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如何教育後人

老人如何教育後人

發布時間:2023-07-23 23:31:40

老年人教育晚輩的方式對嗎

老一輩都喜歡教育人,那是因為以前的年代中,老人的思想比較保守,一個家庭中,長輩都比較嘮叨,他們覺得孩子不懂事,必須要父母來管理,長輩來教育,孩子才會變得更好,所以在家庭里,父母就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很多話,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教脊橡育方式就成為了一種嘮叨,父母總是會擔心孩子會變得不好,所以都會喜歡教育晚輩,在長輩心目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在傳統的方式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打不成器」的傳統觀念。

很多父母都會認為,孩子做錯事打一頓就好了。所以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因為孩子調皮搗蛋、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進行棍棒式教育。更在平時生活中以故意「潑冷水」式教育,打擊、嘲笑、各種不認同孩子。

實際上這種「打擊式教育」不僅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雖然這是父母們認為愛孩子的方式,但對於孩子來說,是讓人很痛苦的教育方式。

第二、中國式父母更多的是把自己當成孩子的長輩,而非朋友。

或許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就是晚輩,並非朋友。晚輩就應當聽取長輩的意見,不接受任何反駁。在孩子的面前通常也都是表達的櫻基旁很強勢,不會真正聽取孩子內心的聲音,有意無意間給孩子施加各種學習壓力,對於孩子的表現動不動就給與否定,甚至打擊。

他們會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孩子們就應當按部就班,不能犯下任何錯誤。有沒有想過換位思考,每天被否定著,真的會把孩子的自信一點點的磨滅掉。

第三、誰是父母心中最完美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

良好的溝通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你看人家小明比你聽話多了」「你看隔壁張叔的孩子都比你強」「你看李阿姨家的孩鋒坦子每次都考第一」卻是不少父母脫口而出的話,總是覺得要時刻拿「別人家的孩子」來鞭策他,讓他進步。

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軌道,該承受的,該經歷的,應有完整的體驗。這樣有意無意對比反而更傷害孩子的情感、自尊,嚴重挫傷親子關系。老一輩主要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前的孩子特別多,怎麼教育孩子?孩子也不會逆,反而且是很多孩子都會挨打,挨罵都是比較常見的,老人都喜歡用過去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就喜歡教育人總是變得很嘮叨。

Ⅱ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

老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正確?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老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父母的關心愛護尤其重要。

曾經見過一些新聞和報道裡面講敘,據統計,那些犯罪的少年犯,產生不好的結果的原因,大部分都與自己的家庭教育有關,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從小沒有接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在他們小的時候,說他們笨,總是責備批評他們不如別的孩子,或者是對他打罵,沒有關懷。所以這樣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走上歪路。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不管多忙,一定要隨時常告訴孩子,讓孩子感覺他你對他們永遠的愛。要時常和他溝通,知道他心裡的所思所想。不會因為他長的丑就不愛他了,不會因為考試沒有考好就不愛他了。你的愛會讓他會感覺更溫暖,更滿足,更開心,更自信。

對孩子好不是溺愛孩子。

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或者玩具的時候,可能也會哭鬧著要,或者還會提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的要求,大人可能為了能平息他的情緒,就說一些答應他買這個那個的話。有時候孩子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可能還會用眼淚來逼你妥協,我的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也是一家人寵愛,只要稍微不如意一點,她就會馬上掉眼淚,馬上不願意,然後一家人來哄她。就算所有的要求都按照她的來,滿足她所有的要求和願望,她真的會快樂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智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孩子有權知道事實和真相。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原則和規律,就是必須這樣做。有規則才能有自由。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孩子的錯,責備孩子!

經常見到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對某些事情某個玩具,可能剛剛拿到手,還在摸索怎麼玩,不太會玩,這個時候,他的爺爺奶奶可能就像順口溜一樣來一句:真笨啊,真是個笨蛋,這都不會。

還有一些媽媽在孩子寫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會來一句:這么簡單都不會做。甚至一巴掌就打下來了。

孩子需要的是鼓勵,你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教導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這樣公平么?相信在某些方面,他比你更聰明哦。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

教育不是上培訓班培優班補習班。

談到這一點,我很心痛,因為我的侄女也是每個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被這些給填滿,舞蹈班會稍微好一點,還有作文培訓,什麼國際英語學習,奧數班,珠心算,還有一些父母買的什麼做好這一百道題目就能上什麼名牌大學。我看了一下,研究了一個小時也沒能做對一道題,難道就真的不正常了么?

