出全國15歲,在全國長壽排名中名列前茅。
2.咖啡之鄉
品嘗印尼糕點,喝一杯純正的興隆咖啡,這是興隆人的一天,也是興隆的獨特之處。
3.檳榔之鄉
2011年,海南萬寧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檳榔之鄉」美稱,這里每年舉辦檳榔文化節一屆和檳榔產業高峰論壇。2016年,萬寧全年檳榔市場交易總體良好,檳榔鮮果乾果交易總量達22.81萬噸,交易金額高達65.49億元。
4.溫泉之鄉
興隆溫泉被喻為「世界少有,海南無雙」,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60℃左右,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且帶有淡淡的清香。置身其中,對皮膚病、關節炎和神經衰弱症等有治療作用。
5.書法之鄉
2014年,海南萬寧市「中國書法之鄉」命名授牌,成為繼文昌市、儋州市之後,第三個獲此稱號的海南城市。萬寧書法文化源遠流長,作品眾多,有東山嶺、小南山等15處書法石刻文化,東山嶺上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寶,是海南最大的摩崖書法石刻群。書法人才輩出,群眾性書法活動豐富,創作氛圍濃厚,成果豐厚。
6.華僑之鄉
興隆匯集了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難僑和僑眷,獨特的歸僑文化、自然風光,東南亞風情的土風歌舞使這里成為了人們熱情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7.海南美食天堂
和樂螃蟹、港北對蝦、後安鯔魚和東山羊是萬寧四珍,其中東山羊、和樂蟹還屬「海南四大名菜」。
8.中國沖浪之鄉
日月灣沖浪俱樂部位於海南萬寧日月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交匯處,這里沙灘細膩、水質清澈、青山環繞,溫帶海洋性氣候使海水年平均氣溫在26.5℃,優秀的沖浪資源和沖浪條件,無論冬夏日月灣都適合沖浪。
房產項目優勢: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房價適中
1.基礎設施配套
萬寧是海南東線的黃金交通樞紐,距離海口140公里,距離三亞90公里,無論是自駕車,還是坐東線高鐵,都是很方便的。萬寧興隆有專門的高鐵神州站,有專線公交車直達興隆鎮內。興隆是一座國際旅遊風情小鎮,每年有400萬人次的遊客量,因此這里的日常生活配套齊全,小到超市、銀行、菜市場、學校 、劇場等,大到高爾夫球場、沙灘俱樂部、甚至遊艇碼頭等。
F. 上海市百歲老人有多少
上海百歲老人達2281人 最大的111歲 來看看男女十大壽星 發布時間:2018-10-15 17:51:18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0月1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余)今天(15日),2018年上海市百歲壽星相關數據正式對外發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上海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8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46人。在2018年上海市十大男女壽星、百歲夫妻中,111歲的徐素珍老人位居上海市十大女壽星之首;109歲的宋洪根老人位居上海市十大男壽星之首;101歲的費鶴年和100歲的徐曼倩為上海市百歲夫妻。 在上海的百歲及以上老人中,從性別上看,男性佔25%、女性佔75%。年齡上看,100-102歲佔82.9%、103-105歲佔14.9%、106歲及以上佔2.2%。而99歲「准百歲壽星」,上海共有1576人。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自2008年起,上海連續十一年開展了「百歲壽星排行活動」。根據長壽地區的代表性指標,即每10萬人中有百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7人,上海2010年首次達到該指標,2017年該指標已達14.9人。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等有關數據,1953年,上海僅有1名百歲老人;2011年,百歲老人數量首次突破1000人;2017年,百歲老人數量首次突破2000人。到今年,百歲老人數量已經穩定在2000人以上。 從全市各區的情況來看,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數,位居前三的,依次為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分別為24.4人、22.7人、20.1人,分別比上年增加3.4人、4.2人、1人。百歲老人絕對數位居前三的,依次為浦東新區、徐匯區、黃浦區,分別為491人、209人、207人,三個區佔全市百歲老人數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