大人們瘋狂的說為了孩子好,逼著孩子學這學那,這些真的是孩子自願的選擇嗎?這些真的很適合孩子嗎?太難的知識,只會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厭惡和反感。只會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要選擇培訓班和補習班一定要慎重一些。以免走入惡心循環的誤區。
老人教育孩子的建議
越位,即父母對自己不該負的責任進行越界干涉

諸如孩子不吃飯時,我們總是追著喂;孩子不寫作業時,我們總是在一旁陪著寫;孩子間發生點小糾紛,我們就急著出面找對方去算賬,等等。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能力,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種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現狀和表現作為教育的起點,只想著採取各種辦法去“對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現狀和表現往往是父母教養方式導致的結果。因為我們總是追著喂,所以孩子可以不準時吃飯。因為我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所以孩子可以不單獨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出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阻礙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會性的發展。

失位,即父母自己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

常常聽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出了各種問題,然而我們是否反省過,教養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觀念和方式去帶我們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觀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我們就該心懷感激了,怎麼還能抱怨他們或要求他們改變?

其實,隔代教育是個偽問題,本質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後,內心還沒有長大,沒有負起自己的責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衛自己的權利。是我們的失位在先,才導致了老人的越位。

父母對自己的身份角色應該有清晰的定位

我們做父母的沒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造了犯錯的環境和機會,卻去怪兩三歲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嗎?這就相當於你把一隻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訴這些狼,你們不能吃羊,誰吃誰不是好狼。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創造了可以隨手觸及糖的環境嗎?難道不是我們習慣了把孩子託管給電視、電腦,而很少親子陪伴、交流,導致孩子痴迷於動畫片或電子游戲的嗎?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們先負起自己的責任,而不能失位於父母這一職責。

父母能當的不是老師,而是榜樣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特別強,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自以為是地把自己視為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而忽視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於是父母在越位當老師的同時,失位於父母的角色。

作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們是父母,不是老師。不要總抱著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點點。孩子會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師,但只有父母才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悅和憂傷,給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孩子有好奇心,該鼓勵而不是扼殺。父母該做的,是將可能導致孩子受傷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或進行安全改造,並多通過書籍、故事、演示、實驗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危險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嘗試和體驗,阻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質上是因為失位於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有愛的生活環境。

真的愛孩子,是幫孩子建立起他照顧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養出一個獨立有擔當、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同時,這也是我們自己走向快樂、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徑。
老人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現在的孩子有了零花錢就喜歡買這買那,而且一眨眼就把錢花完了。有的孩子拿不到零花錢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有些土豪級的家長給錢更是一給就給很多,讓孩子隨便花。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習慣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合理花錢,給錢也要少給一些。

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別人比這比那。攀比會讓孩子喪失理智,別人有什麼他就要有什麼,別人有比我好的他就要有比別人更好的,如果父母滿足了他,那他就會越陷越深,如果父母沒滿足他,那他就會失落,就會走向極端。所以,攀比是萬萬不能的。

摧毀孩子最大的殺手是溺愛,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來給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做,孩子只要待在一邊,熟不知,這樣做孩子會一直依賴父母。有的父母還要代寫孩子做不完的作業,這樣的行為怎麼讓孩子在學習上有進步。所以適當的寵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度,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有的事情要自己做,畢竟父母不能幫孩子一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教育孩子分清是非,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多做好事,多獻愛心,孩子看到父母做好事,自然就會去學習他們,從而走向正確的人生。

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所做的一切都會給孩子留下印象,孩子看的多了就會模仿,從而影響他的一生。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罵臟話或是做一些親密的動作。所以說發生不好的行為時一定要避開孩子。

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或學習不認真時,不要動不動就又打又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在學校已經被老師批評過,已經很難過了,回到家卻還要被父母打罵,他會覺得對學習更加沒信心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壓力就會厭學。所以,父母應該鼓勵他,幫助他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溝通,多和孩子交流才能知道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當孩子心裡有困惑時,父母應該給孩子解答他們心裡的疑問。在平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學習,談談生活,談談未來。特別是青春期內的孩子,父母更應該經常關注,因為青春期內的孩子比較叛逆,比較沖動。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光靠老師的澆灌是不夠的,他們更需要父母為他們施肥並給予他們陽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美地盛開。只有正確地教育他們,他們未來的路才會更長,他們的人生才會精彩。

猜你喜歡:

1.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2. 如何教育孩子有孝心

3.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4.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5. 教育小孩的正確方法

Ⅲ 如何才能正確發揮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在早期教育中起著學校和社會教育難以起到的作用。如果學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即使學校再努力,也是難以起到應有的教育實效。本文就目前如何發揮家庭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略陳管見,並以此就教於同行!
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21世紀的今天,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能與學校德育工作協調一致,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主要存在問題有以下兩大方面:
(一)養不教或養教失調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質生活、衣食住行自己責無旁貸。只要能滿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就算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只要給孩子交了費,把孩子送進了學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義務。在這種觀念支配下,他們要麼只注意對孩子物質生活的照顧,而忽視孩子的學業品德,把教育的任務全部推給學校;要麼是對孩子的事情不熱心,只顧忙自己的事;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愛理不理,不和孩子交流,對孩子的學習不給予督促,更談不上幫助。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教育方法不當的幾種類型:
1.溺愛型 他們由於「望子成龍」心切,不注重養成教育,過分溺愛子女,明知孩子犯了錯誤,也不批評教育。更有甚者,許多年輕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全部精力用於學習,把愛無限地傾灑在孩子身上,他們對日常生活大包大攬,把孩子置於「保險櫃」里,生活在「安全圈」里,殊不知,正是這種關心和保護,養成子女挑吃、揀穿,害怕吃苦等不良品德。並且由於平時過多保護,盲目贊同,使孩子形成蠻不講理、過度自我和攻擊的心理,缺少互助友愛的團隊精神和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
2.過多干涉型 這種類型的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徵,處處以成人標准要求他們。在對待孩子學習上,不是耐心引導,而是動輒呵斥、打罵,使孩子精神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結果窒息了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一些性格敦厚而內向的孩子因極大的心理壓力而憂郁寡歡,惶惶不可終日,造成生理機能失調,引起多種疾病發生。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因家長那凶暴的形象和粗俗的語言使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從而自卑自棄,或犟拗抗爭,或破罐破摔。
3.期望過高型 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不能客觀地分析及孩子智力的差異,基礎的好壞,而單純以考試分數來確定孩子的優劣。一旦孩子達不到目標或出現錯誤,有的家長動輒打罵,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說謊、作弊、自卑、怯懦隨之產生。 在棍棒的施壓下,有的學生為了得到家長的表揚、肯定,平時虛報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考試時則投機取巧,有的塗改成績單或乾脆撕掉成績冊。家長只顧分數的高低,忽視孩子的個性發展,使子女整天為學習過度焦慮、恐慌,失敗的滋味非但不能激起他們學習的慾望,反而會使他們失去信心與意志。
由於家長教育孩子方式不當,給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增添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勢在必行。
二、改變家庭教育現狀、發揮家庭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向協調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兩個教育者 ——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以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因此, 要發揮家庭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須加強家、校的雙向協調。學校只要在教育活動中與家長們建立信息溝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現「雙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異,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終收效甚微」的現象。利用家長座談會向家長介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與學生健康專長的密切關系。同時也使家長明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使家長在思想上真正與學校取得共知,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同時還發揮學生自身的作用,通過學生與家長的交流,讓家長把對子女的愛融入到對學校的德育工作中。
(二)重視和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個體指導
發揮家庭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還必須重視和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個體指導。應該承認,目前大部分家長的整體文化水平是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也相應增強了,但作為個體的家長之間,還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有些家長的文化水平還比較低,缺乏教育的專業知識和理論修養,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此,學校要明確自己肩負的重任,要不遺餘力,想方設法,尋找和利用一切可行機會,諸如,請學生家長進學校聽專家、學者的家庭教育報告,利用家訪的有利時機對學生家長進行個體指導,介紹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或同家長一起總結教育孩子的經驗教訓,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同時,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群體指導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從而使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補充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Ⅳ 如何教育好孫子

現在,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娃成為常態,都期望把娃帶好、帶優,但實際結果往往是「帶偏」了。這里把常常出現「十大」誤區列舉如下:

1、老人比年輕人會帶娃。這是最大的誤區,認為老年人有「經驗」,更會帶娃。實際上,就大部分家庭來講,年輕人帶娃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2、過渡疼愛。常言道,隔輩親。 娃想要什麼,就買買買,全部滿足;娃想做什麼,就好好好,一切聽從。哪怕孩子的過分要求,也有求必應,認為這就是疼愛娃。其實,這叫溺愛。

3、不覺間培養了娃許多「壞習慣」。如飯前不洗手,東西擺放不規矩,講「臟話」,外出闖紅燈,走捷徑踩草坪,買東西佔小便宜等等,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把娃教會了。

4、 不能科學正確的解答娃提出的問題。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強,他們會隨時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老人,有時是忙著不顧得回答;有時是簡單應付,不把問題給娃講清楚;更嚴重的是,娃提的問題,老人根本回答不上來,但又不好意思說不懂,而是胡亂解答,這樣的後果更可怕。要知道,娃是把大人的話當真的。

5、不能與娃打成一片,成為娃的好朋友。因為年齡的原因,在興趣愛好上差別很大,娃喜歡的事情,往往恰恰是老人不喜歡的,而老人喜歡的事情,恰恰又是娃不感興趣的事情。在行動上差別更大,娃愛動,老人愛靜,為了安全,老人就限制了娃很多的行為。要知道,娃是在說和動中成長起來的。

6、 對危險情況預判不足、反應遲鈍,容易造成嚴重後果。如帶娃外出玩耍,對來自道路交通、荷塘湖波等方面的危險,老人往往預判不準,有了危險處理不了。再如,對孩子生病以及生病的前兆,感受上比較遲鈍,有時可能會認為無關緊要,甚至會迷信一些毫無科學依據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就很容易讓小孩的 健康 處於危險當中。

7、缺乏科學 育兒 知識。憑老經驗、想當然帶娃。對於娃的喂養,生怕孩子吃不飽,往往把娃吃撐;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和營養的均衡。對於娃的穿衣、蓋被,生怕凍著了,往往是把孩子熱過頭。

8、不捨得讓娃干任何事情,包辦娃的一切,過渡保護孩子。喂吃飯、幫穿衣、擦屁股、背著走,等等一切,都捨不得讓孩子做,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9、缺乏對娃的系統教育理念。孩子的教育是從胎兒開始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教育的重點內容。作為老人,一是沒有這個理念,二是沒有這個能力。

10、容易出現家庭矛盾。由於老人和娃的父母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的理念、方法、形式都有很大差異,就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同時,兩代人不同的教育方法,也讓孩子認不清誰對誰錯,無所適從。

盡管存在這么多問題,但現實生活中老人又不得不帶娃,怎麼辦呢?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能不讓老人帶娃就不讓老人帶,真沒辦法,老人也要與時俱進,謙虛一下,為了後代,下功夫學習科學的帶娃知識,拋棄傳統中不科學的做法。

Ⅳ 老年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行,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4、從精力角度看,老人在帶自己的子女時,年富力強,正值工作的黃金時代,他們無法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孩子身上,他們沒有時間或精力去溺愛自己的孩子,今天,當他們業已退休,所有的精力集中在第三代身上,他們不僅不再有可能按自己帶子女的方式帶孩子,也沒有想再像帶兒女那樣來帶自己的孫子或孫女。他們希望通過自己以更關懷、更投入的方式補償自己在當父母時無法做到的一切,給第三代以無限的愛和關懷。

5、從科技發展的角度講,上一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較低,家庭電視、錄音機都沒有,孩子的主要活動是各種戶外的游戲和勞動,今天,家庭電視、錄音機、錄像機、游戲機等現代化的設施,使孩子的活動方式大大改變了,這種改變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但不管怎樣,這種改變老人是無法左右的。例如:今天的孩子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是昨天孩子花在戶內外游戲的時間。這一點也是老人無法改回去的。

所以,我要告訴家長的是,盡管你可能是你父母造就的人才,但你的父母已不可能使用同樣的方法造就你的孩子。我也要告訴老人們,孩子的發展是由你和你的環境構成的要素共同影響的,即使你在撫養自己子女上可能是成功的,但你無法使自己的孫子或孫女獲得同樣的環境條件和教育條件。清楚這一點,也許你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第三代。




Ⅵ 老人帶孩子固執己見,教育方法較落後,家長是否應該提出自己的教育見解呢

每個人的教育觀念是不一樣的,教育專家、家長和老一輩的教育方法更是大有不同。現代社會中,不少家長都會將孩子交給老人帶,因為自己需要工作上班,沒穗譽辦法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而這也是家庭矛盾的重災區,很多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往往是固執己見,堅持自己的看法,並且不聽家長的建議。大部分的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會放棄建議,但家長也應該要正確認識落後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是很難調整的,所以一定要在老人教猜好段育孩子的時候,多提出自己的教育見解。


三、教育方法應當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能夠讓孩子與他人更好的相處。所以家長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教育見解,比如有的孩子,在老人家的教育下變得狂妄自大,又或者是過度自卑,那麼這種性格的孩子是無法融入集體的,所以他們的性格只會朝著更加極端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不管老人家的方法如何,只要家長覺得稍微有偏差的話,都一定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見解,並且一定要讓老人家認識到教育方法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老人如何教育後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80歲老人看望78 瀏覽:177
61歲老人買什麼醫療保險 瀏覽:909
台灣80歲老人 瀏覽:403
醫院210塊錢可以體檢些什麼 瀏覽:546
80歲月什麼原因 瀏覽:970
辛集退休工養老金認證 瀏覽:601
養老金遲遲不漲 瀏覽:531
80歲心臟病人買點什麼 瀏覽:380
發放養老金英文 瀏覽:894
長壽葯股票怎麼樣 瀏覽:739
養老保險基數年年漲 瀏覽:778
洛陽秦皇島哪個城市更適合養老 瀏覽:713
2021年養老退休金還會上調嗎 瀏覽:860
老年人便秘吃什麼最快排便 瀏覽:18
重陽節百度ppt 瀏覽:346
父母向孩子道歉有什麼好處 瀏覽:484
長壽花苞外層都乾枯了怎麼回事 瀏覽:570
老年人骨頭變窄 瀏覽:874
對老公的父母的稱呼有哪些 瀏覽:111
老人家適合吃哪種人參 瀏覽:770